精明一世的李斯,為何會選擇扶胡亥上位?最後被腰斬為何無人求情

2020-12-23 騰訊網

「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這是李斯臨死前對自己兒子的一番話,真情流露,悲涼千秋。誰能想到助秦王嬴政橫掃六國,一統天下,結束五百年戰亂的千古大才卻落得如此下場。

李斯一生慧心妙舌,落得如此下場的直接原因就是支持了胡亥。按理說以李斯的智慧,絕對可以看出來這胡亥就是個紈絝子弟,不堪重用,一生為大秦事業奔波的他為何還是選擇了擁立胡亥?

一、與扶蘇的思想相左

李斯是一直都提倡法家思想,不光是李斯,秦朝的崛起也是靠著法家思想。但是公子扶蘇不一樣,是一個徹徹底底儒家思想的遵從者。兩個人的政治理念完全衝突,扶蘇上位之後,自己的相位定然不保。

不過李斯絕不是這麼膚淺的人,為了一個相位做如此忤逆的事情。李斯很有可能擔心兩個問題。

第一,如果扶蘇繼位,推行儒家思想,廢除先前定製的秦法,李斯幾十年的心血毀之一旦。李斯作為一個文人,他這一輩子最大的心願肯定是希望自己的政治成就光耀後世。倘若再把李斯的形象高大化一點,那麼大秦帝國在扶蘇手裡十分危險。

扶蘇雖然仁愛,但是六國舊貴族可不吃那一套,從統治者的角度來看,如果沒有秦始皇這般有手段,有魄力的君主,六國舊勢力遲早會捲土重來。扶蘇的仁愛政策只能夠安民,但是天下初定,車同軌書同文都需要百姓花時間適應,二世是絕對不宜以儒治國,只有繼續嚴守法家的思想,等民眾逐漸適應,六國舊貴族勢力弱化甚至同化,再由四世甚至五世皇帝推行仁政才是最好的選擇。

第二,擔心自己家族後果。扶蘇繼位,自己的相位不保,權力將會移交給他人,沒有權力的李斯能不能善終都不好說,秦朝歷代丞相,晚年有幾個好下場的。李斯擔心自己失去權力後,有人會趕盡殺絕,畢竟李斯的才能大家有目共睹,呂不韋的下場在李斯腦子裡也歷歷在目。

二、為何沒有大臣為李斯說情

開國功臣,按理說身邊都有一些至交,但是為何李斯遇害時,沒有重量級人物跳出來為李斯說情。

主要原因是李斯得罪的人很多。自從沙丘密謀之後,趙高和李斯就是一條船上的螞蚱,趙高排擠忠義之士,李斯雖然沒有參與,但是大家都清楚兩人一夥的,所以忠義之士都不喜歡李斯。

在這種事情上,只有忠良之士才願意跳出來冒死為李斯說情。李斯犯得可不是小罪,謀反之罪,替他說情風險太大,自己如果不是有足夠的證據表明自己是忠心的,很容易被趙高一起算帳。很顯然這樣的人在朝堂之上已不存在,李斯已經是孤家寡人了。

結語:李斯幫助秦始皇統一六國,他對歷史的影響不僅僅是輔佐了秦始皇而已,統一度量衡,使得天下凝一,是中國歷史的大功臣。可惜晚年的遭遇實在是太慘了,一代名相落得此個結局。

相關焦點

  • 李斯精明一世,為何在人生末期選擇勾結趙高,以致秦國走向敗亡
    ,在秦始皇死後,他勾結趙高篡改遺詔,逼死了扶蘇,扶了胡亥上位,此後短短三年大秦帝國便轟然倒塌,趙高和胡亥縱然是罪魁禍首,但李斯作為幫兇也同樣背上了千古罵名,李斯精明一世,為何在晚年卻會犯下這樣的錯誤呢?
  • 李斯被趙高陷害,判處腰斬並夷三族,為何滿朝文武無人為他求情?
    談秦說漢(348)李斯被趙高陷害,判處腰斬並夷三族,為何滿朝文武無人為他求情? 但韓非子已經被李斯逼著服毒自盡了。 李斯與韓非子同在荀卿門下求學,數年的同窗之誼,但在利益面前,同窗之誼毫無作用,在韓非子有難時,不但不幫忙反而落井下落。說明李斯的感情淡薄,沒有真正的朋友,價值觀有問題。不拿別人當朋友,別人又如何會將他當朋友呢?
  • 李斯「直言進諫」被腰斬,為何無人替其求情?只怪他作孽太多!
    秦國最終在秦王嬴政的統領下,蕩平四海一統天下,而除了武將的功勞之外,眾多文臣也有著非常大的貢獻,李斯可以說是其中之一,但是在後秦始皇時代,李斯卻慘遭腰斬的命運,作為昔日秦國丞相,為何卻無人替其求情呢?
  • 大秦賦中一生精明的李斯,為何被太監趙高連騙三次,最後任其擺布
    大秦賦中一生精明的李斯,為何被太監趙高連騙三次,騙到任其擺布「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曹雪芹這句話是寫給王熙鳳的,賈府的大管家、一生精明的「風辣子」,為賈府撐起一片天空,奈何最後落了個病重而亡的悽慘結局。
  • 大秦首席輔臣李斯:與皇家聯姻、平步青雲,為何最終被腰斬於市?
    然而13年後,位高權重、權傾朝野的丞相李斯最終竟落得了一個被腰斬於市的下場,這究竟又是為何呢? 少時有志,終得佐於嬴政 李斯出生在戰國末年,本是楚國上蔡人士,出身低微的他幼時家貧,可以說李斯是個六親無靠的寒門之子。
  • 秦朝開國元勳李斯,究竟是忠是奸,為何選擇了擁立胡亥
    其實對於胡亥的上位,一直有一個人在其中出了巨大的力氣,那就是李斯,作為秦朝的開國元勳,李斯的地位崇高,深得始皇帝信任。但是為何會在決定國家走向的時候選擇了胡亥呢,憑藉李斯的能力,應該清楚地明白,扶蘇才是最合適的人選。
  • 王翦和李斯同是秦始皇的左膀右臂,為何王翦善終,而李斯死於非命?
    同樣的大功臣,為何最後的待遇「一個在天,一個在地」呢? 一、死的時間不一樣,導致了不一樣的結果。 李斯的不幸,是因為秦始皇掛了,他還活著。 皇帝胡亥是他李斯做偽詔,和趙高一起推上位的。按理來說,他有擁戴之功。可是他忽略了,胡亥沒掌控能力,趙高才是大權在握的人。就算李斯如何看不起趙高這個閹人,但人家趙高「權力在手,天下我有」。
  • 大秦名相李斯,聰明一世,為何會身陷囹圄,敗於趙高?
    而秦二世竟選擇相信李斯謀反的事實,最終導致李斯落得腰斬於市、三族被滅的下場,李斯本是朝廷重臣,於大秦社稷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這樣傳奇的人物,沒有死在邦交遊說之路,也沒有死在沙場之上,卻最後終結於閹宦之手。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一位足智多謀、善於權術的智者敗於他人之手呢?
  • 李斯為秦國一統天下立奇功,深受秦始皇信任,為何最後被腰斬?
    六朝滅亡後,李斯又建議嬴政稱帝,並主張廢封、建郡,焚詩禁書,統一文字、車軌、錢幣、度量衡,北驅匈奴,南擊百越開嶺南,為秦帝國的建立與鞏固立下了奇功。但令人費解的是,作為秦帝國的頭號功臣,李斯最終並非善終,而是落得一個被腰斬,三族滅亡的悲慘命運。那李斯到底因何遭受如此殘忍的待遇呢?
  • 《大秦賦》中李斯的一生精明卻遭腰斬,司馬遷為何說他咎由自取
    荀子是先秦諸子中最後一位大師級的人物,他的學問,集戰國後期各家學派之大成,貫通了道、儒、墨、法、名辯、陰陽各家。荀子的學問,道、禮、法相通相生,著眼於當世而與時應變,最能吸引積極人世的青年。各國的青年學子,紛紛慕名而來,投奔其門下。李斯早就耳聞荀子高名,經過認真考慮,他辭去郡小吏,千裡迢迢,由上蔡來到蘭陵,人荀子門下做了學生。
  • 王翦和李斯對秦朝有大功,為何王翦得以善終,李斯卻是慘死結局?
    二人雖然同為秦始皇的肱骨之臣,李斯作為文臣,更是做到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之位,按我們正常的思維試想,李斯的智慧、智謀是出乎於常人,李斯多年侍奉於秦始皇左右,相信李斯對秦始皇也有很深的認知,對秦始皇的性格、為人也有著很深的了解,李斯為何最終先是遭受具五刑,又被腰斬於鹹陽,落得一個死無全屍之結局?並且被誅滅三族,連家族的存續都斷絕了。
  • 李斯兩次「直言進諫」結果大不同,一次飛黃騰達,一次身首異處!
    秦國最終在秦王嬴政的統領下,蕩平四海一統天下,而除了武將的功勞之外,眾多文臣也有著非常大的貢獻,李斯可以說是其中之一,但是在後秦始皇時代,李斯卻慘遭腰斬的命運,作為昔日秦國丞相,為何卻無人替其求情呢?春秋戰國的時候,每個國家之間的競爭更像是如今大公司間的競爭,人才流動性是非常大的,李斯本來是楚國人,後來跟了荀子學習,並成為了荀子最出名的弟子之一,最終選擇了秦國作為效力的國家。
  • 大秦賦:一代丞相李斯,被趙高連騙三次,晚年悽慘面臨滅三族
    他為何會落到這個地步,完全是因為輕信了小人,甚至被太監趙高一步一步扯入深淵中。李斯和趙高絕對是兩個非常極端的人物,李斯前期一心為秦朝是難得一見的忠臣,趙高同樣擁有著非常高的謀略,但他卻是十足奸臣,將秦始皇好不容易打下來的天下揮霍一空。
  • 李斯為何被撕
    作者微信儒門弟子,法家創始人李斯銅志已經死去2228年了,李斯這廝熱愛秦朝,一生勤謹,最終被砍兩段死而後已
  • 李斯被腰斬,滿朝文武大臣為什麼沒有一個人為他求情呢?
    公元前208年,協助秦始皇統一六國的大秦丞相李斯被腰斬於市,隨後以牽連罪誅滅三族,在赴刑場的時候,戀戀不捨,看著和自己一起奔赴刑場的兒子,突然間眷戀故土。這個曾經風光無限的男人對自己的兒子說:「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
  • 李斯之死:具五刑而後腰斬,一代功勳為何落得如此下場?
    通過沙丘政變竊取帝位的胡亥做賊心虛,為了鞏固帝位,他對自己的兄弟姐妹揮下屠刀,整個大秦帝國籠罩在血腥與恐怖的氣氛當中,之所以造成這樣的局面,除了胡亥的幫兇趙高之外,丞相李斯也難辭其咎,而讓李斯萬萬沒想到的是,他的妥協與退讓,並沒能使自己得以保全,公元前二零八年七月,李斯被具五刑後腰斬,同時夷滅三族
  • 李斯被殺為什麼沒人替他求情,如果有人站出來,他有可能不死麼?
    不過能夠讓李斯嶄露頭角的,可以說呂不韋也算是起到了重要作用,正是呂不韋注意到了李斯本人的聰明才智,特別是在治國理政方面的才能,才會使得李斯最終走到了嬴政的面前。 《史記》載:"從荀卿學帝王之術,既學已成,以楚王不足事,且六國皆弱,故無可為建功者,遂欲西入秦。辭於荀卿,斯聞得時無怠,故今萬乘方爭時,遊者主事。"
  • 李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最終的歸宿:具五刑,腰斬,夷三族
    於是,胸懷大志的李斯來到了秦國,投靠到秦國丞相呂不韋名下打工。呂不韋雖然位極人臣,權勢如日中天,李斯卻看不起他,因為他只是一名初中生,靠投機上位。 李斯蟄伏了一段時間,終於等到了呂不韋翻船的時候。呂不韋因功高震主,畏罪自殺了。看到自己的老闆覆滅了,李斯露出了得意的微笑。大秦的舞臺,該由學歷更高的李斯同學來導演。
  • 李斯被誣陷謀反,腰斬前大聲喊冤,趙高回復16個字,立即啞口無言
    李斯,生於公元前284年,年輕時前往齊國拜師,後跟隨荀子學習,因受荀子治國思想的影響,李斯在學成後選擇到秦國尋求機遇,之後因被秦相呂不韋看中在秦國擔任小官,然而他並未放棄攀升的機會,某次藉機向秦王嬴政獻出離間六國國君的計謀,秦王因此先後封他為長史、客卿。
  • 李斯:做人到最後,拼的都是人品
    這一天,即將發生一件震驚全國的大事,丞相李斯一家要被斬首示眾了。臨刑前,李斯老淚縱橫,對他的兒子說:「咱爺倆還能一塊牽著黃狗,出上蔡縣老家的東門去追兔子嗎?」說完,父子二人抱頭痛哭。午時三刻,李斯被腰斬於市。同時,被誅滅三族,成了中國歷史上最慘的丞相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