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被趙高陷害,判處腰斬並夷三族,為何滿朝文武無人為他求情?

2020-12-23 騰訊網

談秦說漢(348)李斯被趙高陷害,判處腰斬並夷三族,為何滿朝文武無人為他求情?

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李斯與小人趙高為謀擁立胡亥為二世皇帝,殺公子扶蘇及其兄弟姊妹而被嬴姓宗親所恨;殺蒙氏兄弟而得罪了所有朝廷大臣;到頭來李斯也得罪了小人趙高,被其陷害處以腰斬。可謂是人死了還被人唾棄,可悲!

李斯原本只是楚國的一個小吏,為了改變自己的命運,向天下名儒荀卿學習帝王之術,畢業後來到秦國謀職。開始做了呂不韋的門客,被推薦為郎官,因善於遊說,得到嬴政的賞識,升為內史。因獻離間六國之策,被升職為客卿。後又在秦國驅逐外臣的事件後,升為國尉。呂不邦被免職後,再升為丞相。升職的速度確實很快,也說明李斯有一定的水平。

李斯的書法好,工作報告也寫得順溜,是一個治理國家的能手,輔佐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中央集權制之功不可沒。但李斯的功利性太重,為了榮華富貴不惜傷害朋友,輕易地改變自己的初衷。可謂是聰明一世,糊塗一時,最終送了自己性命。

李斯不讓別人與其爭寵,曾謀害同窗之誼的韓非子

李斯與韓非子都是荀卿的學,倆人的關係一直很要好。後來李斯認為楚王不值得報效來到秦國發展,而韓非子則回到了韓國。秦始皇聽到韓非子的名望後,想將其納為己用,於是向韓國施加壓力,如願讓韓非子來到了秦國,為秦國添磚加瓦。

韓非子的能力與聲望在李斯之上,因此得到了秦始皇的特別重視。但韓非子為人剛直,有次頂撞秦始皇被關進詔獄,李斯趁機勸其不留後患,秦始皇正在氣頭上就同意了。等到氣消了之後,欲赦免韓非子。但韓非子已經被李斯逼著服毒自盡了。

李斯與韓非子同在荀卿門下求學,數年的同窗之誼,但在利益面前,同窗之誼毫無作用,在韓非子有難時,不但不幫忙反而落井下落。說明李斯的感情淡薄,沒有真正的朋友價值觀有問題。不拿別人當朋友,別人又如何會將他當朋友呢?

李斯與趙高謀,扶立胡亥為二世皇帝,賜死蒙毅與蒙恬,得罪了大部分朝廷大臣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巡遊的途中,病死於沙丘。中車令兼璽符令趙高欲擁立秦始皇的幼子胡亥為秦二世皇帝,得到了丞相李斯的支持。在李斯與趙高的謀劃下,矯詔賜死了手握重兵的公子扶蘇與蒙恬。胡亥登基後,又派人殺死了上卿蒙毅。

公子扶蘇賢明仁厚,蒙毅、蒙恬滿門忠烈,李斯與趙高在沙丘之謀中,獻計將其賜死,所以朝廷大臣們在痛恨奸人趙高的同時,更加痛恨丞相李斯。可以說,李斯身敗名裂,從沙丘之謀就已經開始了,雖然仍為丞相,實際上已經是孤家寡人了。

蒙毅官至上卿,皇命詔書均經他手;蒙恬身為將軍,統率大秦精銳三十萬屯邊修築長城;生性多疑的秦始皇在生前敢如此放權給蒙氏兄弟,足見對蒙毅、蒙恬的信任。而蒙氏兄弟在朝廷及軍中人緣極好,獻計殺蒙氏兄弟,自然遭大臣們的恨

嬴姓宗親痛恨李斯助紂為虐,扶立胡亥為二世皇帝殘殺兄弟姊妹

據史書記載,胡亥登基成為秦二世皇帝後,沉迷酒色,朝廷大事基本上趙高說了算。胡亥又依趙高之言,殘殺自己十個兄弟與十二個姊妹,連同治罪的人不計其數。因為嚴峻的法律和殘酷的刑罰,鹹陽城每天都有人被殺死,讓人惶惶不可終日。

朝廷過度濫殺,加上修建驪山陵與阿房宮,胡亥又增加了稅賦與徭役,讓老百姓苦不堪言,流民叛亂四起,朝政混亂不堪,大秦王朝在風雨飄零中搖搖欲墜。李斯身居丞相之位,既無法阻止胡亥濫殺無辜,又無力平息各地的動亂,也處境艱難。

雖然說胡亥為所謂的皇權穩定殺死自己的兄弟姊妹,跟李斯沒有直接關係。但是,當初要不是李斯以丞相之職擁立胡亥為皇帝,哪會有昏庸的胡亥、亂政的趙高為患?因此,身受其苦的關中百姓與數量龐大的贏姓宗親也對丞相李斯之流恨之入骨。

李斯雖然小心翼翼,仍得罪了小人趙高

面對天下紛亂的局面,李斯多次想找二世胡亥商討對策。但胡亥在趙高的讒言影響下,對其視而不見。於是,給二世上書請求減輕百姓的負擔,但遭到胡亥的訓斥,認為其沒有能力當丞相。只得又依著胡亥的意思重新上書,以保留自己的富貴。

趙高得到秦二世胡亥的寵信之後,為報私仇陷害了不少人。他怕有人在二世胡亥面前揭發,於是不讓其他人直接與胡亥聯繫。但李斯多次繞開趙高,直接給二世皇帝上書,讓趙高非常不爽。於是,趙高向胡亥暗中進言,說李斯之子李由謀反。

李斯身為百官之首的丞相之職,有治理好國家的責任,但名義上掌握國家大方向的是皇帝胡亥,因此李斯為國家大計找皇帝溝通並沒有錯。但昏庸的皇帝不願見到丞相,而李斯又為了既得的富貴迎合皇帝,讓小人趙高有機可乘而慘遭陷害

趙高陷害李斯,將其處以腰斬

李斯的兒子李由是三川郡的郡守,三川郡是鹹陽東面最重要的軍事屏障,三川郡失守,則鹹陽危矣。趙高誣陷李由與叛軍勾結,所以有意不抵抗,讓亂軍逼近鹹陽。李由通敵本身就是子虛烏有的事,胡亥半信半疑,但還是下令將李斯下獄審問。

趙高曾經教過胡亥學習斷獄之法,所以對審問犯人特別有經驗,派人對其嚴刑拷打,李斯只得屈打成招。等到御史過來覆核時,李斯又推翻原來的招供,想面見皇帝申訴。但御史也趙高派人假扮的,受不了皮肉之苦的李斯,只得承認通敵之罪。

通敵等同於謀反,因此李斯被判了腰斬,全族被滅,終於遭到了報應。善於謀算的李斯終著了趙高的道,說明了趙高陷害他人的本領爐火純青外,也說明了李斯為了榮華富貴而一步走錯步步錯,不敢以丞相之權與趙高硬碰,喪失了工作原理則。

寫在最後

李斯被趙高陷害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李斯不能見到皇帝胡亥,無法發揮其遊說的能力。而胡亥之昏庸,竟相信一個郎中令趙高讓自己與外界隔絕,這裡李斯與胡亥都有問題。而以李斯之才,已經官至丞相,居然不敢及時制止趙高之亂,可悲。

丞相是百官之首,雖然說趙高專權,李斯也不是完全沒有機會扳倒他。李斯沒有與趙高硬拼,一方面是內心認為在扶立皇帝的事情上,他與趙高是同盟,趙高不會置他於死地;另一方面原因是,因為擁立胡亥的事,他成了孤家寡人,沒有朋友。

大臣們不相信他,軍隊不支持他、嬴姓宗親也不理解他,而他得罪了小人而毫無知覺,又為了蠅頭小利而阿諛奉承。所以身陷囹圄,滿朝文武無人為其求情,一方面是懼怕趙高陷害不敢出聲,另一方面是痛恨李斯曾為虎作倀而幸災樂禍

早知今日,何必當初,李斯慘遭腰斬與滅族之禍,說到底就是自找的。後來,趙高被子嬰所殺,也被滅族,而秦朝也二世而亡,都得到了報應。不知秦始皇在地宮裡要是知道了李斯與胡亥把他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在大秦王朝敗成這樣,做何感想。

2020/12/22

我是秦磚漢瓦裡的拾荒人,感謝閱讀,人走留香,點個讚唄,不勝感謝!

相關焦點

  • 李斯被腰斬,滿朝文武大臣為什麼沒有一個人為他求情呢?
    公元前208年,協助秦始皇統一六國的大秦丞相李斯被腰斬於市,隨後以牽連罪誅滅三族,在赴刑場的時候,戀戀不捨,看著和自己一起奔赴刑場的兒子,突然間眷戀故土。這個曾經風光無限的男人對自己的兒子說:「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
  • 李斯在位時百官朝奉,為何他被腰斬時,沒有一個人站出來求情
    李斯在自己人生最輝煌的時候,滿朝文武都來巴結討好他。《史記》中曾有這樣一段話,記載了李斯的輝煌:「斯長男由為三川守,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秦諸公子。三川守李由告歸鹹陽,李斯置酒於家,百官長皆前為壽,門庭車騎以千數。」
  • 李斯為秦國一統天下立奇功,深受秦始皇信任,為何最後被腰斬?
    六朝滅亡後,李斯又建議嬴政稱帝,並主張廢封、建郡,焚詩禁書,統一文字、車軌、錢幣、度量衡,北驅匈奴,南擊百越開嶺南,為秦帝國的建立與鞏固立下了奇功。但令人費解的是,作為秦帝國的頭號功臣,李斯最終並非善終,而是落得一個被腰斬,三族滅亡的悲慘命運。那李斯到底因何遭受如此殘忍的待遇呢?
  • 大秦名相李斯,聰明一世,為何會身陷囹圄,敗於趙高?
    他一生都在為秦國奮鬥,立下過汗馬功勞,一代名將的功績有目共睹,但是卻被趙高誣陷謀反。而秦二世竟選擇相信李斯謀反的事實,最終導致李斯落得腰斬於市、三族被滅的下場,李斯本是朝廷重臣,於大秦社稷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 秦二世篡位離不開李斯幫助,事後被夷滅三族,為何沒人幫他?
    公元前208年,協助秦始皇統一六國的大秦丞相李斯被腰斬於市,隨後以牽連罪誅滅三族,在赴刑場的時候,戀戀不捨,看著和自己一起奔赴刑場的兒子,突然間眷戀故土。多年前的這種歡樂後來隨著李斯入秦為丞相而慢慢遺忘,那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和身份自然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家人和親戚都一起搬到了鹹陽,結果一起享受榮華富貴,也一起奔赴刑場。
  • 大秦賦:一代丞相李斯,被趙高連騙三次,晚年悽慘面臨滅三族
    古代最重要的就是權勢,但有時過度權勢會引發人的欲望,甚至會引發不切合實際的想法,李斯秦朝一代丞相,為嬴政平定天下出謀劃策,可謂是一個精明智者,但最終結局卻慘遭滅三族。他為何會落到這個地步,完全是因為輕信了小人,甚至被太監趙高一步一步扯入深淵中。李斯和趙高絕對是兩個非常極端的人物,李斯前期一心為秦朝是難得一見的忠臣,趙高同樣擁有著非常高的謀略,但他卻是十足奸臣,將秦始皇好不容易打下來的天下揮霍一空。
  • 李斯「直言進諫」被腰斬,為何無人替其求情?只怪他作孽太多!
    秦國最終在秦王嬴政的統領下,蕩平四海一統天下,而除了武將的功勞之外,眾多文臣也有著非常大的貢獻,李斯可以說是其中之一,但是在後秦始皇時代,李斯卻慘遭腰斬的命運,作為昔日秦國丞相,為何卻無人替其求情呢?
  • 胡亥、李斯、趙高,大秦帝國是怎樣毀在了這三個人手裡的?
    胡亥繼位,趙高專權,趙高為了報私仇而陷害殺死了很多人。他擔心大臣們在入朝奏事時向二世揭露他,就假意勸二世說:「天子年輕,難免有時會考慮不周,那會讓臣子們瞧不起。為了維護天子的尊嚴,皇帝最好是深居宮中。遠離大臣。不要再上朝了。」大臣們有事可以申報給趙高他們,趙高和侍中就把事情解決了。胡亥本就不願操勞,一聽正中下懷,於是就不再上朝接見大臣。
  • 李斯的下場
    (李斯劇照)李斯在自己人生最輝煌的時候,滿朝文武都來巴結討好他。
  • 大秦首席輔臣李斯:與皇家聯姻、平步青雲,為何最終被腰斬於市?
    李斯是秦始皇時期的丞相,他不但因鞍前馬後地輔佐秦始皇統一天下而倍受器重,而且一直忠心耿耿地操持國事,不僅為始皇帝出謀劃策,還一手構建了大秦帝國初創之時的一系列頂層設計。
  • 李斯之死:具五刑而後腰斬,一代功勳為何落得如此下場?
    通過沙丘政變竊取帝位的胡亥做賊心虛,為了鞏固帝位,他對自己的兄弟姐妹揮下屠刀,整個大秦帝國籠罩在血腥與恐怖的氣氛當中,之所以造成這樣的局面,除了胡亥的幫兇趙高之外,丞相李斯也難辭其咎,而讓李斯萬萬沒想到的是,他的妥協與退讓,並沒能使自己得以保全,公元前二零八年七月,李斯被具五刑後腰斬,同時夷滅三族
  • 李斯精明一世,為何在人生末期選擇勾結趙高,以致秦國走向敗亡
    ,在秦始皇死後,他勾結趙高篡改遺詔,逼死了扶蘇,扶了胡亥上位,此後短短三年大秦帝國便轟然倒塌,趙高和胡亥縱然是罪魁禍首,但李斯作為幫兇也同樣背上了千古罵名,李斯精明一世,為何在晚年卻會犯下這樣的錯誤呢?
  • 李斯為什麼鬥不過趙高?
    趙高說關東地區的盜賊很多,可皇帝卻整日玩樂,自己看在眼裡,是急在心裡,自己身份低微勸不動皇帝。趙高非常誠懇地問李斯身為丞相,位高權重,有責任和能力勸諫皇帝,卻為什麼無動於衷。李斯聽了趙高的話,大為感動,以為趙高是真心為了江山社稷,稱讚趙高思慮的很對,並表示自己也很想勸說皇帝,但是自己根本見不到皇帝。趙高一見李斯上套了,連忙答應為李斯通報,找機會讓皇帝見他。
  • 精明一世的李斯,為何會選擇扶胡亥上位?最後被腰斬為何無人求情
    按理說以李斯的智慧,絕對可以看出來這胡亥就是個紈絝子弟,不堪重用,一生為大秦事業奔波的他為何還是選擇了擁立胡亥? 第一,如果扶蘇繼位,推行儒家思想,廢除先前定製的秦法,李斯幾十年的心血毀之一旦。李斯作為一個文人,他這一輩子最大的心願肯定是希望自己的政治成就光耀後世。
  • 李斯被誣陷謀反,腰斬前大聲喊冤,趙高回復16個字,立即啞口無言
    李斯,生於公元前284年,年輕時前往齊國拜師,後跟隨荀子學習,因受荀子治國思想的影響,李斯在學成後選擇到秦國尋求機遇,之後因被秦相呂不韋看中在秦國擔任小官,然而他並未放棄攀升的機會,某次藉機向秦王嬴政獻出離間六國國君的計謀,秦王因此先後封他為長史、客卿。
  • 李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最終的歸宿:具五刑,腰斬,夷三族
    當李斯面對比他更沒有底線的小人趙高時,趙高用他的那套歪理邪說輕易說服了他,他們決定篡改詔書,改立胡亥為太子,賜公子扶蘇、蒙恬死。 胡亥被立為二世皇帝後,大秦的真正操盤手變成了趙高,李斯雖貴為丞相,實際權力已被趙高架空。當趙高與胡亥將要賜死蒙氏兄弟時,子嬰勇敢地站了出來反對。 此時,最應該站出來支持子嬰的人應該是李斯,因為此時趙高已成了李斯最大的敵人。既然蒙氏兄弟也是趙高的敵人,那麼,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他應該站在正義的立場上拉蒙氏兄弟一把,以牽制趙高。
  • 王翦和李斯對秦朝有大功,為何王翦得以善終,李斯卻是慘死結局?
    秦朝在建立短短十幾年後就覆滅,李斯也是間接促成者,如果趙高沒有丞相李斯的支持,篡位計劃只能付之東流,李斯為了一己之私,勾結宦官趙高篡改詔書,賜死秦始皇長子扶蘇,擁立幼子胡亥即位稱帝,最終胡亥成為秦二世後,趙高掌握實權,李斯最終也被趙高陷害致死。接下來詳細看王翦和李斯為何有著不同的結局。
  • 大秦賦中一生精明的李斯,為何被太監趙高連騙三次,最後任其擺布
    大秦賦中一生精明的李斯,為何被太監趙高連騙三次,騙到任其擺布「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曹雪芹這句話是寫給王熙鳳的,賈府的大管家、一生精明的「風辣子」,為賈府撐起一片天空,奈何最後落了個病重而亡的悽慘結局。
  • 李斯被殺為什麼沒人替他求情,如果有人站出來,他有可能不死麼?
    但是權力巨大的李斯,卻並沒有選擇幫助他們,而是選擇視而不見,由此李斯在當時朝堂的名聲並不好,這使得他本人被腰斬之時,沒有人為他求情。 當時百官認為李斯乃為趙高一派 其實秦始皇在回鹹陽的途中,於沙丘與世長辭,這種突然離世,使得當時的朝廷百官並不知曉。
  • 《大秦賦》中李斯的一生精明卻遭腰斬,司馬遷為何說他咎由自取
    李斯選擇入獄,還有一條重要的理由,他實在是咽不下這口冤枉氣。李斯被關押在獄中,悲憤交集,禁不住仰天長嘆道:「可嘆啊,可悲啊!如此不道的君主,還能為他作怎樣的計慮? 從前夏桀王殺關龍逢,商紂王殺比幹,吳王夫差殺伍子胥。這三位賢臣,忠誠無貳卻不免於冤死,因為盡忠錯了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