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8年,協助秦始皇統一六國的大秦丞相李斯被腰斬於市,隨後以牽連罪誅滅三族,在赴刑場的時候,戀戀不捨,看著和自己一起奔赴刑場的兒子,突然間眷戀故土。
這個曾經風光無限的男人對自己的兒子說:「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大致意思就是我現在想和你一起牽著黃狗從上蔡東門出去,追逐兔子,可惜沒有這樣的機會了。
俗話說,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李斯臨終之前的感悟,絕對會讓人傷感,上蔡是李斯的故鄉,回首多年前,李斯還在哪裡生活,或許兒子剛剛八九歲,家裡養了一隻黃狗,他們於是經常出城去打獵,追逐兔子。
多年前的這種歡樂後來隨著李斯入秦為丞相而慢慢遺忘,那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和身份自然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家人和親戚都一起搬到了鹹陽,結果一起享受榮華富貴,也一起奔赴刑場。
李斯之所以被殺,他的罪名是謀反,而起因是因為他向秦二世建議暫停修建阿房宮、停止徵發徭役,結果在趙高的安排下稀裡糊塗的入獄,隨後趙高誣陷李斯打算謀反,在嚴刑拷打之下,李斯屈打成招。於是,立即處死與鹹陽,隨後夷滅三族。
李斯被殺的時候,曾經的同僚和屬下沒有一個人向秦二世喊冤,也沒有一個人提醒李斯的功勞。一來是秦二世繼位本來就是名不正言不順的事情,都是李斯和趙高密謀的,兩人矯詔殺死蒙恬和長子扶蘇,這時候就該死了。
陪扶蘇和蒙恬的還有大秦王朝。結果二世繼位後,誅殺兄弟姐妹,寵信趙高,趙高呢指鹿為馬,早就排擠忠良,在別人眼中,當時李斯和趙高同謀,兩人陷入是一夥的,趙高陷害大臣自然有李斯的一份功勞。
這時候,誰還會跑出來給他說話,何況趙高指鹿為馬,早就作威作福,聰明過人的李斯不僅不提前安排出路,反而不聞不問,安心做自己的丞相,根本取死有道。
再者,當初李斯陷害韓非子的時候何嘗不是志得意滿,在自己身陷囹圄的時候想起上蔡東門的黃狗,怎麼可能好事情都給他,壞事情都是別人承擔,肯定不行,所以俗話說得好,冤有頭,債有主,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早先篡改遺詔,冤殺韓非,配合趙高逼死蒙恬、扶蘇,後來在二世誅殺忠良、大臣、宗室的時候不僅不阻止還默認,誰會給他說話,肯定沒有。當大家都知道李斯已經失寵,活死人一個,給他說話不就是向閻王招手嗎?
李斯被殺的時候,他的長子李由還在外面帶領軍隊和關東軍隊作戰,估計前線還沒有得到消息,這個謀反丞相的兒子後來成為大秦的忠臣,戰死在前線,被項羽斬殺。後秦軍章邯等投降,秦軍主力崩潰。歷史莫名的諷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