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兩次「直言進諫」結果大不同,一次飛黃騰達,一次身首異處!

2020-12-23 萌叔說歷史

先秦百家爭鳴,是個大師輩出的時代,出了非常多的經典人物,最近熱播的《大秦賦》也正在演這段歷史。秦國最終在秦王嬴政的統領下,蕩平四海一統天下,而除了武將的功勞之外,眾多文臣也有著非常大的貢獻,李斯可以說是其中之一,但是在後秦始皇時代,李斯卻慘遭腰斬的命運,作為昔日秦國丞相,為何卻無人替其求情呢?

春秋戰國的時候,每個國家之間的競爭更像是如今大公司間的競爭,人才流動性是非常大的,李斯本來是楚國人,後來跟了荀子學習,並成為了荀子最出名的弟子之一,最終選擇了秦國作為效力的國家。

當年,秦王政決心統一天下,韓國擔心滅國,便派水利工程師鄭國來鼓動秦國修水渠,也就是後來著名的鄭國渠,其本意是消耗秦國國力,後來被秦王政發現了其真實目的,秉著「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原則,秦王政覺得「外國人」都靠不住,便下了逐客令。

而李斯直言進諫,寫了歷史著名的《諫逐客書》,秦王政看後幡然醒悟,果斷採納了李斯的建議,取消了逐客令,並重用了李斯。

秦王政為統一六國,到處籠絡人才,韓非子也正是其中之一,韓非子和李斯師出同門,同樣是荀子最著名的弟子之一,而且才華在李斯之上。此時,倆人因為滅韓存韓的政見不和而起了矛盾,雖然早滅晚滅都是滅,但是韓非子還是想憑藉一己之力能讓韓國多存活幾年,李斯藉此向秦王政污衊其目的不純,只為謀求本國利益,秦王政一時惱羞成怒,將韓非子下獄,等秦王政氣消了反應過來的時候,韓非子已然被李斯逼死,就這樣李斯的勁敵韓非子就被他的這種小手段除掉了。

後來,秦王政以勢不可擋的力量統一六國,李斯也如願以償的當上了丞相,並多次隨秦始皇巡遊天下。但看似風光的他骨子裡仍然十分軟弱,因為出身貧寒的他一步一步爬到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位置屬實不易,趙高正是看穿了他貪戀榮華富貴的特點,威逼利誘讓協助他篡改秦始皇遺詔,扶植秦二世胡亥上位。

說實話,對於謀朝篡位這種事兒,李斯心裡是拒絕的,但是在自己的榮華富貴面前,大義終究還是弱了一點,最終不僅篡改了遺詔,還一不做二不休的下令處死公子扶蘇及蒙氏兄弟。

李斯利令智昏,參與了沙丘政變,也為自己日後被滅門埋下了禍根。

秦二世時代,秦國大權已然落到了宦官趙高的手上,並留下了指鹿為馬這種極具諷刺性的事件,而李斯作為秦朝的開國元老,雖然性格有些軟弱,但終究還是有一顆為秦國效力的心。

面對秦二世的荒淫無度,人民生活陷入水深火熱之中,各地反秦勢力層出不窮,李斯便想再次「直言進諫」,勸秦二世減少徭役,緩解國內矛盾。

可惜,秦二世不是秦王政,秦二世不僅沒有聽取李斯的勸諫,反而將其下獄,趙高正好趁此時機誣陷其謀反,最終屈打成招,將其具五刑,腰斬於市,夷滅三族。

作為昔日丞相,為何因罪下獄卻無一人替其求情呢?原因其實顯而易見:

一、秦滅六國,李斯起到了重要作用,被六國人所憎恨;

二、李斯參與政變失節,害死公子扶蘇及蒙氏兄弟,為人所惡;

三、趙高獨攬大權,隻手遮天,無人敢替其出頭。

秦國統一天下的「棟梁之才」李斯因自己的一次關鍵失節將秦國推向了萬劫不復的深淵,又因自己的「直言進諫」將自己和家人帶向了滅亡,可以說其是成也「直言進諫」,敗也「直言進諫」,但歸根結底還是自己作孽太多,終究沒有享受榮華富貴的福報。

相關焦點

  • 李斯「直言進諫」被腰斬,為何無人替其求情?只怪他作孽太多!
    秦國最終在秦王嬴政的統領下,蕩平四海一統天下,而除了武將的功勞之外,眾多文臣也有著非常大的貢獻,李斯可以說是其中之一,但是在後秦始皇時代,李斯卻慘遭腰斬的命運,作為昔日秦國丞相,為何卻無人替其求情呢?
  • 史上著名諫臣魏徵,直言進諫推行王道,試當謀臣屢遭敗績
    魏徵更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歷史上著名的諫臣,他直言向唐太宗進諫,督促其推行王道,讓皇上從諫如流、言聽計從,做得非常成功;但是,魏徵曾幾次試圖充當謀臣的角色,卻每次都遭遇失敗。魏徵對上述問題的回答是:「明君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能廣開言路,聽取不同意見;而昏君的共同特點則是閉塞言路,偏聽偏信。即所謂『兼聽則明,偏信則暗』。」而對良臣和忠臣的區別,魏徵解釋道:「良臣既能使君主贏得明君的美名,又能使自己獲益,福祿雙全;而忠臣卻只能以忠君為名,讓君主背負昏君的惡名,自己也身首異處,空有一腔熱血,卻讓國和家都同歸於盡。
  • 李斯:輝煌一生卻晚節不保,貪權過度誤己誤國!
    人的一生,若是不爭不搶安於現狀,也能如閒雲野鶴般安度一生;但若爭強好勝不服命運安排,或許也能飛黃騰達聲名顯赫。每個人的選擇不同,最終也走向了不同的終點,但結局誰好誰壞,卻未必如想像般差距大。他想起自己剛剛去上茅廁時,一隻老鼠畏畏縮縮的從角落裡探出頭來,身材瘦小又髒又臭,而眼下自己糧倉內正在偷吃的老鼠,個個膘肥體壯皮毛油亮,如此的「鼠生」相差太大了。於是他便長嘆:「人之賢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而。」意思就是,一個人有沒有出息,就如同老鼠一樣,是由自己所處的環境決定的。
  • 北魏「聖人」高允:直言進諫敢違皇命,五朝為官百歲善終
    和崔浩不同的是,此人雖然出道較晚,但身歷五朝,為官近60年,一生受寵不衰,直至98歲而終。而且,他死後,不但被朝廷追贈為侍中、司空公、大將軍,還受到豐厚的賞賜,創造了北魏歷史上的一個紀錄——「魏初以來,存亡蒙賚,皆莫及也。」(《資治通鑑》)——北魏開國百年以來,不論生前還是死後,所受到的賞賜,沒有人能比得過他。這和同為寵臣的司徒崔浩的悲慘結局相比,簡直冰火兩重天。
  • 李斯:做人到最後,拼的都是人品
    後來,李斯到官府的糧倉裡去,看見倉裡的老鼠,優哉遊哉吃著粟米,不用擔心人和狗的驚擾。同一種動物不同的境遇,李斯因此大發感慨:一個人一生能不能成就一番事業,就像老鼠一樣,關鍵看他在什麼平臺上。悟出這個道理後,不安於現狀的李斯直接辭掉了小吏的工作,轉而到齊國求學,他拜荀子為師,學習帝王之術。
  • 歷史上敢於直言進諫的忠臣,你最欽佩誰?
    中國曆朝歷代都有一些直言進諫的忠臣,為了國家而將生死置於度外,這些人值得敬佩和懷念,這些人不畏強權,從而流芳千古。我們一起來懷念這些敢於直言進諫的忠臣。一、關龍逄,(前1713年~前1620年),生於廑19年,卒於後桀32年,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名相,因為進諫忠言而被殺,享年93歲,做了發,桀兩代夏王的相。故裡在今惱裡鎮龍相村。古時此地稱龍城,原有一座大墓,墓前有祠,那就是夏朝末年中國第一位以死諫君的忠臣關龍逄的陵墓。此地松柏遮陰,莊嚴肅穆。可惜後來連年戰亂,加上黃河水淤積,到清末竟蕩然無存。
  • 《大秦賦》中精明無比的李斯,為何會死在一個宦官之手?
    張魯一的嬴政,段奕宏的呂不韋都沒有讓網友滿意,成了網友的主要吐槽對象,隨著劇情的發展,李斯也加入了被吐槽的行列,首先劇中的李斯出場有點早,如果這一階段的李斯便成為了秦始皇的心腹,那很難理解為什麼後面秦始皇下「逐客令」時要攆走他呢?再有這一版的李斯似乎每天都把自己有才華掛在嘴邊,生怕別人不知道,很難想像曾國潘口中「智力橫絕一世」的人會表現得這樣膚淺。
  • 進諫直言忠義傳
    歷史上一官階不大的人能直言進諫皇帝者真是很少。這故事,似乎電視劇也播過,大同小異。當年的《海瑞罷官》,還在上層至民間皆起了風波。此按下不表。     整本戲都在一種沉重與壓抑下敘述而開。舞美簡潔,兩旁碩大的柱子並排,在灰、青等主色燈光映照之下,顯得愈發沉重而急促,這當然是與劇情相符合的,因為從頭至尾皆以海瑞「死諫」這一主題而展開,豈能有半點輕鬆乎。從舞臺效果看,是大氣又不失美觀的。
  • 李斯之嘆——秦漢歷史人物評析之二十五
    李斯作為主持朝政的丞相,對朝廷面臨的嚴重形勢還是有著清醒的認識:如果再不調整原來過於嚴苛殘暴的政策,不停止無限度的橫徵暴斂,秦朝的前景堪憂。李斯與右丞相馮去疾、將軍馮劫一起進諫二世:現在關東盜賊群起,我們需要發兵徵討,雙方都是死傷慘重。
  • 大秦名相李斯,聰明一世,為何會身陷囹圄,敗於趙高?
    提起秦朝,可能大家的第一反應是秦始皇統一六國,呂不韋的足智多謀,但其實還有一個人,同樣有著很高的作為,他就是李斯。李斯可以稱得上是一代傳奇了,身為外國之人,能夠在他國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實屬不易。可是,在世人眼中,對李斯的成就並沒有記住多少,反倒是記住了他敗於趙高之手。直至今日還是會有人感嘆此事。或許曾經在歷史課本上的焚書坑儒中有李斯的身影,充滿負面評價,但終究是片面的,李斯實際上是歷史的推動者之一。
  • 力士脫靴,不過稗官野史.直言進諫,千古第一賢宦——高力士
    高力士對了,熱播網劇《長安十二時辰》中郭利仕就是高力士。­——李贄直言進諫高力士最直言進諫的典型就是,這個人舉報了很多人。比如:對了,這三個人當時都是皇帝寵信的人,唯一可惜的就是李隆基沒有聽,最後就真的「安史之亂」了。
  • 大秦賦:一代丞相李斯,被趙高連騙三次,晚年悽慘面臨滅三族
    李斯和趙高絕對是兩個非常極端的人物,李斯前期一心為秦朝是難得一見的忠臣,趙高同樣擁有著非常高的謀略,但他卻是十足奸臣,將秦始皇好不容易打下來的天下揮霍一空。第1次:趙高勸解李斯,如果扶蘇當王,那麼他便會選擇蒙家人成為朝中重臣,當時候李斯的權力將會皆失,因此李斯被趙高所騙,毅然決然走向了胡亥趙高一派。
  • 《好聲音》上演「大冤案」,對方只PK一次,高睿為何兩次被PK
    《好聲音》上演「大冤案」,對方只PK一次,高睿為何兩次被PK與前幾年相比,今年的《好聲音》有了很大的變化,不僅增加了原版賽道,而且還設立了搶位賽,學員們要面對導師轉場和戰隊搶位的雙重壓力,節目剛過第三期就上演了搶位大戲,可見今年競爭的激烈。
  • 同樣是進諫,為什麼有人走向人生巔峰,有人卻憂愁又窮?
    但是,並不是每個勇於進諫的臣子,都和魏徵一樣,有著明媚的人生。畢竟進諫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可是一門需要多多研究的技術活。進諫得當,能得到上級的歡心,進諫得不好,那小命可能就玩完了。,為什麼同是進諫,有些臣子建議被皇上採納,從此平步青雲;有些臣子的建議卻觸犯龍顏,懷才不遇,從此只能借酒消愁愁又窮呢?
  • 田嬰竊權:直言進諫的不一定是忠臣
    他想代宣王行使國君的權力,就勸諫齊宣王凡事親力親為,結果齊宣王照著田嬰的意思處理了幾天朝政,就厭倦了,於是全權交給田嬰處理,田嬰如願以償的成為了齊國實際掌舵人。        材料裡只說了齊宣王把朝政交給田嬰,並沒有講齊宣王不理朝政之後幹什麼去了。結合濫竽充數這個典故,齊宣王已經驕奢淫逸到了沒有整整300個人吹竽就不聽的地步了,299個和301個都不行。
  • 魏徵,歷史上有名的宰相,進諫無數,卻曾說過不想做忠臣
    那麼提到進諫,就不得不說到魏徵了,他可是進諫無數,是唐太宗的「鏡子」。魏徵無疑是個難得的忠臣,但他自己卻說過不想要做忠臣。這話是何意呢?其實這並不是說魏徵想做奸臣,他自己也解釋過,自己想做的是良臣。唐太宗很疑惑,問他良臣和忠臣有什麼不同之處,魏徵回答做良臣可以獲得美名,福祿無疆,但是忠臣就不一樣了,忠臣是會招來殺身之禍的,這區別可就大了。唐太宗聽完覺得很在理,便當場賞賜了魏徵。
  • 李斯丹妮直言最怕自己很無聊很透明,網友:你在哪都是萬丈光芒
    ,到現在,算起來她出道的時間也不短了,非常可惜的是,大家對於李斯丹妮的了解卻並不多,這些年李斯丹妮都沒有非常讓人喜愛的作品,甚至李斯丹妮在參加採訪的時候直言,在這個節目之前,她已經有相當一段時間都沒有工作了。
  • 李斯的覺醒
    而身為楚國人的李斯,雖然身在十八線的小城上蔡,卻關心著天下局勢的變動,每每接到外面傳來消息,總是認真閱讀,然後一聲長嘆,感慨萬分。「一個普通人,管這麼多幹嘛?」李斯無語笑笑,道不同不相為謀,隨便你們怎麼說。
  • 非洲雄獅的故事|兩次流浪,一次稱王一次終老
    圖解:動畫《獅子王》片段所謂的「父子情深」可能只在三歲前管用獅子屬於貓科-豹屬下的一員,目前在不同環境中分布著八個亞種:馬賽獅、亞洲獅、南非獅、剛果獅、羅斯福獅、肯亞獅、加單加獅、西非獅。大的獅群雌獅的數量可能超過10隻,但普通獅群都在5隻雌獅左右,剩下的成員就是獅寶寶了。
  • 《大秦賦》李斯給韓非下毒,親自送他下黃泉,友情感人
    李斯曾評價韓非,他的才華遠在自己之上,但韓非因為是韓國的公子,所以他不能如李斯一樣,選擇去秦國輔佐明君,他只能用一己之力,守護自己的母國韓國,韓非曾設計逼死呂不韋,又聯合趙魏兩國阻擾流民入秦,還抵制私鑄鐵,影響秦國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