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在位時百官朝奉,為何他被腰斬時,沒有一個人站出來求情

2020-12-23 騰訊網

李斯在自己人生最輝煌的時候,滿朝文武都來巴結討好他。《史記》中曾有這樣一段話,記載了李斯的輝煌:「斯長男由為三川守,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秦諸公子。三川守李由告歸鹹陽,李斯置酒於家,百官長皆前為壽,門庭車騎以千數。」

意思就是說,李斯的長子李由擔任三川守衛;李斯的所有兒子,娶的都是秦皇室的公主;而李斯的所有女兒,都嫁給了秦皇室的公子。李由一回到家,李斯給他接風洗塵,結果整個朝廷的百官,都來為李由祝壽。

(李斯劇照)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李斯的權勢在當時有多大。這一點,連李斯自己都承認,他說:「當今為大臣者,位無高於我者,我可以稱為富貴之極了。」

可是如此盛極一時的李斯,後來他在被腰斬,被夷三族的時候,卻沒有任何一個人站出來為他申冤,幫他一句好話。甚至也沒有人暗中幫助過他。如果有人暗中幫助李斯,那麼李斯肯定就會知道,自己究竟是怎麼被趙高玩弄的。那樣一來,他就有機會在秦二世的面前申冤,最終也就可能不會被判腰斬,被夷三族了。

本來有非常多的朋友,大家都爭相巴結的李斯,為什麼最終誰也不搭理他了呢?

當然了,之所以沒有人站出來救李斯,有一個客觀原因,就是大家都明白,秦二世是一個糊塗蛋,他又被趙高給把控了起來。趙高的目的,就是要搞掉李斯,然後自己做大,把控朝廷。所以,無論如何,趙高都是要把李斯給搞死的。那些大臣們就算想救李斯,也不可能有好的辦法。因為他們很可能見不到秦二世。就算見到了秦二世,秦二世這個人頭腦並不清醒,並不會有一個公正的判斷,所以這個忙很可能幫不上。

不過,雖然客觀情況是這樣的,但是畢竟每個朝代都會有一些正直不怕死的忠良之人,這樣的人明知道事情不可為,但是他們依然會這樣做。他們這樣做的目的,文天祥說得最清楚:「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但是,整個秦朝居然沒有出現一個這樣的正直之士。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秦二世劇照)

事實上,並非因為秦朝沒有正直之士,而是在大家看來,李斯是不值得大家去救的。

李斯本來就是一個一心想往上爬,而且在往上爬的過程中,不斷損人利己,又首鼠兩端的小人。

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可以舉幾個事例來證明。

第一個事例,李斯最早是呂不韋的門客,但是後來,呂不韋被秦王給搞掉了,而李斯反而獲得了秦王的重用。我們不知道李斯有沒有出賣過他的主人呂不韋,但是至少說明,李斯對他的主人呂不韋並不是很忠誠。

第二個事例,李斯和韓非本來是同學,兩個人提倡的都是同樣的法家思想,而韓非的法家思想思路更清晰,更獲得秦王的認可。李斯害怕韓非搶了他的位置,就使陰謀詭計,最終讓秦王殺掉韓非。

第三個事例,李斯勸秦始皇焚書坑儒。當然了,有人認為,秦始皇所坑殺的並不是儒生,可能是一些方士。但不管是儒生還是方士,事實上這些人都是一些新崛起的力量,都是和李斯搶位子的人,李斯攛掇秦始皇用如此殘酷的手段,把這些政敵給消滅,可見李斯是一個多麼冷酷無情的小人。

(秦始皇劇照)

第四個事例,李斯鼓動秦始皇繼續推行嚴酷政治。秦始皇統一六國以後,本來應該在國內執行緩和矛盾的措施,同時,扶蘇也曾經提出過這樣的主張。但是由於這些主張與李斯主張的法家思想是相左的,採信這些主張,就會動搖李斯地位。因此李斯不顧老百姓的死活,堅決反對。

第五個事例,秦二世是個糊塗蛋,本身不適合當皇帝。作為宰相的李斯,應該是最清楚這一點的。但是李斯為了確保自己的權威,竟然同意趙高和秦二世的密謀,並和他們聯合起來,殺掉扶蘇和蒙恬,讓秦朝走向昏庸政治。

從這五個事例我們可以看出,李斯一生行事,都是為了謀求自己的利益。為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不擇手段,不顧百姓安危,不講公平正義,順我者昌,逆我者亡。這樣的人,他怎麼可能有朋友呢?

雖然在李斯最輝煌的時候,大家都奔走於他的門下,但是大家這麼做,不過是為了給自己謀求更多的利益而已,或者確保自己不被扳倒,其實並沒有一個人是李斯的真心朋友。而李斯倒臺的時候,他身上已經沒有權力了。而且和他走得很近,還會引發災禍。因此,誰還會真心幫助他呢?

(參考資料:《史記》等)

相關焦點

  • 李斯「直言進諫」被腰斬,為何無人替其求情?只怪他作孽太多!
    秦國最終在秦王嬴政的統領下,蕩平四海一統天下,而除了武將的功勞之外,眾多文臣也有著非常大的貢獻,李斯可以說是其中之一,但是在後秦始皇時代,李斯卻慘遭腰斬的命運,作為昔日秦國丞相,為何卻無人替其求情呢?
  • 李斯被趙高陷害,判處腰斬並夷三族,為何滿朝文武無人為他求情?
    談秦說漢(348)李斯被趙高陷害,判處腰斬並夷三族,為何滿朝文武無人為他求情? 李斯與小人趙高為謀擁立胡亥為二世皇帝,殺公子扶蘇及其兄弟姊妹而被嬴姓宗親所恨;殺蒙氏兄弟而得罪了所有朝廷大臣;到頭來李斯也得罪了小人趙高,被其陷害處以腰斬。可謂是人死了還被人唾棄,可悲! 李斯原本只是楚國的一個小吏,為了改變自己的命運,向天下名儒荀卿學習帝王之術,畢業後來到秦國謀職。
  • 李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最終的歸宿:具五刑,腰斬,夷三族
    這種人一旦掌握權力,比一般貪官汙吏危害更大。 秦國的丞相李斯就是一個這樣的人,他從上蔡郡一個小吏,一步步爬到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秦國丞相之位,可謂是處心積慮,機關算盡,不擇手段。
  • 李斯被殺為什麼沒人替他求情,如果有人站出來,他有可能不死麼?
    但是權力巨大的李斯,卻並沒有選擇幫助他們,而是選擇視而不見,由此李斯在當時朝堂的名聲並不好,這使得他本人被腰斬之時,沒有人為他求情。 當時百官認為李斯乃為趙高一派 其實秦始皇在回鹹陽的途中,於沙丘與世長辭,這種突然離世,使得當時的朝廷百官並不知曉。
  • 大秦首席輔臣李斯:與皇家聯姻、平步青雲,為何最終被腰斬於市?
    李斯是秦始皇時期的丞相,他不但因鞍前馬後地輔佐秦始皇統一天下而倍受器重,而且一直忠心耿耿地操持國事,不僅為始皇帝出謀劃策,還一手構建了大秦帝國初創之時的一系列頂層設計。
  • 《大秦賦》中的李斯,因滿腹才華而位及人臣,自私貪婪而腰斬滅族
    他又去觀察了米倉中的老鼠,發現一隻只吃得又大又肥,悠哉遊哉地在米堆中嬉戲交配,全然沒有人或狗帶來的威脅和驚恐。於是,他發出了這樣的感慨:「一個人有沒有出息,就如同老鼠一樣,是由自己所處的環境決定的。」見吏舍廁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數驚恐之。斯入倉,觀倉中鼠,食積粟,居大廡之下,不見人犬之憂。於是李斯乃嘆曰:「人之賢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耳!」
  • 王翦和李斯對秦朝有大功,為何王翦得以善終,李斯卻是慘死結局?
    二人雖然同為秦始皇的肱骨之臣,李斯作為文臣,更是做到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之位,按我們正常的思維試想,李斯的智慧、智謀是出乎於常人,李斯多年侍奉於秦始皇左右,相信李斯對秦始皇也有很深的認知,對秦始皇的性格、為人也有著很深的了解,李斯為何最終先是遭受具五刑,又被腰斬於鹹陽,落得一個死無全屍之結局?並且被誅滅三族,連家族的存續都斷絕了。
  • 《大秦賦》中李斯的一生精明卻遭腰斬,司馬遷為何說他咎由自取
    從某種意義上說,李斯就是一個悲劇人物,但是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他的悲劇完全是他一手造成的。一、李斯的「老鼠」哲學李斯是楚國人,出生於楚國的上蔡縣(今河南上蔡)。上蔡併入秦帝國以來,屬於陳郡。事情的結果,完全出乎李斯的意料之外。追究雖然沒有及於李斯,但高處不勝險、不知樓閣何時崩塌的危機感,已經是寒徹及於肌骨之間了。始皇帝過世時,李斯大概已經七十一歲了。始皇帝的突然去世,給李斯帶來相當大的衝擊。自己是應該先走的人,卻留在了後面,來日無多的預感,使他有生命短暫的悲哀。
  • 李斯的下場
    《史記》中曾有這樣一段話,記載了李斯的輝煌:「斯長男由為三川守,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秦諸公子。三川守李由告歸鹹陽,李斯置酒於家,百官長皆前為壽,門庭車騎以千數。」意思就是說:李斯的長子李由擔任三川守衛;李斯的所有兒子,娶的都是秦皇室的公主;而李斯的所有女兒,都嫁給了秦皇室的公子。李由一回到家,李斯給他接風洗塵,結果整個朝廷的百官,都來為李由祝壽。
  • 李斯之死:具五刑而後腰斬,一代功勳為何落得如此下場?
    通過沙丘政變竊取帝位的胡亥做賊心虛,為了鞏固帝位,他對自己的兄弟姐妹揮下屠刀,整個大秦帝國籠罩在血腥與恐怖的氣氛當中,之所以造成這樣的局面,除了胡亥的幫兇趙高之外,丞相李斯也難辭其咎,而讓李斯萬萬沒想到的是,他的妥協與退讓,並沒能使自己得以保全,公元前二零八年七月,李斯被具五刑後腰斬,同時夷滅三族
  • 李斯被腰斬,滿朝文武大臣為什麼沒有一個人為他求情呢?
    大致意思就是我現在想和你一起牽著黃狗從上蔡東門出去,追逐兔子,可惜沒有這樣的機會了。俗話說,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李斯臨終之前的感悟,絕對會讓人傷感,上蔡是李斯的故鄉,回首多年前,李斯還在哪裡生活,或許兒子剛剛八九歲,家裡養了一隻黃狗,他們於是經常出城去打獵,追逐兔子。
  • 李斯為秦國一統天下立奇功,深受秦始皇信任,為何最後被腰斬?
    在談到秦朝歷史時,李斯是一個無論如何也繞不過去的關鍵人物,這位君主幫助秦王嬴政籌劃兼併山東六國,實現了中國史上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大一統。從多種歷史資料綜合分析,可能有三個主要原因:權力過盛秦始皇為了報答李斯的恩情,不僅提拔李斯為丞相,對其言聽計從,而且還與李斯結為兒女親家,讓他的兒子們都娶公主,而女兒們都嫁給了皇子。對於李斯家族來說,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榮寵,也是人臣所能達到的極限。
  • 李斯,憑才幹官至丞相,為何到腰斬前才懷念起老家湛藍的天空?
    李斯是楚國上蔡(今河南上蔡縣西南)人。李斯少年時,家境貧寒,但聰慧好學。成人後,做了小吏。  做小吏期間李斯悟出了著名的「老鼠哲學」:人之賢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耳。意思是說,一個人有無出息就像這老鼠,在於能不能給自己找到一個優越的環境。人的賢與不賢,決定於他所處的地方。譬如老鼠,在廁所裡吃屎的,驚恐不安;而在大倉裡吃糧食的,卻不受打擾,安逸自在。
  • 李斯被誣陷謀反,腰斬前大聲喊冤,趙高回復16個字,立即啞口無言
    李斯,生於公元前284年,年輕時前往齊國拜師,後跟隨荀子學習,因受荀子治國思想的影響,李斯在學成後選擇到秦國尋求機遇,之後因被秦相呂不韋看中在秦國擔任小官,然而他並未放棄攀升的機會,某次藉機向秦王嬴政獻出離間六國國君的計謀,秦王因此先後封他為長史、客卿。
  • 歷史上被腰斬的四大名人是誰?被斬時慘不忍睹
    李斯:貪戀權勢,公元前208年,大秦帝國左丞相李斯被腰斬於首都鹹陽。李斯相秦,厥功甚巨,但位極人臣又怎樣?
  • 王翦和李斯同是秦始皇的左膀右臂,為何王翦善終,而李斯死於非命?
    《史記》記載:秦二世之時,王翦及其子賁皆已死,而又滅蒙氏。 李斯的不幸,是因為秦始皇掛了,他還活著。 皇帝胡亥是他李斯做偽詔,和趙高一起推上位的。按理來說,他有擁戴之功。可是他忽略了,胡亥沒掌控能力,趙高才是大權在握的人。
  • 大秦賦中一生精明的李斯,為何被太監趙高連騙三次,最後任其擺布
    在嬴政對付嫪毐一事上,李斯幫忙出了大力,連李斯的家人都非常機靈地躲避了嫪毐一夥的追殺。實際上,李斯的崛起並沒有這麼快。一開始,他只是呂不韋的舍人,呂不韋看重李斯的才華,有意識地向嬴政推薦李斯。李斯剛到嬴政身邊時只是個郎官,並沒有發揮太大的作用。即便呂不韋被罷相後,嬴政還有昌平君熊啟、昌文君、王綰等人,李斯甚至一度面臨被趕出秦國的危險。
  • 史上最後一個被腰斬的人
    腰斬是用重斧或鍘刀從腰部將犯人砍作兩截。其舅舅是大司馬大將軍衛青,其表哥是大司馬驃騎將軍霍去病。公元前91年因巫蠱事件而被江充陷害,漢武帝震怒,交由江充處理,由於當時漢朝法制嚴酷,衛長公主和當時的一系列涉案人員中的主犯被一同判了腰斬。        衛長公主雖然腰斬,但是畢竟身份尊貴,行刑的時候還是用紗帳圍著四周,普通人無法觀看的。衛長公主穿著極其華麗的服裝,在宮女的陪同下來到了刑場。
  • 改變了李斯一生的一個廁所,四處奔逃的老鼠,造就了一個千古第一相
    可是,就這麼一個舉世無雙的大能人,結局卻非常悽慘,不止被腰斬於市,還被夷了三族。 李斯為什麼會落得個這般結局? 是因為他沒有能夠鬥過趙高。
  • 精明一世的李斯,為何會選擇扶胡亥上位?最後被腰斬為何無人求情
    按理說以李斯的智慧,絕對可以看出來這胡亥就是個紈絝子弟,不堪重用,一生為大秦事業奔波的他為何還是選擇了擁立胡亥? 但是公子扶蘇不一樣,是一個徹徹底底儒家思想的遵從者。兩個人的政治理念完全衝突,扶蘇上位之後,自己的相位定然不保。 不過李斯絕不是這麼膚淺的人,為了一個相位做如此忤逆的事情。李斯很有可能擔心兩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