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中選擇了蕃茄田藝術,育人的藝術還是要回歸於人」
「其實不瞞你說,讓我最終決定選擇加入蕃茄田藝術的一個重要推動因素,還主要就是因為這個疫情期間的考察,蕃茄田藝術的實力和社會責任讓我下定了決心。作為湖北人我也看好武漢未來的發展。」 在正式訪談開始後,Nina向我們這樣如是說道。
作為一位在疫情期間新加入蕃茄田藝術的武漢籍投資人,Nina不僅是選擇了在如此嚴峻的情況下跨行創業,且作為一位有魄力的獨立投資人,還在她這人生第一次創業中,果斷選擇了一個人建起一支隊伍。
作為一位原本在一家私企工作了長達十多年之久的人事部負責人,多年來,通過與人不斷地與人打交道,Nina深諳與人交往也是一門需要不斷縱深的「藝術活兒」。工作久了,隨著接觸的人越來越多,Nina就越想去接觸一些更純粹更真實的事物。而也就是因為萌生了這樣一個念頭,讓她不免覺得,既然已經工作了這麼多年,人也有了一定的社會經歷,也差不多夠了,既然為別人工作已經不能給自己帶來那份被需要的成就感了,「那不如自己出來做點事業吧。」 Nina想。
當人在心裡種下一顆自由的種子之後,總是會忍不住期待著它的萌芽。而當創業這個想法在Nina的心中長勢越來越茂盛之時,Nina也漸漸發現,經過這些年來閱人無數的經驗總結,她認為一個成年人在成年後所呈現出來的樣子,一定跟他小時候的成長經歷是息息相關的。一個人小時候的教育經歷,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他成年後看待這個世界的角度和看法。同時對Nina自己來說,她感到自己在跟孩子接觸的時候,可以很輕易地找回來那份如孩童一般的簡單,同樣的,她也更加能感受到一種純真的開心。特別是在Nina也有了自己的孩子之後,更甚感如此。
「既然如此,我就想選擇一個與孩子有關、特別是與孩子教育有關的一個領域去做。」在鎖定少兒教育這一領域之後,Nina便開始仔細做起了相關的調研工作。開始了解之後才發現,現如今市面上與兒童教育有關的項目還真是不少,而到底要選擇哪個面向去做,也是一個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通過不斷的考察和比對,Nina基本也掌握了一些教育行業的大致情況。在心裡有了底之後,她就在思考:我自己本身比較喜歡像畫畫、陶泥、手工、烘焙等這些調劑生活情趣的興趣愛好,雖然不能成為多麼厲害的謀生本事,但給自己的生活和家庭增添了不少樂趣,也讓自己跟家人的工作生活之餘,有了更多實實在在的美好互動。
「人生畢竟不能只有工作呀,這特別是對於孩子的教育來說。現在是一個全面發展的時代,孩子不可能只讀書就夠了的,想要活得更加幸福開心,也得要培養一些個人的興趣愛好。」Nina講道,「而且我覺得,對於孩子將來不管是生活還是工作當中,這些技能其實都是可以用的上的。再者,雖然我們經常說計算機能代替人類的工作,但是人的藝術修養和審美是沒有辦法被代替的,這是生而為人必不可缺的一部分。」
的確如此。Nina的育兒理念,也正應了蕃茄田藝術「讓孩子在藝術的氛圍中發現自己」的這一宗旨。孩子如果能在自己擁有著無限想像力的年齡階段,從小在一個氛圍濃厚的環境中去培養一些繪畫的功底,對孩子來說不僅對寫字、品味、審美等方面會有很大的提高,且對孩子創意性的思維也是有很強的助力。未來就算工作的話,孩子也會對一些色彩搭配,或者做工作PPT等這些,都會有著很正向的影響。這也是蕃茄田藝術一直希望給孩子創造到的一個氛圍環境。
「我覺得不管做什麼事情,第一個條件就是要足夠喜歡,才會有興趣去做這件事。所以後來我決定就從素質類,尤其是美術培訓或者藝術教育類這方面的領域開始著手。」 經過了長時間的考察和多方對比,在擇選了幾家藝術教育類領域的項目之後,Nina便決定親自帶著孩子去各個機構進行一番更深入的了解。
而也正是於此,Nina得以與蕃茄田藝術結緣。
「在帶著孩子上完蕃茄田藝術的試聽課之後,我發現蕃茄田藝術這個機構在這點上跟我的這些想法還蠻契合的。」
在孩子上課的過程中,Nina觀察到,蕃茄田藝術的授課方式不僅自家孩子非常喜歡、整個上課過程都能全神投入,並且蕃茄田藝術的上課方式,還和她之前帶孩子去過的一般美術機構多有不同。
「因為我的小孩之前也上過一般的畫室。他們就是老師出一幅畫,然後教孩子們按照一定比例畫,畫完了老師幫忙修改,所以授課目的基本上就是——儘量的跟老師們像一點、技巧上更嫻熟一點,就得了。」 Nina說。「而蕃茄田藝術這邊呢,是老師先自身做出一份作品進行一個基本概念的展示,然後再根據這個作品做一個創作方向的介紹,最後引導孩子們自己去動手做。而孩子們通過自己動腦去理解、去消化、去思考,最後自己動手去做、去呈現自己的想法,那麼我覺得,不管他最終的作品做成什麼樣子,這都是充分鍛鍊孩子想像力的一個過程。孩子的想像力、創造力和動手能力,都能得到一個充分的啟發。我覺得這一點真的非常好,因為無論最終作品的完成度如何,那都是他自己的原創,都是自己經過思考發酵出來的一件個人作品。」
蕃茄田藝術一直以來的追求,就是希望能創造給孩子一個足夠開放的藝術氛圍,讓孩子從小摒棄一些社會固有的觀念枷鎖、摒棄大人們學習東西的方式,去給孩子時間和空間,讓孩子們獨立去思考,親自去創作。
也正是從孩子的試聽體驗,讓Nina對蕃茄田藝術的授課方式和教育理念深感認同。
「我家小寶已經5歲了,他不管是開心也好,或者不開心也好。而只要有一支筆有一張紙,就會拿出來畫一畫,他不管有什麼想法,都喜歡用繪畫表達出來,不會總是抱著手機,或者看電視。」 Nina說,「所以蕃茄田藝術的理念也跟我的想法非常契合,這也是我希望我自己的孩子去接受藝術教育的一種方式。」
00讓孩子通過藝術得到充分的表達,從而幫助孩子們建設起他們自己獨有個性,讓孩子們成長和發展的過程中得到啟發——「創意性的創新」,也正是蕃茄田藝術的創立初衷。
而選擇在全國各產業幾乎都停擺不前的逆境中加入蕃茄田藝術,不僅對所有其他的創業者來說是一個備受鼓舞的決策,對Nina自身來說,想必也是需要強大魄力的一件事,更何況這還是一位在身處疫情重災區的武漢市民。
也就由此,我們不免要問:那讓Nina堅定了在這次疫情中去逆流而上的決心,和最終決定選擇蕃茄田藝術的契機究竟是什麼呢?
「這次疫情發生的時候我其實不在湖北,我和家人去哈爾濱旅行去了,然後我們全家就被困在哈爾濱了。而在這期間我其實也有猶豫過,在這樣的一個時間節點去投入精力財力,值不值得呢。」 她坦言道。「但後來,也可以說是對我來講最重要的一個推動吧。後來是因為在這次疫情期間,我也有看到蠻多機構停課停學,而這個時候我也一直在觀察蕃茄田藝術。我發現精中教育總部這邊,不光是立即迅速地做出了相應的措施和動作,還很用心地做了很多很有意義的事情。——各種各樣的線上課,各種各樣的支持政策……在情況這麼嚴峻的情況下,蕃茄田藝術還能想著去趕緊研發課程,去關心的孩子們的進度,去緩解家長們的擔憂,這份師者本心的責任大家是可以感受到的。至少我是感受到了。」
Nina補充道,「很多機構、很多小品牌都做不到,因為他們沒有這樣的精力,沒有這樣的時間也沒有人員去做這樣的事情。苦難見真情嘛,這對企業來說是一個道理。所以這也讓我更加相信了蕃茄田藝術和精中教育的實力和社會責任感。」
另一方面,Nina也提到,她現在也是跨界進來做教育,很多需要學習的地方,也正好。她可以通過充分利用現在這份難得的休憩時間,去進行行業知識的補充,去快速學習,快速融入,成為蕃茄田藝術的一份子,讓更多孩子和家長通過自己的經歷,了解到蕃茄田藝術,愛上蕃茄田藝術,就如她所經歷的一般。
「因為我跨行業了嘛,也是近期才剛剛加入,所以到現在還沒有開始組建團隊。而且我沒有合伙人,所有這些都要我一手一腳去做,可以說目前還是單打獨鬥的階段,」Nina笑言,「蕃茄田藝術的課程和理念模式我已經很認可了,我現在要做的就是從零起步,從現在開始去融入蕃茄田藝術這個大家庭。」
談及組建團隊方面對人的選擇,Nina的想法是,經營和管理方面其實都是環環相扣的,各行業都有一定的共性,但最重要的是人,人才是一切的基礎。這也是在她專門去精中集團00的上海總部進行進一步考察的主要想法之一。而也就是通過這次的實地考察,讓Nina更家堅定了自己的選擇。
「關於管理和運營這方面我目前還是十分安心的,因為和董事長Lily接觸後,她告訴我後續都會有一套完整的流程,所以我不擔心這些。」Nina說道,「另外還有開發部的同事Amy,我對她印象特別深刻。因為她無論是對公司的情況,還有產品及政策,都為我介紹得非常透徹和詳細。我有什麼問題,她都能隨時隨地的回覆我、幫我及時反饋。我去上海也是她接待的我。所以總得來說,這樣全程觀察下來,我們精中集團整個給我的感受,無論是從專業素養還是團隊氛圍來講,都正是我自己在建立團隊時所希望能達到的目標。」
所以待正式開業前,她是會對核心員工進行親自面試的。並且她認為,入選者的一個基本素養,除了專業對口之外,還有就是要讓身為多年的HRM的她,感受到那份對於孩子的耐心和愛心,「因為是跟孩子接觸,不是和成年人接觸,所以還要有童心,能跟孩子用心去交流。孩子其實也很聰明,對他們真不真誠,孩子們都是能感受到的,你對他好,他也能知道。」 Nina講道。
談及她對目前線上課程的看法,Nina認為,在這樣的特殊時期內,以線上作為一種輔助手段讓孩子們保持學習的狀態,是不得已而為之。但教育既是育人,就一定是要跟人有實際接觸的。孩子們也需要除了同學之外,能玩兒得來的好玩伴。
選擇蕃茄田藝術,也是因為在實際體驗的過程中,讓Nina看到了孩子們在一個專門為他們建造的一個藝術氛圍內,在實際課堂中,向著同一目標而一同專注、一同用功、且一同競爭,又一同熱烈討論的場景後,更讓她覺得:線下課堂的體驗感是線上網課所不能取代的。也是不可能被取代的。線上可以為輔,但教育還是要回歸於與人的實際交往當中去。
Nina補充道:「而且對於整個服務過程來說,線下都會有一個更加人性化的感受。我想也正是通過這次疫情,大家被迫長期在家,更能明白人與人之間的正常交往和實際接觸有多麼重要了吧。因為人既是群體性動物,根本上都是有情感需求和實際觸碰的渴望的,互動是人與人之間的你來我往,這種感覺去線下體驗會更好。」
在這樣的情況下,Nina的選擇,不僅是謀略兼備,懂得順不可逆之勢而為,且更難得的,是她的勇敢和果決。而也就是這股難得的「衝勁兒」,得以讓她能在激流中逆流勇進,看到困難,不畏困難,以一種更加堅定的態度,去面對接下來的挑戰。
「我現在就相當於是站在門外,以一個局外人的身份看你們。現在的蕃茄田藝術讓我非常認同,非常有信心。」 在採訪步入尾聲之時,Nina向我們如是形容道。
「人這一輩子總會遇到一些意料之外的逆境,但凡事皆在人為嘛,疫情也總會過去的,而到時我想我也會準備的差不多了。那麼我就希望,這個情況可以儘快過去,讓我們有條件去創造一個機會,一個能跟我們其他地區的各位投資人都有一個互相面對面交流、學習、培訓的機會,取眾家之所長補一己之短嘛。回歸到人當中去,才能讓大家凝聚在一起,一同學習,共同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