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燒摩天樓》:好萊塢「災難片」的裡程碑

2020-11-17 宿夜花

文:宿夜花

好萊塢電影一直在世界範圍內的大眾文化中佔有舉足輕重的位置,擁有最成熟的工業體系,造就了一系列系統、完善的類型片。類型片在商業市場上的地位無疑來自於對觀眾心理的完美把控,史詩片《亂世佳人》、愛情片《羅馬假日》、黑幫片《教父》等,各種類型片隨著他們的受眾定位明確、製作純熟,都成為了耳熟能詳的經典。

災難片」無疑是一個擁有較大影響力的類型,而比之愛情片之於女性、史詩運動題材之於男性觀眾,「災難片」幾乎是無差別的切中了任何性別、文化、年齡觀眾的審美心理,因為生命與生存的渴望、死亡與未知的恐懼,一直是人類文明發展過程中的永恆命題

火燒摩天樓》是「災難片」中的一個裡程碑之作。由20世紀福克斯與華納公司聯合出品,以4883.8萬美元的票房取得了1974年的北美票房榜冠軍,與《國際機場》、《海神號遇難記》一樣同為70年代好萊塢「災難片」的代表作,電影收穫了第47屆奧斯卡包括最佳影片在內的8項提名,並最終獲得了最佳剪輯、最佳攝影、最佳原創歌曲3項獎。當談起《火燒摩天樓》的裡程碑意義,首先要從它在好萊塢「災難片」發展軸中的位置說起。

「災難片」類型的繼承與發展

早在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經典好萊塢時期,大片廠時代的電影人就已經開始對「災難片」進行類型探索。這一時期的「災難片」重點在於還原現實,注重刻畫人類同不可抗拒的自然力的鬥爭、在變幻莫測的大自然面前人的渺小與無力,以此宣揚保護生態、敬畏自然的主題。例如,1937年的改編自賽珍珠小說的《大地》即是全景式刻畫了旱災、水災等「自然災難」給人帶來的饑荒與貧窮,有著濃厚的現實主義色彩。

而70年代的「災難片」則是受到了同一時期「新好萊塢」浪潮的影響,比起日後好萊塢巨製中密集堆疊的視覺轟炸,更側重於表現「人性」本身與在災難發生、降臨的過程中形形色色的人的反應。日新月異的科技發展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與此同時,給人的心理帶來了更深的恐懼與迷惘,而現代文明的外衣之下,貪婪墮落的醜惡與人性的陰暗面仍未曾消失,《火燒摩天樓》恰恰是對現代科技飛速發展時期的這一普遍心理的直觀反映。

令承包商引以為傲的摩天大樓被鼓吹擁有最先進的消防設施,看似堅不可摧、牢不可破,卻面臨著大火焚燒的厄運;道貌岸然的名流賓客、貪得無厭的建造者,在無視科學規律、踐踏原則、背叛底線的同時,最終不得不面臨科技的懲罰。而最終通過炸毀水管撲滅大火,也意味著一種自我毀滅。這其中的意義是顯而易見的,在運用智慧與理性發展科技造福人類服務生活的同時,應該以敬畏自然、尊重科技、關懷生命為出發點,而貪婪、虛榮、無視規律最終的結局只有自我毀滅。

由於「災難」總是與人類的「恐懼」情緒緊密相連,「災難片」作為一種獨立的類型並不是單一、孤立的,它通常與驚悚、動作、冒險等元素複合,1975年史蒂文·史匹柏執導的《大白鯊》即是「怪獸災難片」風潮的產物,與日本的怪物電影「哥斯拉系列」相似,此類電影都是利用人類對未知生物的好奇與恐懼,通過怪物造型上的想像力製造動物災難中的驚悚效果

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對於自然災難的承受能力與解決效率已大大提高。因此,好萊塢的科幻片應運而生,地球之外的太空世界的神秘色彩與未知物種的想像,決定了現代災難片時常與科幻片的結合。例如,新千年廣為人知的科幻災難片《後天》、《2012》、《地心引力》等。

當然,在這裡簡述「災難片」的發展除卻說明《火燒摩天樓》在縱向發展中的裡程碑意義之外,最主要的還是從這些不同類型的「災難片」中分析其中的核心元素——人內心的恐懼。而在生存意志的驅使下,人類通過群體協作共同拯救生命的過程中所凸顯出的人性,正是「災難片」歷久不衰震撼人心的關鍵

災難中的社會眾生相

作為一個備受關注歡迎的類型電影,通常採取的是「大情節」模式。羅伯特·麥基《故事》中對「大情節設計」的定義為:「經典設計是指圍繞一個主動主人公而構建的故事,這個主人公為了追求自己的欲望,經過一段連續的時間,在一個連貫而具有邏輯關係的虛構現實中,與主要來自外界的對抗力量進行抗爭,直到以一個絕對而不可逆轉的變化而結束的閉合式結局。」

影片在絕大多數情況下符合典型的「大情節劇本」模式,但不完全囿於程式。具體體現在,影片是具有「多重主人公」的群像電影,而在群像角色中又有所側重:建築師與消防隊長成為群像中串連整個故事、影響情節走向的關鍵性人物。

「災難片」中最為精彩的地方在於,在災難發生、眾人求生的緊迫時空內,人的社會屬性位居其次,取而代之的是最根本的生存技能與自救能力。因此,來自不同地方、各個階層、不同性格、不同人生軌跡的人齊聚一堂,他們原本社會地位的高與低、財富力量的強與弱,在這個與世隔絕、相對孤立的災難空間內,在災禍的不可抗力面前,便顯得無關緊要貪婪嗜利的資本家、逍遙法外的富人、明哲保身的民眾,在災難面前,沒有人可以獨善其身。這種情節展開與編排模式在日後詹姆斯·卡梅隆的《鐵達尼號》中得到了更細緻入微的體現。

承建大樓的老闆鄧肯(威廉·霍爾登飾)無疑是影片刻畫得最為成功與完整立體的角色。作為商人,他奉行資本社會的利益之上,對事業的精打細算、對金錢錙銖必較,為了外表的華麗與保證樓層的高度,他姑息養奸、默許並暗示自己的女婿偷工減料。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他是這場災難的始作俑者。面對建築師的警告,他妄圖虛掩事故、遮蔽真相;當紙包不住火、火災不可控制的時候,他第一時間將責任推卸給女婿;在最終倖存與女兒重逢後,仍舊毫無懺悔與自省,卻對女兒進行虛情假意的承諾。這種諷刺性,可謂是鞭辟入裡。

角色背後的隱喻意義,是不言而喻的。一方面,嗜利、貪婪的承包商正是無數道貌岸然的自私功利主義者的寫照;另一方面,他的盲目、短視、胸無主見,正是他作為現代社會巨型機器下的個體視野的局限性。相比之下,女婿作為一個野心勃勃、自私自利、缺乏責任心的負面形象,略顯單一。當然,這種性格決定行為的邏輯關係還是得到了很好的體現。緊要關頭,他扮演著背信棄義、貪生怕死、拋棄秩序的「小人」角色

而騙子克萊本(由歌舞片傳奇人物「舞王」弗雷德·阿斯泰爾飾演)則代表著那類在主流社會中的邊緣人與失意者,但在危急關頭他敢於衝上前去用外套撲滅火焰,在一群怯懦的達官顯貴、社會名流面前,展現出了不凡的勇氣與氣度。

影片中的女性角色同樣特色鮮明,憑藉《雌雄大盜》、《唐人街》廣為人知的費·唐納薇飾演的雜誌編輯是個現代都市的獨立女性,對待火災她表現出不同於一般人的勇敢氣魄與穩定心理;貴婦穆勒太太則是一種傳統的溫文爾雅,是母性的象徵。介於篇幅所限,所引發的現代女性與傳統女性的精神性格對比,現代人的婚戀觀、事業愛情觀,僅僅作為一種延伸思考,沒有納入影片的主要探索方向。

生命關懷與自我反思

「災難片」最震撼人的地方莫過於其中的生命意識與關懷,在「自我拯救」、「拯救他人」與「被拯救」之中,喚起對生命的敬畏。任何「災難片」都會出現一位或幾位英雄形象,當然這並不能簡單的歸結為「個人英雄主義」模式的傳統,而是該引發對這種現象的叩問:而單靠幾個英雄便可以拯救世人了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影片沒過分誇大英雄的作用。《火燒摩天樓》中,兩位「救火英雄」他們的能力是有限的,仍舊有大量的人於無法預知的意外、不可控的災勢中死亡,但兩位正面角色所傳達出的一種值得思索的價值取向。

影片中的兩位男主角,飾演消防隊長的史蒂夫·麥奎因與建築師的保羅·紐曼分別以《巴比龍》與《騙中騙》在前一年取得了非常出色的票房成績,而縱觀他們演藝生涯的銀幕形象,無不是主流商業類型片的男主角典範。儘管兩位演員本身氣質類型不盡相同,但他們強壯的外形、矯健的身姿、敏捷的身手,都使得他們深受大眾的喜愛。他們塑造的銀幕英雄,或是英勇無畏、堅韌不拔,或是機敏靈活、氣魄不凡,都是一種正向價值的化身——勇敢、公正、堅毅、不屈

與工程師的羸弱怯懦、商人權貴的膽小無能貪生怕死形成對比的是,他們身上都有一種張揚的陽剛之氣、強大的搏鬥技能、熱衷於戶外探險。從動作冒險片(例如《奪寶奇兵系列》)於世界範圍內的長期流行可以看出,崇尚陽剛與力量之美並不是一種故步自封的復古主義,而是一種對人類文明發展中那種最原始生命力與生存意志的讚美——無論現代文明進階到何種程度,在掌握現代技術、發展當代科學的同時保持強健的身體、堅強的意志、勇於擔當的精神、英勇無畏的氣魄,而這種力量正是支持人類文明發展的根本。

影片的另一重思考是對自我生存境況的反思。當災難來臨,影片中試圖自救的角色無疑都是「飛蛾撲火」般的徒勞無功,這反映的是普遍性的自救知識匱乏。這又更深刻地解釋了群眾的「僥倖心理」,日常生活中總是對災難演練抱以無所謂的態度,而當災難降臨,卻無力掙脫解救自己的命運。

而更深刻的一層在於,意識到生命可能即將終結,人類才會真正直視反思自己的人生。當騙子對心愛的人坦誠相見,懺悔了自己因自卑而掩飾的身份,他換來了對方的理解與鼓勵;名流貴婦瀕臨死亡才意識到自己對女兒的關愛太少;平日裡光鮮亮麗的中產夫婦揭破了彼此冷漠疏離、缺乏真正的愛慕的事實。每一個人面對死亡的態度,正是對反思中對自我認知的重塑

反諷主義的主題思想

因為類型片的受眾需要面對不同知識層次、審美需求的全體觀眾,因此也會時常採取一種介於「上揚結局」(積極樂觀、理想化)「低落結局」(悲觀批判、犬儒主義)之間的故事模式。此類影片的調性通常具有更接近現實生活的複雜性與多義性,在讚美與批判人性的同時,既不盲目宣揚一種浮誇的樂觀情緒,也不淪入一種病態的消極與頹喪,予以觀眾更多思考空間,《火燒摩天樓》即是此種類型的代表。

一方面,影片的結局無疑是帶有強烈的理想主義色彩的,人類憑藉堅強的意志力與不屈不撓的精神,在危難之際互勵互助,終於消滅了「不可控」的大火;另一方面,影片同時帶有一種對人性的質疑與反思、批判與鞭撻,這使得影片又不乏悲觀主義情緒。儘管沒有過分渲染那種憤世嫉俗的失落心理與絕望感,但對現代科技與當代文明還是抱有著十足的審慎態度,人性的善惡交織、詭譎莫測,文明的墮落與陰暗面,都在情節與對白的細節中予以體現。

70年代尚且還沒達到日後炫目的CG特效技術,本片中採取了微縮模型的方式展現摩天大樓的全景,近景的火災場面都是由特技替身親自上陣。而影片之所以耗費巨資、不遺餘力地展示火災場面的殘酷與人們的凌亂、嘶喊、吼叫、掙扎、生離死別,在用驚悚的場面給人帶來恐懼心理與心靈震撼的同時,仍舊是引發觀眾在關懷生命的同時反思自己的人生。

科技的發展使得人類在對抗自然災害的過程中有了更強的力量,但人性的弱點卻造就著這些瞠目結舌慘案。作為身份職業、背景文化各不相同的個體,堅守著責任與底線、秉持著仁愛與良善,是影片給予觀眾的啟發與思考。

相關焦點

  • 好萊塢十大災難片排行榜 鐵達尼號排名第一
    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註:本文轉載自網絡,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僅供讀者參考,著作權屬歸原創者所有。我們分享此文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在好萊塢電影中,有一種類型的影片叫做災難片,它通過描述了一種可怕的災難以及人民抗爭災難的行動來打動人心。
  • 摩天樓:優缺點都很明顯的韓式商業片
    2012年由希傑娛樂製作並發行的災難商業片《摩天樓》,通過頂級的特效技術和成熟的好萊塢式敘事模式,成功取得518萬的觀影人次,並且還成為了韓國當年第一部觀影人次突破五百萬的本土電影!•紐曼主演的《火燒摩天樓》,所以整部電影在故事框架上與《火燒摩天樓》很相似。
  • 摩天樓:優缺點都很明顯的韓式商業片
    姜英基在引爆炸彈前給妻子打了最後一通電話 這部通過災難表現人性的主流商業電影,其故事雛形來自於上世紀七十年代由好萊塢影星保羅 紐曼主演的《火燒摩天樓》,所以整部電影在故事框架上與
  • 韓國災難片一向套路滿滿,但這並不妨礙我把它看完|《摩天樓》
    《摩天樓》劇照片名/摩天樓導演: 金志勳編劇: 金相敦主演: 金相慶 / 薛耿求 / 孫藝珍 / 都枝寒 / 金仁權 / 樸哲民類型: 劇情 / 動作 / 災難製片國家/地區: 韓國語言: 韓語上映日期
  • 《摩天樓》|韓式災難片下的人性善惡
    《摩天樓》是一部韓國3D災難動作電影,由金志勳執導,薛景求、孫藝珍、金相慶等領銜主演。影片講述了平安夜裡,發生在首爾市中心一棟高108層的摩天樓的一場浩劫致命火災,影片分為2條線,講述人們如何逃脫以及面臨危及災害時的各種人性與不公 。影片虛構了一座容納1700戶居民的雙塔巨構建築——Tower Sky 。
  • 韓國災難電影《摩天樓》
    韓國災難電影《摩天樓》這是京城靜夜思(jcjys520)第14篇文章
  • 火海救災的開山立派大作,經典的火海災難電影,沒有之一
    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電影叫《火燒摩天樓》。之所以說這部電影是火海救災的經典大片,而且沒有之一。是因為它引領開創了一代火海災難片的先河。電影拍攝於70年代,算是很遠古了。這部電影沒有炫麗耀眼的CG,沒有驚豔昂貴的特效後期。卻是第47界奧斯卡的最大贏家,贏得數座小金人。
  • 《火燒108大樓》:萬丈高樓平地起,一聲巨響歸大地
    1974年保羅紐曼主演的好萊塢經典電影《火燒摩天樓》(The Towering Inferno),只不過在舊金山的場景被這樣搬到了首爾市,其實《火燒摩天樓》這部電影,是在1970年雙子星大樓興建完工時,大眾輿論有關消防設施的完善與否,而引起好萊塢編劇的注意,於是動作相當快速的在四年後拍成電影,在當年是部相當熱門的電影。
  • 為什麼人人都愛看災難片?
    第一是表現現實題材或自然災害的災難片,比如地震、海嘯、洪水、風暴、雪崩、火山噴發、泥石流,如《龍捲風》、《天崩地裂》、《活火熔城》、《完美風暴》等;以及一些人類或有意或無意的行為所導致的災難後果,包括火災、空難、海難、礦難、病毒傳播等,如《摩天樓》、《迫降航班》、《海神號》、《傳染病》等。
  • 五部高分韓國災難片,每個災難背後都是人性的博弈,你值得一觀
    災難片不同於劇情片、警匪片那樣注重故事的完整,它更需要的是刻畫災難的表現形式和人類的反應。有些災難片是純災難片:災難來臨到人們對抗就是一部完整的影片。而今天要推薦的韓國災難片,背後都有一段非常矛盾的對抗,人性的博弈。隨著電影技術的發展,災難片除了看特效之外,觀眾更喜歡的是從災難中,人類所暴露出的問題或者人類的閃光點。
  • 五部高分韓國災難片,每個災難背後都是人性的博弈,你值得一觀
    災難片不同於劇情片、警匪片那樣注重故事的完整,它更需要的是刻畫災難的表現形式和人類的反應。有些災難片是純災難片:災難來臨到人們對抗就是一部完整的影片。而今天要推薦的韓國災難片,背後都有一段非常矛盾的對抗,人性的博弈。
  • 同樣是火災題材,這部韓國高分災難片比《烈火英雄》優秀在哪?
    不論是曾經火爆的《釜山行》還是表現人性之惡的《流感》、《鐵線蟲入侵》等,災難片都能代表韓國頂尖的電影工業水平。早在2012年韓國一部《摩天樓》就奠定了自己的地位,作為同樣是講述火災題材的電影,《摩天樓》的評分卻遠超《烈火英雄》,好評如潮,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 豆瓣歷史最佳十部災難片——天無情,我無語!
    不只是充斥視聽效果的場面災難片。他們是一群男子漢,他們選擇冒險闖過風暴,他們願賭服輸。這是一部很直白的電影,和很多好萊塢大片一樣,他的故事裡有很多元素,例如愛情,友情,執著,勇敢……並且這些元素並沒有任何的遮掩,就象影片中那兩個男人的爭鬥一樣,完全都放在桌面上。這使得我看起來絲毫不感到疲倦,並且能更好的投入到影片的主旋律——災難中去。
  • 戰疫史志文藝繁興啟示錄丨每次烈性傳染病爆發 都是災難片的重新...
    眾所周知,災難片(Disaster Film)是電影版圖中非常龐大的一個族群,而全球性傳染病的爆發對該類型片也有著類似鼠疫對歐洲歷史那樣深遠的影響。70年代的鼠疫與索菲亞-羅蘭的《卡桑德拉大橋》從電影發展時間軸來看,各國災難片拍攝始於20世紀50年代,盛於70年代。
  • 10部直擊人心的韓國災難片,讓你一次爽個夠!
    今天大大推薦韓國國災難片3D災難動作片,韓國版《火燒摩天樓》,講述了2012年的12月24日平安夜當天在在首爾市中心的120層摩天樓中發生火災的故事。薛景求將飾演英勇救人的消防員姜英基,金相慶飾演發生火災的摩天樓物業隊隊長。
  • 五部韓國高分災難片,不管劇情還是特效,都足以趕超好萊塢大片
    更多的是敢於批判和創新,無論是小清新偶像片,還是懸疑災難片,都拍的十分耐看。細膩、純愛、感人、嫌疑、諷刺........可以說韓國電影越來越成熟了!而今天,小影也將和大家分享五部十分不錯的災難片,評分不錯,特效至少3塊錢以上,劇情還好看,甚至絲毫不遜色於韓國奉為爸爸的美國大片!
  • 韓國電影《摩天樓》,致敬所有「逆行」的英雄們!
    當災難發生時,所有人的第一反應就是逃離災難現場。可是卻有這樣一群人,和逃跑的人們背道而馳,義無反顧地進入災難的第一現場。他們被稱為「最帥氣的逆行者」!2015年8月12日,天津濱海新區爆炸事故發生之後,數百名消防官兵緊急出發,迎著匆匆撤離的人群,逆流而行!
  • 韓國經典災難電影摩天樓 看完你還敢這麼做嗎
    今天消防蜀黍給大家安利   一部災難片——   摩天樓   《摩天樓》是一部韓國3D災難動作電影,由金志勳執導,薛景求、孫藝珍、金相慶等領銜主演。影片講述了平安夜裡,發生在首爾市中心一棟高108層的摩天樓(河俯樓)的一場浩劫致命火災,同時講述人們如何逃脫以及面臨危機災害時的各種人性與不公。
  • 又一部韓國爆款電影,居然把災難片拍成這樣
    《極限逃生》這部小成本災難片收穫了超過900萬的觀影人次和不俗的口碑,票房擊敗好萊塢大片《速度與激情:特別行動》,上映一個月有餘仍堅挺在本土周末票房榜的前五,堪稱年度黑馬!《極限逃生》是一部聰明的電影,創作者在向好萊塢學習的同時,懂得揚長避短,在資金不雄厚的前提下通過頗具創新的劇本和動作場面來使人驚豔。因此這部片子能把人看爽,卻又不僅僅是部爽片。
  • 《福島50死士》電影/災難
    7.8[日] 門田隆將 / 2015 / 上海人民出版社上世紀七十年代,人稱災難片始祖的伊爾溫·艾倫由廣受好評的科幻片轉而監製《波塞冬歷險》、《火燒摩天樓》等災難片,掀起了一陣好萊塢災難片熱潮。火燒摩天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