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農貿:聊聊國內生鮮市場發展

2020-12-25 林鯤科技
智慧農貿,首選林鯤

我國目前生鮮銷售渠道主要以農貿市場為主,但隨著交易規模的不斷擴大,農貿市場供應鏈問題逐漸凸顯。以長遠的目光來看,農貿市場為主的生鮮消費渠道模式已經難以滿足消費者對生鮮產品的品質需求。而農貿市場眼下面臨的問題不僅僅是供應鏈,大批「農改超」、綜合型農貿市場還有著以管理運營為主的歷史遺留問題。

智慧農貿,首選林鯤

2016年以來,伴隨國內資本的推動,新型智慧農超的模式如雨後春筍般在全國各地不斷湧現。大量冠以「社區生鮮」為名的品牌被創立。而此類「社區生鮮」門店中,88%的品牌門店不超過100家,僅5%的品牌門店數量超過300家,但從專業角度與實際經營來看,這些品牌多為「百果園」、「水果先生」、「千鮮匯」等水果為主的專業連鎖店。

智慧農貿,首選林鯤

生鮮市場體量龐大,其高頻次、剛需求、短輻射的特性,使得符合各類屬性的模式能夠在該領域上超出同行業水平。但超萬億的體量不是哪一個體系、哪一種模式能夠一家獨大的。據國家數據統計局公開數據顯示,2013年國內生鮮市場交易規模近1.4萬億;而在剛剛過去的2019年裡,生鮮市場保持著6%以上的增速、首次突破2萬億大關。據相關媒體分析,2020年生鮮市場交易規模或將達2.16萬億。

智慧農貿,首選林鯤

我國自古以來便是農業大國。據調查,我國消費者平均每周購買生鮮3次,以高頻次的採購剛需生鮮商品來保證新鮮度。在過去,農貿市場往往以「前幾天的菜還擺在攤上賣」的刻板印象不敵超市、生鮮便利店。而在具備大數據統籌、物聯網聯通、網際網路技術領銜的智慧型農貿市場今天:菜品新鮮與否——查詢便知;果蔬安全可靠——溯源可查。通過科技的手段正在逐漸消除人們對農貿市場的偏見,一改「髒亂差」的風格,以智慧、科技、便捷的嶄新面貌面對消費群體。

智慧農貿,首選林鯤

當前,農貿市場作為新零售布局的重要標的,雖前有京東到家、天貓超市、外賣配送、叮咚買菜等主流加入,縱觀全局電商銷售的方式滲透率仍比較低。截至2019年10月,我國生鮮消費者主要購買渠道仍以農貿市場為主、超市次之(數據來源於國家統計局公開內容)。

智慧農貿,首選林鯤

為什麼近年來這麼火爆的「線上買菜」,數據仍是這樣不溫不火?保守分析:

①由於「叮咚買菜」、「美團外賣」等新穎電商生鮮採購方式,其供貨、採買渠道依然是農貿市場,不過多了一層線上購買、實時配送的流通環節;

②近年來,隨著網際網路人口紅利消失,線上獲客成本攀升、競品泛濫,致使電商空間逐漸收窄。

最後讓我們來思考一下:農貿市場做到智慧化管理運營,是否就已經抵達到了經營模式的天花板呢?傳統商超配送對於消費者來說是十分便利的,農貿市場可以借鑑嗎?農貿市場如何在新零售井噴發展的時代,堅守「一方之地」的同時,藉助電商的力量窺見未來方向

相關焦點

  • 傳統生鮮農貿企業為什麼需要訂貨軟體
    生鮮,作為人們家居飲食的一個重要部分,已成為生活的必需品。生鮮商品主要是指人們日常生活中所消費的農副產品,包括蔬菜、水果、肉品、水產、糧食等。其消費人群之廣,需求量之大,市場空間不容小覷。生鮮農貿行業同樣面臨困難重重,傳統的訂貨方式已經凸顯出以下幾個弊端!1、 傳統生鮮農貿訂單主要通過電話溝通,但是通過電話進行溝通,需要時要手動進行修改,中間可能會經過好幾個人,過程比較繁瑣,容易出錯,這就容易造成客戶的不信任。而且大部分客戶一般也都是通過電話進行下單,業務員跟管理員進行核對,對單無誤進行提交訂單,然後審核員審核通過之後再進行揀貨、配送。
  • 多角度詮釋到底什麼是智慧農貿?
    對於農產品交易市場而言,藉助網際網路,也將是一場巨大的變革。智慧農貿的概念開始出現在我們的生活當中,那到底什麼是智慧農貿?有人說:智慧型農貿市場是指運用科技手段,採集交易數據,通過「一雲多端」智慧系統,實現農貿市場管理、服務和監管的信息網絡化、工作規範化、管理現代化的網絡平臺。
  • 關於城區農貿超市和品牌連鎖生鮮超市項目建設單位遴選公告
    為進一步改善居民購物環境,提高便民服務質量,整治規範城區農產品交易市場經營秩序,確保農副產品市場供應和人民群眾消費安全,現對邵東市城區農貿超市和品牌連鎖生鮮超市項目建設採取公開遴選方式選擇投資人,遴選工作由邵東市商務局牽頭組織實施,現將相關事項公告如下:
  • 顛覆傳統的5A級生鮮超市入駐柳州 鮮淘生活市集引爆投資熱點
    6月20日,一則關於「柳州市高新一路鮮淘生活市集被爆出『未取得相關執照進行招商、涉嫌虛假宣傳』」新聞播出,警方與市場監督管理局介入調查。一時間這個搭載「5G智慧管理運營平臺」概念的生鮮超市成為了眾多投資商戶關注的熱點。
  • 萬惡的生鮮電商,請問你給三農留下了什麼?
    回過頭來,再來看生鮮電商,除了為終端消費者帶來便捷購物(很少帶售後服務)。其實並沒有帶來三農大範圍的發展,或者說生鮮對三農的價值還在推進中(個人觀點)。圖3-生鮮市場規模圖(數據來自艾瑞諮詢,可免費下載報告)然而生鮮電商在逐鹿的同時,終端消費者還是用一樣的價格買生鮮,還不能挑選,僅僅解決偷懶購物的問題(這也得感謝外賣行業前提的消費習慣培養)。這是因為大多數生鮮的非標品性質,既要生又鮮。
  • 生鮮行業深度報告:萬億市場百家爭鳴,供應鏈能力是致勝關鍵
    1、 生鮮市場廣闊,消費者對生鮮品質和購買體驗需求提升1.1、 生鮮消費剛需、高頻,國內市場規模廣闊 生鮮主要包括六個品類,其中蔬菜水果、肉禽蛋和水產在銷售額中佔比較高。高頻需求、居民收入提升驅動的消費升級以及國內龐大的人口基數,共同造就了生 鮮消費廣闊的市場規模。根據歐睿統計,2018年國內生鮮食品零售額為4.93萬億元, 過去五年平均複合增速為 6.5%。
  • 智慧農貿丨交易數據採集 這款智能電子秤很厲害!
    農產品「家底」一鍵掃出由康銘泰克自主研發的農貿市場智能電子秤,從農產品離開產地那一刻開始,就開始記錄蔬菜產出地區,不管商品流轉中經歷了多少級批發市場,都會全部「記錄在案」。商戶通過智能電子秤完成一筆交易後所列印的小票上附有「溯源二維碼」,消費者拿出手機一鍵掃碼便能輕鬆查詢食材種植、生產、經銷信息。即使在交易完成後出現食品安全、金錢糾紛等問題,消費者及商戶也能依據小票進行責任追溯。
  • 社區團購之戰,一塊難啃的生鮮蛋糕
    2019年年底,社群團購經歷野蠻生長後,市場一度墜入寒冬。然而2020年初突然爆發的疫情改變了人們的消費方式,讓垂死掙扎的社區團購重新煥發了活力。社區團購,已經變成了一塊難啃的生鮮蛋糕。
  • 【重要發布】太原市出臺農貿(集貿)市場商場超市及餐飲服務企業新...
    為堅決貫徹落實外防輸入、內防反彈防控策略,全面做好農貿(集貿)市場商場超市及餐飲服務企業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壓實屬地、部門、單位、個人四方責任,確保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處置措施落地,根據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農貿(集貿)市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術指南》《農貿(集貿)市場新型冠狀病毒環境監測技術規範
  • 社區團購踩到疫情坑:進口肉亂象,只是生鮮供應鏈的冰山一角
    但即便跳開事件的特殊性,對於此前未深入做過生鮮的社區團購平臺而言,擺在眼前的事實更加殘酷——社區團購是不是能比菜市場更安全?這決定於平臺對生鮮供應鏈管理的能力。進口肉亂象,只是生鮮供應鏈的冰山一角通過社區團購,網際網路巨頭將電商之手伸向複雜的生鮮品類,這就導致平臺需要與背景複雜、標準化程度低的農貿供應商打交道。
  • 益陽南縣引進新型智慧農貿市場 「四季生鮮」守護菜籃子
    日前,益陽南縣引進了第一家新型智慧農貿市場——四季生鮮,以商超般的購物環境、智慧化的買菜流程,一改傳統農貿市場形象。南縣政府此次引進的「四季生鮮」菜市場,正是以商超標準打造的新型智慧農貿市場。據了解,四季生鮮配備有24小時新風排氣系統和乾燥地磚,以及全天候保潔巡場,在購物環境上優化升級。同時,市場設置了質檢室,所有農產品經過檢驗後再售,保障經營者與消費者的共同權益。
  • 群雄逐鹿的生鮮電商中,叮咚買菜如何佔領市場?
    從2013年開始生鮮電商開始火爆,經歷一系列的大浪淘沙之後,整個市場為何依然持續火爆增長?接下來我們用PEST原型來進行探討生鮮的背後1.1 政策(Politics)層面自2010年《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規劃》出臺之後,我國冷鏈物流建設進入了前所未有的高速發展時期。進入 2013年,冷鏈物流業發展更是呈井噴之勢。
  • 溫州市場門口設嚴密卡口 無證進口海鮮均下架
    個別不會使用手機的老年人也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查驗了綠碼,對於未攜帶口罩的人員,市場也提供了免費的誠信口罩。進入市場,記者看到來往的顧客和商家基本都能規範佩戴口罩,偶爾有商家和市民脫掉口罩或者半戴口罩的,在市場幾名專門監督巡視員的提醒下,他們也能很自覺地立即戴好口罩。記者逛了一圈市場發現,進口烏賊、進口龍蝦等往年大受市民歡迎的年貨海鮮如今在市場裡卻難覓蹤跡。
  • 填空題:___的菜市場(參考答案:智慧)
    同時,為緩解資金困難,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湖北省分行營業部將根據各區、各市場升級改造中的資金需求,給予不少於20億元中長期意向性信用額度支持。前有政策扶持,後有資金補貼,「智慧農貿」顯然已成為行業的趨勢。隨著新概念的湧現,各地區的菜市場紛紛加入智慧改造的隊伍中。那麼,在這個改造行列中,菜市場需要從哪幾個方面進行智慧升級呢?
  • 拼多多能否成為中國最大的農貿批發市場?
    今年2月,拼多多新股發行所得款項淨額超10億美元,計劃將主要投入「農產品上行」等項目;3月,京東宣布將重點打造智能供應鏈體系,推動特產上行;「6·18」期間,阿里天貓宣布加速農貨上行;唯品會、蘇寧、國美等其他玩家同樣虎視眈眈,瞄準農產品市場,動作頻頻……但「農產品上行」並不是一塊好啃的蛋糕。
  • 國內知名的社區生鮮平臺有哪些?
    生鮮市場一直保持著每年40%的增長率,在眾多人不看好都前提下,已然跨越了2000億的關卡。隨著年輕一代正逐漸成為生鮮市場的消費主力軍,預計20年生鮮市場的交易規模將突破7000億。
  • 「生鮮第一股」樂活再衝美股IPO 高度依賴海外供應商存風險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每經記者:蔡 鼎 每經編輯:蘭素英日前,國內生鮮新零售企業樂活有限公司(LOHA CO.成立於2013年的樂活是中國最早進入生鮮新零售領域的公司之一,創始人張延悅於1998年將流行於歐美的「LOHAS」(健康可持續的生活方式)理念引入國內。公司總部位於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