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黑暗工作坊」感受視障人群的真實生活

2021-01-08 環球網

客廳中慢慢觸摸桌子邊緣

□記者賀笑天劉瑤實習生王堃文圖

核心提示|走進黑暗,對健康的你來講,是每晚的享受,對視障人士來說,卻是一生的磨礪。昨天是國際盲人節,大河報聯合鄭州市和勤青年志願互助中心,邀請公交司機、眼科醫生、企業高管、電臺主持人等一起加入「黑暗工作坊」,體驗白天去懂夜的黑。

【體驗】假如世界突然黑暗了半小時

昨天上午,讀者們跟隨引導員、裝備好眼罩和盲杖,進入工作人員事先布置好的「暗房」,開始了半小時關閉視覺的黑暗體驗。

在兩位視障引導員的不斷提示和指引下,讀者們依次穿過了沙發、茶几、鋼琴組成的「客廳」,由綠植、落葉組成的「公園」,由櫃檯、食物組成的「超市」,以及由飲料、吧檯組成的「咖啡館」。

「呀,我踩到枯葉子了!」

「這瓶是礦泉水吧,比可樂瓶粗。」

「你找給我的錢不對吧,應該是幾張?」讀者們調動眼睛以外的一切可用感官,努力應對著各種考驗。

「所有的感覺都被老天收走了,從沒想過要用觸覺生活,很恐懼。」電臺主持人張明由衷感慨。

「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出現的不和諧狀態,都是因為沒有用心去感受,而誤會對方表達的意思。」企業高管李軼茹說。

【分享】視障引導員:用20%的感官活出100%的人生

「大家好,我是1號引導員李玉梅,請跟著我的指示前進。」當視覺被封閉的慌亂在心裡流竄時,這個溫柔鎮定的聲音撫平了體驗者心中的躁鬱。

而體驗結束後揭下面罩,大家仍然沒有分辨出來,眼前這位一頭慄色捲髮、妝容精緻、穿著時髦連衣裙和高跟鞋的女士,竟然是一位從未感受過光明的視障人士。

這是41歲的李玉梅第一次做引導員,她笑著承認自己剛才有點緊張,「就是擔心大家碰著了,我的水平我不擔心,有自信。」她的性格就像笑容一樣爽朗,李玉梅告訴記者,自己的愛人也是一位視障人士,兩人是盲校同學,現在一兒一女,圓滿幸福。

「我們也跟正常人一樣,愛美,有一心想要追逐的夢想。」李玉梅說,愛打扮的她從小就培養女兒的審美,「出門前我讓她自己檢查好衣著,搭配得體才能出門。」

「有點不好意思呢,我剛把手機淘寶給卸了,這不快雙十一了嘛!」李玉梅最大的愛好就是網購和旅遊,依靠讀屏軟體她一一「瀏覽」評價,再參照店鋪信譽,往家裡置辦了從零食到家具家電各種大小件,買得實在太多了,只好主動卸掉手機上的終端,向愛人表示「再買就剁手」的決心,李玉梅幽默地解釋。

眼科門診醫生石迎輝說,人接觸外界信源,80%來自於視覺感官。然而李玉梅恰恰用20%的感官活出了100%精彩的人生。眼科醫生:應把「黑暗中的對話」納入職業培訓

石迎輝在此次體驗之前,他僅僅參與過醫院組織的「蒙眼小遊戲」。

當最後一絲光亮都被眼罩遮起來時,石迎輝說,他真實感受到了著急和不確定所帶來的深深絕望,「沒有光,完全依靠其他感覺,摸、聞、聽,我站在4號位,一直牢牢扶著前面3號的肩膀不敢鬆手,一鬆開就沒方向了。」

石迎輝發現,除了焦慮和絕望,原來打開內心、百分百信任別人,「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你沒有選擇,只能信任身邊的人,信任引導員,後來他們說兩位引導員都是視障人士,我完全沒想到。」石迎輝說。

他的職業接觸最多的是低視力人群,很少接觸完全感覺不到光亮的視障群體。儘管上學時學的就是「視光學」專業,也學習過使用盲杖,可是如此真實的感觸從未有過。「應該把這種體驗形式納入眼科醫生職業培訓,可以激發職業自豪感,更努力去挽救病人的視力,哪怕有一點點亮光。」

公交司機:明眼人「打的」,視障人士「打公交」

鄭州37路公交車司機孫躍青提出建議:在一些城市的公交車站,等車的盲人能夠使用移動終端,將自己當前的所在地和乘車信息輸入並發送出去,離他最近的公交車司機在收到訊息後,對相應站點的上車乘客就會格外留心。「鄭州也應該運用這樣的技術,讓盲人們出行更便利。」

「很多時候我們在車上,不知道有盲人要乘車,或者周圍環境限制,盲人沒法知道是哪路車來了。」孫躍青說,「這種時候如果能藉助技術,在司機和盲人乘客之間架起信息溝通的橋梁,問題就更容易解決了。」

「這和我們現在的打車軟體很相似,我們把這種技術推廣到盲人的手機上,配合讀屏軟體一起使用,就當是給盲人們『打』公交車。」孫躍青說,用雙手給盲人搭建一條看不見的盲道。

不過,對於盲人乘車終端的推廣,孫躍青也不是一味地樂觀。「一個是成本,這不太好說,另一個就是盲人自己的出行習慣。」在鄭州市第一按摩醫院門口,孫躍青所在的37路車隊設置了供盲人按摩師使用的臨時停車點,但許多按摩師們十幾年下來,或是自己回家,或是家人接送,早就有了固定的出行路線。「有位劉大夫每天下班自己走到人民路坐地鐵,到桐柏路下車再換乘公交回家,習慣這東西不好改。」

小貼士黑暗中的對話

「黑暗工作坊」體驗館讓明眼人走入漆黑環境,用腳、手、耳、鼻和皮膚來感知世界。

鄭州市和勤青年志願互助中心理事長張楠講述了它的來歷。

德國一位電臺DJAndreasHeinecke經常在節目中接聽視障人士傾訴的電話,其中有人想找工作,AndreasHeinecke雖然有過猶豫,但最終還是為他在電臺找了份工作。

一次工作間失火,所有員工都驚慌失措,唯獨這位視障人士異常淡定,他用低沉的聲音說:「如果大家相信我,我能帶你們走出去。」

在他的幫助下,大家成功逃離了火海。

由此AndreasHeinecke發現,視障人士的能力不遜於明眼人,在某些方面甚至更優。1988年,他在德國創辦了「黑暗中的對話」體驗活動,希望藉此消除社會對殘障人士的偏見,並為失明人士提供平等的工作機會。

相關焦點

  • 無障礙電影服務視障人群 光影的世界,講給你聽
    為了幫助視障人士感受電影藝術,2017年起,「光明影院」項目開始製作無障礙電影,講解優秀影片。幾年來,「光明影院」不斷升級,在全國各地建立多個定點放映廳,今年還開啟了線上播出模式。分析劇情、精心撰稿、娓娓道來,一部部電影通過聲音走進了視障人群的世界。「電影解說得非常詳細、清晰,知道我們在什麼時候需要講解。這些是專業的、真正屬於視障朋友的電影。」
  • 中國兒藝兒童劇《聽見夢想》建組 關注視障人群勇氣與夢想
    通過表現視障人群的生活體驗和選擇,探討勇氣、希望和夢想。&nbsp&nbsp&nbsp&nbsp該劇編劇、國家一級編劇傅玲說:「很激動參與這部劇的創作,回到排練場感覺我們因為疫情阻隔的藝術夢想又回來了,讓我們更加珍惜這方舞臺。」
  • 視障人士走進影院共賞無障礙電影
    本報三亞12月9日電(記者梁冰)今天上午,第三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光明影院」公益放映單元在海棠灣萬達影城舉行,活動邀請多位視障人士走進影院,共同欣賞無障礙版電影《山丹丹花兒開》,共享電影藝術。  「光明影院」是中國傳媒大學聯合北京歌華有線、東方嘉影共同推出的公益項目,旨在為視障人群講解優秀影片,並通過全國覆蓋的公益推廣,讓視障人群共享電影這一文化成果,傳播新時代的新思想、新氣象,為公益事業與文化建設貢獻力量。
  • 與特殊人群找到共情《聽見夢想》讓戲劇可感可聽
    我國有視障人士1730多萬,視障人士的職業普遍為按摩醫生或心理諮詢、翻譯、點鈔員、話務員等,只有極少數人從事鋼琴調律工作。《聽見夢想》是中國兒藝首部關注視障人群的兒童劇,力求為視障人士這個特殊群體中的少年兒童創作一部「可以聽的舞臺劇」。
  • 以聲為媒,研究會協助福田圖書館舉辦視障讀者觀影活動
    電影是娛樂也是藝術,光影傳遞的喜怒哀樂可以啟發觀眾,引發思考、豐富生活。然而,視障群體如何在黑暗世界感受觀影的力量?12月16日,由深圳市福田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主辦,福田區圖書館承辦,深圳市信息無障礙研究會協辦的「口述光影」活動,再次走進福田區圖書館。圖:「口述光影」活動合影萬裡赴戎機,關山度若飛,女扮男裝替父出徵,樂府雙璧之一《木蘭詩》傳唱千年,巾幗不讓鬚眉的風採感動了一代代華夏兒女。
  • 視障人士如何「看」電影?「光明影院」說給你聽
    為了幫助視障人士感受電影藝術,2017年起,「光明影院」項目開始製作無障礙電影,講解優秀影片。幾年來,「光明影院」不斷升級,在全國各地建立多個定點放映廳,今年還開啟了線上播出模式。  分析劇情、精心撰稿、娓娓道來,一部部電影通過聲音走進了視障人群的世界。  「電影解說得非常詳細、清晰,知道我們在什麼時候需要講解。這些是專業的、真正屬於視障朋友的電影。」
  • 黑暗中,看得見——探訪成都「黑暗中對話」體驗館
    「導賞員的職業已經顛覆了當時視障人士在中國大陸可以從事的職業」,這份與心理學有關的工作讓她覺得有趣並充滿尊嚴和希望,「在導賞的過程中,和體驗者很好地交流後會發現,他們是完全可以感受得到黑暗的魅力的,可以發現在這個喧囂的城市之中已經丟失的自己。」
  • 走進音樂廳感受激昂交響樂
    9月22日晚,音樂陪伴計劃,邀請您走進音樂廳,感受聆聽交響樂的初體驗。這是一次召喚,與有愛的你攜手同行,在公益的路上一往無前。活動主辦方星海音樂廳和廣州交響樂團,正在等候音樂陪伴計劃扶持的青少年群體,包括特殊兒童、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等,以及為該公益項目提供支持的企業、志願者和愛心人士前往二沙島星海音樂廳,聆聽由廣州交響樂團演奏的「走進交響樂.相約音樂廳」普及專場音樂會。
  • 第三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光明影院」關注視障人群
    30餘名視障人士在家屬的陪同下,體驗了一場無障礙的觀影。據介紹,「光明影院」是由中國傳媒大學聯合北京歌華有線、東方嘉影共同推出的公益項目,旨在為視障人群講解優秀影片,通過覆蓋全國的公益推廣,讓視障人群共享電影這一文化成果,傳播新時代的新思想、新氣象,為國家公益事業與文化建設貢獻力量。
  • 支持視障體驗餐廳 港人團體感受北京愛心事業
    中新社北京12月21日電 題:支持視障體驗餐廳 港人團體感受北京愛心事業作者 李晗雪 李雪峰「您搭著我的手,摸著桌沿兒,往裡坐下。」12月20日,20餘位北京港生、各行業香港人士在香港專業人士(北京)協會、中國香港(地區)商會、香港大學北京校友會聯合組織下,來到北京一家模仿盲人視覺體驗的餐廳感受愛心事業。圖為餐廳視障鋼琴師昊雨彈奏流行歌曲伴奏,港人來賓合唱歌曲。
  • 打造視障群體的心靈棲息地,廣東首家「心目影院」已講了44場電影
    10月15日是國際盲人節,上周日,東莞市文化館的「愛心文化館」項目品牌活動「心目影院」策劃了用耳朵「看」電影活動,視障群體和視力正常人坐在一起,在黑暗的世界裡聽志願者講電影。記者在現場發現,除了視障群體外,還有不少視力正常者前來體驗「聽」電影,他們坐在盲人朋友的身邊,戴上眼罩,走進黑暗的世界,側耳傾聽,用心觀影。
  • 盲人電影院:聽電影能給視障群體帶來什麼
    聽他直播講電影的對象,是一群不能「看」電影的視障群體。「第二頁共三頁」「第三頁共三頁」「一起看按鈕」……隨著滑動、雙擊、三指等指尖在手機上的飛快動作,對應的按鈕及文案都被內置語音讀出,參加直播活動的視障用戶遵循著這些提示,跟著講述人王偉力,開啟了一次特別的「觀影」之旅。
  • 《兩束光》:視障人士的藍天
    隨著微電影帷幕的輕輕拉下,溫柔而綿長的片尾曲音樂響起,樸炯植溫柔的聲線講述著屬於視障人士的故事。這是一部2017年的韓國短片,講述了鋼琴調音師調音師徐仁洙與調香師安秀英在視障人士攝影俱樂部相遇後日久生情的故事。
  • 視障人群可無障礙優酷看《我不是藥神》《飛馳人生》
    為了滿足視障人群上網看電影的需求,優酷對APP做了無障礙化改造。新版本上線後,視障者使用的讀屏軟體,會以頁面模塊為單位,讀取模塊信息,視障者通過語音指引選擇自己喜歡的影視作品。新京報記者 劉瑋編輯 佟娜 校對 王心來源:新京報
  • 從服務視障人士到大眾「有聲」閱讀,AI 如何賦能內容創作?
    尤其是對於視障人士來說,聲音是他們感受世界的最重要方式,有溫度的聲音對於他們不僅是感知世界,更是陪伴。早在十幾年前,微軟就開始與中國最大的視力障礙人群公益組織——北京市紅丹丹視障文化服務中心進行合作,為其提供技術和產品支持,共同探索用技術服務視障人群。尤其是在2014年,微軟 AI 語音團隊和紅丹丹一起,為視障人士在微軟 Azure 上搭建了雲端有聲讀書館——「心目圖書館」。
  • 走進盲胞筆下的絢麗世界 揭秘「黑暗之彩」幕後黑科技
    5月20日-5月21日,一場由騰訊QQ聯合信息無障礙研究會、深圳市盲人協會、深圳市殘疾人聯合會舉辦的「黑暗之彩」盲胞繪畫展吸引了大眾關注。參展者現場可以蒙眼「看」視障畫家的精彩畫作、體驗盲道,還能通過盲胞繪畫紀錄片了解這些繪畫作品誕生的過程。
  • 從服務視障人士到大眾「有聲」閱讀,AI如何賦能內容創作?
    尤其是對於視障人士來說,聲音是他們感受世界的最重要方式,有溫度的聲音對於他們不僅是感知世界,更是陪伴。早在十幾年前,微軟就開始與中國最大的視力障礙人群公益組織——北京市紅丹丹視障文化服務中心進行合作,為其提供技術和產品支持,共同探索用技術服務視障人群。尤其是在2014年,微軟AI語音團隊和紅丹丹一起,為視障人士在微軟Azure上搭建了雲端有聲讀書館——「心目圖書館」。
  • 為盲人講電影16年的心目影院線下觀影回歸,百位視障觀眾現場「聽見...
    9月5日,企業微信、騰訊影業、騰訊QQ聯合為盲人講電影的「心目影院」共同發起了「心目影院線上觀影計劃」,依託企業微信的線上直播技術和無障礙適配能力,騰訊影業協同合作夥伴提供的影片支持,以及騰訊QQ的無障礙功能及社群資源,讓更多的視障群體感受電影的魅力。
  • 閻連科:上天和生活選定那個感受黑暗的人
    因為,在那兒——生活、命運和上天,選定了我是那個生來只會、也只能感受黑暗的人——我像那個看見了皇帝沒有穿衣的孩子,在陽光之下,我總是會發現大樹的影子;在歡樂頌的戲劇中,我總是站在幕布的另一邊。人們都說溫暖的時候,我感到了寒冷;人們都說光明的時候,我看到了黑暗;人們在為幸福載歌載舞的時候,我發現有人在他們腳下繫繩,正要把人們集體絆倒並捆束。
  • 【藝術+】視障人士是如何欣賞視覺藝術作品的?
    自從近200年前發明了布萊葉盲文,對視障人士的關注與幫助就不再局限於對醫療、出行等硬體設施的完善,保障其平等獲得信息以及審美的權利也是整個社會各界努力的方向。1. 語音服務視覺描述是為視障人士提供專門的語音服務,用系統化的視覺描述語言描述藝術品的內容、構圖、甚至是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