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之間,北京讀研的臺灣女生肆零火了,不少網友熬夜看完她在B站上的所有視頻。人民日報公眾號《一位臺灣女生在「五線城市」的感慨》一文讓更多的人了解到她在中國甘肅的「廣和之行」,肆零表示自己「非常非常的訝異」,「只不過拍了個日常,竟被各大媒體報導了」。
而肆零口中所謂的視頻日常,正是千禧一代當中正悄咪咪流行的視頻日誌——vlog。
當定格的照片和文字無法滿足更多維的需要,一種新的記錄方式悄然興起。本期全媒派(ID:quanmeipai)除了採訪到這位臺灣女生肆零之外,還帶你走進中國vlog第一人「冬瓜」、vlog紅人「井越」及B站平凡料理創作者「cbvivi」,一起探尋vlog如何成為內容市場的新秀。
視頻日誌
最新潮的生活記錄方式
「攝影是記錄一個瞬間,電影是記錄一個故事,那麼vlog就是記錄一個靈魂。」——冬瓜
微博#vlog#超級話題主持人,被稱作「中國vlog第一人」的冬瓜,在加拿大學習影視傳播藝術專業的他,最早在2016年4月份開始嘗試的vlog的製作。「那時國內還沒什麼人做,我抱著一種挑戰的心態。其實,我在現實中就這個『鳥樣』,vlog這種表達個人的視頻形式再適合我不過了。」
微博:@冬瓜孫東山 B站:冬瓜孫東山
Vlog紅人井越,憑藉自己飄逸的髮型,與女友八哥在高顏值與生活樂趣間無縫切換,在微博上俘獲了數萬粉絲。他在生活中其實是個內向和不善言談的人,被Casey Neistat的影視化vlog所吸引,於2017年5月製作了第一個vlog。
微博:@大概是井越 B站:jyhachi
而臺灣留學生肆零,是從臺灣來到大陸讀書後才了解到vlog這個概念的。她的第一個vlog是2016年暑假和爸爸一起去四川尋親,初衷是想給沒有隨行的家人們看看家鄉的模樣。「我的第一個vlog很真、很粗糙,但是也讓我開始愛上了記錄生活。」
微博:@畜牧林-肆零 B站:畜牧林-肆零
Vlog即「video blog」,可簡單理解為視頻博客、視頻日誌。雖然vlog是個些許生僻的概念,但這種內容形式並不陌生,在各大短視頻平臺中生活紀實片類的短視頻中可以看到它的影子。井越總結道:簡單來說,短視頻是「編劇+剪輯」,直播是「無編劇+無剪輯」,而vlog大體是「無編劇+剪輯」。
「縱觀當下的短視頻內容業態,粗放的UGC亦或是趨於同質化的PGC都已經不能滿足於這代網際網路公民的對生活感、人格化、高質量內容的需求。」vlog的流行是一個sns時代的必然結果。
之前有報導認為,國外vlog主要吸引95後受眾。其實,vlog跨越了更多年齡。井越也認為熱衷於做vlog的人都是80、90後了,受眾也可以說是跨越了更多年齡的「千禧一代」。
「Selfie」曾獲得了牛津詞典年度詞彙。在井越看來,vlog挖掘的是個體的自戀,而sns放大了每個人的自戀。當技術門檻逐漸降低,短視頻已經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千禧一代對生活的記錄可能不會單單滿足於靜止的圖片和文字。
「後Casey時代」
vlog達人眼中的發展歷程
「海外的vlogger非常多,但是真正在這個金字塔頂部的可能就10個左右。」,冬瓜說。其中,Casey Neistat對vlog的發展壯大具有劃時代意義。
被稱為「vlog北美第一人」,「vlog教父」的 Casey,他的vlog代表了一個新時代。冬瓜說:「可以說現在vlog真正的形態是他創造出來的。」
在Casey出現以前,在YouTube有一段時間被各大整蠱類、搞笑類網絡紅人所霸佔。通過調查,冬瓜認為vlog最早是以YouTube上的整蠱視頻花絮的形式出現的。雖然這種內容形式不是這些人發明的,但是是他們推動的。這個時期的的vlog相對比較粗製濫造。
目前,無論是國內外,井越認為vlog創作領域進入了一個「後Casey時代」,都開始向正能量內容、日更形式、影視化風格趨近。井越說:「Casey的影響力太大了,以至於很多國內vlogger都認為『vlog裡必須要放一些空鏡、延時攝影、航拍、並用jazzpop做背景音樂』。其實這些元素在Casey的vlog之前都挺罕見的。」
從井越和冬瓜的話語中可以看出,Casey對vlogger達人們的影響極大。大多數vlogger達人最初都是在模仿Casey之後,發現自我,逐漸找到自己的風格。冬瓜和井越都談到,他們一直試圖擺脫Casey的影子。
兼具真實性&觀賞性
vlog作為內容後花園的新秀
短視頻已為中國不可阻擋的內容趨勢,在短視頻形態日趨飽和的今天,vlog潮流會是下一個內容風口嗎?
冬瓜:中國vlog肯定會越來越火的,但我不認為會不火得很爆,變成下一個風口。
井越: vlog做得好的人肯定會越來越多。如果單純要通過vlog內容去創業,門檻不低,短期來看不是特別看好。國內目前的vlogger裡,創作審美達到可以單純以vlog營利的人屈指可數。
Cbvivi:出於對商業模式的考量,vlog 不適合內容創業。
真實性
「vlog歸根到底還是一個以vlogger為主角展開的故事。vlogger要經常思考自己與世界的關係。」——井越
「我的vlog就是想記錄生活中的吉光片羽。」被各大媒體報導之後,許多媒體想繼續跟進廣河之旅的細節,肆零一一拒絕了:「我很開心大家喜歡我的日常,但是我更希望廣河旅行的光彩留給那些默默加班、遠離家鄉為人民服務的大家,而不是我。」
把vlog看做「會動的日記」,肆零最在意的是真實性,「我希望每一個日記都是最真實的自己。」肆零講到,「有時候,我會自己點開以前做的《四川尋親之旅》,仿佛就像是搭上時光機一樣的回到那個時期的自己。」
肆零《四川尋親之旅》截圖
其實,臺灣vlog除了記錄個人的內容,還用vlog的手法敘事一個社會的事件,比如說環保人士通過vlog記錄撿垃圾的日常,用vlog的方式提倡良性的社會推動的作用。
真正的vlog是有內容的,因而就會故事產出。草根的vlogger還是有一定的看頭的,因為它起到是一定的良性作用,可以使得暗淡無光的東西發光發熱。冬瓜說:「我覺得最好不要關注人,關注故事本身就夠了,中國的vlog就應該是這個狀態。」
觀賞性
「vlog對觀眾的魅力可能是一種窺視感吧,vlog是關於真實生活的,但看起來又不像直播那麼粗糙,也不像真人秀綜藝那麼虛假。」——井越
當視頻日記遇上社交網絡,在一定程度上,vlogger在記錄自己的同時,由於他者的圍觀,多多少少是一種經過「美化」之後的日常生活,難道vlog是一本寫給別人的日記?
Vlog敘事性也塑造了它的可觀看性。「在我看來一個好的vlog不可能是完全脫離編排或編劇的,所謂的故事感不可能只靠後期完成。」井越分析道,以旅行vlog為例,它跟傳統旅遊節目或記者採訪不一樣,「vlogger不是一個主持人,不僅在提供一個單純視角。歸根到底,是以vlogger為主角展開的故事。」
冬瓜也講到,Casey雖然也是對普通生活的記錄,但他身份導致他的生活本身就要比普通人更為豐富多彩。
其實,vlog最大的魅力是對於vlogger來說的,而非觀眾。井越認為:「因為它是一個記錄方式,定格經歷和塑造回憶。vlog的真實程度和可觀賞性,做得好的話,會契合的非常好。」
本土化之路
舶來品如何落地生根
「在 YouTube 上,vlog 本身就是一種標籤(hashtag),同做飯、美食一樣的標籤,貼在那裡是為了讓想要看日常生活的人能夠找到它。」——cbvivi
平臺選擇
受到影片時長和畫質等因素的限制,B站和微博是vlog目前發展態勢較好的的主流平臺。在井越看來,除了對視頻清晰度的考量,他選擇b站是因為它首先是一個專門的視頻平臺有channel的概念。B站的觀眾對日常類視頻接受度比較高,cbvivi說。
在不少vlogger看來,就算是B站或微博,也都不是很好的vlog平臺。市場上也出現了類似小影、一閃等短視頻平臺助力vlog的發展,想做中國vlog的發動機,做出了多種嘗試。但vlog在中國可謂剛剛生根,還處在正在發育的階段。
冬瓜微博vlog截圖
「vlog真正做到了把生活中暗淡無光的東西推出來——教你怎麼快速疊衣服,怎麼安裝攝像機,怎麼把家裡的熱水壺搞好,所以說才有這麼多人去做vlog。」冬瓜說。正如Cbvivi所說,vlog不過是一個標籤。真正的內容價值在於對日常的記錄,而且這些日常通常都具有現實參照意義。
根據身在海外多年的冬瓜觀察,中國vlog想要井噴,最缺少的就是視頻類搜尋引擎。「當生活中遇到難題,國外首先會YouTube,然後才會Google。這種差異太大了,YouTube就是一個巨大的搜尋引擎,有一個這樣的內容平臺,vlog肯定會火爆起來。"
「它本身是關乎於生活的,生活又是包羅萬象的。」 井越認為vlog是一個非常大的廣告植入空間。Cbvivi說:「中國的vlog跟國外最大的區別是沒有 YouTube 這種只要有播放量就有收入的平臺。」
文化壁壘
有人在知乎提問:為什麼中國沒有出現像Casey這樣的vlog紅人,或者是YouTube達人?中國人「內斂」的文化屬性或許是這個問題的答案。
此外,不同的技術發展狀況與文化屬性導致國內外Vlog內容形式、受眾、平臺之間的差異。就像嘻哈在中國的主流化之路異常艱難,舶來品離開原生土壤後發展道阻且艱。
Vlog本土化,更深層的是內容敘事的模式或者是長度的區分。北美的vlog多為中短視頻,7分鐘到14分鐘最為常見,屬於沉浸式的。而在中國,國人已經養成碎片化內容消費習慣,短視頻已是大勢所趨。在冬瓜看來,製作5分鐘以內又敘事完整的vlog對vlogger而言是一個挑戰,也是他在vlog本土化過程中想要突破的事情。
除此之外,冬瓜還嘗試使用網易雲裡中國製作人的音樂,雖然也是爵士風格;他還試圖使用中國風的音樂,在音樂方面實現vlog本土化。
在井越看來:「怎樣做才能即突破Casey泛濫這種的影視化風格,又不淪為『前Casey時代』那種粗製濫造的vlog,是vlogger們都在考慮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