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節賀歲檔電影的大贏家非《流浪地球》莫屬,從大年初一上映至今,票房已突破40億,躍居至內地影史票房榜亞軍的位置。
《流浪地球》上映後,憑藉在觀眾中的良好口碑,不僅票房躥紅,也在網絡上形成了一股熱潮,網絡上的走紅又反過來把更多的觀眾吸引進電影院。
俗話說「樹大招風「,」人紅是非多」。 《流浪地球》的爆火和網上的一片讚美迅速引來了反彈,各種質疑、詆毀等等不斷在網上湧現,甚至出現了在豆瓣上被集體刷「1星」的疑似人為操作。《流浪地球》也從最初的交口稱讚變成了褒貶不一。
在我看來,《流浪地球》有比較精良的製作,有震撼的特效,有感人煽情的情節,作為一部商業片,這就夠了。哪怕僅就特效來說,作為首部國產科幻大片,能達到如此水準,已經值得稱讚了。
其實,再好的文藝作品,也不可能做到讓所有人都喜歡。有人不喜歡,這再正常不過。喜歡的人可以稱讚,當然也允許不喜歡的人發表他們的觀點。但是,網上的這些不同意見甚至詆毀之中,有些人的動機就不是單純來自個人的喜好了。郭德綱說過一句話:「只有同行之間才是赤裸裸的仇恨。」 可以猜到,這些詆毀和抹黑相當一部分來自同行。而另一些人的詆毀就比較可笑了,他們認為《流浪地球》不好僅僅是因為它是國產片,在他們眼中,只要是「國產」,就是不好的。
科幻題材過去幾乎一直是國產電影的「禁區」,人們腦袋裡已經形成了科幻是好萊塢大製作專屬的思維定勢。然而,《流浪地球》讓國人發現,除了古裝劇、武俠劇,科技感十足的科幻劇原來我們也是可以拍出來的!我們並不比美國人差,我們差的是經驗,差的是資源,差的是時間。
「中國不是崛起而是復興」,這幾乎是所有中國人的共識,也是和其他新興國家最大的不同之處。這些年中國的高速發展,讓民族復興從理想一步一步變成現實。國家和民族的復興,不僅是經濟的復興,軍事的復興,還有文化的復興。
《流浪地球》不是一部完美的電影,但絕對是一部有標誌意義的電影,它殺入了一個新的電影領域。就算你認為《流浪地球》被過度吹捧了,就算它只是一條鯰魚,它對中國電影業也是有很大促進作用的。
民族復興之路坎坷不平,需要千千萬萬華夏兒女為之奮鬥甚至犧牲。每一個為民族復興大業努力付出的人,都值得被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