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單、刷量、售假、帳號買賣,直播帶貨的隱秘角落

2020-12-28 中國企業家網

在直播帶貨光鮮亮麗的成績單背後,是一個更加真實卻又光怪陸離的世界。在那些隱秘的角落,滋生了刷單、刷量、帳號買賣、「Feed流投手」等遊走在灰色地帶的業務,甚至假貨也開始大行其道。

文|《中國企業家》記者 趙東山

編輯|李薇

頭圖插畫|肖麗

在花了近200萬的「學費」後,嶽巍對直播帶貨終於不再那麼執著了。

嶽巍是一家進口牛排和速食牛肉麵品牌的創始人。今年年初,嶽巍看到螺螄粉這一品類在直播帶貨的風口爆火,鐵了心要嘗試直播帶貨,嶽巍覺得,螺螄粉能火,他的牛肉麵也能火,況且他的牛肉麵主打「肉和面一樣多」。

嶽巍的父親從事多年進口牛肉生意,父親的貨源為嶽巍在速食牛肉麵上提供了很好的成本和供應鏈優勢。在嶽巍的設想中,在產品和供應鏈優勢的基礎上,自己的創業項目要再能搭上迅猛發展的直播電商快車,就是巨大的機會。

從2020年年初到2020年8月,嶽巍輾轉跑了杭州、珠海、成都、重慶等近10個城市,甚至還去了石家莊這些聽起來似乎跟直播電商關係並不搭的城市,目的就是去見各種各樣的主播和MCN。

當時正值抖音6000萬籤約羅永浩,各大平臺紛紛開始在直播帶貨上傾注資源,與直播帶貨相關的服務類公司也紛紛興起,但一切又處在魚龍混雜的狀態。

在珠海,嶽巍到了合作夥伴辦公樓下才發現這是一家金融投資公司;在成都,嶽巍帶團隊和產品去了才發現,要去談合作的MCN機構已經倒閉,辦公室早已更換了主人。此外,更有一些合作夥伴企圖誘導嶽巍充值10萬元註冊會員,才保證把貨遞到當紅主播李佳琦手中。

當然,其中也不乏靠譜的MCN機構,嶽巍也曾跟朱丹等知名主播合作過。在嶽巍與各路主播合作的數十場直播中,單場直播銷量最好的成績是超過4000單。但對直播帶貨寄予厚望的嶽巍並不滿意這樣的數字,這與他感受到的瘋狂行業氛圍形成了巨大的落差。

在「泥坑」裡走過幾遭之後,嶽巍才覺得4000單已實屬不錯。在經歷過各種荒誕和魔幻的騙術之後,嶽巍開玩笑稱自己也完全能開一個MCN公司了。現在再聽說誰家昨晚直播帶貨GMV又突破幾千萬,甚至幾億,嶽巍只會默默一笑。

直播帶貨頻頻翻車,李雪琴參與的一場直播帶貨涉嫌機器刷量數據造假;楊坤的一場直播因為退貨率太高,商家紛紛開始維權;職業打假人王海公開點名辛巴帶貨的燕窩是糖水;羅永浩因為帶貨的皮爾卡丹羊毛衫是假貨而道歉……類似的新聞層出不窮。

從鐵了心要入場,到默默一笑,嶽巍被直播帶貨的華麗外表所吸引,又因為進場前後巨大的心理落差決定退出,在這裡,他看到光鮮亮麗的成績單的背後,一個更加真實卻又光怪陸離的世界。

旱澇保收的坑位費

對於主播和MCN來說,如果要做到旱澇保收,穩賺不賠,坑位費是必不可少的。

坑位費相當於品牌商家與主播合作的入場券。在嶽巍合作的眾多MCN機構中,大多數都會收取坑位費,主流的合作模式是坑位費+佣金,只有極少數MCN會同意採取純佣金的模式。

因為薇婭、李佳琦等頭部主播的個人光環被吹捧得越來越大,使得整個主播群體在談判中的主動權也越來越大,他們會收取價格不菲的坑位費,但大部分不會給商家允諾成交量。所以,對於商家來說,跟帶貨主播合作更像是一場賭博。

如果通過支付一定的坑位費能帶動銷量,商家們大多是願意的,但並不是所有主播的帶貨能力都值得支付坑位費。此外,坑位費成為行業潛規則後,也被越來越的多人盯上,並衍生出越來越多的灰色產業鏈。

某品牌的直播電商負責人告訴《中國企業家》,「一部分詐騙機構會打著MCN名頭,通過向各種意在合作的商家收取坑位費集資,然後轉移資金購買理財產品或用於其他用途。而為了獲取商家的信任,他們大多會允諾一定會有倍數ROI(投入產出比),如果沒達到就按照一定比例退還。」

這樣的MCN往往一邊做著直播電商的生意,一邊做著金融投資的生意,在收取商家的坑位費後,他們也會儘可能安排直播帶貨,即便沒有兌現當時允諾的帶貨效果,等到幾個月後,把坑位費退還商家便是,它們主要的「盈利模式」是從中賺取理財投資的利息,這一模式的關鍵是廣撒網,且大多是一次性生意,只要能網到足夠多的魚,就有豐厚的利潤。

此外,坑位費也正在成為一種稀缺資源,尤其是對薇婭、李佳琦等頭部帶貨主播,各個商家擠破了頭想要把自己的產品遞進去,並想方設法被選上。因此,基於頭部主播坑位費,又衍生出眾多的商業模式,並誕生龐大的黃牛群體。

這些黃牛大多會允諾能把產品遞到頭部主播的選品團隊,如果商家想讓自己的產品儘快被頭部主播的選品團隊看到,商家可支付「加急審核費」,黃牛通過各自渠道可以讓頭部主播更快看到產品,「加急審核」的緊俏程度不遜於春運火車票。

因此,部分頭部主播的坑位費也變相地水漲船高,「雖然有的主播標價坑位費是1萬,但你用這個價格不可能拿下。部分主播還會將坑位費換一套包裝話術,變成一種全案營銷服務,以收取更高的費用。」一位商家直播負責人告訴《中國企業家》。

數據好看了才好招商

雖然不允諾成交量,但直播電商的本質是,用主播的個人影響力交換商家產品的銷量。因此,只有數據好看了,對於主播和MCN機構來說才能更好地招商。

當前來看,比較受到各方重視的數據維度是「粉絲數、在線觀看量、銷售量和退貨率」。而圍繞這四個指標的數據優化衍生出了眾多門類的生意,最常見的便是刷量和刷單。

刷量主要針對於粉絲數和在線觀看人數等指標。刷量的服務提供商會以「直播間數據優化服務」的相關名稱潛藏在淘寶之中,通過淘寶旺旺溝通後,他們大多會讓你加微信。在微信聊天中,他們會告訴你詳細的服務方案和報價。

「所有主播都刷,小主播的想成為大主播,大主播想更大,人心永遠不會滿足的。」一位直播間數據優化服務商告訴《中國企業家》,不同的服務項目都有不同的價格,他們的服務會精確到:你需要只顯示在線人數,還是要上榜有真實用戶頭像的?是在直播一開始就增量,還是在直播過程中循序漸進增量?單純只要在線人數,還是有模擬真人的自助互動評論?

所有的這些服務均可通過一整套雲控系統操作實現。如果說以往的刷量還停留在數百人上千臺真實的手機實現的話,現在通過雲手機便可實現,在雲控系統中通過一臺雲手機可以控制百臺甚至千臺雲手機,一鍵控制,同步操作。

粉絲和同時在線觀看用戶數據好看了,只是開始直播帶貨的第一步,真正讓商家動心的還是過往直播帶貨的銷售額,刷單便是圍繞這一指標。

「專業的刷單平臺會僱傭很多兼職在家的刷單手,你肯定收到過招聘兼職刷單的簡訊,這些都是通過真實用戶下了單,再退掉。很多平臺的稽查對此也無能為力,因為真實的消費場景中確實存在買了想退的場景,而刷單手的任務是,買完全部退掉。」上述商家直播負責人告訴《中國企業家》。

刷單手,大多是兼職人員,他們通過刷單拿到佣金和返點,部分刷單平臺甚至需要用戶自己墊付資金刷單。不過,多地的警情通報披露,刷單也已成為一種新型騙術,刷單平臺會引誘刷單手不斷在刷單平臺增加自己墊付的金額,而在一旦等到資金足夠多的時候,刷單平臺就會攜資跑路。

通常來講,退貨率高會不利於下一次直播的招商。但是,目前很多官方平臺都不會公布直播帶貨的真實數據,大多是第三方數據統計平臺抓取,而很多數據統計平臺往往只統計當場的銷售額,很少會跟進之後的退貨率。因此,退貨率只存在於各個品牌商家的口口相傳之中。

新的產業鏈延伸

買量、刷單只是直播電商最顯而易見的衍生產業,而隱藏在各項業務背後的是不斷延伸的灰色產業鏈。

首先,因為直播電商的火爆和數據優化的易操作性,帳號買賣正成為一種新型生意。那些急於求成、意在通過直播帶貨賺快錢的MCN機構,通過購買帳號培養自己的核心IP;而那些擁有一定粉絲基礎的直播帳號,能更快速地漲粉,真實度也更高。

帳號買賣之外,養號和批量孵化網紅也是一種方式。

「很多金融投資公司旗下都有豪車租賃,他們拿這些豪車資源去拍抖音,豪車美女都很容易火,帳號做火之後再直播帶貨,甚至有些主播最後自己都變成了甲方,自己貼牌賣貨。」一位接近養號團隊的從業者告訴《中國企業家》。

因此,在直播帶貨的所有環節中,除了數據方面的造假之外,假貨也開始大行其道。在打假名人王海指出辛巴帶貨的燕窩是糖水之後,羅永浩帶貨的皮爾·卡丹羊毛衫也被監測出是假貨,並非純羊毛,羅永浩就此道歉,並表示三倍賠付。

今年8月的一天,一位擁有百萬粉絲的直播帶貨主播廖某在直播時被警察抓捕,這一過程恰好被直播。廖某被捕的原因便是其在某電商平臺直播間內,銷售假冒品牌服飾。此前,浙江嘉興警方也破獲了一起網售制假知名品牌服飾案,涉案金額6000餘萬。據警方介紹,曾從事模特職業的一名「網紅」,專門在直播等形式展示假冒服飾,為重大售假犯罪行為。

中消協一項調查報告顯示,37.3%的消費者在直播購物中遇到過消費問題,這個數字遠遠大於其他的購物方式。

格力電器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曾公開痛斥直播帶貨中的假貨現象:「直播是形式的變化,最終要回歸到製造,也就是產品本身。沒有好的產品,無論表現方式如何,最終都會失去根基。」她還在直播中透露,雖然格力在快速實現產品的多元化,但有一點她可以保證,格力的所有產品都是自己生產,沒有一件是代工的。

此外,抖音、快手等官方平臺會推出Feed流、粉絲頭條等官方營銷工具,很多主播和MCN機構會通過投放Feed流廣告來推廣自己的直播間,而基於這一業務,一項名為「Feed流投手」的服務也因此興起。

「Feed流投手」吸引MCN機構投放的宣傳點是,「數據不僅要好看,最好還省錢,我的投放會比你自己投產生更高的價值。」

這些商家大都鼓吹自己跟直播平臺籤了大額的年框協議,會有一定的優惠和返點,而這一群體的生意邏輯是,如果你投入1000元能實現2000元的商業產出的話,通過他們則能實現10000元的產出,他們的投放更科學,效率更高。

另外,直播電商的單場GMV帶貨越來越高,各家的戰報業績不斷攀升,但如果沒有真實的用戶購買,僅憑刷單往往需要巨額的資金,因此,基於服務刷單平臺的一部分提供金融服務的墊資平臺又開始興起。

墊資平臺通過金融服務的方式借款給刷單平臺和團隊,刷單平臺賺部門MCN機構的刷單服務費,部分MCN機構再通過賺取商家的坑位費和銷售佣金,一條漫長的產業鏈因此形成。

經久不衰的培訓亦成為賺錢的門道。直播帶貨大火之後,就會出現各種電商導師,他們通過開設培訓班收割一部分渴望入行的商家。「當一個行業開始出現大量老師的時候,這個行業一般已經過了紅利期,進入平穩期了,甚至開始下滑了。」這是嶽巍得出的深刻教訓。

如今,嶽巍自己帶領團隊開啟了各個平臺的自播:「再也不會去找大主播直播帶貨,尤其是涉及到巨額的坑位費。」嶽巍越來越感覺到,直播電商其實是每個商家的標配,沒有必要全部往頭部主播那湧。

「當你想加入一個趨勢,在你看到它的時候,其實你已經晚了。但是只有你加入了,下一波機會你才能趕得上。就像淘品牌之於淘寶等電商平臺,螺螄粉之於短視頻內容電商。」嶽巍總結。

(應採訪者要求,文中嶽巍為化名。)

國企業家學者計劃首期招募啟動

值班編輯:周春林  審校:陳睿雅  製作:崔允琰

相關焦點

  • 直播帶貨的隱秘角落:刷單、刷量、售假、帳號買賣
    來源:中國企業家頭圖插畫|肖麗原標題:刷單、刷量、售假、帳號買賣,直播帶貨的隱秘角落記者/趙東山編輯/李薇在花了近200萬的「學費」後,嶽巍對直播帶貨終於不再那麼執著了。現在再聽說誰家昨晚直播帶貨GMV又突破幾千萬,甚至幾億,嶽巍只會默默一笑。直播帶貨頻頻翻車,李雪琴參與的一場直播帶貨涉嫌機器刷量數據造假;楊坤的一場直播因為退貨率太高,商家紛紛開始維權;職業打假人王海公開點名辛巴帶貨的燕窩是糖水;羅永浩因為帶貨的皮爾卡丹羊毛衫是假貨而道歉……類似的新聞層出不窮。
  • 汪涵、李佳琦、李雪琴等直播帶貨,明星直播圈粉熱刷單售假頻「翻車...
    監測發現,今年「雙11」促銷活動期間消費負面信息主要集中在直播帶貨、不合理規則兩個方面。 (一)直播帶貨:明星直播圈粉熱刷單售假頻「翻車」 監測期內,共收集有關「直播帶貨」類負面信息334083條。每日負面信息量較為平穩,日均在12373條左右,其中11月11日輿情信息量最高。
  • 996社畜幹一月 不如他們刷一天:直播帶貨的水究竟有多深?
    最終,辛巴直播帶貨假燕窩事件,以市場監管部門對辛巴方罰款 90 萬元,對燕窩銷售方融昱公司罰款 200 萬元,快手封停了辛巴個人帳號 60 天、對涉事主播「時大漂亮」在內的辛巴系主播不同程度的封停處罰而完結。但直播帶貨的假貨問題卻遠遠沒有完結。在那些隱秘的角落,刷單、刷量、帳號買賣等遊走在灰色地帶的業務,甚至假貨也開始大行其道。
  • 直播電商野蠻生長下的黑暗面:刷單造假、售假、數據注水
    羅永浩持坦誠態度承認了自己近期直播過程中銷售的羊毛衫為假貨,提出對兩萬多購買了產品的用戶實施三倍賠償方案。相比較辛有志團隊處理"糖水燕窩"事件時的蠻愚,老羅對於假貨問題的善後處理方式顯得果斷,且有章有法。持續爆出的售假問題只是冰山一角,直播帶貨的黑暗面與直播帶貨本身一樣,立於風口、野蠻生長。
  • 【獨家調查】直播帶貨「隱秘角落」
    今年以來,直播帶貨成為了許多人的購物渠道,而近期一些直播帶貨「翻車」事件,則逐漸揭開了這個行業不為人知的一面。
  • 直播帶貨刷單兇猛:120元買1萬個機器粉 先刷單再退單 訂單水分達78%
    來源:消費Z時代作者:付豔翠 站在風口上的直播帶貨,其實並沒有看上去那麼美好。當受眾的注意力變成稀缺資源,當數據流量變成衡量主播人氣和能力的標準時,直播刷粉絲數據、銷售量刷單就成為一門異常熱鬧的生意。消費Z時代注意到,在電商平臺上,有大量高度程序化、標註為1~10元價格不等的直播刷數據產品。
  • 刷量系統操控的直播帶貨:90元可買500個機器粉發言帶節奏
    這些經過粉飾的直播間,終於暴露在公眾面前。━━━━━直播數據「注水」帶貨七八分鐘,成交500多單,這是深圳一家零食品牌今年試水帶貨直播的「戰果」。沒想到,直播結束後的經歷讓黃興興有種坐過山車的感覺。2020年7月,一家MCN機構找到她,希望進行合作。
  • 刷單率50%?黃金直播帶貨水太深
    最開始,他們覺得可以按粉絲量選擇合作主播,但是發現粉絲量水分太大,而且短視頻的粉絲量跟做直播的粉絲量是有差距的,觀看短視頻與觀看直播的人群有時候並不重合。路徑被證偽,他們開始看垂類主播,結果合作成就了一位主播。「真正起飛的那場帶貨,GMV8位數,ROI達到1:10」。
  • 直播帶貨需告別野蠻生長
    可以說,直播帶貨既得益於疫情的倒逼,也得益於網絡、視頻、行動裝置等基礎設置的完善。然而,在這個人人皆可帶貨的時代,野蠻生長的直播帶貨終究免不了會有問題潛滋暗漲並浮出水面。去年年底,知名網紅辛巴售賣假貨被證實。
  • 直播帶貨刷單被罰50萬,打擊「刷手」刻不容緩
    ——本文系紅網第六屆全國大學生「評論之星」選拔賽參賽作品近日,浙江金華破獲一起組織流量刷單的大案,主要人員陳某利用流量刷單軟體,為淘寶等直播帶貨平臺提供虛擬的圍觀人數和交易量,最後被處罰50萬元。(10月17日 澎湃新聞)網絡直播刷單,就是在電商直播平臺上人為地製造觀看量和交易量,進而提升直播間的熱度,誤導和欺騙消費者。
  • 「網紅帶貨」亂象:「三無產品」成爆款,退貨難,100元刷20萬瀏覽量
    電商直播風起雲湧。眾多明星、網絡紅人通過直播推薦商品,觀眾「一鍵下單」。「網紅帶貨」方便快捷,有互動效應,頗受歡迎。但是,以這種方式購買的商品質量到底如何?「網紅」直播靠譜嗎?「網紅帶貨」亂象不斷,消費者投訴持續攀升江蘇南通市民楊先生觀看了某直播平臺的主播帶貨後,購買了一床鵝絨被。
  • 媒體揭露直播刷單全過程 刷好評刷禮物甚至雲控都能實現
    幾千萬、上億元的成交金額,使得直播賣貨成了風口中的風口,不過有媒體揭露,在一場粉絲量達311萬的直播中,300萬的互動實際上是通過刷單公司營造出來的虛假繁榮,網絡直播並非看上去那麼美。直播刷單是如何實現的?又給線上經濟帶來哪些衝擊?為保護個人隱私,部分採訪對象做了匿名處理。
  • 直播帶貨造假揭秘:25元就能買2萬個圍觀,不刷單都做不成腰部主播
    直播帶貨的頭部主播們最近有點「鬱悶」:先是辛巴團隊,被「打假名人」王海公開點名,稱其帶貨的燕窩就是糖水;隨後,中消協發布《「雙11」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列舉了李佳琦直播間「買完不讓換」以及李雪琴參與的一場直播帶貨涉嫌機器刷量數據造假等案例。
  • 揭秘直播帶貨局中局:先交錢佔坑位 刷流量帶節奏套路多
    近日,多名明星直播帶貨「翻車」,被曝出收取了高額費用後,賣出的貨品卻少得可憐。張鑫是眾多正尋找直播帶貨商家的縮影,希望通過直播能將商品賣爆單,然而最終面對的不是銷量暴增,而是數據造假、刷單帶節奏、會員費難保銷量、退貨率高等大坑。
  • 是時候給直播售假敲響喪鐘了!
    12月9日,媒體從廣州白雲區市場監督管理局了解到,針對網紅帶貨主播辛巴燕窩售假一事已立案調查。12月14日,有四千多萬粉絲的網紅「二驢」在直播間承認妻子賣酒時誇大宣傳,向打假人王海喊「爸爸」求饒。而對直播售假,也到了該敲響喪鐘的時刻了。1事情要從今年「雙11」說起。在那場購物狂歡結束不久,中消協發布《「雙11」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其中列舉了李佳琦直播間「買完不讓換」以及李雪琴參與的一場直播帶貨涉嫌機器刷量數據造假等案例。而除此之外,汪涵直播中也被指大量刷單。
  • 楊坤直播帶貨翻車,用"刷單"騙取服務費和提成,商家已報警,經紀人回應:不存在刷單
    而如今的楊坤開始了他的"32場直播帶貨"之旅。楊坤直播帶貨翻車商家:沒想到全是水分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明星和網絡名人進行直播"注水",楊坤在開始他的"32場直播帶貨"之旅後不久也翻車了。11月25日晚,有消息稱,楊坤上半年首場演出的銷售額為1451萬元,位居榜單第二位。商家看到了楊坤的商業價值,楊坤開始了他的32場直播。
  • 直播帶貨的真相?汪涵帶貨疑造假刷單,退款率高達76.4%
    有網友表示自己看直播從來不買帶貨的東西,有網友表示汪涵被中間機構給坑了,也有網友質疑這不是那個汪涵本人吧?更有網友表示有可能明星本人不知情,這有可能是團隊工作人員的問題吧?先是「愛錢進」事件,現在又爆出來「帶貨疑造假刷單」事件,也許他該停下腳步來反思下為何會出現這種事情。公眾人物還是要學會愛惜自己的羽毛。
  • 「獨家調查」直播帶貨「隱秘角落」:15元可買100人氣 記者付款後...
    央廣網北京12月22日消息(記者王晶)今年以來,直播帶貨成為了許多人的購物渠道,而近期一些直播帶貨「翻車」事件,則逐漸揭開了這個行業不為人知的一面。記者注意到,流量造假是其中的突出問題之一。誰在賣流量?日前,記者調查發現,市面上一些宣稱可以數據造假、販售流量的「流量販子」可以輕易通過網際網路平臺被找到。
  • 網紅直播之殤:羅永浩售假揭開的冰山一角
    前有「辛巴假燕窩」事件還在持續發酵,又有後來者因為直播帶假貨炸了社交場——這一次,輿論矛頭直指靠直播還了6個億、人稱「抖音帶貨一哥」羅永浩。由此,羅永浩直播間「售假」的消息,捅開了直播帶貨的窗戶紙。 事情要追溯到11月28日的直播。在當天的直播間裡,老羅帶貨了某知名品牌羊毛衫,卻被消費者反饋收到的不是純羊毛而是偽劣產品。
  • 直播帶貨亂象頻出,到了該下痛手整治的關鍵時刻
    這個視頻之所以引發網友的集體共鳴,在於其真正道出直播帶貨的「黑暗面」。直播帶貨的亂象,已經飽受詬病,並受到主流媒體的批評。新華微評就指出,直播帶貨引發的「流量造假」「水軍刷單」「大數據殺熟」等問題暴露了行業發展亂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