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法國、英國、德國等外國的中文國名,都是我們根據其國家名字的本土發音而翻譯過來的。
在他們的本土語言裡,其國名都是具有一定含義的。例如美國的America源於義大利航海家Amerigo·Vespucci的名字,而Amerigo的本義為「(工作/生活)統治者」。
外國人稱呼我國是china時,也是根據我們的一些字詞的發音音譯過去的;也正因如此,我們的國名、在各個國家的語言裡,發音都與英語的china相似。
那麼,和這個china發音相似的、對應的是我國的哪個字(詞)呢?
年父針對這個主題,搜集了一些資料,將歷史上可能對應china發音的中國漢字、整理如下。
第一個、茶
茶是中國的傳統飲品。有證據顯示,世界上的很多地方的飲茶習慣是都從中國傳過去的;因此,很多人都認為飲茶是中國人首創的,世界上其他地方的種茶習慣也都是直接或間接從中國傳過去的。
第二個、磁
中國是最早發現和利用磁力的國家,利用磁現象所製作的指南針、是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之一。
第三個、瓷
中國是瓷器的故鄉,瓷器是中國勞動人民的一個重要的創造,是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在英文中,「瓷器(china)」和中國(China)同為一詞。
第四個、絲
絲綢是中國的特產,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發明並大規模生產了絲綢製品,並開啟了世界歷史上第一次東西方大規模的商貿交流,史稱絲綢之路;中國也因此而被稱為「絲國」。
第五個、禪
禪是中國特有的一種修行方式,存在於各種教派,該方式早在先秦時期就已經有了記載。後來佛教傳入中國後,被稱為禪教。
第六個、秦
秦是統一中國的第一個朝代。在秦始皇時代,曾迫使匈奴西遷;他們逐步滲入中亞、西亞和歐洲的同時,也使西方人知道了秦,並以為那就是中國。
第七個、清
晚清時期,中國國運衰落;而在此之前,大清王朝如日中天;在很多外國人眼裡,清就是「中國」,中國就是「清」,沒什麼區別。
第八個、赤(縣)
中國舊稱赤縣。炎帝是中華民族的祖先之一,炎為火光上升、火苗升騰的樣子,而大火為赤,因此炎帝統轄的區域被稱為赤縣。
第九個、神(州)
神州是中國的別稱;傳說,在這裡可以修煉成神仙,故稱神州。《混元聖紀》記載:昔在神州,以神仙之道教化天下,上自三皇,次及五帝,修之皆得神仙。
第十個、華夏
華夏也是中國的代稱,華指衣冠整齊、服飾精美,夏指講禮儀、文明程度高。《春秋左傳正義·定公十年》:「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
第十一個、契丹
據稱,契丹是「切斷」或「刀劍」的意思。契丹族是我國歷史上的一個遊牧民族,英勇善戰,一度影響力涵蓋西域。唐朝滅亡後,中亞、西亞與東歐等地區,將建立遼朝的契丹視為中國的代稱。
第十二個、震旦
古代印度人稱中國為震旦。南宋佛教辭書《翻譯名義集》說「東方屬震,是日出之方,故云震旦」;意思就是說中國在印度之東(「震」),乃日出(「旦」)之地。
第十三個、支那
「支那」一詞,曾幾何時被視為日本人對中國的蔑稱。但「支那」一詞的原義並非帶有貶義,相反還是讚美之詞。
古代中國歷來向西方諸國輸出絲綢繒絹之故,故被稱為「絲綢之國」;「支那」的意思裡就含有讚美的意味,說我國是衣冠文物之地。
這種情況不是獨有。就像「民主」二字,本來是好詞兒,但是由於美帝打著「民主」的旗號,到處煽風點火、惹事生非,所以就搞得「民主」一詞,現在也似乎成了貶義。
以上十三個字詞的讀音,或多或少地都與China的發音存在類似之處。
除此之外,還有人認為,與China發音對應的漢字還可能的是中國的「中」,以及「欽」。
「中」字就不解釋了。之所以可能是「欽」字,是因為中國曆朝歷代的皇帝對外發布詔書時,總是以「欽此」之類的用詞結束。久而久之,那些接受國書的附屬國的人們,就認為「欽」就是天下之中的中國的自稱。
各位看官,您覺得上面的分析有道理嗎?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