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種外語的中國、發音都和china類似,是因為音譯自這些漢語字詞

2021-01-13 年之父

美國、法國、英國、德國等外國的中文國名,都是我們根據其國家名字的本土發音而翻譯過來的。

在他們的本土語言裡,其國名都是具有一定含義的。例如美國的America源於義大利航海家Amerigo·Vespucci的名字,而Amerigo的本義為「(工作/生活)統治者」。

圖文無關

外國人稱呼我國是china時,也是根據我們的一些字詞的發音音譯過去的;也正因如此,我們的國名、在各個國家的語言裡,發音都與英語的china相似。

那麼,和這個china發音相似的、對應的是我國的哪個字(詞)呢?

年父針對這個主題,搜集了一些資料,將歷史上可能對應china發音的中國漢字、整理如下。

第一個、茶

茶是中國的傳統飲品。有證據顯示,世界上的很多地方的飲茶習慣是都從中國傳過去的;因此,很多人都認為飲茶是中國人首創的,世界上其他地方的種茶習慣也都是直接或間接從中國傳過去的。

第二個、磁

中國是最早發現和利用磁力的國家,利用磁現象所製作的指南針、是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之一。

第三個、瓷

中國是瓷器的故鄉,瓷器是中國勞動人民的一個重要的創造,是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在英文中,「瓷器(china)」和中國(China)同為一詞。

迎國慶

第四個、絲

絲綢是中國的特產,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發明並大規模生產了絲綢製品,並開啟了世界歷史上第一次東西方大規模的商貿交流,史稱絲綢之路;中國也因此而被稱為「絲國」。

第五個、禪

禪是中國特有的一種修行方式,存在於各種教派,該方式早在先秦時期就已經有了記載。後來佛教傳入中國後,被稱為禪教。

第六個、秦

秦是統一中國的第一個朝代。在秦始皇時代,曾迫使匈奴西遷;他們逐步滲入中亞、西亞和歐洲的同時,也使西方人知道了秦,並以為那就是中國。

第七個、清

晚清時期,中國國運衰落;而在此之前,大清王朝如日中天;在很多外國人眼裡,清就是「中國」,中國就是「清」,沒什麼區別。

第八個、赤(縣)

中國舊稱赤縣。炎帝是中華民族的祖先之一,炎為火光上升、火苗升騰的樣子,而大火為赤,因此炎帝統轄的區域被稱為赤縣。

歡度國慶

第九個、神(州)

神州是中國的別稱;傳說,在這裡可以修煉成神仙,故稱神州。《混元聖紀》記載:昔在神州,以神仙之道教化天下,上自三皇,次及五帝,修之皆得神仙。

第十個、華夏

華夏也是中國的代稱,華指衣冠整齊、服飾精美,夏指講禮儀、文明程度高。《春秋左傳正義·定公十年》:「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

第十一個、契丹

據稱,契丹是「切斷」或「刀劍」的意思。契丹族是我國歷史上的一個遊牧民族,英勇善戰,一度影響力涵蓋西域。唐朝滅亡後,中亞、西亞與東歐等地區,將建立遼朝的契丹視為中國的代稱。

第十二個、震旦

古代印度人稱中國為震旦。南宋佛教辭書《翻譯名義集》說「東方屬震,是日出之方,故云震旦」;意思就是說中國在印度之東(「震」),乃日出(「旦」)之地。

第十三個、支那

「支那」一詞,曾幾何時被視為日本人對中國的蔑稱。但「支那」一詞的原義並非帶有貶義,相反還是讚美之詞。

古代中國歷來向西方諸國輸出絲綢繒絹之故,故被稱為「絲綢之國」;「支那」的意思裡就含有讚美的意味,說我國是衣冠文物之地。

這種情況不是獨有。就像「民主」二字,本來是好詞兒,但是由於美帝打著「民主」的旗號,到處煽風點火、惹事生非,所以就搞得「民主」一詞,現在也似乎成了貶義。

以上十三個字詞的讀音,或多或少地都與China的發音存在類似之處。

除此之外,還有人認為,與China發音對應的漢字還可能的是中國的「中」,以及「欽」。

「中」字就不解釋了。之所以可能是「欽」字,是因為中國曆朝歷代的皇帝對外發布詔書時,總是以「欽此」之類的用詞結束。久而久之,那些接受國書的附屬國的人們,就認為「欽」就是天下之中的中國的自稱。

各位看官,您覺得上面的分析有道理嗎?歡迎留言討論。

相關焦點

  • 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 最新字詞讀音修改匯總哪些字詞讀音被改
    鐵騎,tiě jì是古代發音。讀qí是類似動詞,比如騎兵。其他的類似名詞詞義的全部都讀jì。輕騎,車騎,驃騎。  不過現代全部都讀qí,jì音已經取消了。新版新華字典這個字就只有qí 一個讀音。  因發音不易,方音中介音容易丟失,又多轉變為「shéi」,反向影響,定音從俗,故字典中兩者皆收,今字典多以「shéi」又「shuí」為主。  「shuí」為讀音,多見於莊重場合和極富感情的詩朗誦中;「shéi」為語音,較生活化,多見於影視劇節目和日常生活中。
  • 除日語外,對漢語影響最大的外語,現在只剩1萬多人在說
    現在中國的官方語言是漢語,不過大家知道,語言不是孤立的,各個語言之間是能相互交流的,比如現在的朝鮮語(韓語)、日語、越南語就深受漢語影響,其中有很多漢語詞,有的連發音都差不多。那漢語有沒有受過外語影響呢?有的,對漢語產生影響最大的外語有兩種,一是日語。
  • 沈國威︱二字詞、言文一致與漢語詞彙體系的近代重構
    梁啓超說進入二十世紀以後的學術,十之八九都是以前所沒有的,表達這些學術的詞語也都是「前代人所未嘗夢見者」。進入二十世紀以後的十餘年間,漢語的詞彙系統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種巨變具體地表現在短時期內新的詞彙單位,即「新詞語」的大量增加。王力指出:這一時期「現代漢語新詞的產生,比任何時期都多得多。佛教詞彙的輸入中國,在歷史上算是一件大事,但是,比起西洋詞彙的輸入,那就要差千百倍」。
  • 漢語盤點:2020年度字詞發布
    漢語盤點:2020年度字詞發布 2020-12-23 17: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網友:整個人都不好了
    「騎」字在類似動詞詞義時讀 qí ,比如騎兵。其他的類似名詞詞義的全部都讀 jì。輕騎,車騎,驃騎。不過,現代全部都讀 qí,jì 音已經取消了。新版新華字典這個字就只有 qí 一個讀音。(舊讀「jì」「jí」,2005 年起,統一廢「jì」「jí」讀「qí」,詳見《新華字典》第 11 版)沒辦法,我們要與時俱進,不能堅持舊的,否則就是錯的。
  • 教育部:「漢語盤點2020」年度字詞出爐
    「漢語盤點2020」年度字詞出爐12月21日,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商務印書館、人民網、騰訊公司聯合主辦的「漢語盤點2020」揭曉儀式在北京舉行本次活動自開啟後,陸續發布了2020年度十大網絡用語、十大流行語、十大新詞語。最終,「民」「脫貧攻堅」「疫」「新冠疫情」分別當選年度國內字、國內詞、國際字、國際詞。「漢語盤點」活動至今已舉辦15年,旨在「用一個字、一個詞描述當年的中國與世界」,鼓勵全民用語言記錄生活,描述中國視野下的社會變遷和世界萬象。
  • 「漢語盤點2020」年度字詞出爐
    12月21日,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商務印書館、人民網、騰訊公司聯合主辦的「漢語盤點2020」揭曉儀式在北京舉行。本次活動自開啟後,陸續發布了2020年度十大網絡用語、十大流行語、十大新詞語。最終,「民」「脫貧攻堅」「疫」「新冠疫情」分別當選年度國內字、國內詞、國際字、國際詞。
  • 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
    鐵騎(tiě jì)是古代發音。「騎」字在類似動詞詞義時讀 qí ,比如騎兵。其他的類似名詞詞義的全部都讀 jì。輕騎,車騎,驃騎。不過,現代全部都讀 qí,jì 音已經取消了。新版新華字典這個字就只有 qí 一個讀音。
  • ...人遇難,傷者和失蹤者中有中國公民;「漢語盤點2019」候選字詞出爐
    此外,郵儲銀行的控股股東郵政集團計劃自12月10日起12個月內擇機增持,增持金額不少於25億元。這樣,上市初期至少有約68億元護盤資金。2丨紐西蘭懷特島火山噴發已致5人遇難 紐西蘭總理:傷者和失蹤者中有中國公民據央視新聞消息,當地時間9日下午2點11分,北京時間昨天上午9點11分,紐西蘭懷特島火山突然噴發。
  • 這些字詞的拼音終於被改了!
    這些字詞的拼音終於被改了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shuāi)。」 「遠上寒山石徑斜(xié),白雲深處有人家。」 「一騎(qí)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 茶葉從中國起源,為啥英文裡茶的讀音跟中國不一樣:福建人惹的禍
    而在古代,除了那些徐霞客或者唐玄奘這樣的頂尖遊客,足跡到達最遠的就是中國古代的商人了,通過絲綢之路,中國的商品完成了一種另類的「旅行」,促進了東西方之間的交流,也使得中國的文化一度成為歐洲人心中的「白月光」。
  • 漢語拼音60年|烏魯木齊、拉薩、呼和浩特的地名拼音
    對此,中國向來採取了比較靈活的辦法,根據1965年5月12日發布,1976年6月修訂的《少數民族語地名漢語拼音字母音譯轉寫法》。這些地名的音譯採取漢語拼音既有的規則,直接拼寫少數民族語言。名從主人的傳統相對普通名詞,地名往往有其特殊性。中國古代就有所謂「名從主人」的原則。
  • 《韓文漢字詞大全》來了
    大家都知道,漢字詞在韓語中的比重佔得很大,它們大多是古時候從中國傳去韓國的,即使有些詞彙現代漢語已經不常用了
  • 車釐子、班戟、西冷牛排,這些詞原來是這麼翻譯來的……
    Q. on Unsplash將外文專有名詞音譯成中文一直是許多譯者頭疼的問題,讀者們也常常被各種譯名搞到頭昏。類似的,維克多·雨果(Victor Hugo)早期叫做「囂俄」,可能是因為[hju]的發音與粵語中的「囂」字很像。另外莎士比亞(Shakespeare)被譯為「狹斯丕爾」。
  • 中國發布丨"漢語盤點2020"年度字詞出爐 "民""疫"分別當選年度國內...
    中國網12月23日訊 據教育部消息,21日,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商務印書館等聯合主辦的「漢語盤點2020」揭曉儀式在北京舉行。本次活動自開啟後,陸續發布了2020年度十大網絡用語、十大流行語、十大新詞語。最終,「民」「脫貧攻堅」「疫」「新冠疫情」分別當選年度國內字、國內詞、國際字、國際詞。
  • 外國人學漢語VS中國人學外語,看完笑噴,網友:我們都一樣
    眾所周知,漢語的寫法與英語有著很大的不同,不過在發音上,看來大家都是共通的。 小編還記得剛學英語時,大家都是這樣讀英語的。 從上面我們可以看到,外國人學漢語與我們學英語的時候差不多,用英文諧音來替代漢語讀音,不得不說,這招還真是好用。 看這記錄的諧音,還是挺貼近的,遠比我們學英語時標的五花八門的漢字要好得多,不過也能理解,畢竟都直接出書了,若是不貼切,那也沒人買了。
  • 引自中文的英語單詞有哪些?
    之前分析過漢語中的外來詞。漢語與英語中的外來詞漢語中的外來詞不少,阿城先生在《閒話閒說》中曾提到過:「如果我們將引進的所有漢字形日文詞剔除乾淨,一個現代的中國讀書人幾乎就不能寫文章或說話了。」這話聽起來稍顯誇張,但漢語中的外來詞總數驚人,有從日文中引進的,有直接譯自西方的。
  • 「漢語盤點2019」年度字詞出爐
    本報訊 由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商務印書館、人民網、騰訊公司聯合主辦的「漢語盤點2019」揭曉儀式日前在北京舉行。「穩」「我和我的祖國」「難」「貿易摩擦」分別當選年度國內字、國內詞、國際字、國際詞。
  • 「漢語盤點2019」候選字詞 你「盤」哪個?
    12月9日,「漢語盤點2019」年度各組前五位的候選字詞正式出爐。
  • 為什麼數碼寶貝電影中梅諾亞的英語發音如此「銅鑼燒」?
    其實根據調查,日本人的英語發音水平總體上不高,這除了跟教育政策、社會觀念有關外,也與日語發音本身的特點、日語和英語語言接觸的方式、程度關係密切。 發音「小小口」的日語就元音來說,衡量音色的三個因素主要是舌位高低、前後,唇型圓展,由此形成一套國際音標和元音舌位圖,國際音標在元音舌位圖上的位置標識了它的發音方式,如圖所示:下面三張圖分別是漢語、英語、日語所有元音的舌位圖↓可以看出,漢語和英語中大部分元音相同或只有音長的差別(用「:」表示),且元音數量差距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