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14 20: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祁家門五行通背拳,是中國傳統武術的優秀拳種和流派,始於道光年間。「拳法通兵法,拳理通生理」,突出呼吸運使,有氧運動,技擊與養生內外雙修。基本功法六種站狀,連擊用法六路行狀,演示練法六套拳術,配以槍、刀、劍、棍等器械。練功講求意統神形,動起足下,腰背發力,通肩達臂,放長擊遠,大開密合,氣勢完整,展現了理論獨到,流派鮮明,特色突出的優秀傳統武術文化。
2013年12月,祁家門五行通背拳經本溪市政府批准為第五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本溪形意拳,形意拳,又稱行意拳,中國傳統拳術之一,距今已有二百年的歷史。形意拳的練法,全國各地均為:五行拳,十二形拳,八式拳,連環拳為主。本溪形意拳在以上練法外,還存有獨特的「反燕形」,「雞形」,「十三式」拳術。該拳術別具一格,與全國各地形意拳套路不同。「混元樁」功法,更是一絕。形意拳的用法更妙,起似伏龍登天,落如霹雷擊地達到拳無拳,意無意,無意之中是真意的高級境界。
2018年11月,本溪形意拳經本溪市政府批准為第六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本溪太極梅花螳螂拳簡稱螳螂拳,是由徐喜堂宗師從山東省青島市帶到本溪市,並傳承下來的拳種。拳法、器械套路主要有:大翻車、摘要(六段)、分身八肘、攔截(亂接)、蹦步等十三路拳法套路。習練太極梅花螳螂拳,能夠使習練者建立起自身的健康「生活方式」,改善自身的生活質量,豐富自己的文化生活氛圍。
2018年11月,本溪太極梅花螳螂拳經本溪市政府批准為第六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落實文旅興市戰略促進文旅高質量發展
關注本溪市文化旅遊和廣播電視局
來源:文旅本溪
原標題:《本溪市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宣傳活動正式線上亮相(二)》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