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時刻懷化6月15日訊(通訊員 唐菁 張宇曉 龍桂林 龍俊傑) 6月12日上午,會同縣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暨「紅色文化進校園」宣傳活動在粟裕紀念館舉行,粟裕希望小學40餘名師生參加此次活動。
在紅色文化宣傳區,講解員為師生一一介紹紀念館陳列的本土風俗文化展品,通過照片和有關展品宣傳當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如高椅儺堂面具、窗花雕刻、會同吊龍舞、拉木號子等等。隨後,師生們在《三枚彈片》《黃橋燒餅》等粟裕大將系列故事中重溫了紅色歷史,深入學習體驗戰神的英雄跡,深刻感受了革命先烈奮勇抗戰的偉大壯舉和軍民團結的「浪漫」故事。
在茶藝文化宣傳區,師生一行盡情領略本土文化的無限魅力。「會同野生茶的歷史始發於清朝時期,距今已經有300餘年的歷史」,本土野生茶工藝傳承人楊忠林介紹道。為讓師生近距離感受茶文化氛圍,更深入了解會同野生茶傳統製作技藝,楊忠林開始現場展示如何烘炒野生茶。「採茶、選茶、薄攤、殺青、揉捻、烘炒、發酵7道傳統工序樣樣不能少」,少了道工序茶就沒有了靈魂。不一會兒,陣陣茶香傳遍四周,「這也太香了吧!我想馬上泡一杯喝」,師生們紛紛發出讚嘆。
在非遺文化宣傳區,傳承人李梅華帶領師生重新認識介本土非物質文化遺產——花祭粑。花祭粑又稱「花叫粑」,2013年入選為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它屬於民間傳統手工藝,歷史淵源流長,文化底蘊深厚,是由農耕文化衍生而來的一種美食文化。會上,師生們一起參與了花祭粑的製作,在李梅華老師的講解和指導下,經過揉、捏、壓等一番手法精心製作,一塊塊麵團戲法兒般變成了辣椒、茄子、桃子等樣式的美食,十分惹人嘴饞。
紅色文化、傳統文化進校園,讓師生零距離接觸紅色文化、傳統文化,感受這兩種文化孕育的傳奇故事,風土文物及粟裕精神,能更好地激發師生去保護這些文化遺產,去傳承紅色基因,弘揚粟裕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