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餐總的分為關東料理和關西料理兩大類。關東料理以東京料理為主,關西料理則包括京都、大阪料理。前者口味較重,喜食蕎麥麵,關西料理口味則較清淡,愛食烏冬,鮮味十足。
蕎麥麵雖其貌不揚,營養卻是碳水化合物中的佼佼者。它含有的蛋白質不低於大米和標準面,賴氨酸和精氨酸含量大大超過同類食品。另外,蕎麥麵性味甘平,具有下氣利腸、清熱解毒的功能,這也是蕎麥麵適合夏季食用的一個很大原因。
▼ 做一碗地道的冷蕎麥麵
1. 選面和煮麵
一定要選新鮮的蕎麥麵。新鮮的面味道濃鬱有嚼勁。煮麵的竅門就是將面煮至
十成熟後再多煮30〜60秒,撈出後立即扔到冰桶中去,衝洗過涼,這樣的面會軟硬合適。如果煮到十成熟的時候,扔到冰水裡會返生,或者太硬,口感會很差。
2. 湯汁
蕎麥麵的湯汁頗有講究,是經過調製的。選新鮮配料,按個人口味酌量加入到用木魚花和芝麻等材料熬製的湯汁裡,最後在冷麵上撒一撮海苔絲,吃時讓蕎麥麵在湯汁裡洗個澡,清涼爽滑的麵條伴著極富層次的味道順著喉嚨滑入肚中,大呼過癮。
3. 調配
把味淋、清酒、醬油跟清水按照比例調好,裡面放入木魚花跟昆布浸泡一夜後味道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而且不可以有油進入。一般日本進口的醬油品質都會不錯,分淡口和濃口的,萬字醬油就不錯,味淋選用相生的。
4. 配料
小蔥很重要,並且要用清水反覆衝洗30分鐘以上,把小蔥的辛辣浸泡出去,只留下清香。新鮮的山葵也是關鍵之一,還要有炒香的芝麻、新鮮的芥末和裙帶菜。當然,這些都是最後放入到湯汁裡面的。
四川傳統的涼麵一定是用放了鹼的面做的,面要煮到八分熟,然後攤開用蒲扇扇涼或用電風扇狂吹,據老師傅說用蒲扇扇的更好吃。
主配料得是綠豆芽,夠細嫩夠清香,黃豆芽太過狂放,會搶了麵條的筋道。雞絲必須選仔公雞的胸脯肉,母雞則嫌肉質老、口感不好。胸脯肉一般較白、長、嫩,而且柔和。講究點的餐館還會放些許手撕雞腿肉,造就名氣更響的雞絲涼麵。
四川的涼麵與北方的相似,得放蒜。調料生薑和大蒜定要舂成泥,用刀剁的都出不來那樣細緻的味道。紅油也不能馬虎,宜賓的朝天椒加菜籽油和少量花椒、八角、三奈、蔥、蒜、姜、糖等香料一起用慢火精熬而成。德陽的醬油保寧的醋,這樣味道才正宗,最後撒上花椒麵、雞精、白砂糖、蔥花,突出酸、甜、辣及蒜蓉味,拌勻吃上一口,真叫人念念不忘。
▼ 做好四川涼麵的3個竅門
1. 碼菜
碼菜也有竅門,誰與誰加在一起口感就更好更為地道也有講究?最好的選擇是最下層是面,中間是綠豆芽,頂上為雞絲,這樣才各有各的滋味,互不幹擾。調料要上桌時再淋下去,確保調料新鮮,口感才地道。
2. 醋
醋最重要,糖和醋要多放些,糖醋味是傳統雞絲涼麵最不可或缺的味道。四川閬中的傳統名產保寧醋最好,始創於明末清初,迄今已有400多年歷史。因產於閬中(古稱保寧府),故稱之為「保寧醋」。保寧醋以大米、玉米的皮為原料,用砂仁、白蔻、黃連、杜仲等70餘味中藥為曲藥,取觀音寺瑩潔甘冽、沸而無沉之唐代古「松華井」之優質泉水(古稱觀音聖水),精釀而成。
3. 油辣子
熟菜籽油和麻油按照3:1的比例拌入面裡,顏色才會又亮又金黃,香氣才叫純正。自製的紅油辣子是一碗四川涼麵是否正宗的一大要素,四川人最愛的菜籽油,邊加熱邊把幹紅辣椒掰開放入,至油大熱,辣椒微煳,竅門在此,撒入大勺辣椒和一把花椒粉(四川漢源的最好),迅速將鍋從火上移開,放涼就好。
據說,朝鮮族過去在正月初四中午吃冷麵,說是這一天吃了長長的冷麵,就會長壽。現在的韓國人一年四季都愛吃冷麵,而且吃的花樣還有些變化,以前泡在冷湯中的吃法在韓國人眼裡似乎早已過時,現在他們的冷麵有些像中式涼麵靠攏,放上好多菜碼,攪拌在一起。像黃瓜絲、西紅柿、捲心菜、海苔、胡蘿蔔、芽菜,當然也不能少了傳統冷麵的泡菜、辣蘿蔔和白水煮蛋。
▼ 教你做現代韓式冷麵
原料
蕎麥麵300g
配料
黃瓜絲 · 西紅柿 · 捲心菜絲 · 海苔絲 · 胡蘿蔔絲 · 芽菜 · 泡菜 · 辣蘿蔔 · 白水煮蛋1顆
調料
辣椒醬100g · 蘋果溶25g · 洋蔥溶25g · 青梅醬5g
製作過程
1.將所有調料攪拌均勻,發酵,一天後再食用。
2.將配料中的蔬菜洗淨,切絲備用。
3.將白水蛋切成四等份備用。
4.將蕎麥麵放入沸水中3-5分鐘,撈起。
5.將煮熟的面放入冰水中冷卻2分鐘,撈起瀝乾,盛盤備用。
6.將所有調料和配菜都放入冷麵中,攪拌均勻即可。
Tips:
辣椒醬等調料一定要發酵最少一天的時間,這樣味道才地道。還有就是菜碼一定要多放,尤其是生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