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吳橋兵變坑慘新城王家?他家不僅是明末科舉第一家,還斷送整個大明王朝

2021-03-05 冷兵器研究所

作者|冷研作者團隊-李從嘉

字數:1331,閱讀時間:約6分鐘

新城王家是明末清初山東著名的科舉家族,他最為廣吃瓜群眾熟知的事實就是當了吳橋叛軍的苦主。其實這個家族對明清歷史影響不小,它在明末清初一共出了23個文武進士,家族出的部級官員從萬曆年間持續到了康熙年間。文震孟和錢謙益都認為他們家是明末科舉第一家(錢謙益給世叔老王王象乾寫過墓志銘),家族姻親眾多,家族成員無意中做下的一些事情甚至影響了明末的歷史,可不僅僅是吳橋兵變的苦主那麼簡單。

新城王家著名的姻親之一就是淄川畢氏,老畢家出過畢自嚴和畢自肅這對兄弟,他們對明末的影響了很大。畢自肅最著名的事跡就是在遼東當巡撫時發不出工資,被常年拖欠工資的士兵包圍,弄得差點上吊身亡(最後可能是被圍毆傷重而死)。這次鬧事的領頭人之一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左良玉,袁崇煥沒有嚴肅處理他,結果產生了明末最大的軍頭。畢自肅哥哥畢自嚴就是戶部尚書,很多人都認為這位老兄不是故意坑弟弟的,戶部應該是真困難。

老畢是怎麼想得我們不知道,我們只知道他的身價恐怕和職務有很大關係,崇禎十一年老畢即將去世,他臨死前自述:「本宦起家白屋,素守寒儉。祗以叨冒國恩,居官四十餘年,總計俸貲莊農所得及先人所遺共得地一千餘頃」,一千餘頃也就是十餘萬畝土地,明朝崇禎年間土地平均售價是10銀子一畝,他等於白手起家留下了價值100萬兩白銀的不動產。而他弟弟被逼死時手頭只有20000兩白銀公款,還向當地商戶借了5萬兩銀子才穩住局勢。老畢給朝廷理財的結果是坑死了親弟弟,給自家理財倒是弄出了百萬家私,他的財政政策還弄得全國烽煙四起,這官當得……

老王家的親戚中還有疑似當過米脂縣縣令的王象兌,傳說王象兌在任上暴揍過李自成,還留下了李自成非庸碌之輩的評價(但普遍都認為是同知艾應甲直接動的手)。這位王家進士還參與鎮壓過徐鴻儒起義,表現得非常積極。這也是被逼無奈的事情,徐鴻儒起義主要就在山東境內爆發,他的家族是山東首屈一指的大家族,自然是被打擊對象。何況王家的親戚畢自嚴也是鎮壓這次起義的主帥之一,軍功很容易撈到。

王家在明末另一個著名成員就是王與胤,他是復社巨頭,彈劾過總兵鄧玘,試圖打擊鄧總兵背後的王應熊,結果慘遭失敗。這一事件後,王與胤發動自己的關係網,拉攏江北匡社等8家社團與江南應社合為一體,重新組成了復社。不過王與胤沒有參與南明的一系列大案要案,因為崇禎上吊後,他說到做到真的殉葬了崇禎皇帝。

明末清初還有不少新城王家成員在清軍發起的戰爭中殉國,不過這些王漁洋都不放在心上,這個大才子當上了康熙的刑部尚書。新城王家的成員有氣節,也有才學,和眾多親戚一樣就是沒有力挽狂瀾的才幹,他們嘴裡說著憂國憂民互相吹捧,卻坐擁數十萬畝不交稅的田地,是大明真正的掘墓人。本文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冷兵器研究所系頭條號籤約作者主編原廓、作者李從嘉,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喜歡冷研的小夥伴們,微信又雙叕改版了!為了避免以後找不到冷君,每天觀看更多精彩內容,可以按以下步驟將冷兵器研究所置頂。

相關焦點

  • 剛愎自用生性多疑崇禎帝,只因殺此人,斷送大明王朝
    剛愎自用生性多疑崇禎帝,只因殺此人,斷送大明王朝明朝末年,內憂外患,一邊是努爾哈赤的後金政權不斷的對大明王朝的騷擾,內部更是亂的不得了,全國各地爆發農民起義,大大小小的農民部隊不斷的攻擊著明朝政府,別看最後是「闖王」李自成最後成為了明朝的終結者,但是據史料記載當時的農民起義領袖將近有四五十個
  • 10個關鍵詞,20部電影,看穿大明王朝
    自朱元璋從燕雀變成鴻鵠,建立大明王朝以後,明朝就不斷上演著各種好戲。叔叔殺侄子,組團下西洋,皇帝搞木活,太監很猖狂。反正整個明朝的歷史裡,充滿了各式各樣的故事和事故。事兒多,素材就多,影視劇就愛拍。從一個出身貧寒、好幾次都差點餓死的農民,到農民起義軍裡一呼百應的絕對領袖,再到大明帝國的創始人,朱元璋花了十六年的時間。這十六年裡,他到底靠什麼本事,才取得了這麼大的成功呢?02 明教:大明王朝來自於明教?金庸的小說《倚天屠龍記》是一部經典作品,它講的是元末明初的故事,整個大背景,就是朱元璋揭竿而起,推翻了元朝,建立了明朝。
  • 登州兵變和皮島兵變,明朝東江鎮為何會消亡?
    皮島第二次兵變結束。第三次皮島兵變黃龍殺耿仲裕時,正是孔有德在在吳橋開始兵變的時候。黃龍向朝廷匯報皮島事宜,登州的耿仲明得知後,遂與孔有德一起叛變。崇禎六年(1633年)四月,黃龍與尚可喜前往旅順伏擊投降後金的孔有德,沈世魁代理東江鎮總兵。
  • 大明王朝最後的救命稻草會是他嗎
    1644年,歷經276年的大明帝國走到了盡頭。李自成帶領的農民起義軍攻破北京城,崇禎皇帝在煤山自縊。明史有云:傳庭死,而明亡矣。大凡每個朝代即將結束,都有能夠力挽狂瀾的人物出現,來挽救這個沒落的王朝。而在明朝末年,這個決定大明王朝命運的人物應該是孫傳庭。
  • 從《朱元璋》到《大明劫》,影視劇中大明王朝的面孔越來越清晰
    和清宮戲對清朝的形象輸出相比,大明王朝給人的印象還比較模糊,但明朝題材的影視劇也有一定數量和規模。 筆者就以明初、明中、明末為線索,對明朝題材影視劇做一番梳理。
  • 《大明王朝1566》有哪些讓人印象深刻的情節?
    《大明王朝1566》的重要線索劇情,就是「清流」大戰「嚴黨」,在家歇班的男主角海瑞,也是因此被牽進來,做了浙江貪墨大案的陪審官員。但海瑞瞧過了「嚴黨」貪汙腐敗的犯罪事實,卻是一聲冷笑:你們禍害再大?有大明朝的藩王們禍害大?然後,就有了海瑞這一通慷慨激昂的怒喝,帶出了一個把明王朝拖得疲憊不堪的累贅:明朝宗室藩王。
  • 明末最慘烈的一場戰役,大明帝國威名赫赫的將門集體殉國
    孫傳庭組建的新銳明軍 西安失守,大明西北門戶洞開 起義軍這時卻士氣如虹,僅用一天就拿下了大明王朝的西北重鎮西安
  • 《大明王朝1566》:嘉靖皇帝逃離紫禁城
    編者按:《上海書評》將持續發布徐美潔對《大明王朝1566》的觀劇筆記,本文為第四篇。點擊下方連結,可以閱讀前三篇:上海書評︱《大明王朝1566》:那一年,嘉靖還殺了誰《大明王朝1566》:戚家軍缺糧怎麼辦?喝粥!
  • 《大明王朝1566》和《雍正王朝》,誰才是歷史權謀第一劇?
    我是先看完《大明王朝1566》再去看《雍正王朝》的,而且1566看了很多遍,也寫了不少影評,算是對1566有個一知半解吧。……看《雍正王朝》的時候,我的腦海中想到了另一部劇——《琅琊榜》。在我看來,這兩部劇都是打著權謀劇的幌子,而實則走的是爽劇路線,男女老少皆宜那種,比較適合全家人一塊看;而《大明王朝1566》的水平早已跳出了電視劇的限制,就是比起小說,它的深度也不遑多讓。
  • 《大明王朝1566》和《雍正王朝》,誰才是歷史權謀第一劇?
    我是先看完《大明王朝1566》再去看《雍正王朝》的,而且1566看了很多遍,也寫了不少影評,算是對1566有個一知半解吧。尤其是殺年羹堯這段,話說一個節制四省手握幾十萬大軍的大將軍王就那麼傻帽:輕易殺掉皇帝欽定的欽差大臣,然後派一個人過來接替自己的位子就老老實實讓位,還繼續大搖大擺炫耀官威,就這種人怎麼能贏得皇帝信任,打贏大仗?
  • 12年了,我們為何還掛念《大明王朝1566》?
    寥寥數語,就能看出這位網友是《大明王朝》的資深劇粉。「這一次,終於沒被放鴿子。」相信這是不少「《大明》粉」看到寧夏衛視播出後的第一反應。但由於這一次,寧夏衛視僅僅是通過其自媒體對外告知,並沒有太多的宣傳,不少劇粉並沒有發現這一「大新聞」。相比之下,3年前的那一次「播出」更具轟動效應。
  • 大明王朝之明世宗(大明史上著名的道君皇帝)
    誰來接手這大明江山呢?那今天的主角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便登上了歷史舞臺,開啟了他以「道」治天下的帝王生涯。 誰來接手這大明江山呢?這是擺在群臣面前的一道難題。按照老祖宗太祖朱元璋留下的皇位繼承制度:「父死子繼、兄終弟及」。 現在武宗並無子嗣,只能從兄終弟及這條線去尋找了。於是張太后(明武宗的母親)和內閣首輔楊廷和決定,由近支的皇室、武宗的堂弟朱厚熜繼承皇位。這樣這位道君皇帝便拉開了他執政46年王朝的神秘面紗。
  • 縱觀大明王朝的276年與南明史
    大明,無漢唐之和親,無兩宋之歲幣,天子御國門,君主死社稷,為後世子孫所敬仰。嚴嵩擅政嚴嵩為官專擅媚上,竊權罔利,並大力排除異已,還吞沒軍餉,廢弛邊防,招權納賄,肆行貪汙,激化了當時的社會矛盾。北虜南倭南倭北虜」,即東南沿海一帶倭寇的侵擾和北部邊境蒙古騎兵的襲擾,是長期困擾明朝廷、危及大明江山社稷的兩大問題。嘉靖年間,明王朝面臨空前的邊疆危機。北方的蒙古各部落統一後,勢力強大。
  • 再看國產經典:《大明王朝1566》
    《大明王朝》將故事背景設定在明朝嘉靖年間,嘉靖帝20多年不上朝,潛心修道,卻牢牢把控大明的政治、經濟和民生大權。而內閣首輔嚴嵩把控內閣20餘年,貪墨財產、在朝堂上拉幫結派,黨羽遍及朝野。商人沈一石看似家財萬貫,實則早已被朝廷、地方官員掏空,最後還因為「要補虧空」,被抄了家。同樣是指出「宮中揮霍無度」,欽天監周雲逸就被打死,但海瑞卻被嘉靖放過。雖有大明律例,但一個人是「違法」還是「守法」、是「生」還是「死」不過是帝王的旨意。
  • 大明王朝:躲著嘉靖帝擦眼睛的呂芳,透露官場傳話大智慧!
    《大明王朝1566解密》第48期:上一期提到了烏雲密布的京城,炎熱伏天,嘉靖帝卻關著門窗,穿著長袍大袖修道。
  • 《大明王朝1566》觀後感
    雖說嘉靖二十年不上朝,但他卻對政治權利控制得相當老到,朝廷百官控制為以嚴嵩和虛階為首的兩黨,中間引入了以司禮監為代表的宦官這個特殊群體,形成了嘉靖-宦官-百官之間一條關係鏈,三黨之間在大明王朝政治中心互相調和,互相牽扯,以至於誰都無法形成一家獨大,無所拘束的局面,這猶如太極的陰陽調和之理,三個黨派均形成了以嘉靖皇帝為中心的權力中樞,讓嘉靖將朝局牢牢地把握在自己的控制之中。
  • 《大明王朝1566》到底講的是什麼?
    整個劇就是從這個事情開始的。我在知乎上寫過這個答案,這一篇裡,增補了一些細節。海瑞大明王朝的「劇眼」,其實在第一集裡就講清楚了,這個話是從司禮監大太監呂芳嘴裡講出來的:文官有句話,做大事要三思:思危、思退、思變,武官有另一句話:置之死地而後生。
  • 大明王朝內部,風雲再起
    文:季詩魂大明王朝之中,在崇喜皇帝身邊的大紅人劉奎太監。挑撥離間之下,昏君帝王崇喜皇帝。他,就昏庸無道的老毛病又犯了啊!為了,大明王朝的江山穩定。和,天下蒼生的和諧幸福。海瑞,也是蠻拼的啊!他,不辭辛苦。日夜兼程,到處巡視。只是,希望早日剷除嚴嵩父子。
  • 電視劇《大明王朝1566》——如何深入看懂(核心人物解析)
    #大明王朝1566#《大明王朝1566》其實是一部非常少見的好作品。比如,回味一下《大明王朝1566》鄭、何、海瑞、嚴、徐等,他們那個不是一步錯就要丟腦袋?而最高統治者當走錯路的時候,就不是丟一個腦袋了,而是丟整個家族了。當然家底不同,容錯率肯定有區別。② 血腥的政治角逐,剩下來的一定是最能適應當下環境的,因為不能適應的已經死了。
  • 豆瓣評分第一,國產歷史劇的頂峰——《大明王朝1566》
    1566年不僅是明嘉靖皇帝此劇最重要的兩個角色莫非與嘉靖帝和海瑞,嘉靖帝雖然二十多年不上朝但是卻牢牢的將王朝把握在自己的手中;海瑞,典型的模範官僚,尊重法律又重視倫理道德,嘉慶皇帝手中的一把利劍,不僅會傷人還會傷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