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時間在手術室,巡迴護士小林忙碌間隙拿著個熱水袋捂著腹部,表情痛苦,這是她每個月一次的痛經又開始了。自從開始寫健康科普以來,不少同學、朋友、同事會把一些與健康相關的問題來諮詢我,我會查閱相關資料,進行系統的整理,再把晦澀難懂的醫學術語用通俗易懂的文字表現出來,今天我們就一起認識一下偉大女性為繁育後代所經歷的獨有的痛——痛經。
痛經是月經期疼痛的醫學術語,疼痛一般出現在月經來潮開始的時候,主要表現為小腹、下背部、臀部或大腿內側的疼痛,疼痛的程度從輕到重,通常持續12到72小時,並伴有腹部壓迫感、噁心和嘔吐、疲憊甚至腹瀉等,幹擾正常的學習和工作。受痛經影響的育齡期女性從20%到90%不等,在青少年和20多歲的年輕女性中最為嚴重,青春期出現痛經的概率為67.2%。經常運動的和早生孩子的女性痛經發生率較低。月經量多、經期不規則、十二歲之前來月經或體重較輕的女性痛經更為常見。
痛經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痛經。原發性痛經最常見,由月經來潮引起,年輕女性的痛經一般為原發性痛經,不合併其他健康問題,隨著年齡的增長,疼痛會逐漸減輕。繼發性痛經多見於中老年婦女,是由女性生殖系統疾病引起的疼痛,如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腺肌症、子宮肌瘤或感染等。繼發性痛經的疼痛比月經來潮早,持續時間更長,疼痛一般不伴有噁心、嘔吐、疲勞或腹瀉等。
原發性痛經是子宮肌肉的收縮引起局部缺血。在育齡期女性的月經周期中,子宮內膜增厚,為懷孕做準備。排卵後,如果沒有懷孕,就不需要增生的子宮內膜。在月經來潮期間,子宮中前列腺素和其他炎症介質的釋放導致子宮收縮,從而出現噁心、嘔吐、腹脹和頭痛等全身症狀。如果子宮收縮過強,會壓迫附近的血管,從而切斷對子宮肌肉的氧氣供應,當部分肌肉短暫失去氧氣供應時,就會產生疼痛和痙攣。
根據月經期疼痛來診斷痛經,建議婦科超聲檢查排除繼發性痛經,對於中老年婦女,更要警惕,早期發現繼發性病因進行及時的治療。
女性朋友最關心的就是如何緩解痛經,下面的這些方法會對大家會有所幫助:
將加熱墊或熱水袋放在下背部或腹部,通過熱敷可以擴張局部血管,緩解疼痛,喝熱水則是達不到這個效果的;
必要時休息;
避免食用含咖啡因的食物和飲料;
避免吸菸和飲酒;
按摩腰背部和腹部;
如果疼痛影響工作或學習,可服用布洛芬等止痛藥物。
經常運動的女性痛經發生較少,如果有痛經的話,建議每周進行體育鍛鍊,能夠有效的緩解痛經。看完這篇文章,大家對痛經是不是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呢,下次自己或朋友痛經時,就知道如何應對了。
這裡有:
1、有趣的健康科普
2、腦洞大開的
註:易醫生原創健康科普,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歡迎關注、分享與評論。圖片源自網絡,侵刪。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