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的主要婦科症狀是痛經,但青少年痛經是很容易被忽略的問題。儘管青春期痛經率很高,但許多女孩沒有得到專業幫助與治療。
有研究報導,儘管痛經的患病率很高並且對患者的生活造成巨大影響,但仍有76%的人認為痛經是女性月經周期的正常部分,只有14.8%的人尋求醫療。
中國婦幼保健在2009年發表了一份《青少年與月經有關的健康問題研究》,進入青春期後,青少年女性對第一次月經來潮感到害羞、害怕、擔心生病共710人 (37.36%) , 青春早、中、晚期分別為55.21%、36.20%、31.26%。
心理因素是青少年女性在早期月經時不會及時尋求幫助的原因之一,因此,及時進行青少年性教育科普尤其重要,女孩們才能獲得正確的月經知識。
《多國家青少年女性痛經狀況報告》研究顯示:母親是女孩尋求月經答案的最重要人物,其次是同齡人(52.9%)和學校護士。家長與學校在青少年女性月經教育中扮演重要角色。當然,相應的科學月經知識也應普及到家長與學校,以解決青少年女性健康需求。
青少年月經知識誤區:
1、月經期間的症狀,誤以為是患病
在月經期間,女性不止會遇到情緒變化,還會產生乳脹、腹痛、腹瀉等問題。有的女孩出現害羞和恐懼的心理, 對經前和經期因內分泌變化引起乳脹、輕度浮腫、下腹不適等不理解, 認為是患病。
2、對於病理性痛經,沒有及時尋求醫療幫助
有研究顯示,文化可能會影響疼痛獲得治療的途徑和方式。有43%的學會使用替代療法,包括中草藥、熱飲、運動、涼茶、咖啡、理療按摩、熱敷、休息和分散注意力等方法來治療疼痛。痛通21%到96%實行自我藥物或非藥物幹預。報告的最常見策略是休息(65.1%),服用止痛藥(54.6%),局部使用熱敷袋(63.2%),喝涼茶(32.2%),洗熱水澡(37.1%)和散步(21.6%)。有19.1%去醫院急診就醫。
在嚴重痛經的情況下,更多女性使用止痛藥,包括非甾體抗炎藥,阿司匹林,解痙藥或鎮靜藥。但是只有很少的女孩報告尋求醫療諮詢。很少痛經患者報告使用口服避孕藥,而且藥物劑量通常是低於治療劑量的。調查中,許多青春期女孩自行服用撲熱息痛或NSAID進行藥物治療。大多數人不了解副作用,也未能使用正確的劑量,一些女孩甚至超量使用這些藥物以求快速緩解疼痛的程度。
近年來,我國女性主義知識不斷普及,對於20-35歲的女性產生深遠的影響,但青少年女性仍屬於知識科普的盲區。科學健康的月經知識有助於女性健康發展,也會為社會帶來巨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