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亡於拓跋宏全盤儒化的改革,尤其是全盤接收儒家士族門閥制度是北魏滅亡的根源!】
這些案例再一次證明了一個觀點:儒家士族門閥,是任何形式的政權的毒瘤。
拓跋宏為了顯示改革的決心,於是將自己的姓由「拓跋」改為「元」,他自己貼金的說法是:拓跋是軒轅帝的後裔,而拓是指「大地」,是萬物的元始,故改姓「元」。
元宏之所以要推行「全盤儒化」的改革,跟他媽媽是漢人有關。因此,元宏先生估計從小就是背「六經」長大的,他接受了完整的儒家系統的教育。
鮮卑族來自於北方荒漠,沒有自己的文字(當然語言還是有的),加上自己的老母是漢人,於是元宏先生對儒家文化,產生了盲目的崇拜情緒,認為儒家文化一切都是進步的,一切都是完美無暇的(沒想到啊,儒家不僅可以愚弄漢族的百姓,還能愚弄胡族的首領); 而自己的鮮卑民族,一切都落後不堪,讓他看著就生氣。
崇拜一旦由理智的篩選,轉變為盲目的信仰,元宏先生就自慚形穢,拒絕承認儒家文化的缺點,並且否定了鮮卑民族所有的優點,比如:鮮卑民族勇武質樸的個性,簡單純潔的君臣關係,上下並不分明的貴賤等級。
所以,元宏先生決心使鮮卑民族全盤接受儒家文化的洗滌,脫胎換骨,殊不知,災難卻在悄悄地降臨,大和改制才不到三十年,不僅北魏政權滅亡,連鮮卑民族也近乎消失於歷史的長河之中,僅僅成為政治意義上的少數民族。
為什麼?
原因就在於:元宏將儒家文化當中最毒的部分學得最徹底!
首先就是:儒家士族門閥制度本來經過「八王之亂」,「五胡十六國」的更替,已經被打擊得快要消亡了,它的身子已有90%進入了歷史的墳墓,可是,元宏先生伸出大手,硬是把它從墳墓當中生生地拖了出來!
本來鮮卑民族基本上沒有什麼等級制度,社會結構十分簡單,皇帝大人與牧民有時還在一起坐著聊天。元宏先生根據儒家封建宗法制度把鮮卑劃為三姓:一是國姓,就是拓跋氏,對了,應該叫元氏了; 二是郡姓,它就是罪惡的儒家士族門閥對應的高門貴族的姓,比如趙郡李氏,人才輩出,有良好的家庭規範,為郡五姓(李盧崔鄭王)之首; 三是其他姓,就是不入流的姓。
元宏把這個歸納起來,叫「九品官制」,其實就是臭名昭著的「九品中正制」的變種,只不過每品又分正與從,從品,為北魏首創。相當於現在的副職,如副市長,副軍長之類。
在「九品官制」下,北魏漢下的貴族就分為十三大家族,其中鮮卑佔8個,漢族佔5個。分別是:穆、陸、賀、劉、樓、於、嵇、尉八姓;與上面提到的:李盧崔鄭王。
這十三家族,可以世襲高官厚祿,其他姓氏絕不可以做高官與當王妃!
比如公元496年,元宏發現元禧(拓跋禧)居然娶了一個平民的女子做王妃,大怒!馬上給元禧配了六個高門大姓的女子過去,把原來的平民老婆給降職做小老婆,並詔告天下。相當於一個暴發戶,立即將糟糠之妻休了,娶了個書香門第的女子,然後發了朋友圈。連鮮卑老貴族都看不下去了!
元宏頒布詔書:今後朝廷任命官員,只看門第,不看才幹!
門第分為六等:
第一等膏梁門第,必須是三世當中出過三個宰相的才算是;
第二等華腴門第,必須是三世當中出過三個副宰相的才算是;
第三等甲姓門第,必須是三世當中出過尚書級官員的才算是;
第四等乙姓門第,必須是三世當中出過刺史級官員的才算是;
第五等丙姓門第,必須是三世當中出過散騎常侍的才算是;
第六等丁姓門第,必須是三世當中出過吏部員外郎的才算是。
每一等級的子弟,都有它做官的標準和保障,可以輕鬆世襲為官,而身為平民的你,只有興嘆,沒想到儒家士族門閥制度被鮮卑族一學,到讓我們發現了它惡臭的細節。
不僅如此,元宏先生還把儒家學派當中更令人噁心的一部分全盤接收了,它就是儒家的禮樂制度。
本來鮮卑民族之間的禮節,十分簡單而有效,大家見面就像今天簡單握一下手(鮮卑是其他的方式),問一句「你吃了嗎?」就可以了,直率親切,樸實可愛又實用,現在好了,元宏先生仔細研究了儒家禮樂制度後,突然覺得,鮮卑民族原來的簡單就是落後,直率就是粗鄙,親切就是冒犯失禮。
因而非常欣賞儒家禮樂中的繁文縟節,於是首先改變了北魏的宮廷禮儀,以確保皇家的威嚴與日俱增。
結果卻是:君王與臣子,官吏與人民,日益隔絕,而君王與大臣們的生活,日趨腐爛。婚喪儀式,從此複雜不堪,鮮卑人從前死了父母,可以照常供職,漢化之後,就必須辭職,回家守喪三年甚至五年,為了不至於在守喪時挨餓,鮮卑的官吏開始大肆貪汙,以提前準備好三年的給養。這真是既悲哀又好笑。
而隨著禮樂制度的推行,禮教不僅桎梏了大家的思想,更是演變成對人權的摧殘,隨著門第的建立,開始毒發擴散,西漢王朝董仲舒播下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種子,終於在北方少數民族的心田中開花結果,孔丘地下有知,不知欣喜為如何哉?
然而,北魏的結局沒多久就來了,國家滅亡,民族消失不見於歷史長河之中。
為什麼?
一是儒家士族門閥不僅沒有解決原來的民族矛盾,反而激起了新的民族矛盾,致使北魏政權迅速由盛轉衰,歸於滅亡;
二是恢復儒家禮樂,是極為消極的漢化政策,這是漢文化當中最不濟的糟粕,消磨掉了鮮卑民族的血性與勇武;
三是大和改制,讓儒家系統摧毀了鮮卑民族的軍事力量,當它面臨外部不怎麼樣的軍事壓力之下,就崩潰了,只好屈辱地讓出了江山,再多的北魏佛碑也拯救不了它。
儒家士族門閥,是任何形式的政權的毒瘤,它可以將讀書人心中所有的邪惡都徹底激發了出來,然後施之於氓民與佃客(古代的老百姓)的頭上,最終一定會被老百姓打翻,然後踩在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