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運是我》 「你看過《旺角卡門》嗎?海報是我畫的.」

2021-02-20 後窗

今天下午16:30分,第三屆浙江青年電影節影片展映影片《幸運是我》在浙江翠苑電影大世界放映。《幸運是我》導演羅耀輝也來到了放映現場。在這裡後窗第一時間為大家帶來現場映後對談以及現場Q&A的實錄!


從香港飛來的導演羅耀輝

 幸運是我  (2016)

導演: 羅耀輝
編劇: 羅耀輝
主演: 惠英紅 / 陳家樂 / 劉雅瑟 / 張繼聰 / 吳日言

沈禕:歡迎大家來到浙江青年電影節,已經很久沒有在內地大銀幕上看到這麼一部關注香港人日常生活,同時又非常溫暖人心的香港本土電影,今天很高興我們對話請到這部片子導演羅耀輝導演,歡迎。
   

羅耀輝:大家好,我是羅耀輝,我的國語說得不太好,所以說的慢一點,謝謝。
   

沈禕:我們先簡單聊兩句。這些年我們在一直講合拍片,自從出現了合拍片電影之後,大量的香港導演到內地來拍片,當然合拍片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香港的創作可以找到很多的資源跟資金,但同時感受到很多香港電影人在內地創作的水土不服,香港本土也感受到創作上的流失。我今天看了這部電影也很欣喜,香港的電影人留在本土,關注本土的創作生態。

你本身也是編劇,所以想問一下這個故事有原形嗎?
   

羅耀輝:因為我有親人患了這個病,已經有幾年了,有一種慢性的痛苦,對於照顧者的痛苦。但是寫劇本和拍的過程當中對自我來說也是一種治癒。
   

沈禕:這個電影就讓我聯想起幾年前的香港電影《桃姐》,也有一定的原形,就是跟編劇的自身經歷有關。但是這個電影裡惠英紅扮演的女主還是特別的一個角色,她跟桃姐是完全不同的性格,更怪僻一些,有點像是邊緣人士,不知道你在設計惠英紅這個角色的時候,當時是怎麼來想像這個人物的?
   

羅耀輝:其實她的病症屬於初期,很多情況她有時候會記得,有時候就忘記了。很多劇情,會讓觀眾覺得比較好笑,但是我寫劇本的時候沒感覺到笑點,於是看到觀眾的反映我也蠻急的。可我也不想把太悲傷的情緒帶給觀眾,所以裡面有其他角色,希望帶給觀眾一些比較快樂的情緒,也希望觀眾能夠關注老年痴呆。

沈禕:當初為什麼找到用惠英紅這個人來演?這個人物角色在得病之前一直一個人生活,性格也比較怪僻,也比較強勢,我們可以看到她跟男孩剛認識的時候有很多矛盾和衝突,這些戲劇上的設計最初是怎麼設想的?
   

羅耀輝:香港的演技派,比如說《桃姐》裡的葉德嫻、《天水圍的日與夜》裡的鮑起靜,這類的演員,說實話,不多。找到惠英紅我覺得找對了。惠英紅她媽媽也患了這個病,所以我把劇本給她看的時候,她有點感同身受。至於衝突矛盾,正如「我們會把最好的脾氣交給路人,卻把最壞的脾氣給親人或者伴侶」。
   

沈禕:小月這個角色的背景也比較特殊,她是從內地到香港去讀書打工的女孩。我想這個也是一種與時俱進的創作,因為這兩年在香港可以看到很多從內地過去讀書和工作的年輕人,你在設置這個人物的時候是在關注兩地人的生活狀態嗎?
   

羅耀輝:確實有很多內地的年輕人去香港讀書、工作,我身邊有一些朋友也是從內地來的,從事媒體的工作。在小月這個部分,我就從我朋友身邊去找靈感,我看到一些觀眾的評論,可能對小月這個角色可能不太了解,但是作為我們在香港的時候,其實真的有很多小月這一類的年輕人都會在香港說是「港漂」,所以我就設置這個角色在裡面。


 

提問:導演,您好,我想問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這個片名叫《幸運是我》,這個題目很有意思,是包含了很多重的含義嗎?因為對阿旭還有對惠英紅這個角色,包括小月等等,「幸運」都是這個樣子?還有拾荒姐最後的死,影片讓人覺得她並沒有得到政府及社工的救濟,這個跟電影以溫暖為主題是否有矛盾?你怎麼看香港和大陸的社工?
   

羅耀輝:電影的名字來自一首歌曲,片中也有唱到的,就叫《幸運是我》,也是葉德嫻唱的。兩個人剛好相遇,就算是一種緣分,兩個孤獨的人都缺乏親情,找到對方就是「幸運是我」。
   

第二個問題,香港真的有很多這種無家可歸的人。她算是一塊鏡子,阿旭看到她,就想到原來很多人都沒有親人或者家人。所以對他來說,拾荒姐就是阿旭自己。
   

內地我不太認識,但是我覺得每個地方其實都是一樣,這種救濟中心出現的初心就是想對老人、對需要關注的人多一分照顧。我們要關注的問題,就是老人問題,還有就是糧食的問題,有很多人沒得吃,有很多人太多吃的。
    
   

提問:影片的英文題目是Happiness,是不是包含著你對這方面的思考,什麼是對幸福的追求,就是對《幸運是我》的定義?小月回到廣州後有一段獨白,這段獨白的在電影中的含義是什麼,有這段獨白和沒有這段獨白有什麼不同?
   

羅耀輝:其實也沒有說要你有多幸運,其實就是你怎麼從低潮走出來,然後好好地過生活會比較重要。剛才我看《一句頂一萬句》,那部電影有一句對白也很好,「生活是過以後,不是過以前。」有一個共通點,幸福就是你自己怎麼去看。
   

小月這個角色是以一個觀眾的角度去講片中人的關係。

提問:導演,你以前編劇的作品很多都是愛情和警匪相關的喜劇,你拍的時候卻是這種比較嚴肅、溫情的劇情片,你有打算以後自己自編自導比較有意思的喜劇嗎?

   

羅耀輝:對,這個作品對我來講也是一個新的嘗試。我下一部會偏喜劇、商業一點,因為我的經濟狀況不允許我再拍這種了。我第一次當導演,想要拍一個從來沒接觸過的題材。
   

沈禕:不過在這部電影裡面可以看到你設置了一些喜劇的橋段。
   

羅耀輝:其實我也有想過,這種類型的電影應不應該有這種橋段在,但是我就是比較任性,把兩種類型的都放在同一部電影裡面。

提問:導演你好,您讓小月和阿旭這兩個角色在之前相遇,之後在社會服務機構裡面兩個人又相遇,有沒有覺得這樣的設計會讓別人覺得巧合有些太多?還是你刻意想去塑造宿命感,如果是,為什麼最後要讓他們兩個人分開呢?
   

羅耀輝:巧合比較多,沒辦法。網上有另外一個結局,就是阿旭最後去廣州找小月,這段我們刪掉了。對我來講,愛情線在每一部電影裡面都有它存在的意義,在阿旭跟芬姨那種親情的關係之外,我其實也想更多描述阿旭的感情方面,所以有這個安排。
    

沈禕:導演你剛才提到這部電影還有另外一個結局在網上可以看到,是香港上映的嗎?
   

羅耀輝:都有,這是我在最後的時間決定刪掉的,現在你們看到的版本對他們的關係有一點遺憾,但是我覺得也蠻適合的。如果觀眾想看快樂的結局,那就去網上看吧。
   

提問:小月她是從廣州來的,我覺得她應該很習慣說粵語,為什麼她最後離開的時候發給阿旭的語音是用普通話來說的?
   

羅耀輝:比如說我來內地,我儘量都會說國語,有時候說不好我也會說粵語,就是一樣的情況。一個內地人來到香港生活,他會儘量融入當地的生活,說不好的話有時候就會說國語。
   

沈禕:小月的扮演者應該內地的演員的劉雅瑟,印象中好像是四川人,她裡面的廣東話是她自己的聲音?
   

羅耀輝:是她自己的聲音,我們把粵語的對白全部錄一遍讓她學,本來她想全部說粵語的,但是可能時間不夠,我就跟她說一部分說粵語,一部分國語,這樣比較好。獨白的部分如果她真的用粵語來講的話,感情上有點缺失,所以我決定讓她用國語來講最後的獨白。
   

沈禕:看的時候我也有些留意,小月的一部分臺詞是粵語,有一部分是國語,日常生活肯定會用廣東話講,但是嚴肅講事情的時候就會變成國語。
     

沈禕:拍尖沙咀時還拍了工地,香港永遠是大都會,但同時又是新建的城市,我想知道你在取景的時候,包括牆上都是樹的那個景,你是不是想表達一部分香港的特色?
   

羅耀輝:樹長的那個地方其實在西環,我選這個地區的原因是它其實算最老的地區,還能保留一點點港味的地方,你說那個工地,其實我們去看景的時候還沒有這個工地,我們去看的那天發現全變了,沒辦法了,還是要繼續拍,所以就有這樣的環境出來,有點幸運吧,把那個時刻保留在電影裡面。
   

沈禕:這部電影基本上屬於實景拍攝,沒有搭景嗎?
   

羅耀輝:他們住的那個地方其實在深水泊,那個大廈也沒有了,因為已經收購了,我們租下來,然後把裡面的環境美術再弄一點,還有那個藍色的鐵門,那個之前已經有了,所以我希望把它保留下來,然後我看景的時候,我就覺得很有趣,所以我用那個鐵門在劇本裡面去想一些點子在裡面。

沈禕:你的監製跟你說下一部不要再拍這種題材的電影,這種題材在資金上有一些困難嗎?
   

羅耀輝:找到惠英紅來演後就比較順利,之前還是有一點等待。因為這個類型的題材其實對投資方來說也真的沒什麼興趣。但是幸運是我吧,最後找到投資方呈現給觀眾。
   

沈禕:這個投資方是香港本地的還是有內地的資金?
   

羅耀輝:香港的英皇電影,拍完之後也有找到內地的投資方一起去合作這樣的。
    

提問:想問一下這個片子的製作成本是多少?
   

羅耀輝:一千萬以下港幣。我問一個內地的製作人,他也問同一個問題,我說大概一千萬之下,他說這麼便宜可以拍電影,我們這裡最少三千萬。但是香港跟內地有時候像這類比較文藝,也沒有什麼動作,也不需要太大的預算。



提問:您覺得香港電影的整體發展趨勢是什麼樣的?因為很多人說香港電影是有退步,有人說是進步的,您怎麼看?
   

羅耀輝:其實在香港的市場也是有一個宣傳的空間,但是香港市場真的很小,所以合拍片的趨勢是一定的。怎麼讓觀眾認識多一點不同類型的電影才是最重要的,正如浙江電影節放映的都是一些比較藝術性的電影,其實裡面也有它的商業元素在,所以我覺得要慢慢去嘗試,也不能夠一下子就讓每一個觀眾都接受。其實進入內地市場對香港市場來說是一個很重要的發展。

   


    

小編現場手記

「你看過《旺角卡門》嗎?

《夜驚魂》呢?

海報都是我畫的呀。

你們年輕人什麼都不知道。」

輝煌過去無人記得,香港的大街拋棄了失去年華的老人和失去父母的年輕人,於是他們在小巷裡匯合,在城市的角落裡互相扶持,找到自己的幸運。

相關焦點

  • 旺角卡門
    旺角卡門 旺角卡門 (1988)《旺角卡門》是影之傑製作有限公司出品的劇情片,由王家衛執導,劉德華、張曼玉、張學友、萬梓良主演。
  • 【旺角卡門 如果不是想你,我就不會來找你】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 王家衛的《旺角卡門》吧那個叫做華哥的男人,是眾多古惑仔裡混得不黑不紫的一個生活很曲折,他逆來順受對生活也毫不在乎直到生命中出現了一個女子,讓他抓住了一絲曙光他們的愛情是內斂的低沉的張曼玉離開之前說:「我給你買了新杯子
  • 《旺角卡門》:旺角藏不住卡門的杯子,但杯子終究碎了
    比如《春光乍洩》裡 「不如我們從頭來過」的何寶榮和黎耀輝,比如《阿飛正傳》裡「一分鐘的朋友」的旭仔和蘇麗珍,還有《旺角卡門》裡「我找到了那個杯子」的阿華與阿娥。《旺角卡門》是王家衛導演的第一部作品。04人們總是向外尋找自己內心匱乏的,在喧囂動蕩的旺角,阿華渴望大嶼山的寧靜,而大嶼山的阿娥嚮往著旺角那種充滿機會與變化的生活。阿華喜歡阿娥的寧靜淳樸,同樣的,阿娥也被阿華的活力陽剛所吸引。「我買了幾個新杯子。我知道,用不了多久就都會被打破,所以我偷偷藏了一個,如果有一天你需要它的時候,打電話給我。」
  • 《旺角卡門》:那時他們都還年輕
    #劉德華#之前演的電影從《暗戰》到《旺角卡門旺角卡門《旺角卡門》之前看過很多次我一直以為是別的導演的作品,而不是王家衛今天細細看來,才知道是墨鏡王的處女作一個相對完整的故事沒有成熟的技巧,沒有濃鬱的頹廢氣息,
  • 王家衛縱談《旺角卡門》
    ,方才拍了第一部戲——《旺角卡門》。1.為什麼叫《旺角卡門》?王家衛:《旺角卡門》其實是另一個故事,講一個青年幹探喜歡上一個舞女,將卡門的故事放在旺角。不過幾個演員誤以為我現在是拍那個故事,記者問他們拍什麼戲時,他們便說是《旺角卡門》。原本是想在上戲前更正的,但大家也覺得沒有什麼不妥,也就讓誤會繼續。
  • 【影】《旺角卡門》| As Tears Go By
    《旺角卡門》是王家衛的處女作,以當時香港最熱的黑幫片為敲門磚。黑幫影片和王家衛風格結合,讓《旺角卡門》成為了一部獨具特色的影片。
  • 【南陽文學】 旺角卡門
    ,會提到一部名叫《旺角卡門》的電影。在我的文章裡,還會提到一個名叫凱兒的傢伙。我每次想起凱兒都是不經意甚至無意的,就象我會常常想起那部名叫《旺角卡門》的電影。我相信凱兒也會經常想起我和那部電影的,我了解凱兒就像凱兒了解我一樣。
  • 墨鏡處女作 |《旺角卡門》幕後故事
    1988年6月9日,王家衛導演處女作《旺角卡門》香港公映,至今整整32周年。那一年,初出茅廬的王家衛還沒有戴上深邃的墨鏡;那一年,青澀年華的劉德華、張曼玉、張學友初遇銀幕。最重要的是,那一年,表情包界永遠不滅的神話——烏蠅哥誕生了。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那年旺角的卡門故事。
  • 墨鏡處女作 | 《旺角卡門》幕後故事
    第一個故事的成品,是1987年由譚家明導演、王家衛編劇的《最後勝利》;1988年,王家衛向鄧光榮成功爭取到擔任導演的機會後,將第二個故事重新定義,於是就有了這部《旺角卡門》。影之傑出品,鄧光榮、鄧光宙製作,譚家明編劇,王家衛導演,張叔平藝術指導,加上《龍虎風雲》的攝影師劉偉強,《忘了你忘了我》的主唱王傑,《旺角卡門》的幕後班底就這樣形成了。
  • 再看《旺角卡門》
    《旺角卡門》是王家衛第一部作品,一部「非典型性的王家衛電影」。為什麼這麼說?「廚房裡有煮好的飯…另外,我買了幾隻杯子,我知道,我知用不了多久,你就會全部打爛,所以我藏了一隻起來,當有一天你需要的時候,打個電話給我,我告訴你在哪裡」…這既是告別,也是一種告白。
  • 想當年|《旺角卡門》:玉容寂寞淚闌幹
    1988年6月9日,王家衛的長片處女作《旺角卡門》上映,距今已經三十年。這部作品已經透露了他作為獨立創作者較為成熟完整的審美觀和敘事觀。但王家衛後來為人津津樂道的意識流美學,是從第二部長片《阿飛正傳》才開始形成,而《旺角卡門》依然偏向傳統的線性敘事,並且這部電影比王家衛之後的任何一部作品都要更加通俗易懂、被市場所接受。
  • 《旺角卡門》——悲劇無可避免,所以這是宿命。
    圖片來源於網絡《旺角卡門》劇照印象最深刻的是電影臨近尾聲的時候,阿華離開那段。我倒認為,阿蛾這個人物其實是導演對理想愛情的最佳塑造:在彼此前做自己,沒有任何的牽絆和糾纏。你來或者離開,無論歡喜憂愁都能夠坦然接受。無需言語,無盡浪漫。
  • 《旺角卡門》經典臺詞「食屎啦你」,烏蠅哥背後悽美故事
    歌神張學友想必沒有人不認識了,他在曾經在電影《旺角卡門》中有一句非常經典的臺詞:「食屎啦你!」,如果要選香港影史上最經典的一句臺詞,這一句至少可以肯定是位列前三。因為這句對白和表情衍生出的改圖、表情,可以說是層出不窮。但奇怪的是,甚少人知道這句臺詞的出處,也不知道張學友在戲中角色名稱。
  • 《旺角卡門》上映的第30年,我還沒找到那個杯子 | 專欄
    直到很久以後,劉德華接受採訪時仍會說起,他最喜歡的女人類型,就是《旺角卡門》中的張曼玉。清純可人、低眉順眼,少言寡語、風情萬種。 《旺角卡門》的攝影師是劉偉強,即《古惑仔》、《無間道》的導演。 「廚房裡有煮好的飯,另外我還買了幾個杯子,我知道,用不了多久就都會被打破,所以我偷偷藏起了一個。到有一天你需要那個杯子的時候,就打一個電話給我,我會告訴你放在什麼地方」。
  • 「食屎啦你」《旺角卡門》幕後故事大盤點!
    「食屎啦你」2015年張學友的表情包風靡網絡,直到現在仍然瘋傳!一看到這張動圖就令人忍俊不禁!以至於被大家網友惡搞。而張學友豪不生氣,他希望網友可以大量使用,有如此胸襟難怪紅到現在。除了唱歌張學友留給人們印象最深刻的恐怕就是這張動圖了!
  • 電影《旺角卡門》,王家衛導演拍攝於公元1988年的經典港式文藝片
    王家衛是我非常喜歡的導演,因為他可以拍出細緻的曖昧。《旺角卡門》拍攝於公元1988年,是王家衛導演的處女作。那年我兩歲,張曼玉24歲,劉德華27歲,張學友27歲,王家衛31歲,這部電影凝聚著這些人的青春歲月。也不知是因為這些人喜歡上了這部電影,還是因為這部電影喜歡上了這些人。
  • 梅立生【看電影】:《旺角卡門》的最大貢獻,不僅僅是王家衛(第1629期)
    華仔說,「我十四歲,十四歲拿安家費,我威過好多人啊,可那又怎麼樣?現在也不是這個樣子?」 烏蠅說,「你都算威過啦,我呢?他們都說我是你褲檔裡的一隻狗而已。我烏蠅寧願做一日英雄,也不想做一世烏蠅。」這一年,劉德華和張學友在電影事業的同時,也開始自己的演唱事業。這兩個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年輕人,開始站在一個明星的位置上。
  • 王家衛寫不出劇本被新藝城辭退,《旺角卡門》讓黃百鳴感嘆「走寶」
    黃百鳴聽他滔滔不絕地解釋,不耐煩的打斷道:兄弟,我也是個編劇,當初寫出打破香港票房記錄的《最佳拍檔》我頂多用了一周,你浪費了數月時間,居然一個字也寫不出來,限你兩周後交個劇本出來。一個月後,這個年輕編劇總算交上了一個劇本,黃百鳴問鄭則仕對這個劇本的看法。鄭則仕回答:廢紙一沓。之後,黃百鳴責令人事經理將其炒掉。
  • 《旺角卡門》:劉德華、張學友沒票房號召力、張曼玉被指是花瓶
    特別是對於張曼玉雖然當時她已經在電影圈演了不少角色,但是大多數時候都是演的花瓶,所以鄧光榮就覺得王家衛這次要拍的《旺角卡門》玩砸了。 而劉德華、張學友、張曼玉這些並不被外界所看好的演員,在王家衛的調教下個個都出了彩,劉德華第一次憑藉《旺角卡門》拿到金像獎男主角提名,而張學友是直接拿到最佳男配角,至於張曼玉受益最大。
  • 看看網友是如何評價劉德華的經典電影《旺角卡門》
    《旺角卡門》香港九龍區旺角混混阿傑(劉德華)做事利落重情義,頗有老大風範,為了照顧做事衝動又好面子的小弟烏蠅(張學友),他不停地在各種大小麻煩中周旋,甚至不惜為烏蠅與黑道狠角色(萬梓良)結仇。網友評價1:劉德華為了被欺辱的小弟,奔到火鍋攤去砍人,當時那鏡頭是標準的王家衛式的手搖鏡頭,整個顏色是藍色,一個慢鏡頭給了被砍的那傻逼,一個鏡頭給了劉德華的眼神,那種眼神透著兇狠的凌厲,我當時趕緊倒回去讓盼盼看,我說你看這眼神,你能說劉德華演得不好嗎。不知道為什麼眾多配角襯託之下他反而不那麼有典型性。不過作為撐起整部戲的男豬腳,憑他的大哥樣和帥樣基本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