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盡千帆的香港建築大師,在大陸默默建造了許多優秀的建築作品

2020-09-03 闡映居

最近《乘風破浪的姐姐》這檔綜藝火爆全網。

在節目播出後就拿到了豆瓣口碑綜藝榜的第一名,之後評分一直穩居8分以上


圖片來源:豆瓣截圖

看著這群30+的姐姐們歷盡千帆,卻一個個又美得自信又從容。這種拿著實力說話,理直氣壯的美,完全活成了許多人理想中未來的模樣!


網友:突然不怕變老了。


尤其是老牌港姐的代表,如今已經39歲的鄭希怡,下車時一個冷酷的點頭殺,儼然將一副黑道大哥長女氣勢逼人樣子。


現場,鄭希怡以一首《Bad Boy》颯爽亮相,讓不少人想起了當年這位憑藉一首《相對溼度》紅絕粵港澳的「港女」。


港女的共性就是一個字「烈」。


沒有唯唯諾諾,沒有低調謙卑,野心和自信都寫在臉上,魅力四射。


這樣的態度,放在香港建築上,同樣大放異彩,形容貼切。


當態度遇到建築,如熱情遇上水泥般產生新一輪的化學分子連鎖反應。


有一位自學建築的天才,也用畢生的熱情投入到了自身的職業中。

建造出了吸引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美國前總統尼克森到訪下榻,張國榮和郭富城最愛的半島酒店加建工程

造型奇特卻又莊重無比的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總部

維多利亞港的標誌性建築——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大廈

以及花旗銀行廣場

香港理工大學教學酒店綜合大樓 (唯港薈), 香港中文大學酒店及旅遊管理學院,香港兆基創意書院, 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大樓,東九龍文化中心等多個享譽世界的香港地標。


他就是嚴迅奇大師,是近二十年來香港最成功的建築師之一。

在建築界,可以說是一個神童式的人物,他在香港長大,在聖保羅中學畢業,中學時喜愛木工課及作歷史專題研習報告。

嚴迅奇說自己走上建築師行業,最初是受一本描寫日本建築大師丹下健三的書影響,那本書令他第一次了解到「建築設計是種藝術」。

後來,在嚴迅奇20歲時,他便開始與友人創業,在巴黎的一個大型公共建築設計比賽中報捷,成為「巴黎歌劇院」三個冠軍之一。而此時的他還未正式註冊為建築師


巴黎巴士底歌劇院

隨後,再二十年前創立了他的設計事務所,開始在香港和亞洲地區產出大量建築作品,通過自身實力贏得了眾多獎勵。


香港發展策略研究所主席胡恩威曾這樣評價他:

「嚴迅奇的作品是屬於『人的建築』。用懷才不遇可能有點過分。香港人的確是浪費了嚴迅奇的設計天分。」


於是,在最近這幾年嚴訊奇大師開始接手更多的大陸項目,下面小編就整理了這位低調的香港建築大師,在國內建造的一些建築。(不分時間順序。)


01.

博鰲藍色海岸

項目地點:海南 瓊海市

2000年~2002年

這是紅石公司潘石屹在早期與嚴訊奇老師完成的項目,博鰲藍色海岸位於風景如畫的海南島,被譽為「建築與自然的完美結合」。


整個建築群的環境位置擁有天然優勢,自然風景獨特,瀕臨南海,是著名的萬泉河入海口所在地。這裡地形、地貌酷似澳大利亞的黃金海岸,美國的邁阿密,墨西哥的坎昆,並能與其媲美。

最後,共建成了115棟現代派水邊豪華別墅,尚水而居,風格獨特。如今,博鰲藍色海岸是旅遊者的度假天堂,也是博鰲亞洲論壇指定的會議用址


02.

深圳寶安文化綜合體

項目地點:廣東 深圳

2017年~2021年


寶安文化綜合體是深圳市的一個全新公共文化園區, 整個文化園區的規劃將主體的三棟建築配置在同一條軸線上,這條軸線從市中心一直延伸到海岸線。


青少年宮及文化藝術中心外觀

圖書館外觀

演藝中心外觀(在建)


這一系列的公共廣場交織在建築之間,將整個園區凝聚為一個整體。廣場上的這些公共空間為市民們提供了親水的環境,同時也連接了城市與海濱。


▲圖書館外觀

第一座48,000平方米的圖書館設在文化綜合體的北端,建築以南北向的室內中庭為中軸,東翼以開闊的閱讀區為主線,連接著各種輔助設施;西翼為展覽館及小型博物館。


一樓入口

中庭俯瞰


中庭大堂層高20米,與室外綠化景觀平臺有機連接,提供訪客各類型公共活動及交流場所。


青少年宮立面


第二棟是青少年宮及文化藝術中心。設計上以中央的戶外廣場及露天劇場將兩個功能組織獨立的運營單位分隔開。


青少年宮立面

青少年宮立面

青少年宮位於戶外廣場的南側而文化藝術中心則設於北側。為了增加運作上的彈性,兩部分功能以橋廊連接,運作單位可於個別樓層按功能需要選擇連接或分隔,使有限的資源得以共享。


青少年宮中庭

青少年宮中庭

 

中央戶外廣場與露天劇場是整棟建築的焦點空間,此中庭在首層向開放的室內展示空間延伸,強化了室內外空間的聯繫,引入天然光線,提供自然通風的舒適寧靜環境。

「深圳之聲」演藝中心則以「靈動之水、力量之石、曼妙之音」的藝術形式,對城市文化展開了深入探討。


演藝中心鳥瞰效果圖

以曲線起伏的形態與獨具匠心的造型,以空間為載體,用石與水的對比賦予了建築空間「虛、柔、透」,以及「實、剛、硬」的藝術形態,並用現代建築材料和技術進一步展現其空間的意義,從而塑造了「水流蝕石」的優美意像,旨在打造城市人文經典之作。


演藝中心鳥瞰效果圖

正在建設中的表演藝術中心面積達20660平方米,位於園區的南側邊界,緊鄰海灣。建築的底層設有零售商店和餐館,可以吸引大量人流,並將建築與城市連接起來。


主入口效果圖


內部效果圖


內部由代表劇院設計領域世界一流水準的馬歇爾戴聲學公司和昆克劇院公司擔綱聲學與舞臺設計。

表演廳效果圖


整個演藝中心設置了1,500座位的大劇院和600座的多功能劇場,舞臺均採用了國際最前沿的設計與技術。

舞臺設計圖


在大劇院後舞臺與側舞臺的臺板更是可以移動到主舞臺(如下圖),可移動式座椅,將為觀眾帶來零距離的深入互動,打造全方位的視聽極致體驗。


03.

長城腳下的公社

項目地點:北京

2007年

這是由潘石屹和張欣發起,邀請12名亞洲傑出設計師設計建造的私人收藏的當代建築藝術作品。作品起初的定位是:創造具有中國風味的建築公社。邀請的都是亞洲知名設計師。表達了兩位對中國建築的一種探索和改進。


其中,長城腳下的公社中有個稱之為四怪院子的建築就是來自嚴訊奇之手。整體建築風格是以傳統的合院住宅為主體,配置從正統的方場空間,轉而以配合基地地勢特性與視線方向性而加以調整。

概念上,則維持了傳統中庭屬性-以平淡而內化的環境提供一個舒適且具私人領域感的空間,卻同時以開放社交空間的手法,引進外界混沌的環境來消化原有的空間感。

另外,本設計同時強調了現代房屋因應不同使用者及活動的可調整需求。因此,社交空間並不存在某個特定的機能分區內,而比較像是一個多用途空間,長條的服務區則比鄰一側。 可由滑軌屏風分隔成不同的次空間以符合不同的團體規模,讓空間中的活動得以交流、重疊或隔離。現代與傳統的空間概念在此相互交融於同一個中庭空間之內。

建築的裝飾則以最單純的元素,白色刷漆的牆面、木質地板與石材鋪面傳達了寧靜的鄉村式家居生活的感覺。

遮擋外露西南向立面的竹子屏柵表現了空靈的氣質,與中庭散發的強烈感覺相映成趣。錯落有致的三層空間、兩層露天庭院與院子中的小露臺彼此呼應。

共有4間臥室,其中三層的主臥無牆無門,一個獨立升起的舞臺,與戶外風景緊緊相連,視野極為通透。房間內部裝飾簡潔素雅,白色的牆壁、木地板和石板鋪面讓你有鄉村式家居生活的感覺。


04.

廣東省博物館新館

項目地點:廣東 廣州

2004年~2010年

廣東省博物館是廣州市珠江新城中心文化藝術廣場的四大標誌性文化建築之一

博物館的設計構思沿自中國精雕細琢的傳統寶盒,承載著多年累積的歷史傳統、智慧及文化。


博物館收藏著不同年代的歷史文物,而同時,它亦是一座寶盒。作為文化地標,它將展示廣州的文化特色,為參觀者留下一個深刻的印象。


博物館的空間組織概念取材於傳統的象牙球工藝技術,多層次,複雜而細緻,展示出多樣的空間及通透感,帶領著訪客從內至外層層而進。博物館的外立面設計與象牙球的概念同出一轍,運用鋁板、玻璃、花崗石,塑造出現代幾何色彩的立體方正設計;一扇扇不同圖案的窗戶,展現出一份獨特而趣味無窮的特質。


05.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區

項目地點:廣東 深圳

2004年~2010年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區位於銅鼓山(Tong Gu Hill)自然保護區內,擁有著一系列教學和研究大樓、學生宿舍樓、行政辦公室和休閒設施等。

項目將現有的自然景觀作為規劃的主前提。充分利用自然資源的同時最大限度地發揮基地在功能上的優勢,於是設計團隊將校區劃分為了三個區域:山(Natural Terrain)、院(Academic Clusters)、林(Campus Green),即建築與現有地形融為一體的自然景觀區、定義校區邊界的學術研究區和位於上述兩個區域之間的開放式中央互動休閒空間——綠色校園區。


這種劃分地塊的方式在校園內形成了一系列社區,從而促進了研究空間、教學空間、生活空間和工作空間之間的互動。


設計概念重點考慮了園區內各建築之間的空間,以便鼓勵人們自發進行互動和交流。

整個校區的總體規劃空隙率和開放性都體現出其獨特的建築可識別性。園區內的建築與自然和諧地融為一體,輔以其他設計空間,促進了大學社區內的交流與互動。


因此,本項目不僅可以培養社區意識,還有助於人們形成一種共享的觀念,為發展充滿活力的協作式校園環境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06.

雲南博物館新館

項目地點:雲南 昆明

2009年~2015年


該項目設計靈感來自於對雲南當地著名的「石林」的想像,「石林」美景是經過上千年的大自然鬼斧神工般的雕琢形成的美麗的自然地形景觀。


所以在設計時,該建築看起來就像是堆積的盒子組成,裡面藏有奇珍異寶。這組空間體量組合形成一個很大的整體,盒子之間各自獨立而又相互融合。


整個博物館有一個狹窄的大門,從入口處進入後,便是一個開闊的中庭,營造出別有洞天的感覺。建築外立面明顯使用了垂直基準線,意味著展覽空間和行政辦公空間的區別,也讓人聯想到雲南天然巖石構造中的水平巖層。


從水平方向來看,建築外立面一系列的「切口」和「翅片」,將城市與內部中庭連接起來。自然光線透過雙層外幕牆照射進室內,創造出一種獨特的氛圍,與周圍環境也很交融。


整個博物館佔地面積約6000平米,高度為34.2米,地下兩層作為建築的輔助設施,地上五層作為展覽空間和畫廊。


設計上,儘量利用自然條件,融合環保科技:太陽能板、院落自然通風、土生植物,以減低能耗,保護環境。


寬敞明亮的大廳,為日後開展各種公共文化活動提供了很好的場地。環顧四周,還有許多巧妙的擺設和裝修,不僅獨具匠心,其背後都蘊含著深刻的雲南歷史文化含義。

同時,新館還採用了恆溫恆溼系統,能保證重要文物在恆定的溫溼度環境下,保護文物不受破壞或腐蝕。

嚴訊奇大師,他運用靈活的雙手,巧妙的構思,一絲不苟的認真將畢生所學的知識結合藝術、當地文化,為國內貢獻了一座又一座,一城又一城的建築美學體驗,造福了許許多多人的幸福生活,也許你不知道這棟建築是誰建的,但你能感受到這棟建築帶來的舒適度是不變的。


正如法國當代著名建築師之一的讓·努維爾(Jean Nouvel)曾經過一句很經典的話:


「 我的建築物比我更著名。」


能出名的東西必然有它的用心之處,也必然要經受得了歲月和地域變遷接踵之後,仍然不朽的傳奇。

相關焦點

  • 建築大師Alvaro Siza中國大陸首座建築作品啟用
    國際建築大師Alvaro Siza 中國大陸首座建築作品  「實聯水上大樓The Building On the Water, Shihlien Chemical」啟用儀式  國際建築大師Alvaro Siza在中國大陸首座建築作品, 實聯化工( 江蘇) 有限公司之水上大樓於2014年盛夏8月30日正式啟用。  實聯化工(江蘇)有限公司座落於中國江蘇省淮安市鹽鹼科技產業園,是一座全球標竿性的聯鹼生產工廠。第一期工程佔地面積3,500畝,全廠採用世界最先進位程及技術,生產純鹼和氯化銨。
  • The Architecture Master Prize美國建築大師獎文化建築獲獎作品
    美國建築師大獎(Architecture Master Prize,簡稱:AMP)是伊朗裔藝術家法米尼(Hossein Farmani )於美國創立的世界級建築獎項之一。獎項主要評審建築、室內及景觀設計三個方向。
  • 被譽為現代建築最後大師的貝聿銘擁有怎樣的人生?
    ,訪問中國大陸;……2019年5月16日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在紐約一家醫院去世,享年102歲。貝聿銘的設計作品以公共建築、文教建築為主,被歸類為現代主義建築。曾獲得1979年美國建築學會金獎、1981年法國建築學金獎、1989年日本帝賞獎、1983年第五屆普利茲克獎和1986年裡根總統頒予的自由獎章等,被譽為現代建築最後的大師。
  • 建築大師「江一燕」到底有多優秀?
    10月21日,她被曝獲得一個建築設計大師獎,成功給自己加冕建築大師這一桂冠,不過,對於所謂的建築設計大師獎,雖然在業界具有一定權威,但對於細心的網友來說似乎並不能得到多大認可。大多數網友認為她在炒作,直接開噴,讓娛樂圈再一次炸鍋。
  • 建築大師貝津銘作品:北京香山飯店
    香山飯店結合地形採用在水平方向延伸的、院落式的建築,將體積約15萬立方米的龐然大物切成許多小塊,以達到「不與香山爭高低」 的目的,飯店只用了白、灰、黃褐三種顏色,室內室外都和諧高雅。 貝聿銘是最典型的第2代現代主義建築大師。
  • 建築大師貝聿銘去世:這個他最愛的作品,驚豔了整個江南!
    據美國當地媒體報導:5月16日,享譽世界的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去世,享年102歲。——為一個個大師的離去感到惆悵的古典君他被譽為「現代建築的最後大師」,在四大洲、十個國家都留下了代表作,以一個個經典之作,在世界建築之林書寫下華人的名字。
  • 首屆「自然建造獎」在滬公布:「詩意」建築背後的思考
    自然建造·Architecture China獎基於對當下世界建築的發展趨勢與中國本土現實的思考,通過尋找建造的詩意重返自然之道,探尋中國本土當代建築中的相似及相關理念。獎項每兩年評選一次,分設實踐成就獎、技術探索獎、青年探索獎、評委會特別獎四類獎項,關注已經建成的作品所體現的「自然」理念,並鼓勵技術創新與跨專業的探索。
  • 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去世:102歲的設計人生,建築遍布世界各地(作品全記錄)
    然而,不幸的是,5月17日早間央視新聞援引外媒的報導,當地時間5月16日,享譽世界的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去世,享年102歲。貝聿銘最著名作品包括法國羅浮宮的玻璃金字塔等。庸置疑,貝聿銘是中國設計界裡程碑式的人物,他的設計遍布世界各地,但他低調謙虛他投身建築事業70年,美國成為他的事業起點,項目遍布中美法德等全球各地,但他曾在《築夢天下》說:「對我來說,中國印記從未完全消失。現在我在美國住了七八十年,仍然覺得自己是中國人。不是很怪嗎?
  • 神聖羅馬帝國時期,教堂建築的內部裝飾特點及其建造者
    因此出現了一支由砌牆工、建築工匠、粉刷工、畫家、雕塑工組成的龐大隊伍。他們的水平和能力參差不齊,忙碌在天主教會的教堂建設工地上。在這數量眾多的人群中,許多有著高超水平的藝術家脫穎而出,他們創作了歐洲教堂建築、繪畫和雕塑中的傑出作品。
  • 成為遊戲中的建築大師,盤點那些能夠隨心所欲打造建築的遊戲
    在小編看來,遊戲的自由度是關鍵,比如以下幾款生存冒險遊戲中,除了生存之外,居然還可以成為建築大師!第一款為《戰錘:末世鼠疫》。在鼠人肆虐的城市,玩家可以選擇扮演五個角色去與鼠人作戰,存活下來就是勝利。想要成功生存,還得打造好根據地,遊戲的建築系統完善,靠玩家自由發揮,誰的根據地防守最嚴實,就能夠贏得最大的生存機會。第二款為《森林》。
  • 《星球大戰》建築大盤點:電影激發了建築 or 建築啟蒙了電影?
    建築體超過兩公裡寬,那些議員們的權力寶座位於主體上層。整個飛碟狀建築位於締造者大道末端,承載著議會大廳:一個容納1024個懸浮座席(每個參議員一個座席)的龐大禮堂(在大臣帕爾帕廷和絕地大師尤達對決之後被整修翻新)。
  • 這些日本建築大師,原來都是他的學生?
    Villa Savoye 說到日本建築大師,你第一個想到的是誰?磯崎新?安藤忠雄?黑川紀章?建築大師的傳承像一條河流,穿越時間和空間,歷久彌新。在數不勝數的大師中,日本建築界的師生關係最為清晰。在東京,今天最為新穎和解構的建築設計,通過一代一代的師承,竟可以上溯到百年前的巴黎。這個影響了無數日本建築師的名字,就是勒-柯布西耶。
  • 懷念永遠的建築女王——Zaha Hadid的世界作品
    上天仿佛跟我們開了一個令人感到悲傷的玩笑,在去年愚人節前一天,建築女王Zaha Hadid因心臟病發,於邁阿密與世長辭,終年65歲。建築作品遍布世界,並於2012 年獲英國封「建築女爵士」的Zaha Hadid,更是首名獲得普立茲克建築獎(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 的女性。
  • 香港木結構建築的歷史感與現代感
    今年是香港回歸第23周年,微博上網友們發起了「你好,七月」「你好,香港」的話題。今天,就讓小編帶著大家看一看香港知名的木結構建築的歷史感與現代感。說起香港,對於大多數人來說,腦海中浮現的形象便是高樓林立、華燈璀璨、購物天堂、金融中心,然而卻有這麼一個地方,獨立於鬧市之中,寧靜、優美、典雅,它就是志蓮淨苑。
  • 音樂是流動的建築,建築是凝固的音樂
    ,歷史上每一部經典的交響樂作品,都是音樂世界裡輝煌的流動建築。所有經典的音樂和建築,都是穿越時空的偉大藝術作品。 當我們聆聽古典音樂世界裡那些經典的交響樂作品時,樂曲旋律的跌宕起伏,音樂和弦的層疊組合,讓我們可以在音樂中感受到一個恢宏的空間世界,所以說音樂可以體現出一種空間感,這就是為什麼音樂被稱作流動的建築。
  • 宋朝的建築,不光很美,直到現在還在引領未來建築的方向
    宋朝在政治、經濟、文化、藝術、商業、手工業等方面都有發展,建築的水平也達到了新的高度。中國的建築在世界建築中自成體系,到了宋代已經相當成熟,但大多數歷史建築今天已經毀滅殆盡,我們只能從一些文學作品、畫作中想像它們的宏偉與華麗。比如宋代著名畫家張擇端繪製的長捲風俗畫《清明上河圖》。
  • 集齊四位頂尖建築大師,這家小酒店什麼來頭?
    我總希望能夠在我的建築中營造這樣一種類似的層次感。」經濟衰退成回歸傳統建築契機就地取材使用天然材料,強調建築融合於環境的隈研吾,於其建築之路最初,著迷於混凝土的魅力之時已經相去甚遠—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隈研吾,像其他大部分建築師一樣,認為混凝土是世間唯一的建築材料,其影響來源於日本建築大師丹下健三1964年設計的東京奧林匹克場館。
  • 世界建築大師貝聿銘表示:一生最驕傲的不是建築,而是自己的妻子
    作為一名建築大師,貝聿銘在這一行無疑是很輝煌的,1945年留任為哈佛設計研究院助理教授。一年後哈佛碩士學位的畢業作品是設計上海博物館,1948年從麻省理工畢業後成了哈佛建築系的助理教授。一年不到,從純學術象牙塔出來的他,被紐約市房地產開發商廉柴根道夫看中。
  • 智能建造 綠色發展 安徽建工建築工業提速升級
    成熟的肥東基地、投產的吳山基地,即將建成的蚌埠基地,三個智能建築工業化基地鼎足而立,安徽建工集團省內建築工業化龍頭地位更加凸顯。  安徽建工北城工業有限公司是安徽建工集團2014年率先進軍建築工業化,投資建設肥東安徽建工建築工業公司後,建成的第二個工業化生產基地,也是安徽建工大力推廣綠色建築與智能建造技術,全面布局建築工業化的關鍵「落子」。
  • 大師手筆!日本「現代建築美學」圖書館八選
    日本各地都有各種主題型態的圖書館,除了館藏書豐富,也依需求或配合當地的環境景觀建造出主題性的複合式建築,相當值得一訪。近年來更有一些新建或翻新的圖書館邀請了日本當代知名的建築師如安藤忠雄、隈研吾、伊東豊雄來規劃,並設計出極具美學與特色的建築。有些拿下了日本建築大獎,也有些被國外的雜誌媒體選為一定要造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