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大師貝津銘作品:北京香山飯店

2021-03-05 創意空間坊

貝聿銘說:「香山飯店在我的設計生涯中佔有重要的位置。我下的功夫比在國外設計有的建築高出十倍」。從香山飯店的設計,我企圖探索一條新的道路」。

香山飯店結合地形採用在水平方向延伸的、院落式的建築,將體積約15萬立方米的龐然大物切成許多小塊,以達到「不與香山爭高低」 的目的,飯店只用了白、灰、黃褐三種顏色,室內室外都和諧高雅。因為重複運用了正方形和圓形兩種圖形,建築產生了韻律。後花園內遠山近水、疊石小徑、高樹鋪草布置得非常得體,既有江南室內精巧的特點,又有北方園林開闊的空間。前庭和後院雖然在空間上是絕然隔開的,但由於中間設有「常春四合院」,那裡的水池、假山和青竹,使前庭後院具有連續性。


 貝聿銘是最典型的第2代現代主義建築大師。1982年貝聿銘設計興建北京香山飯店,他在設計這個飯店的時候,考慮到香山幽靜典雅的自然環境,也考慮到這裡眾多的歷史文物,因此刻意設計設計成能夠和這種多元環境的文化因素融合起來的特別形式,在設計中他把握了幾個關鍵因素


建築比較低矮,不破壞四周的的景觀,與中國傳統建築的形式想吻合。

採用中國建築傳統的中軸線布局。

不強調現代建築中玻璃,鋼的結構,建築採用鋼筋混凝土結構,但客房部分依然採用承重磚的傳統建築結構,色彩配置上採用中國傳統的灰白兩色為基本色調。

布局採取了多院相的區分和聯合方式,是從中國傳統住宅建築多單元分開和聯繫的方式表現出來的。

重視園林和綠化在建築中的作用,借景入室的手法比比皆是。

內部材料儘是採用自然材料,特別是木,竹等。色彩中性偏暖。

重複使用具有中國傳統符號特徵的形式:方和圓,無論建築立面內部,大門,照明燈具,還是客房內部設計,這兩個形式總是重疊,反覆出現,簡單而豐富。

- END -

相關焦點

  • 【北京香山飯店】踏青賞花就要去香山!
    北京香山飯店  香山飯店是由國際著名美籍華裔建築設計師貝聿銘先生主持設計的一座融中國古典建築藝術,園林藝術,環境藝術為一體的四星級酒店。飯店位於北京西山風景區的香山公園內,坐擁自然美景,四時景色各異:依傍皇家古蹟,人文積澱厚重;此地水清氣新,為休閒旅遊有氧健身的佳境。飯店周邊路網交通發達,五環擦肩而過,由市中心駕車頃刻而至。
  • 【北京香山飯店】約著妹紙一起來香山吃喝玩樂!
    冬去春來,去香山遊覽的客人從來不曾少過。位於西山腳下的北京香山飯店也都是秋冬爬山,春夏踏青遊山賞景人們駐足的休閒場所之一。  北京香山飯店是由國際著名美籍華裔建築設計師貝聿銘先生主持設計的一座融合中國古典園林建築藝術和環境藝術為一體的四星級酒店。
  • 被譽為現代建築最後大師的貝聿銘擁有怎樣的人生?
    「建築是一種社會藝術的形式」,這是貝聿銘刻入骨子裡的一句話,而他在表達這樣一種社會藝術時,從不會放棄協調、純化、升華這種關係的努力。他是世界著名的建築設計師,為我國設計了北京香山飯店、中國銀行總部大廈、中國銀行香港分行大廈等。
  • 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去世 享年102歲 致敬!永恆的大師
    讓我們回顧貝聿銘留下的經典作品,分享「貝式建築」,緬懷「現代主義建築最後的大師」。法國·巴黎▲香山飯店,北京貝聿銘參與香山飯店的設計工作,比起在北京落地一座建築,其背後更大的意義,是一次對故土的致敬——用藝術的方式。
  • 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去世:102歲的設計人生,建築遍布世界各地(作品全記錄)
    然而,不幸的是,5月17日早間央視新聞援引外媒的報導,當地時間5月16日,享譽世界的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去世,享年102歲。在現代建築的歷史上貝聿銘被稱為「最後一個現代主義大師」遊走在東西方文化之間的他無疑是建築界一個特殊的存在貝聿銘始終堅持著現代主義風格在將建築人格化的同時為其注入東方的詩意貝聿銘作品以公共建築、文教建築為主被歸類為現代主義建築善用鋼材、混凝土、玻璃與石材
  • 世界建築大師貝聿銘表示:一生最驕傲的不是建築,而是自己的妻子
    作為一名建築大師,貝聿銘在這一行無疑是很輝煌的,1945年留任為哈佛設計研究院助理教授。一年後哈佛碩士學位的畢業作品是設計上海博物館,1948年從麻省理工畢業後成了哈佛建築系的助理教授。一年不到,從純學術象牙塔出來的他,被紐約市房地產開發商廉柴根道夫看中。
  • 貝津銘家族傳家600年,是因為他們懂得傳家之寶的奧秘
    中國著名建築大師貝津銘,祖上是吳中望族,在江浙一帶延續了600年。1918年,貝家第十三代世孫貝仁元買下荒廢的獅子林,經過重修再現了舊觀,之後更積極向外界開放。貝家曾留下這樣一句話:「以產遺子孫,不如以德遺子孫,以獨有之產遺子孫,不如以公有之產遺子孫。」
  • 建築大師貝聿銘去世:這個他最愛的作品,驚豔了整個江南!
    據美國當地媒體報導:5月16日,享譽世界的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去世,享年102歲。——為一個個大師的離去感到惆悵的古典君北京香山飯店,將古典建築藝術、園林藝術、環境藝術融為一體他被譽為「現代建築的最後大師」,在四大洲、十個國家都留下了代表作,以一個個經典之作,在世界建築之林書寫下華人的名字。
  • 北京海澱:濃縮的三山五園紀錄片點綴香山路
    ,在香山植物園東南門對面,西郊線植物園站的南側,灰色的水泥擋土牆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幅長82米、平均高度3.6米的彩色石材鑲嵌的壁畫。它就是香山地區環境整治提升項目中藝術創作的壓軸作品《三山五園攬勝圖》。  《三山五園攬勝圖》是香山壁畫群中最大的一幅,也是北京市第一幅室外石材鑲嵌壁畫。
  • 北京僅存的三座琉璃塔最大的一座位於何處?位於香山之謎能夠解開嗎?
    這裡的京城指的是北京城,一個多民族國家傳承有序的著名歷史都市,自古北京多奇人,風雲變幻秘事多,古蹟文獻拂迷霧,圖說正史現真景,欲知如何解密3000年北京城之歷史,請看京城密碼系列連載】 塔是一種佛教建築,清朝時北京還遺存很多,不論是北京古城中,還是西郊的皇家園林中,特別是遍布西山的各個寺廟中,塔是一種尋常出現的建築,為數眾多,樣式各種,但每座塔無形中所記錄的歷史卻都是獨一無二的
  • 建築大師Alvaro Siza中國大陸首座建築作品啟用
    國際建築大師Alvaro Siza 中國大陸首座建築作品  「實聯水上大樓The Building On the Water, Shihlien Chemical」啟用儀式  國際建築大師Alvaro Siza在中國大陸首座建築作品, 實聯化工( 江蘇) 有限公司之水上大樓於2014年盛夏8月30日正式啟用。  實聯化工(江蘇)有限公司座落於中國江蘇省淮安市鹽鹼科技產業園,是一座全球標竿性的聯鹼生產工廠。第一期工程佔地面積3,500畝,全廠採用世界最先進位程及技術,生產純鹼和氯化銨。
  • 建築大師貝聿銘,令其一生驕傲的不是建築,而是他的老婆
    人們對於建築大師的了解,除了梁思成,林徽因夫婦之外,了解的便很少了吧,然而我國還有這樣一位著名的建築大師,他一生所設計的作品遍布於世界各地,如羅浮宮玻璃金字塔、甘迺迪圖書館、日本美秀美術館等都是他的作品,這位傑出的建築大師就是貝聿銘。
  • 「中國味」建築大師——貝聿銘(周思涵/朱亞芳)
    是現代主義建築最後的大師,更是中西文化縫隙中優雅的擺渡者。被他笑稱為「小女兒」的蘇州新博物館是一部「貝氏語言」的「中國自傳」。其建築過程更是這位老人的一條虔誠歸鄉路。貝聿銘以「宋四家」之一的一幅山水作品為藍本。藉以粉牆為紙,以石為繪也。」將巖石劈切成片,通過燃燒製造出陰影,做出立體的效果,進而調整每一塊石頭的位置。
  • 廈門 中國灣香山國際遊艇會(組圖)
    國際知名設計大師聯袂打造傳世巨作  成就泊位無與倫比的價值  ——解讀亞洲豪華遊艇私家泊位投資爆點  70萬㎡海域面積25萬㎡填海造地面積  2億元規劃設計費  80億元總投資  18支國際大師團隊  9大豪華產品配套
  • 世界級建築大師貝聿銘走了,晚年主持設計的蘇州博物館驚嘆於世
    5月16日,世界著名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先生,去世,享年102歲,一代華人巨星就此隕落。貝聿銘老先生逝世的消息,令人心痛!當時的上海開放程度極高,有著最新的建築、最新的潮流,有著「遠東第一高樓」之稱的國際飯店是貝聿銘當時最喜歡的建築之一,當時,每天中午放學,貝聿銘就會乘電車到「大光明」,碰上新片上映就躲進電影院看電影,沒有新片就坐在梧桐樹下。他著迷於它的24層樓高和二百多個房間的龐大體量,甚至回到家還像模像樣地畫了一份建築圖紙。
  • 《新月飯店》北京開張,鐵三角霸氣重聚!
    不同於上一部《藏海花》的文藝腔調,《新月飯店》將是一部風格活潑的作品——九門齊聚吃火鍋;鐵三角西裝革履大鬧新月飯店;張起靈「大戰」張啟山……嬉笑怒罵之間講述神秘歷史。尖端的3D-mapping技術再度加碼之外《三體》舞臺劇、田沁鑫最新作品《狂飆》視覺總監的張笑帆將視覺影像與「新月飯店」的建築立面高度結合劇中出現的每一塊布景,都會通過數位技術測量並建模
  • 走進濟南香山共沐醉美風光
    劉春波著名書畫大師婁師白先生再傳弟子,師從書畫名家劉振洲先生(入室弟子)。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藝術教育基金理事,北京東方克林書畫研究院副院長,天津東來篆書工作室執行主任, 中國國際文化促進會國文書畫院宣傳部長,中國國際文化促進會天津藝術中心主任。林樹鎮師承張大千長子張軼凡為師,大風堂第三代傑出弟子。(大千大風堂軼凡書畫院副院長)中華國禮書畫家。
  • 粵菜圖書館117: 《北京飯店的廣東菜》
    國寶級烹飪大師、粵菜泰鬥、廣東順德籍名廚的康輝,在北京飯店的烹飪成就,有目共睹。
  • 華裔建築師貝聿銘度百歲生日 成就最美建築
    4月26日 今天是華裔建築師貝聿銘先生的百歲生日,他是享譽全球的最著名建築師,投身建築事業70多年來,優秀的作品早已遍布世界各地,被譽為「現代建築的最後大師」。但是當時的貝聿銘卻對建築設計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最終選擇了赴賓夕法尼亞大學攻讀建築,後轉學麻省理工學院攻讀建築工程,27歲時在哈佛大學建築研究所深造。  從哈佛畢業後,貝聿銘開始了自己的建築職業生涯。70多年來,這位建築界的華裔奇才為世界帶來了各種精彩絕倫的作品。
  • 大匠無聲——香山幫石雕藝術傳承人何根金口述歷史
    在北京工作的那些年裡,除了軍事博物館新館的建設,還參加了國防部大樓、公主墳軍事營地、京西賓館等建築施工任務。有件事現在想想也很有意思。那時是準軍事化管理,領導就是首長,首長的指示就是命令,堅決服從命令是我們的天職,簡單幾句話,我們就這樣被借調到新創建的北京雕塑廠。在雕塑廠做的第一件作品,就是劉開渠大師親自設計的作品。泥塑小樣和放大模型已經上級領導審批通過,後來才知道這組雕塑作品是毛主席、周總理送給幾內亞政府的國禮。作品由一組幾內亞婦女、兒童、戰士構成,我負責雕鑿細刻戰士的左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