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建築大師貝聿銘表示:一生最驕傲的不是建築,而是自己的妻子

2021-01-18 溫故知新品文史

作為一名建築大師,貝聿銘在這一行無疑是很輝煌的,1945年留任為哈佛設計研究院助理教授。一年後哈佛碩士學位的畢業作品是設計上海博物館,1948年從麻省理工畢業後成了哈佛建築系的助理教授。一年不到,從純學術象牙塔出來的他,被紐約市房地產開發商廉柴根道夫看中。

打破美國建築界慣例,成為首個被聘請的中國人,開始在廉柴根道夫的公司擔任建築研究部主任。此後的他的人生之中又接連設計了海港大樓、甘迺迪圖書館、香山飯店、中銀大廈、蘇州博物館等等傑作。拿過得獎更是無數,被譽為「現代建築的最後大師」,1978年落成的華盛頓國家藝術館東館更奠定了他世界級建築大師的地位。

除此之外,美國建築界還將他拿下美國建築學會金獎的那一年,定為貝聿銘年。在外人看來,他一生滿意的作品應該有不少,但當有人問他,一生最滿意的作品是哪個時?貝聿銘的回答卻出人意料,他說他一生中最驕傲的不是完成了哪個作品,而是娶了妻子盧愛玲。貝聿銘大師的妻子盧愛玲,一個祖籍虎門的大家閨秀,既能助推家族興盛、又能相夫教子的賢妻良母。

盧愛玲生於1919年,祖籍是東莞虎門,生於一個名門望族之家。其祖父盧禮屏是香港著名富商和慈善家,一生助人無數,口碑極佳。盧愛玲的父親畢業於麻省理工,知名工程師,家族的其他人也大多是名校畢業。1935年貝聿銘赴美留學,三年後的一個暑假,他在紐約接一個華人聯誼會的成員時見到了盧愛玲。一個相貌姣好、氣質溫婉的中國女孩,這是兩人的第一次見面。

貝聿銘對盧愛玲可謂是一見鍾情,可惜獻了不少殷勤,盧愛玲還是愛搭不理。美人的芳心可沒那麼容易得,尤其是讀過不少書的美人心,但貝聿銘並不放棄。盧愛玲就讀的威斯裡安學校離他的學校不遠,他便時常跑去約會美人,盧愛玲這才被他逐步打動。兩人很快確定戀愛關係,1942年6月20日,盧愛玲畢業後的第五天兩人結為夫妻。

四年的戀愛,這對才子佳人成功步入了婚姻的殿堂,這一步便是大半輩子。本來兩個人計劃回國,可國內當時正陷於戰火之中,上海淪陷有些年頭了。兩人便長期留在美國,盧愛玲一向是一個很獨立自主的女性,原先她有自己的夢想要奮鬥。不過在生下孩子之後,勞累與負重令她不得不放棄學業,開始轉向為貝聿銘的顧問。

可以說貝聿銘的成功,離不開盧愛玲在背後的協助,這是一個不凡的女人。祖國一直令他們魂牽夢縈,可1945年之後的局勢依然不是很好,各方勢力依然在博弈。加之他們已經有了三個孩子,貝聿銘在美國建築界也逐漸嶄露頭角,他們只能留下美國。也因著種種考慮,加入了美國籍,不過他們還是等到了重回祖國的機會。

1971年4月,中國邀請美國桌球隊訪問北京,貝聿銘得知後激動萬分。他明白,回去的機會來了,果然第二年尼克森訪華,第三年美國建築師協會主席厄巴恩訪華。1974年4月,貝聿銘帶著盧愛玲回國,此時他們已經離鄉四十多年。事實上夫妻兩從來都沒有夾在兩種文化之中無所適從,而是同時保留中西文化,這點從他們的家居以及兒女的教養都能看出來。

從當年的結婚到2019年,他們度過了人生的大半輩子,堪稱是天作之合。也難怪大師說到自己一生最得意的事,不是建築作品,而是娶到了這麼一位妻子。

巴黎只有一個羅浮宮,世間只有一個貝聿銘,小編推薦的這本書是作者針對貝聿銘的不同作品,揭開大師從房地產業務轉型至建築藝術的奇蹟。詳細的記載了對貝聿銘職業生涯有重大影響的建築,其中很多信息為首度發表,其中還配有三百多幅圖片。對建築或者貝聿銘感興趣的別錯過,點擊上方連結便可購買!

相關焦點

  • 建築大師貝聿銘,令其一生驕傲的不是建築,而是他的老婆
    人們對於建築大師的了解,除了梁思成,林徽因夫婦之外,了解的便很少了吧,然而我國還有這樣一位著名的建築大師,他一生所設計的作品遍布於世界各地,如羅浮宮玻璃金字塔、甘迺迪圖書館、日本美秀美術館等都是他的作品,這位傑出的建築大師就是貝聿銘。
  • 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去世:102歲的設計人生,建築遍布世界各地(作品全記錄)
    然而,不幸的是,5月17日早間央視新聞援引外媒的報導,當地時間5月16日,享譽世界的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去世,享年102歲。貝聿銘最著名作品包括法國羅浮宮的玻璃金字塔等。庸置疑,貝聿銘是中國設計界裡程碑式的人物,他的設計遍布世界各地,但他低調謙虛他投身建築事業70年,美國成為他的事業起點,項目遍布中美法德等全球各地,但他曾在《築夢天下》說:「對我來說,中國印記從未完全消失。現在我在美國住了七八十年,仍然覺得自己是中國人。不是很怪嗎?
  • 建築大師貝聿銘,他的設計思想竟和佛教建築理念一脈同源
    近半年來,陸續有諸多名人志士離開我們:金庸老先生走了,卸下一身凡塵,回到他的武俠世界;著名主持人李詠,用一隻話筒造就了精彩的一生,年僅50隨就因病離世;美國漫畫之父斯坦李,因病離世時享年95歲,是他創造了包括蜘蛛俠、綠巨人、X戰警、鋼鐵俠、雷神等超級英雄的「漫威宇宙」……就在5月16日,世界著名建築大師
  • 被譽為現代建築最後大師的貝聿銘擁有怎樣的人生?
    他還和中國科學研究院合作,為中國培養、培訓建築設計師貢獻出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在推進中國建築現代化進程中做出了重要貢獻。他的建築作品更是遍布世界各地,其中,位於華盛頓的美國國家美術館東館、法國巴黎羅浮宮擴建工程等成為了世界建築史的經典傑作,他所設計的大型建築項目眾多。
  • 建築大師貝聿銘去世:這個他最愛的作品,驚豔了整個江南!
    據美國當地媒體報導:5月16日,享譽世界的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去世,享年102歲。——為一個個大師的離去感到惆悵的古典君而貝聿銘,就是那個例外。他被譽為「現代建築的最後大師」,在四大洲、十個國家都留下了代表作,以一個個經典之作,在世界建築之林書寫下華人的名字。
  • 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去世 享年102歲 致敬!永恆的大師
    人們對於貝聿銘——這位作品遍布世界各地且幾乎件件都舉世聞名的偉大建築師——的尊敬與喜愛,總是溢於言表。讓我們回顧貝聿銘留下的經典作品,分享「貝式建築」,緬懷「現代主義建築最後的大師」。法國·巴黎貝聿銘曾說過,「我生平遇到的最大挑戰,也是最大的驕傲,那就是羅浮宮新館的創作。」
  • 「中國味」建築大師——貝聿銘(周思涵/朱亞芳)
    是現代主義建築最後的大師,更是中西文化縫隙中優雅的擺渡者。被他笑稱為「小女兒」的蘇州新博物館是一部「貝氏語言」的「中國自傳」。其建築過程更是這位老人的一條虔誠歸鄉路。貝聿銘以「宋四家」之一的一幅山水作品為藍本。藉以粉牆為紙,以石為繪也。」將巖石劈切成片,通過燃燒製造出陰影,做出立體的效果,進而調整每一塊石頭的位置。
  • 世界級建築大師貝聿銘走了,晚年主持設計的蘇州博物館驚嘆於世
    5月16日,世界著名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先生,去世,享年102歲,一代華人巨星就此隕落。貝聿銘老先生逝世的消息,令人心痛!當時的上海開放程度極高,有著最新的建築、最新的潮流,有著「遠東第一高樓」之稱的國際飯店是貝聿銘當時最喜歡的建築之一,當時,每天中午放學,貝聿銘就會乘電車到「大光明」,碰上新片上映就躲進電影院看電影,沒有新片就坐在梧桐樹下。他著迷於它的24層樓高和二百多個房間的龐大體量,甚至回到家還像模像樣地畫了一份建築圖紙。
  • 貝聿銘:傳奇百年精英人生 締造現代建築經典(上)
    2019年5月16日,貝聿銘在紐約的家中安詳辭世,享年102歲。如果從太空可以看到地球,貝聿銘在世界各地的作品,猶如一顆顆鑲嵌在地球表面的鑽石,熠熠生輝。而他長達一個世紀的精英人生,源於中國。貝聿銘1917年出生於廣州,成長於香港和上海。1935年留學美國,並成長為當代現代主義建築大師。
  • 我眼中的貝聿銘:一道華人之光,兩座經典殿堂,一代建築宗師
    世界建築大師們,無不擁有深厚的行業背景與專業造詣。美籍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與純粹的專業大師們多一些不同。他不僅擅長建築設計,技術過硬,作品享譽世界,而且攜「華人之光」美譽,風靡歐美各國,結識總統、權貴等上層人士,卻又對政治保持天然免疫,項目竣工總能功成身退。
  • 中國銀行與貝聿銘建築事務所的百年不解之緣
    在現代建築史上,貝聿銘被稱為「最後一個現代主義大師」。遊走在東西方文化之間的他,無疑是建築界一個特殊的存在。他始終堅持著現代主義風格,在將建築人格化的同時為其注入東方的詩意。貝聿銘的建築設計作品,善於使用鋼材、混凝土、玻璃與石材,代表作品有美國華盛頓特區國家藝廊東廂、法國巴黎羅浮宮擴建工程、卡達多哈伊斯蘭藝術博物館等。
  • 他101歲了,是融貫中西的東方貴族,用盡一生,只為設計最頂級的建築
    誰成想,後來少年設計了一百多座建築,最初的啟蒙卻來自這個簡單的念頭。而今少年已是位百歲老人,被譽為「最後一位現代主義建築大師」,他叫貝聿銘。011935年,17歲的貝聿銘赴美留學,違背父親意志,棄金融,選建築。國人學建築,首選賓夕法尼亞大學,畢竟前有名校友梁思成、林徽因加持。
  • 致敬貝聿銘 | 貝氏家族為什麼能打破歷史的魔咒傳承500年?
    1948年,貝聿銘離開校園,在紐約一家房地產開發商擔任建築研究部主任,這是他人生軌跡的重要節點。此後70多年來,這位建築奇才為世界帶來了精彩絕倫的作品。2019年5月16日, 貝聿銘辭世,享年102歲。1960年,貝聿銘離開柴根道夫,自立門戶,成立了自己的建築公司。
  • 建築大師貝津銘作品:北京香山飯店
    貝聿銘說:「香山飯店在我的設計生涯中佔有重要的位置。我下的功夫比在國外設計有的建築高出十倍」。
  • 華裔建築師貝聿銘度百歲生日 成就最美建築
    4月26日 今天是華裔建築師貝聿銘先生的百歲生日,他是享譽全球的最著名建築師,投身建築事業70多年來,優秀的作品早已遍布世界各地,被譽為「現代建築的最後大師」。  「最美的建築,應該是建築在時間之上的,時間會給出一切答案」,貝聿銘曾這樣說過。如今邁入期頤之年,回望百年曆程,羅浮宮前的玻璃金字塔仍如寶石般璀璨,故鄉的蘇州博物館日益展現出古典和現代融合的氣質。  百年風云:心系建築 作品遍布世界
  • 貝聿銘家族:蘇州貝氏的百年傳承
    ▲美籍華人建築大師貝聿銘(左)與甘迺迪夫人傑奎琳在一起。貝聿銘剛剛過完自己的100歲生日。
  • 102歲貝聿銘去世:中國唯一富過15代的家族,家訓只有30個字
    享譽世界的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先生於5月16日去世,享年102歲。作為現代建築歷史上「最後一個現代主義大師」,貝聿銘為世界帶來了精彩絕倫的作品,包括羅浮宮的玻璃金字塔、華盛頓國家藝術館東館、香港中國銀行大廈和蘇州博物館等。
  • 以藝術之名去臺灣赴一場與建築大師的浪漫邂逅
    旅行不僅僅是遊玩,而是與美好的人和事物相遇。散落在臺中和臺南各處的獨特建築物,充沛飽滿的設計與創意,散發出的能量總能給人意想不到的視覺衝擊,令人百看而無倦意。第九次來臺灣,追尋著建築大師的足跡,赴一場令人嘆為觀止又優雅極致的建築美學之旅。
  • 「1989,貝聿銘之年」 | 羅浮宮金字塔往事
    「我倒要看看,你這個老頭子能玩出什麼花樣來,貝聿銘。」這個叫貝聿銘的老人,是美籍華裔建築大師, I. M.Pei & Partners事務所聯合創始人,一年前剛剛拿下了象徵業內至高榮譽的普利茲克獎,在他光鮮的履歷中早已寫滿了令人驚嘆的傑作,波士頓甘迺迪圖書館,華盛頓國家美術館,北京香山飯店,紐約賈維茨會展中心……然而這一次,貝聿銘接受的設計委託卻有著非凡的意義,因為這是法國總統密特朗在1981年上任後特地下達的指令,要擴建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藝術聖殿——巴黎羅浮宮
  • 貝聿銘:跨越東西方的人
    2019年5月16日,年逾百歲的貝聿銘逝世,但建築師之名,卻因為這些建築而永存。    完成這種跨越的人寥若晨星    某種意義上,建築與我們面對的一些最重要的問題息息相關——權力、榮耀、記憶、身份。一個建築師是如何通過建築來回應這些終極問題,並將它們帶到永恆的?而超越建築師身份之外,貝聿銘又是如何見證和參與這一個世紀的歷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