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半年來,陸續有諸多名人志士離開我們:金庸老先生走了,卸下一身凡塵,回到他的武俠世界;著名主持人李詠,用一隻話筒造就了精彩的一生,年僅50隨就因病離世;美國漫畫之父斯坦李,因病離世時享年95歲,是他創造了包括蜘蛛俠、綠巨人、X戰警、鋼鐵俠、雷神等超級英雄的「漫威宇宙」……就在5月16日,世界著名建築大師,貝聿銘先生,逝世。一代華人巨星就此隕落,享年102歲。
貝聿銘老先生是蘇州望族之後,卻為建築設計奉獻終生。他的作品遍布世界,有法國巴黎羅浮宮的玻璃金字塔,有華盛頓國家藝術館東館;在中國,他留下了香港中銀大廈、蘇州博物館新館等建築,還自發設計了汶川地震玻璃紀念碑。
羅浮宮玻璃金字塔
貝聿銘老先生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了建築,被譽為「現代建築的最後大師」,貝聿銘老先生出生於中國,並在中國度過了童年與青少年時代,從小居住在蘇州博物館附近的獅子林中,因此貝聿銘深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貝聿銘先生兼收並蓄了中國儒家特有的莊重老成與美國所賦予的擺脫歷史重荷解放自己的創新意識,他的建築作品因此顯得端莊、謙和、精美而且耐人尋味。而這種天人合一的建築理念從我國古代一直流傳至今,其中尤以皇家建築和寺院建築最為典型。你知道嗎?這種端莊、謙和的建築設計理念具有其特殊的象徵意義與功用。
山門
一入寺院,便是三門殿,也稱「山門」。寺院的大門,一般都是三門並立,一大二小,分別象徵空門、無相門、無作門。抬頭便見,裡面供奉的彌勒菩薩。彌勒是釋迦牟尼的接班人,但要等釋迦牟尼寂滅後五十六億七千萬年後,才降臨人間,正式升為彌勒佛。
彌勒菩薩經常被塑成:和藹慈祥、滿面笑容、豁達大度、坦胸露腹的慈愛形象,常被稱為笑佛、歡喜佛、大肚彌勒佛。代表的是生平等心,呈喜悅相。
與彌勒菩薩背靠背的是韋馱菩薩。他是佛寺的守護神,為四天王座下三十二將之首,一般身披鎧甲,手持降魔杵。若雙手合十則代表歡迎遊方和尚投宿掛單,而單手拄杵則表示不歡迎投宿掛單。
天王殿
· 東方持國天王
尊身為白色,穿甲冑,尊手持寶慧琵琶,東尊王攬勝東勝神洲。
· 南方增長天王
身像為青色,穿甲冑,手握慧劍,以保護正法不受侵犯,此尊王護持南瞻部洲。
· 西方廣目天王
天身紅色,一面二臂,目圓而外凸,頭戴龍盔,身穿鎧甲,右手捉龍或蛇,左手託塔,此尊王護持西牛賀洲。
· 北方多聞天王
身為綠色,穿甲冑,右持寶傘,左手臥神鼠。用以制服魔眾,護持眾生資糧。此尊王守護北俱瀘州。
伽藍殿
伽藍殿,大殿的東邊配殿一般是伽藍殿。以伽藍菩薩(關公)形象為代表。
祖師殿
祖師殿,在大殿西側,以禪宗寺院最常見。供奉各宗派自己的初代祖師,或歷代於本宗有發揚之功的先德。
此外,有的寺廟還有圖碑,一些千年古剎還把歷代石碑包括已廢毀的寺廟內石碑集中在一起,形成碑林。也是非常有參觀價值的地方。佛像、廟宇、銅鈴、木魚和誦經聲,唯有這裡最能將萬千雜念放下,也唯有這裡最能讓人明白,「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不要去抓取恆常不變的心境,也不要去逃避不想要的境界,這樣才能清醒明覺地活在當下,才能夠與大自然的法流同步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