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大師麥可·格雷夫斯眼中的設計生活

2021-01-07 環球網

溫州市市委書記陳一新會見格雷夫斯

溫州市市委書記陳一新會見格雷夫斯

溫州肯恩大學理事長林衛平(左)為格雷夫斯介紹校園

大衛.莫尼參加格雷夫斯媒體見面會

【環球網綜合報導】80歲高齡的建築大師麥可·格雷夫斯從美國遠道而來,專程指導溫州肯恩大學設計與建築學院的組建,並帶來他親自手繪的設計與建築學院大樓的圖紙。期間,格雷夫斯接受了環球網的專訪,與記者分享了他「無處不發現、無處不設計」的態度,表達了對建築界未來的期待。

設計源於生活細節它無處不在

記者:什麼原因促成您這次參與溫州肯恩大學設計與建築學院的設計?

格雷夫斯:最早我很榮幸地接受美國肯恩大學校長的邀請,組建智囊團對建築學及設計學科的教材做全新設計。這是一個非常令人激動的挑戰。當然,我在感到榮幸的同時,也意識到責任和眾人的期待。我感興趣的不僅僅是建築單體的設計,而且是創造建築整體環境。可持續性發展對我來說,是要基於回歸以人為本的教學和設計的理念,對環境的守護和珍愛。

格雷夫斯介紹設計理念

記者:此次設計,您的靈感來自於哪裡?

格雷夫斯:我的靈感來源於工作本身,源於對建築使用者需求的充分考慮。設計這幢大樓時,我像是回到了學生時代,因此設計中充分考慮了建築設計師的學習與工作需求。我的目標,就是設計一幢我自己願意且樂於置身其中的設計專業教學大樓。

格雷夫斯為溫州肯恩大學設計與建築學院設計的原稿

記者:您在全設計領域均有涉足而且頗有建樹,怎麼會有這麼廣泛的興趣?

格雷夫斯:我的興趣起源於對生活細節的關注,設計對我來講是無處不在的。對我來說,充分利用時間是做很多事情的關鍵。我很多時候都待在工作室裡,一般晚上和周末用來繪畫。每周一般兩天用於產品設計,三天需要做什麼。

多出去走走完成從心到手的連接

記者:羅馬對您有極為重要的影響。您能描述一下您在美國羅馬學院的經歷嗎?

格雷夫斯:我在1960年就獲得了羅馬建築獎項。我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在羅馬美國藝術學院的經歷。那裡有非常古老的建築,西方有很多建築都深受羅馬文化的影響。我在那裡身臨其境地描繪這些建築,從而對巴洛克建築、羅馬式建築有了更好的理解,這對我之後的創作起了很大作用。所以我建議學建築的學生能去羅馬看看。

記者:您認為世界遊學對培養建築師重要嗎?

格雷夫斯:當然!在我看來,旅行改變一個人。無論東西方,建築專業學生都應多出去走走,比如羅馬,比如中國的一些寺廟花園。現代城市對於教育來說非常重要。在美國,紐約離美國肯恩大學非常近,我們就建議學生應該多去紐約看看,也建議來溫州,浙江,以及整個中國很多建築值得學生們學習。現在在全球教學領域,電腦的作用被過度強調了。因為如果去很多學校,你會發現建築學的學生都過於依賴電腦,卻忽略了從心到手的連接。我在設計建築教材時非常強調心手合一。

傳承本土文化助推優秀設計師養成

記者:如何培養優秀的設計師?

格雷夫斯:在我看來,中國學生若青睞東方建築風格,應多在亞洲旅行,吸收和積累自身對東方文化的認識。此外,感受都市生活對建築師也至關重要。只有深入社群,才能了解住戶的需求。

溫州肯恩大學格雷夫斯媒體見面會

記者:您認為溫州肯恩大學能培養出一位與您鏡像對應的東方建築大師嗎?

格雷夫斯:我認為不僅能夠培養,更應該培養,這是職責所在。學生們不止是模仿現代建築,而是學習。在理論基礎之上,在現代建築基礎之上,設計出將中國東方文化與現代建築相融合的效果。在中國的上海、北京以及溫州有很多古老的房子,可惜現在大部分都拆掉了,用來蓋現代化的摩天大樓,歷史文化消失了,我感到非常惋惜。羅馬對古老建築就非常用心,基本上你在周圍看不到特別高的現代建築。兩天前,我在上海一座舊樓房中吃飯,裡面的建築空間很怡人。一座老房子,經過翻修後用作現代功能,但保留了原始的面貌,這樣就非常好。我們的城市規劃者應該用盡全力保留那些古老的建築,這樣可以讓我們的孩子,讓兒孫後代看到。

相關閱讀:

格雷夫斯先生是美國著名建築師、建築教育家。

1934年7月生於美國印地安那波利斯市。

1959年獲哈佛大學建築學碩士學位。

1960至1962年就讀於羅馬美國學院。

1962年返國,在普林斯頓大學任教。

1964年開始設立建築事務所。

設計作品包括美國波特蘭市政廳、佛羅裡達天鵝酒店,丹佛市立圖書館,和中國上海外灘三號內飾等。他獲得了難以細數的嘉獎和榮譽,先後獲得美國國家藝術獎、美國建築師學院金獎等。

溫州肯恩大學於今年3月經教育部批准正式設立,學校今年面向浙江、湖北、河南、河北、山東、安徽6省招收經濟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市場營銷、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英語、視覺傳達設計6個專業共500名,正在籌建設計與建築學院。

相關焦點

  • 建築大師為肯恩大學設計教學樓 與其他高校大不同
    他就是美國建築設計大師麥可·格雷夫斯(Michael Graves),他將為這所大學設計一座色彩斑斕的教學樓,並以他的名字命名。目前,概念設計圖已出爐。據了解,這也是格雷夫斯首次以自己的名字作為建築物的名稱。  需要格雷夫斯親自操刀的是設計與建築學院大樓,位於溫州肯恩大學校園內的湖邊。
  • 建築大師的工作室,會怎麼設計?
    正文共計:4327 字預計閱讀時間:12 分鐘建築大師工作室除了自宅,建築工作室或許是對建築師而言,另一個具有特殊意義的建築。我們感嘆大師們創造的驚豔建築時,可否好奇過建築師們工作的場所,那些經典建築的誕生地。
  • 講個笑話,知名演員「江一燕」是建築設計大師
    美國建築大師,聽起來好牛逼啊。那大家是不是趕緊祝賀她?建築專業的同學都紛紛站出來要求江一燕拿出設計圖紙,並回答「專業問題」。江一燕沒在怕的,立刻出來回復爭議。但是她作為房子的甲方,她拿著乙方熬夜加班設計出來的房子,去參加比賽獲獎了。——也就是說,甲方在建房子的時候指點幾句,給個裝修意見,就列入了設計團隊中,得到了這個房子的建築大獎。
  • 方案揭曉丨八位建築大師集群設計重塑嶺南傳統古村
    評審會現場 恆廣投資&CBC集群設計方案展示集群設計邀請了國內外共8家建築大師團隊參與,包括履露齋建築師事務所創始人、首席建築師承孝相團隊,B.L.U.E.建築設計事務所創始合伙人、主持建築師
  • 建築大師貝聿銘,他的設計思想竟和佛教建築理念一脈同源
    近半年來,陸續有諸多名人志士離開我們:金庸老先生走了,卸下一身凡塵,回到他的武俠世界;著名主持人李詠,用一隻話筒造就了精彩的一生,年僅50隨就因病離世;美國漫畫之父斯坦李,因病離世時享年95歲,是他創造了包括蜘蛛俠、綠巨人、X戰警、鋼鐵俠、雷神等超級英雄的「漫威宇宙」……就在5月16日,世界著名建築大師
  • 84歲建築大師被曝性醜聞!看完他的作品更覺得諷刺
    邁耶雖對女性私下行為不尊重且違背法律,但在公開場合,他除了把自己包裝成為著名建築大師、藝術家,更把自己宣揚成為女性建築師支持者,他不僅捐獻獎學金資助建築女大學生,還曾經籤名,支持讓女建築師丹尼斯·斯科特·布朗(Dennis Scott Brown)與她的丈夫共同分享普利茲克獎,把自己渲染成女權支持者。
  • 世界級建築大師貝聿銘走了,晚年主持設計的蘇州博物館驚嘆於世
    5月16日,世界著名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先生,去世,享年102歲,一代華人巨星就此隕落。貝聿銘老先生逝世的消息,令人心痛!貝聿銘的建築路1917年4月26日,貝聿銘出生於廣州一個殷實的大戶人家——一個富了15代的中國家族,在金融、醫藥、銀行多個領域均有地位,他卻為了建築設計奉獻終生。
  • 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去世:102歲的設計人生,建築遍布世界各地(作品全記錄)
    然而,不幸的是,5月17日早間央視新聞援引外媒的報導,當地時間5月16日,享譽世界的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去世,享年102歲。庸置疑,貝聿銘是中國設計界裡程碑式的人物,他的設計遍布世界各地,但他低調謙虛他投身建築事業70年,美國成為他的事業起點,項目遍布中美法德等全球各地,但他曾在《築夢天下》說:「對我來說,中國印記從未完全消失。現在我在美國住了七八十年,仍然覺得自己是中國人。不是很怪嗎?我給了自己新的外表,但內心的一切早就存在了。
  • 大師說:設計的底層邏輯是「回歸生活,以人為本」
    現場點評金句頻出,觀點犀利,網易新聞精選其中的精彩內容,與讀者共享大師思想。現場主評委包括:中國美術學院博士生導師宋建明、CCD香港鄭中設計事務所合伙人胡偉堅、孟也空間創意設計事務所設計總監孟也、廣東博意建築設計院副院長張頤、杭州內建築設計有限公司合伙人孫雲、頂賀設計國際董事長何瀟寧、廈門嘉和長城裝飾工程有限公司的董事長孫少川、網易家居總編輯胡豔力。
  • 【杭州大家】生活藝術館榮獲Architecture MasterPrize美國建築...
    【杭州大家】生活藝術館榮獲Architecture MasterPrize美國建築大師獎 2019-09-24 19:08 來源:浙江在線 / 記者: / 編輯:周杭 導語 由ZSD卓時設計的【杭州大家】生活藝術館作品從來自全球68個國家和地區的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
  • 建築大師Alvaro Siza中國大陸首座建築作品啟用
    國際建築大師Alvaro Siza 中國大陸首座建築作品  「實聯水上大樓The Building On the Water, Shihlien Chemical」啟用儀式最終特別邀請1992年榮獲建築界最高榮譽普立茲克建築獎桂冠的葡萄牙建築師Alvaro Siza 擔綱設計,將製程中的重要元素「水」與建築巧妙融合,展現出國際級建築美學。這同時代表建築大師在中國大陸之首座作品。  【建築介紹】  在水面上建築是Alvaro Siza 大師全新的設計嘗試。
  • The Architecture Master Prize美國建築大師獎文化建築獲獎作品
    美國建築師大獎(Architecture Master Prize,簡稱:AMP)是伊朗裔藝術家法米尼(Hossein Farmani )於美國創立的世界級建築獎項之一。獎項主要評審建築、室內及景觀設計三個方向。
  • 引領品質生活,全球時尚、建築、設計、零售界大佬雲集成都
    又如何更好地實現品質生活?類似這樣的問題,備受世界矚目。11月4日,全球生活方式的引領者們將在中國成都「碰撞」出答案——來自時尚、建築、設計、零售等領域的150餘名全球精英齊聚蓉城,出席由英國《Monocle》雜誌與成都傳媒集團聯合主辦、《每日經濟新聞》承辦的成都「品質生活論壇」,共話時尚潮流趨勢,縱論生活方式變革。
  • 演員江一燕獲建築大師獎,然後……
    網友提出質疑,建築行業人士也議論頗多。這幾天,一則關於中國女演員江一燕獲得美國建築大師獎的消息在網上引發爭議。10月21日,微博上有消息稱,江一燕獲得「美國建築大師獎」,獲獎作品是她參與設計的「夢想家園」。微博截圖江一燕獲建築大師獎引爭議江一燕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曾出演《我們無處安放的青春》《南京!
  • ...感受日式設計之美 建築大師隈研吾新作品「角川武藏野博物館」
    設計特色「角川武藏野博物館」由日本著名出版社角川集團打造、日本著名建築大師隈研吾先生設計。以文化與自然共生的理念、自然景觀融合幾何線條的設計,結合使用約2萬片花崗巖組成的外牆,看上去像是一塊巨型巖石,加上陽光的照射會讓牆身呈現出不同的面貌。
  • 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去世 享年102歲 致敬!永恆的大師
    很多人的建築啟蒙始於貝聿銘的羅浮宮玻璃金字塔;很多人千裡迢迢去往蘇州,就為走一遍他設計的蘇州博物館;還有多人從香港寄回明信片,選擇的就是以中銀大廈為中心的沿海風景照;也有很多人將漢考克大廈或多哈伊斯蘭藝術博物館寫進旅行清單,作為下一站的前往。
  • 凱文·洛奇逝世:不為創新而創新的建築設計大師
    但這位95歲還不肯從設計崗位上退休的老人,在建築設計領域富有盛名。他是20世紀後半期美國最重要的建築設計師,於1982年獲得建築設計界的「諾貝爾獎」普利茲克建築獎,評委對他這樣評價道:「在這個多變的時代,時尚一夜之間在嚴肅與華麗之間搖擺,在對過去的蔑視和對不存在之『過去』的懷舊之間搖擺。凱文·洛奇強大的作品,有時堪與時尚媲美,有時延後於時尚,更多時候是在製造時尚。」
  • 東京奧運會主場館國立競技場是誰設計?|日本建築大師隈研吾操刀
    而背後設計的,就是日本大師級建築師隈研吾,以擅長的手法打造的國立競技場,成為世界最大的木結構之一,靈感更是源自明治神宮而生!隈研吾作為一名國際著名的建築師,其作品極有日式及東方禪意,在業界有「負建築」、「隈研吾流」之稱,更善於利用天然建材,與四周環境呼應結合。
  • Alessi的童趣世界|設計走了心,就是不一樣
    每件產品的背後,都體現了它所倡導的充滿詩意與感性、樂趣與想像力的生活方式。 日用品或許只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惹人注意的一小部分,但Alessi卻致力於讓使用者在做家務時,既可以把事情變得輕鬆簡單、有趣,又可以凸顯個人風格,不知不覺在享受便利生活的同時,無形中提升美學力與鑑賞力。
  • [分享]獲大獎的建築設計資料下載
    據悉,此次大賽共收到來自全球的350件參賽作品,經過兩輪選拔,5件作品進入最終決賽。合肥工業大學代表隊是進入此次決賽的唯一一支中國代表隊,其參賽作品從生態與城市環境、新的生活方式、結構概念、節能策略等多個方面,對未來高層建築設計提出了富有創造性的設想,得到了包括世界最高建築「杜拜塔」的設計師在內的國際知名高層建築專家的高度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