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寶級烹飪大師、粵菜泰鬥、廣東順德籍名廚的康輝,在北京飯店的烹飪成就,有目共睹。《北京飯店的廣東菜》一書,由康輝及其高徒王志堅撰寫,於1988年出版。王志堅深情地懷念恩師:「16歲開始跟師傅,師傅對我像慈父對兒子一樣,我受了委屈,師傅拉著我的手,給我講道理,哄我開心。他的高風亮節、精益求精的高超技術,豐富的烹飪經驗,永遠是我們學習的楷模。」
白天鵝賓館原常務副總經理、廣州西餐行業協會永久會長彭樹挺,於2020年1月29日晚上在微信發布了一則圖文消息:「中國烹飪界的國寶級烹飪大師、粵菜泰鬥、北京飯店名廚康輝老先生於2020年1月27日去世,享年96歲。康老先生謙虛謹慎、品德高尚、技術精湛、公認的一代宗師!是我們的好前輩、好老師、好朋友。深切懷念他。」彭樹挺回憶:「康老人家每年回廣東探親,我都爭取在白天鵝賓館邀請他吃頓便飯……後來他病了,以後沒回廣州探親,我只在北京探望過一次,有十幾年沒見他老人家了。」
《北京飯店的廣東菜》作者之一的王志堅,1954年生,北京市人。北京飯店廣東菜特級廚師。他1971 年到北京飯店廚房,就師於廣東菜名廚張橋、康輝等,技藝日臻純熟,曾參加多次重大宴會的菜點組織和製作,為來訪外國領導人服務,受到讚揚。1980年,將烤鴨技術引進北京飯店。從1982年起,任廚師長,當時還兼任北京營養善食研究會副秘書長。2020年,王志堅在日本排名第一的五星級溫泉飯店、大分縣別府市「衫乃井飯店」擔任總廚。「杉乃井大飯店」位於「別府八湯」之一觀海寺溫泉。是一座背靠鶴見嶽的壯麗景觀、晴日可遠望四國島,建築在可將別府灣一覽無餘的高地上的飯店。飯店的客房共有647間室,可以住宿2,914名旅客,溫泉以及娛樂設施齊全。宿泊設施為14層的「主樓」和13層的「花卉館」,還有包含「棚湯」溫泉和保齡球場在內的「杉乃井宮殿」等設施。
《北京飯店的廣東菜》的第二章:北京飯店的廣東菜
北京飯店的廣東菜是1954年引進的。從這年開始,先後調來了廣東菜名廚張橋、康輝,廚師李厚光等,以及廣東點心師郭文彬、黃楚雲等。從此,廣東菜成了北京飯店四大名菜系之廣東菜班子也達到六十多人。
一、在廣州風味的基礎上發展
廣東菜有廣州、潮州、東江之分,這三種風味各有千秋。北京飯店經營的廣東菜是以廣州風味為主,兼祧潮州、東江,手法上擅長燒、烤等烹製方法。如「明爐乳豬豬」、「掛爐燒鴨」、「掛爐燒鵝」、「蜜汁叉燒」等,都是著名的廣東傳統菜餚。其中「蜜汁叉燒」是將豬肉用掛爐烤炙,熟後瘦肉焦香,肥肉甘化,內鹹外甜,蜜味香濃,很有特色;因起源於順德縣大良而得名的「大良炒鮮奶」,對火候要求極嚴,炒好的鮮奶晶瑩乳白,酷似凝脂,吃起來鮮嫩爽滑,別有風味。
另外,這裡的廣東素菜也很有講究,其中有名的「鼎湖上素」,傳說是肇慶鼎湖山上寺廟和尚做的素齋。此菜選料精緻,加工複雜,是用冬菇、口蘑、草菇、榆耳、銀耳、黃耳、冬筍、竹蓀、胡蘿蔔、油菜心等十幾種原料蒸煒而成的,多為山林野生珍品,五顏六色,菜形美觀,爽滑清香,味鮮可口,實為上等素齋。
北京飯店的廣東菜千姿百態,美味無窮,其中之名餚不勝枚舉。如:雞吞翅、蟹黃魚翅、上湯鰵肚、葵花鮑片、姜芽炒鴨片、八寶全鴨、炸脆皮雞、果汁鐵扒雞、奶油咖哩雞、烤威化金錢雞、果汁魚、清蒸三夾魚、油浸魚、糖醋脆皮鱖魚、香露元魚、油泡蝦仁、紙包蝦仁、菜心炒蝦球、鮮蝦燴冬茸、彩色鳳眼肝、鮮蓮冬瓜盅等等,都是廣東菜中的上品。
北京飯店的廣東點心,更是製作精美,品種繁多,特點是:清香爽脆、甜鹹適口、形狀美觀。廣東點心之所以品種繁多,是和製做方法變化多端分不開的。僅皮子就分六大類:
一發麵皮;二、無酵多油麵皮、無酵少油麵皮和無酵無油麵皮;三、米粉皮;四、蔬果皮(如番薯、馬鈴薯、山藥、芋頭、蓮子、雲豆慈菇等,均與澂面一起和成皮);五、魚鮮皮(蝦肉、魚肉做成皮);六、蛋皮、豆制皮。點心皮子種類就如此之多,餡的種類就更多了,譬如廣東月餅,肉、火腿、蛋黃、棗泥、蓮蓉、五仁等均可入餡,品種多,味道好,甜鹹香酥,十分著名。
北京飯店供應的廣東點心(北京飯店點心另有專冊介紹)比較有代表性的有:架櫻擘酥角、蠔油叉燒包、荔脯芋角、大地魚燒麥、佛山盲公餅、皮蛋蓮蓉酥、奶皮豬油包、杏仁餅、鮮肉蝦餃、娥姐粉果、酥皮雞蛋撻、雞仔餅、倫教糕、雞粒擘酥批等,都各有特色。還有的點心模仿小雞、小鳥、小鵝、金魚、小兔、企鵝和各種花卉的形態,造型優美逼真,製做小巧玲瓏,十分逗人喜愛。
廣東麵條和粥的做法也很講究,例如童叟皆愛的「沙河粉」,要用廣東上好的齊眉米,使沙河縣白雲山清冽的山泉水泡透。再磨成細漿,加入花生油攪勻,然後平攤在大平底盤上,上籠沸水旺火蒸熟,最後切成一釐米寬的條。「沙河粉」吃時可配上牛肉片豬肉片、豬肝片、牛脯、蝦仁等做成湯食,也可用各種配料炒者吃。吃起來軟滑爽口,是典型的廣東風味。還有「雲吞麵」、伊府麵、「艇仔粥」等,都別有風味,在賓客中留下了極為美好的印象。
二、北京飯店廣東菜的奠基人和發展者
從1954年就進店的幾位廣東菜名師,技藝高超、各有特長並且根據科技的進步和賓客的情況(外國賓客多,領導人,名人多,中國人中北方人多),不斷博採眾長、推陳出新,為高水平的北京飯店廣東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將其技藝向前發展了步,在國內烹飪界取得了獨立的地位。現在,很多賓客都知道了「北京飯店的廣東菜」。而這是與北京飯店廣東菜的幾位奠基人和發展者分不開的,他們就是張橋、康輝、李厚光、郭文彬、黃楚雲。
張橋和康輝對廣東菜的燒、烤、臘、滷、炸的菜特別拿手,如「烤乳豬」、「掛爐燒鴨」、「百花酥鴨」等。他們還擅長於蛇、貓、狗、鼠、果子狸等野味烹製各種佳餚美味。張橋還有一手出色的雕花技藝,憑著一把小刀,在冬瓜和西瓜上雕出各種花卉、山水、蝴蝶、小鳥等,意趣盎然,美在其中。他發海參也是首屈指的,不但發的快,而且出頭大,質量好。李厚光擅長於製作各種冷菜,富於幻想,可以把冷菜拼擺成「孔雀開屏」、「丹鳳朝陽」、「龍飛鳳舞」、「喜鵲登梅」等各種圖案,真是巧奪天工,使人們感到擺在自己面前的不僅是精美餚饌,還是一種精緻的藝術佳品。這在五十年代確實是一種罕見的藝術,時至今日,許多人都已學會了這樣的技藝。郭文彬和黃楚雲都是廣東點心名師,他們善於鑽研、創新,製作的點心不僅味道鮮美,營養豐富,而且造型也很美麗。能夠模仿許多動物、花卉的形態,把點心做出栩栩如生的形象。
下面,專門介紹一下康輝大師:
康輝生於1924年,廣東省順德縣人,現年62歲。1963年評為特級廚師,1985年被授予北京市勞動模範稱號。1982年,法國名廚協會授予他烹飪大師稱號。
康輝出生的順德縣,位於繁榮的珠江三角洲,民間飲食業直很繁榮興旺,大小餐館、茶樓比比皆是,而他的父親又恰是一個中等茶樓的點心師。1938年廣東省淪陷後,14歲的康輝逃難到上海後,就開始了他的廚師學徒生涯。上海的飯店、酒樓,80%都經營廣東菜,聚集了大量的廣東菜名家大師,他也在永安公司的大東酒店開始了學廚生活,此後,他又在金門飯店等幾家有名望的大飯店廚房為廚。家鄉、家世、名師加上本人的刻苦鑽研,使他很快進入了烹飪藝術的世界。
康輝烹飪藝術的特點是,技藝上博採旁門,從不過分強調自家菜系,很尊重並注意採學川菜、淮揚菜、譚家菜的烹調技藝。
他的烹飪範圍從冷盤到熱菜,乃至面點,都很精通,技術上十分全面。高超的技術,使康輝於1955年以廣東菜高手的身份被選拔到北京飯店廚房,到現在他已辛勤工作了31年。
康輝烹飪的另一特點是不因循守舊,而是不斷創新。他認為,食廣東菜應因人而異,因氣候而異,因地域而異,不可強求一致,只有這樣廣東菜才能夠為更多人所喜愛。他的創新有很多例子,如廣東菜的「中式牛排」,習慣的作法是將牛排兩面煎後用汁烹。煎的時間要短,牛排要嫩,吃起來要帶血絲。但這隻適合廣東人的口味,而北方人卻不適應。於是康輝在做這個菜的時候,就在火候上增加時間,使北方人吃起來既感覺不生,又感覺肉質很嫩。又如,「油浸魚」是廣東名菜,味道清淡、鮮美,過去,廣東菜廚師們做此菜的傳統方法是:將魚用油浸泡,以溫熱油慢慢浸熟,這樣做既費時間,又難掌握油溫和火候。康輝在幾十年實踐的基礎上,根據油浸魚的基本原理,改成用水加油,待水沸後將魚放入浸熟,這樣做出來的魚味道依然鮮美,而且保證了魚肉的細嫩,現在,這種方法已普遍為各地廣東菜廚師所採納。
高超的技藝和勤懇的工作態度,使他不斷獲得讚譽。大型國宴或其它重要宴會,他不但是主力,而且參與組織工作;在餐廳便餐的小炒上,也從不會含糊,因而讚譽不斷。特別是,1961年,康輝到中南海給毛澤東主席做菜,這是他一生中難忘的一次經歷。為了讓毛澤東主席吃得好一些,他總是千方百計,不斷調換口味。他不僅做廣東菜,時而也會炒幾樣道地的四川菜、淮揚菜,甚至譚家菜,請主席吃。毛主席很喜歡康輝做的菜,多次讚揚他,即使到外地視察有時也要帶他同往。
宋慶齡名譽主席最愛吃康輝做的「酒烤比目魚」,身在北京,能夠吃上道地的家鄉菜,常使她高興得讚不絕口。有幾次她在家中款待佳賓,也把康輝請去。她是想藉助康輝高超的烹飪技藝,用故鄉精美的佳餚來儘自己的地主之誼。
越南的胡志明主席與康輝也有過一段交誼。1955年,康輝剛到北京,初次為這位越南老人做飯就得到了他的喜愛和欽佩。自那以後,每次來訪,他都要請康輝到自己身邊服務。而且每次來訪到國賓館住下之後,就是到廚房裡看望康輝,臨別時也要親自對康輝話別,並一再感謝他周到的服務。康輝做的「脆皮雞」,是胡志明主席最愛吃的菜,有時候因為原料不足做不成,胡主席就會感到非常遺憾。到中國其它省份訪問,胡主席也要帶著康輝,常常請他同桌就餐,並親自為他夾菜。
康輝的技藝還載譽許多國家。他三訪法國,1982年10月30 日,康輝隨北京飯店烹飪代表團,參加了在法國狄戎市舉辦的第二十五屆國際美食博覽會。參加這次展出的有24個國家,我國是第一次參加。博覽會中國館、中國餐廳每天車水馬龍。人們帶著好奇而來,觀賞、品嘗以後又帶著滿足、高興、驚嘆離去。中國菜一時成為人們談話的中心,中國廚師也成了新聞界採訪的重點對象。法國一家電視臺對康輝作了專訪,並為法國電視觀眾做了直播烹任表演,講授了古老肉、香酥鴨子、茄汁大蝦的製作方法。1982年11月6日,法國名廚協會授予康輝該協會烹飪大師稱號。該協會在致他的專函中寫道:「在看到您們最出色的佳饌之一雄雞破曉'的時候,我們確實被它驚醒了,您在法國和狄戎逗留期間真正使我們感到,我們兩國之間,世界兩大烹調技術中式和法式大菜之間的互相了解、認識和接近的夜幕就要過去,天已破曉了。」
康輝雖然身懷絕技,卻毫無保留地培養新人。他在北京飯廠店廚師培訓班上大顯身手,培養了一大批廚師。現在,他親手培養的人才,有的在美國,有的在法國,有的在比利時,為祖國的烹飪技術名揚四海而辛勤地工作著。他們都沒有忘記,是康師傅為他們的高超烹飪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由上海市檔案局主管、上海市檔案館主辦的《檔案春秋》記錄周松芳所寫的《上海灘走出的粵菜國廚》一文裡,詳細介紹「康輝」的故事:
康輝祖籍廣東順德龍江,1924年7月1日出生在順德水藤鄉,父親是一位茶樓點心師。可惜在14歲那年,父母雙雙亡於日寇戰火。好在上海粵菜館生意不錯,對粵鄉廚工需求量大,遂逃奔而來。先在大東酒家當學徒,出師後入金門飯店,再輾轉南京杭州等地,一番歷練之後,1940年代後期重回上海,進入著名的美華酒家。
其時蕭良初正主廚美華,並組織粵廚互助組織,業內有「十兄弟」之稱,而以康輝最小。1955年,北京飯店擴建後,國務院派專人到上海,委託錦江飯店幫助挑選推薦廚師人選。蕭良初舉賢不避親,推薦了小兄弟康輝。北京飯店可是廚師界的殿堂,大師雲集:川菜有南蕭(良初)北範的範俊康及羅國榮,淮揚菜有朱殿榮、王杜昆,粵菜也已有張橋、郭時彬,湘菜有陸俊良,豫菜有侯瑞軒,1958年周總理又親自把譚家菜請了進來,彭長海、陳玉亮也堪稱正宗傳人。
但是,不愧「廚出順德」,康輝很快就脫穎而出,1961年就被委以重任,到中南海給毛主席當廚師,成為最正宗最名副其實的「國廚」。此外,他還做過一段時間胡志明的「御廚」,創製的「脆皮雞」,成為胡氏的最愛;投桃報李,此後每逢胡志明訪華,必請康輝「隨扈」,同席共膳,還曾親自為他搛菜,待若上賓,令康輝受寵若驚。
國家名譽主席宋慶齡,對家鄉的粵菜情有獨鍾,每次家中招待親朋好友、外國貴賓,都要請康輝主廚。康輝創製的「酒烤比目魚」,成為宋氏最愛。康輝後來說起製作方法來,輕描淡寫:「比目魚烤出來,澆一點沙拉油,就可以上桌。」 「做法很簡單,用不了多少時間」,實際上,他口中的「用不了多少時間」,從頭到尾也要花5個小時啊!
康大師最堪珍視的經歷是1962年給毛主席做年夜飯。那是三年困難時期過後第一年,只允許康大師為主席做幾碟湘味辣椒、苦瓜、豆豉等小菜,再配上大米飯加饅頭,唯一撐場面的是葡萄酒,因為主席還邀請了溥儀、章士釗和另外三位名流。這等規格的年夜御膳,外人是難以想像的,無法不令康大師銘心刻骨。
後來,康輝出任北京飯店行政總廚,並負責籌建釣魚臺國賓館和人民大會堂餐廳,構築起北京國宴的三足鼎立格局。至此,南北兩大國賓館,悉歸順德人掌勺;順德菜,在某種意義上,便成為新時代的「國菜」了,康輝更成為中國廚師的一代國寶。
書名:《北京飯店的廣東菜》
作者:康輝、王志堅
分類:菜譜、教材、文集、食記
ISBN:7-80036-042-3/Z.26
出版:經濟日報出版社
年份:1988
字數:15.4萬字
原價:5.87元人民幣
(注1:書中記述的食材和烹法,為當時的資料。讀者在閱讀和學習時,應以遵守所在地區現行的法律法規和社會公認的道德標準為基本)
(注2:本文部分圖文來自網絡)
【粵菜圖書館】已發布的圖書目錄:
117,《北京飯店的廣東菜》
116,《廣州蔬菜品種志(1993)》
115,《萬家粵菜一本通》
114,《菜譜:中外海鮮四百味》
113,《筵席設計及菜單書法》
112,《粵菜精華(1999:水產禽鳥野生動物)》(許衡紀念周)
111, 《粵菜精華(1999:雞鵝鴨牛羊豬)》(許衡紀念周)
110,《粵菜精華(1999:分類菜譜)》(許衡紀念周)
109,《粵菜精華(1999:星期菜譜)》(許衡紀念周)
108,《粵菜精華(1994:名菜新篇)》(許衡紀念周)
107, 《粵菜精華(1993;續二:家庭菜譜)》(許衡紀念周)
106,《粵菜精華(1993;續一:食林隨筆)》(許衡紀念周)
105,《粵菜精華(1989)》(許衡紀念周)
104,《餚饌全書(1983)》(許衡紀念周)
103,《雜談飲食(1982)》(許衡紀念周)
102,《食譜叢談(1970、1980)》(許衡紀念周)
101,《粵菜存真(1963油印版)》(許衡紀念周)
100, 《舌尖上的素食養生-飲品、小炒、涼拌》
99,《舌尖上的素食養生-湯粥、蒸煮、燜燒》
98,《中藥活用圖典》(延伸讀物6)
97,《忠哥靚湯-24節氣養生靚湯》
96,《廣東特產風味指南》
95,《肚大能容》(延伸讀物5)
94,《越秀美食》
93,《廣州蔬菜品種志(1974)》
92,《廣東客家菜》
91,《順德菜精選》
90,《粵菜詩集-常見粵菜的製作方法和技巧》
89,《潮菜天下》(上下冊)
88,《粵菜之味》(《尋味廣東》叢書)
87,《尋味廣州》(《尋味廣東》叢書)
86,《靠海吃海》(《尋味廣東》叢書)
85,《靠山吃山》(《尋味廣東》叢書)
84,《粵菜傳奇》(《尋味廣東》叢書)
83,《百年老店》(《尋味廣東》叢書)
82,《廣式糕點(1984)》
81,《鮮入為煮》
80,《香港海味》
79,《南方甜品》
78,《耕餘話蔬》
77,《新荔枝灣食譜》
76,《餐桌上的世界史》(延伸讀物4)
75,《何世晃經典粵點技法》
74,《百變靚湯》
73,《廣東點心教材(1987)》
72,《廣東點心(1987中級技術教材)》
71,《中國小吃(廣東風味1985)》
70,《廣州點心技術培訓教材(1983)》
69,《粵菜薈萃》
68,《廣州點心教材(1979)》
67,《食帖.面的奧義》(延伸讀物3)
66,《廣州點心(1973)》
65,《廣東菜:烹調技法》
64,《廣東菜:料頭、汁和芡》
63,《風味人間》(延伸讀物2)
62,《廣州菜三百款》
61,《尋味順德.美味相傳》
60,《尋味順德.匠心獨運》
59,《尋味順德.鄉土之源》
58,《中國菜譜.廣東》(1976)
57,《廣東美食》
56,《蘭齋舊事與南海十三郎》
55,《廣東食材廣東味》
54,《品味容桂》
53,《廣東菜》(1980、1988、1990、1999版)
52,《粵菜烹調教材(1987上下冊)》
51,《品「味」隨筆—彭樹挺40年酒店餐飲拾零》
50,《白天鵝賓館廚藝經典》
49,《味的世界史》(延伸讀物1)
48,《西關風味趣聞》
47,《菜譜:雞280味》
46,《粵菜烹飪(1985中級技術教材)》
45,《鬥門味道》
44,《粵菜烹調初級技術教材(1987試用)》
43,《北京譚家菜》
42,《粵菜烹調技術培訓教材(1982)》
41,《粵菜烹調教材(1979)》
40,《臺山美食》
39,《食典尋源—順德名菜的美味故事》
38,《潮州菜譜》
37,《珠三角特色菜(廣東風味)》
36,《烹調、點心初級技術(試用教材1975)》
35,《飲和食德—老店老鋪》
34,《粵菜烹飪(1975澳門)》
33,《粵菜烹飪(1973)》
32,《嶺南酒文化與廣東石灣酒廠集團發展史》
31,《嶺南饕餮-廣東飲膳九章》
30,《現代潮菜-一代食俠林自然菜譜精選》
29,《開平食志》
28,《飲和食德-潮菜的傳承與堅持》
27,《美極順德-三天兩夜尋味攻略》
26,《廣式燒臘.柱侯菜譜》
25,《廣東吉祥菜》(正版)
24,《廣東燒滷》
23,《食在廣州》
22,《客家風味點心製作工藝》
21,《廣東吉祥菜》
20,《客家風味菜烹飪工藝》
19,《講食集》
18,《潮式風味點心製作工藝》
17,《塘魚百味》
16,《潮式滷味製作工藝》
15,《順德原生美食(下冊)》
14,《潮式風味菜烹飪工藝》
13,《順德原生美食(上冊)》
12,《廣式點心製作工藝》
11,《嶺南美食傳奇》
10,《廣東燒臘製作工藝》
9,《家鄉滋味-番禺鄉土美食漫談》
8,《粵菜師傅通用能力讀本》
7,《廚房佬的不敗哲學》
6,《廣府風味菜烹飪工藝》
5,《粵點詩集八十首》
4,《粵菜溯源錄》
3,《廣東省「粵菜師傅」工程培訓教材》
2,《食在廣州-嶺南飲食文化經典》
1,《美味求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