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宋朝都城到北京飯店 川菜歷史上三次「走出去」

2020-12-25 中國西藏網

  11月16日,在「第三屆世界川菜大會」召開之際,眉州東坡和二毛文化舉辦的「世界川菜(菜譜)文獻展」在眉山市黑龍灘開展。中國飲食文獻收藏家二毛介紹,他從數十年的菜譜收藏中,精選出從明清到上世紀80年代的600多本川菜文獻,全方位展現了川菜的歷史、變遷與美食文化的發展。

  第一次「走出去」是在宋朝

  中國飲食文化源遠流長,「食在中國,味在四川」,體現了人們對川菜的高度評價和讚譽。二毛認為,今天川菜的繁盛和四川飲食文化的歷史不能分開。川菜發展的歷史,是一部不斷「走出去」的歷史。

  「最早的川菜烹飪文獻散見於歷史文化著述中。」二毛說,東晉史學家常璩編撰的《華陽國志》開了先河,唐宋時期的李白、杜甫、蘇軾、陸遊、黃庭堅等人在各自的文集中都有許多關於川菜的記載和論述,直到清代才出現三種比較系統的川菜技術著述——清代乾隆年間李化楠、李調元父子收集、編撰的《醒園錄》,道光年間曾古懿編撰的《中饋錄》和清末佚名的《筵款豐饈依樣調鼎新錄》。

  清代這一系統川菜著作的出現,很大程度可以歸因於川菜在宋朝第一次「走出去」。北宋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中追述了北宋都城東京開封府城市風貌,記錄了以都城為代表的宋朝美食,其中主要有南食、北食和川菜,「更有川飯店,則有插肉麵、大燠面、大小抹肉淘、煎燠肉、雜煎事件、生熟燒飯」。

  「向者汴京開南食麵店、川飯分茶,以備江南往來士夫,謂其不便北食故耳。」南宋吳自牧的《夢粱錄》則更加詳細提到了主營川菜的川飯分茶,記載了焅雞、燒肉、煎小雞、煎鵝事件、肉煎魚、豉汁雞等菜名。可見,川菜在宋代都城非常流行,以麵食和肉食為主,成為與南食、北食並列的菜系。「這是歷史上第一次較有規模地展現川菜風貌,並將川菜作為一個獨立的地方烹調體系。」二毛說。

  第二次「走出去」在北京飯店

  二毛的收藏中,有一本1959年出版的《北京飯店名菜譜》,這本書收錄川菜143種、粵菜102種、北方菜52種、唐家菜30種,川菜是其中選用數量最多的。

  北京飯店歷史悠久,始建於上世紀初,是著名的百年老店,曾接待過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首腦。北京飯店最開始以淮揚菜和北方菜以及粵菜為主,但發展到出這本《北京飯店名菜譜》時,川菜已經排在各個菜系首位。

  北京飯店裡有兩位川菜大師,分別是範俊康和羅國榮,他們出自於四川同一師門。1945年,毛澤東在重慶談判,吃過羅國榮掌勺的宴席後念念不忘,親自點將,將他調到北京,後調到北京飯店任主廚。羅國榮到北京飯店不久,接待了印度總理尼赫魯,尼赫魯對國宴菜品讚不絕口。

  1954年,範俊康隨周總理赴日內瓦。宴席上的「香酥鴨」讓喜劇大師卓別林讚不絕口,吃完後要了一隻帶走,還向範俊康討教做法。

  二毛說,川菜和其它菜系一樣,在清末民國初期達到高峰,而真正將川菜推廣到全國並達到巔峰,正是靠北京飯店名廚範俊康、羅國榮及他們帶領的川菜師傅。這一批川菜師傅在1950年代末期達到上百人,他們讓川菜成為全國菜系中的佼佼者。

  第三次「走出去」在改革開放後

  改革開放後,川菜不僅走向全國,而且開始面向世界。在去年世界川菜(菜譜)文獻展中,二毛專列了「外地的四川菜譜」。「上世紀70年代以後,全國許多地方都出版了川菜菜譜,說明川菜在全國飲食中的影響力。」不僅如此,1983年,全國第一本地方烹飪雜誌《四川烹飪》創刊,僅晚於《中國烹飪》三年創辦,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影響頗大。1985年,四川烹飪高等專科學校創建,這是全國第一家統招並以烹飪命名的專科學校。

  正是因為這三次「走出去」,讓川菜能在今天空前紅火,佔領了中國飲食的半壁江山,「這和川菜飲食長期的積澱分不開,更得益於四川美食文化的博大精深。」二毛說。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專訪|「十大感動川菜人物」二毛:川菜發展的歷史,是一部不斷「走出...
    從宋朝都城到北京飯店川菜歷史上三次「走出去」如今二毛認為,今天川菜的繁盛和四川飲食文化的歷史不能分開。回過頭看,川菜發展的歷史,是一部不斷「走出去」的歷史。在歷代川菜文獻中,二毛認為川菜曾經三次「走出去」。第一次是在宋朝時期。
  • 美食 「成都映象」進駐洛杉磯 舌尖上的川菜大步走出去
    成都映像洛杉磯店在進行美國餐飲市場調查的基礎上,堅持本味不改,麻辣有度。在口味上,秉承川菜精髓;在形態上,更趨國際化;在品質上,崇尚健康少油,推出了適合華僑和當地人口味的菜品,如牛肉卡餅、椒麻雞、映像紅燒肉、麻婆豆腐、小炒肉。
  • 宋朝飯局丨在吃上,宋朝是個承前啟後的角色
    有,但午飯在宋朝屬於「點心」,並不算正式餐飲。北宋某些大酒樓,營業時間比較長,賣早點能一直賣到中午,「至午未間,家家無酒,拽下望子」(參見《東京夢華錄》)。牛家村瓜農 西瓜是從西域傳到契丹,再從契丹傳到金國,最後從金國傳到中原和江南。
  • 「二北零點餐廳」來自周總理的囑託:讓北京百姓吃上地道川菜
    說實話,對於老師傅們的肺腑之言,我們很難聽到心裡去,起碼我就是這樣。這種糟糕的學廚狀態,其實早就被飯店老經理(四川飯店的第一任經理)發現了,他屢次在會議上對這種「厚宴薄零」的學廚觀念進行糾正。但是由於這樣的思想發源於內心,所以簡單的會上糾偏,其實是很難奏效的。
  • 四川飯店61歲啦!聽國寶級大師講述它的歷史故事
    「四川飯店」歷史故事「四川飯店」是周總理提議修建的1959 年「五一」節期間,全國上下沉浸在一片歡樂祥和的氣氛中,而在京的一些四川籍老帥們卻苦於在首都北京吃不到正宗的四川菜。周恩來總理得知此事後,很理解這些老帥們想念家鄉味兒的心情,馬上提議在北京建一個川菜館,並責成北京市和四川省共同落實此事。北京市和四川省的領導接到任務後,立即成立籌備組,協商創辦四川飯店。北京負責選址經營,四川負責選派技術人員和提供貨源,把四川飯店辦成一個既能接待國家重點宴會,又能對群眾服務的高級川菜飯莊。
  • 宋朝一共產生137名宰相,他們都是哪裡人,有沒有你老鄉
    從960年到1279年,宋朝(北宋和南宋)一共享國319年。319年間,共產生了137位宰相。這些宰相都在各自的崗位上,輔佐皇帝處理軍國大事,作出了一定貢獻。
  • 假如穿越到宋朝邊關,給你4件武器,你會帶上哪件去領兵作戰
    假如某一天,你穿越到了宋朝,並且成為宋朝邊關的一名將領,下面的武器4選1,那麼你會帶上哪一件,去與異族作戰呢?1、梨花槍梨花槍是長矛和火器的結合型兵器,並不僅僅只是一種長槍,它在發射時,藥筒中噴出之藥有如梨花散落,故而得名梨花槍。
  • 探尋雄安新區歷史文脈 在南陽村尋找燕國都城
    不過,在平常的外表下,南陽村卻蘊藏著有關雄安新區乃至京津冀歷史文脈的重要遺存。現場主持南陽遺址考古發掘的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員雷建紅介紹,上世紀以來遺址出土銅器及上面的銘文具有明顯的宮廷器物特徵。學界推斷,南陽村很可能是春秋戰國時期燕國五次遷都的都城所在地之一。雄安新區地處京津冀腹地,歷史文化遺存豐富。
  • 元朝有3座都城,明朝也有3座都城,為什麼?朱棣表示,明承元制
    新修建起來的開平府由城牆,外城,皇城三部分組成,東西相距2050米,南北相距2115米,裡面還設有寺廟,官衙,民居。 元中統(元朝第一個年號)四年,忽必烈正式將開平府升為都城,起名元上都。值得一提的是,元上都僅僅是元朝的臨時都城,也稱夏都,就是元朝皇帝避暑的臨時都城。
  • 新書鮮讀 |過個紅色的五一——《金牌川菜》
    獨門國宴名菜、經典涼菜、傳統熱菜、風味小吃,從特點到做法,從擺盤到名廚秘訣,都一一呈現,尤其是名廚秘訣,更是凝結著郝振江大廚多年來的心血和經驗。本書介紹的川菜不僅好看好吃,還更注重營養功效,善於葷素搭配,把食材的營養價值發揮得恰到好處。打開本書,跟著裡面的步驟一步一步去學,你也將迅速成長為川菜大廚哦。
  • 簡析中國古代都城的建築風格
    導讀 從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中國第一個大統一王朝「秦朝」開始,到1912年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滅亡,在這兩千多年的歷史中,細看中國都城地域的選址,是一個由西到東的趨勢,由關中和中原向沿海地區發展。而這種發展最主要的原因便是經濟重心的東移。
  • 從《清平樂》,看一千多年前舌尖上的宋朝,奢靡的高宗御宴菜單
    在《清平樂》的第五集中,韓琦(楊玏飾)和朋友去酒樓吃飯,他手裡拿的是竹簡做得菜單,點了荔枝白腰子、菜羹意葫蘆、庫魚、燒餅等。雖然我們現在去飯店,拿個菜單點菜特別的常見,但這在古代並不常見。所以往常我們看到的很多古代電視劇裡,基本都是店小二口頭說菜名,或者直接點菜。幾乎都沒用到過菜單。
  • 歷史上宋朝為什麼會取消一日兩餐?有哪些原因
    到了夏商時期,隨著生產力的提高,「定時吃飯」的概念逐漸形成。在商朝、西周乃至春秋戰國時期,普通百姓一般一天只吃兩頓飯,也即「兩餐制」。歷史上宋朝為什麼會取消一日兩餐?有哪些原因其中,古人將一天中的第一頓飯叫「朝食」,吃飯時間相當於現代早上7時-9時。與此相對應的是,把一天中的第二頓飯亦即最後一頓飯叫「餔(bu)食」,相當於現代15時-17時。
  • 什麼是衣冠南渡 歷史上三次的大規模衣冠南渡在什麼時候
    南渡顧名思義向南而渡,古代晉元帝和宋高宗都渡過長江將都城遷到南方被稱為南渡。因此衣冠南渡是一歷史事件,是指中國歷史上人口遷移南下。而在中國歷史上有三次大規模的衣冠南渡,其南渡的背景和意義也都大致相同,或是為了躲避戰亂或是為了掠奪土地。
  • 一門三宰相,《清平樂》中的呂夷簡在歷史上是怎樣的人?
    提到呂夷簡,就不得不說說他們家一門三宰相的傳奇。呂夷簡的伯父是呂蒙正,呂蒙正是太宗和真宗朝的宰相。呂夷簡的兒子呂公著是哲宗朝的宰相。呂夷簡本人也是有起有落,三次拜相,這個在劇中也是有描述的。只是劇中不可能花大量篇幅來介紹其中緣由,否則就成呂夷簡傳了,所以並不是說此劇不好,而是借著這部劇的熱播,輔以文章,讓大家可以更詳細地了解歷史人物。
  • 川菜名店重慶「小洞天」,只有神廚,沒有神仙
    道教有洞天福地的傳說,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是神仙的世界;川菜也有園樓廳堂的傳說,正興園、榮樂園、適中樓,則是廚人的校場。能把兩個不大相關的傳說聯繫到一起的,是重慶著名的小洞天飯店。此後,川菜江湖,只剩傳說。開門迎客時,一路高歌至暫別小洞天飯店有兩段歷史,第一段正好處在上世紀行業川菜的鼎盛期,從創店伊始到拱手暫別,一直保持高潮狀態。
  • 為什麼歷史上有名的大名府,如今只是邯鄲下屬的一個縣城?
    當時宋朝施行東西南北四京制,皇帝位於東京開封府。而大名府,則是當時宋朝的北京。 所以,宋朝的北京,和今天的北京,完全是兩個概念。宋朝時的大名府,指的是今天河北省大名縣東南部一帶的區域,而不是今天我們的首都北京。 大名一詞,用在府名始於唐德宗建中三年。
  • 破秘解方,川菜江湖「三劍客」
    從酷愛歷史,到陰差陽錯進入了廚界科班,從憑藉一身過硬的烹飪功夫闖蕩餐飲江湖,到擔任數家企業廚務顧問,再到教學育人傳承技藝,他從來都對自己熱愛的東西抱著十足的信心。他說廚師是自己的工作,歷史文化是自己的愛好,兩者可以相通。
  • 北京胡同裡的國宴 不知道這家飯店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吃貨」
    作為北京獨特的景觀——胡同,西絨線胡同看起來與普通的胡同別無二致。但這兒南距宣武門,北離西單都不過千米,東到人民大會堂也不過幾分鐘車程,是北京城裡極為核心的地帶。許是這個緣故,一家聲名顯赫的傳奇飯館曾選址在這裡,它就是四川飯店。
  • 粵菜圖書館117: 《北京飯店的廣東菜》
    康輝烹飪藝術的特點是,技藝上博採旁門,從不過分強調自家菜系,很尊重並注意採學川菜、淮揚菜、譚家菜的烹調技藝。他的烹飪範圍從冷盤到熱菜,乃至面點,都很精通,技術上十分全面。高超的技術,使康輝於1955年以廣東菜高手的身份被選拔到北京飯店廚房,到現在他已辛勤工作了31年。康輝烹飪的另一特點是不因循守舊,而是不斷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