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程 | 素材 | 經驗 | 乾貨 | 還有更多小秘密
點擊關注景觀小學堂 | 成為更優秀的設計師
本文轉載自電影建築師
本文參考自2009年外國雜誌《THE ARCHITECTS' JOURNAL》發布的文章:Top 10: The architecture of Star Wars。文中提到了星球大戰系列電影中的建築及其現實參照,而本文在此基礎上進行內容更新與擴充整合。
以下為整合更新後的譯文:
《建築師雜誌》這次將要展示的建築物來自遙遠的星系。星球大戰的創造者,也是業餘建築師的喬治·盧卡斯(George Lucas)在《星球大戰》的建築設計中被指出過分模仿了媒體大亨威廉·蘭多夫·赫斯特(William Randolph Hearst)的「世外桃源」城堡(曾出現於電影《公民凱恩》)的設計。雖然《星球大戰》電影中充滿了美妙的建築,但人們認為這些建築應該更接地氣。接下來展示的是《建築師雜誌》從《星球大戰》中挑選出的十大建築。
第十名、雲城(Cloud City)
所在星球:貝斯平(Bespin)
造型簡單而優雅,寬度達到16公裡的雲城位於貝司平星球之上。 雲城的所有者藍道·卡利森(Lando Calrissian)掌管著位於雲城頂層且設施齊全的豪華度假區,配有酒店和賭場。 在地球的現實生活中也可以看到這種碟形結構的身影,比如約翰·洛特納(John Lautner's)設計的光化房屋(下圖所示)
第九名:共和國議會大廈(Senate Building)
所在星球:克洛桑(Coruscant)
建築體超過兩公裡寬,那些議員們的權力寶座位於主體上層。整個飛碟狀建築位於締造者大道末端,承載著議會大廳:一個容納1024個懸浮座席(每個參議員一個座席)的龐大禮堂(在大臣帕爾帕廷和絕地大師尤達對決之後被整修翻新)。 其造型與讓·努維爾(Jean Nouvel)在阿布達比設計的羅浮宮(下圖所示)是否有異曲同工之妙?
當然,同樣是代表法律和民主的建築,共和國議會大廈是否更接近巴西建築師O·尼邁耶(Oscar Niemeyer)設計的巴西議會大廈(National Congress Building)呢?
第八名:沙漠爬行者(Jawa Sandcrawler)
所在星球:塔圖因(Tatooine)
雖然它不是一個建築物,但巨大的體量和多邊形的外觀讓這個沙漠爬行者(Jawa Sandcrawler)給人以建築物般的錯覺。 從雷姆·庫哈斯(Rem Koolhaas)設計的葡萄牙波爾多音樂廳到突尼西亞酒店都受到了這種大型行走交通工具的啟發。
下面兩張圖依次為波爾多音樂廳與突尼西亞酒店
第七名:榆樹村(Bright Tree Village)
所在星球:恩多(Endor)
榆樹村是可持續低科技發展模式的典範。 在恩多(Endor)的森林衛星上定居的伊渥克族(Ewok)遵循著傳統的建築建造模式:布置在樹枝上的茅草小屋圍繞著在樹幹上的主屋布局。 萌萌的威爾特·W·沃裡克(Wicket W Warrick)「建築師」使用本地材料的建造成果被認為是碳中和(carbon-neutral)的偉大實踐,它遠遠超越了恩多嚴格的建築規則,甚至可以被英國建築研究院環境評估方法體系(BREEAM)評為優秀建築。
下圖為威爾特·W·沃裡克(伊渥克族人)
第六名:回音基地(Echo Base)
所在星球:霍斯(Hoth)
在凱恩·末農(Kem Monnon)少校的帶領下,在霍斯的凍結表面下方的天然冰洞中建造回應基地(Echo Base)花費了義軍同盟工程師部隊兩年的時間。 這個由布景師繪製的巨大冰屋無論是技術上還是美學上都令人印象深刻。
基地中除了有醫療設施,一個指揮中心和一個大機庫,這個奇異而安定的基地還包括周圍布控的防衛帶和「v-150 星球防衛者」離子炮(v-150 Planet Defender)。下圖為回音基地平面圖。
第五名:阿卡尼斯住宅(Artisanal dwellings)
所在星球:圖塔因(Tatooine)
「天行者」阿納金的家鄉,這個被兩個太陽照射的沙漠星球以其迷人的穹頂狀土坯建築而聞名,讓人想起突尼西亞泰塔溫最著名的糧倉建築群Ksar Ouled Soltane。它們由柏柏爾人在15世紀建造,如下圖所示。(實際上,《星球大戰》前傳1的阿卡尼斯建築正是在此改景拍攝的)
第四名:克洛桑的一切建築(The Whole Thing)
所在星球:克洛桑(Coruscant)
這座星球就像是把紐約添加到吉隆坡和香港後綜合得到的結果。 這座舊共和國的首都將城市擴張到極致,並實現了希臘城市規劃師竇加底斯(Constantinos Apostolou Doxiadis)的ecumeonpolis願景:一個覆蓋整個地球的單一城市。 克洛桑的參議院建築區域一致的「新建築」風格的布局特點就像曼哈頓式的摩天大樓坐落在開羅高聳的如刀一般鋒利的方尖碑之中。
第三名:絕地聖殿(Jedi Temple)
所在星球:克洛桑(Coruscant)
寺廟的外觀形式採用了了瑪雅寺廟的粗野風格類型,外部特別用了耐用剛(durasteel)包層外層石牆,以提高聖殿的防禦能力。 高達一公裡的金字形神塔建在充滿原力能量的山上,能為培訓、住宿和絕地檔案的儲藏提供足夠的空間。 寺廟有五座塔,最高的叫做Tranquillity Spire,與伊斯坦堡的阿維奇索菲亞大教堂(如下圖所示)的尖塔相似。
第二名:赫特人賈巴的宮殿(Jabba The Hutt’s Palace)
所在星球:塔圖因(Tatooine)
這個由石頭和金屬建造的巨大構築物由三個圓柱形塔組成。它位於塔圖因星球北部沙丘邊緣,最早為布奧馬僧侶(B'omarr)修建的僧院。 宮殿周圍被粗陋的體塊佔據,它們分別是拷問室,機器人泳池,冰凍敵人的儲藏區和蘭克暗室(Rancor pit)的所在地。 C3PO曾評論說:「這幾乎不像我們所說的宮殿,阿土(Artoo)。 它看起來更像一個鑄鐵廠。」
下圖為蘭克暗室裡專門為賈巴處理掉囚犯的蘭科巨獸
也有人說盧卡斯設計的這座建築靈感來源於比電影上映早三年竣工的波蘭Śneżka氣象觀測站(下圖左)。巧合的是,建築師WitoldLipiński設計的這棟圓柱建築群也是座落在山頂上的。對比照片見下圖
第一名:第二代死星(The Second Death Star)
所在星球:無(在宇宙中)
作為對古典對稱設計形式的回歸, 死星是《星球大戰》建築排行裡的大贏家。儘管它有建設超支和結構薄弱的負面傳言,這個具有威脅力而野蠻的基礎設施給建築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16年由James Law的Cybertecture工作室設計,位於阿聯杜拜的「Technosphere」概念建築(下圖)讓人不禁聯想到了死星。
無獨有偶,庫哈斯(Rem Koolhaas)設計的RAK Convention Centre就像直接在杜拜造了一顆死星。建造杜拜死星位於海濱中心的一個島上,在其之內,充滿了螺旋玻璃和鋼管。 在這些管內,是在建築物周圍運行的自動扶梯和電梯。
湖畔居(Varykino)
所在星球:納布(Naboo)
Varykino是位於納布(Naboo)星球湖泊區的一個湖邊休息寓所。 這個美麗的豪宅在《星戰前傳2:複製人的進攻》中出現,是帕德梅·艾米達拉(Padme』 Amidala)和「天行者」阿納金(Anakin)的秘密婚禮所在地,兩人在湖邊居浪漫夕陽下許諾了愛的誓言。
下圖為這棟建築的現實原型:位於義大利北部科莫湖(Lake Como)的del Balbianello別墅
絕地圖書館(Jedi Academy Library)
所在星球:克洛桑(Coruscant)
在《星戰前傳3:西斯的復仇》中,擁有預知能力(預知了帕德梅不久後會因難產死去)的阿納金前往絕地圖書館尋找拯救帕德梅的方法,但不少資料只有擁有大師頭銜才有權限進行查閱。其實,電影中的絕地圖書館是在都柏林聖三一學院圖書館拍攝的。圖片上這個場景便是在這世界最老圖書館的長廳(Long Room)取景的。如果你細心留意的話,會發現《哈利波特》也是常來此拍攝的老顧客。
帝國步行機(Imperial Walker)
所在星球:無(戰鬥及運輸工具)
《星球大戰》的四腳步行機啟發了一些移動房屋的設計,令人印象深刻的。如概念建築師利布斯·伍茲(Lebbeus Woods)在「步行城市」(上圖左)概念中所展示的成果。
當然,說到「行走的城市」,Archigram建築師海隆的設計想像圖(見下圖)最為令人印象深刻。
納布星球的建築(The planet Naboo)
所在星球:納布(Naboo)
納布行星的部分靈感來自於弗蘭克·勞埃德·賴特(Frank Lloyd Wright)的馬林縣公民中心(見下圖),這也是賴特建築師生涯最後和最大的公共項目。 這個結構設計在尺度和形狀控制上都十分關鍵,其中包括一個580英尺長的行政大樓(Administration Building),連接著一座880尺長的正義法院(Hall of Justice),圓形的建築物就像一架圓形的宇宙飛船,降落在馬林縣公共圖書館(Marin County Public Library)之上。 喬治·盧卡斯在1971年首次將這個造型使用在了他的第一部長片《THX 1138》之上。據稱當時他愛上了藍色的圓頂,而這些藍色圓頂後來也激發了納布的設計靈感。
斯卡裡夫的建築(The planet Scarif)
所在星球:斯卡裡夫(Scarif)
斯卡裡夫(Scarif)是《星球外傳:俠盜一號》中的星球,也是銀河帝國秘密儲存第一代死星藍圖及其它帝國秘密資料的地方。這顆行星完全被能量護盾所包裹,且在它的衛星軌道上有一個被稱為「護盾門」(Shield Gate)的輪形太空站,那是帝國飛船進出行星大氣層的唯一入口。
有趣的是,製作團隊為斯卡裡夫設計了許多版本,其中包括五角大樓版本的斯卡利夫(見下圖)。這版設計中,將斯卡裡夫設定為帝國的翻修中心,所有的飛船都要進入此地進行翻新。 還有一個想法是,早期的死星也在這裡停靠。 因此,斯卡裡夫的城堡塔的早期版本實際上是死星將要停靠的巨型塔樓,幾乎就像一座巨大的太空電梯。
拉爾斯之家(Lars homestead)
所在星球:塔圖因(Tatooine)
拉爾斯之家是拉爾斯家族至少三代人的家,也是將「天行者」盧克撫養長大的地方。 它座落於圖塔因絳德蘭荒地(Jundland Wastes)大鹽湖(Great Chott)鹽地的潮溼農場。
在《星球大戰4:新希望》中首次出現的拉爾斯之家在突尼西亞的Matmata山區酒店Sidi Driss拍攝(見下圖)。 這種地坑住宅可以被認為是頂級「綠色建築」設計之一。 這些土建築建於地下,以保護其居民免受惡劣環境的傷害。難得的是,這座建築既體現出了塔圖因的歷史老舊感,又能令人相信它來自未來星球。
雖然《星球大戰》裡都是虛構的建築,但正是這些建築中的細節及其體現出的高要求高質量的製作態度,使喬治·盧卡斯和他的公司盧卡斯影業取得了成功。 盧卡斯和他的團隊下一步去哪裡?
答案是,迪斯尼樂園。
沃爾特迪斯尼公司在2012年併購了盧卡斯影業後預示著地球下一個最好的夢幻世界將由沃爾特迪士尼公司擁有和經營。盧卡斯影業和迪斯尼公司計劃將「星球大戰」專營權融入迪士尼的主題公園之中。 他們正在計劃一個全新的世界,創造一系列新的《星球大戰》劇集,這又會是一輪新的電影建築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