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與建築是很多年前想寫的話題,一來因懶散二來因瑣事繁雜,所以拖了很久,成為一直在心頭揮之不去的念想。
上個月末一個學生來應聘,他的成績單上豁然有「電影建築」一項選修課,現在學校還算與時共進,看電影也是一種專業學習了,因此也有「影視鑑賞」選修課。回憶我上學那回那有這麼幸福,能在學校周邊錄像廳看《飄》、《廊橋遺夢》已經是小確幸了。借這位學生的成績單,我也全面回憶了一把。
「全面回憶」可不是指懷舊學生時代的的生活,而是一部電影。
Total Recall --大陸翻譯「全面回憶」,在此吐槽一下港臺的翻譯:新宇宙威龍(港)、攔截記憶碼(臺) 。個人覺得還是「全面回憶」符合
「信、達、雅」 翻譯三原則
港臺的翻譯最喜歡用「威龍」「轟天」「鬼神」之類的詞,顯得很厲害的樣子:)
這是一部由索尼哥倫比亞2億美元的投資,2012年發行的動作冒險科幻類電影。
電影改編自菲利普·迪克的同名原著小說。他的作品還締造了諸多科幻經典,如雷德利·斯科特的《銀翼殺手》、史蒂文·史匹柏的《少數派報告》等。
《全面回憶》的故事背景設在21世紀末,那時因化學武器戰爭地球上只有兩塊地方可以居住一塊是現在的英國位置叫「大英國協」,另一塊是現在的澳大利亞叫「新上海」。
「新上海」與「大英國協」分別在世界的兩端,而中間通過一輛穿越地心的「超級電梯」連接,名字叫做「中國瀑布」(China Fall)。整個穿越地心的過程只需要15到20分鐘。
穿越地心時會怎麼樣?
影片有答案了——暫時失重,然後重力倒轉。
這部電影的場景設定非常嚴謹,堪比《銀翼殺手》的製作水平。
重點還是是建築方面:
居然有設計公司的招牌,這家「霍文方設計建造公司」出廣告費了嗎?
男主角在自家陽臺上
「新上海」貧民窟的建築正是吸引人的地方,本人對這部電影看了很多遍,並不是因為一正一反的兩個女主角漂亮,而是這個頗有意思的建築,非常值得回味。這是以方塊為母題的,預製模塊咬合或懸掛在巨型結構上的集合式住宅。
影片中「新上海」的光線陰暗,而且鏡頭一直動態,想要截取清晰的建築畫面很不容易。
公寓戶型、街道、水街等空間體驗,還需各位跟著女主角的追殺,在行進中才有體會,在此無法言說。
這組建築顯然是參照 Habitat 67 製作的。
或許是因為這部Total Recall電影拍攝地在加拿大有關
Habitat 67是加拿大籍以色列裔建築師 莫瑟·薩夫迪(Moshe Safdie)年僅29歲的時候設計作品。這是1967年蒙特婁世博會建築,少量保留下來的成為傳世名作。作為窮人住宅曾經一度被荒棄,人們認識到它的價值後,重新維修裝飾,反而成為很有格調的公寓。
莫瑟·薩夫迪(Moshe Safdie)
Habitat 67是由354個灰米黃色的立方體錯落有致地碼放在一起,這種標準化預製大型構件,既包含了立方體堅固的特點,又表現了錯綜複雜的美學形態。這在當時是具有前衛思潮的設計作品,它的特點:
Habitat 67典型單元平面
Habitat 67典型單元模塊
Habitat 67拼裝
這是SketchUp模型,請把手機橫過來看
Habitat 67的思想是:
集約化、模塊化、快速裝配
這座上世紀60年代的建築作品,成為科幻電影裡未來建築的母版。可見建築大師薩夫迪的獨到前瞻的眼光。
這種模塊化裝配式住宅建築,為窮人提供人性化的居住空間。在上世紀60~70年代形成的一種思潮,如1972年黑川紀章設計的日本東京中銀艙體塔樓,未建成的磯崎新空中城市等。
黑川紀章中銀艙體塔樓
磯崎新空中城市
當時因技術所限制,實際建成的不多。到本世紀BIM技術、PC技術的發展,裝配式建築有開始快速發展起來,國內一些房產商也在研究、實踐。這也是一個龐大的話題。
最後,我們一起欣賞薩夫迪在新加坡的新作Sky Habitat(晴宇),晴宇跟全面回憶裡「新上海」的平民窟不同,這可是富人公寓。
Sky Habitat(晴宇)
• END •
2016.07.10
(原創文章,若轉載請註明作者)
敬請關注ArchiGDL ,長按即可
ArchiGDL
擴展連結 :
浙江同仁建築設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