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來科幻電影中的建築城市設計,正慢慢變成現實!

2021-02-07 青年建築


2021年來了!

 

在我們兒時的記憶裡,2021年已經是「未來世界」了。

 

我們覺得,2021年一定會像科幻作品裡的那樣,汽車在天上行駛,機器人滿街跑,部分人類已經移民外太空······

 

咦,這個已經到來的未來,似乎和我們想的不太一樣呢。

 

科幻藝術家先驅,法國插畫家阿爾伯特·洛必達(Albert Robida)1882年的作品《2000年去劇場看劇》,在他暢想的未來,空中將遍布各式各樣的飛行工具(圖源:時尚芭莎藝術)

 

但不可否認的是,近幾十年來,科技發展迅猛,人們對未來的無限幻想,已經有很多在今天變成了現實。

 

看看近百年來的經典科幻電影,我們也會有一種「電影中描繪的就是現在」的感覺,「未來之城」已經落地。

 

1927年的電影《大都會》中,一位實業家每天坐在高樓大廈的辦公室裡監視下面的工人們,像極了今天監控下的富士康流水線,並且鏡頭中的未來建築場景在今天已經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實現

《大都會》中的未來建築場景

(圖源:豆瓣)

 

其實不只是建築,《大都會》中的城市立體化交通、電腦屏幕、雙向可視電話等,都在今天成為了現實,連電影中機器人海爾的造型,也成了後來科學家們設計機器人外形的統一標準

 

要知道《大都會》可是近一百年前的電影,導演準確預測到了一百年後人類世界的狀態,讓人細思極恐。

《大都會》中的機器人造型

(圖源:豆瓣)

 

傳言為NASA製造了美國登月謊言的導演斯坦利·庫布裡克在1968年的經典科幻電影《2001太空漫遊》中也有許多對未來的神預言。

比如太空人每天用來看新聞的設備,與我們今天用的平板電腦一模一樣,此外電影中也出現了人類可以與之對話、下棋的人工智慧,就像今天著名的阿爾法狗,庫布裡克這個大膽的AI創意也啟發了諾蘭拍攝《星際穿越》以及《銀翼殺手》等電影。

《2001太空漫遊》中的iPad雛形

 

說到1982年的電影《銀翼殺手》,在今天被視作反烏託邦科幻電影教科書,電影中所描述的未來,發生在2019年的洛杉磯,地球因為戰爭,已經變得烏煙瘴氣,很多人類移民去了別的星球,人們製造了智商和力量都遠高於自己的仿生人為自己工作,主人公便是追殺叛逃的仿生人的「銀翼殺手」

 

現實中的2019年,人類並沒有拋棄地球移民太空,也還沒有生產出足以亂真的仿生人。但有意思的是,1982年的電影創作者靠想像構建的未來城市場景,和我們現在所生活的城市有很多相似之處

 

比如電影中展現的燈火通明的洛杉磯夜晚,到處是藍色、綠色、紅色、紫色的霓虹燈以及川流不息的車輛等,和今天洛杉磯、紐約等大城市的夜晚幾乎一模一樣。城市中的打工人,一邊咒罵著糟糕的空氣,一邊又不得不像螞蟻一樣生活。

《銀翼殺手》劇照

(圖源:豆瓣)

 

《銀翼殺手》還預見到我們的城市裡將有巨型的屏幕,播放著產品廣告和各類信息,人類被廣告包裹著。

而今天,這種有形無形的過度宣傳,確實已經完全包圍了我們,地鐵通道中數十米長的高飽和度色彩的廣告,電梯裡循環播放的婚紗、醫美、培訓等的洗腦廣告視頻,帶來視覺與聽覺的雙重汙染,讓我們不由自主去消費。

《銀翼殺手》中的巨型廣告牌

(圖源:豆瓣)

 

如果說《銀翼殺手》展現出的是城市過度繁華之後的狼狽,好萊塢經典系列電影《星球大戰》,則盡情暢想了擁有超高科技的巨型城市的樣貌,這些城市擁有強勁且持續不斷的動力系統,到處是超高科技的體現,從中我們可以窺見當今世界超級武器的影子,諸如航空母艦、核潛艇、超音速飛機等。

《星球大戰》中科洛桑的城市景觀

(圖源:豆瓣)

 

我們不難發現,科幻電影通過預言的方式表述出對於未來城市的理想,正在一步步變成現實,科幻電影,也一直在激發著人們對於未來城市設計和自身生存環境的思考

 

而電影與建築、電影與城市,一百年來一直相互影響,從未分開

 

01

科幻電影

對建築風格流派的影響:

建築大師也是科幻粉

 

電影《大都會》中反覆出現的模塊化組合方式、堆疊向上的生長方式、錯落有致的形體,激發了建築師們對於如何解決城市過度臃腫的問題的思考,20世紀60年代日本所誕生的「新陳代謝派」建築風格,便是建築師們提出的解決方案之一。

 

新陳代謝運動,由建築師丹下健三、大高正人、黑川紀章等人發起,強調建築不應該是靜止的,應該像生物的新陳代謝那樣,不斷擴張、更替,從而達到「永恆」

新陳代謝派代表作品:磯崎新的"空中都市"

(圖源:archdaily)

新陳代謝派代表作品:黑川紀章的中銀膠囊塔

(圖源:archdaily)

 

《大都會》還在某種程度上催生了現代主義風格的誕生,電影中的那些造型簡潔的高樓大廈,今天看來毫無違和感,但在電影上映的1927年,現代主義建築正處於萌芽狀態,不可能這麼快就出現在電影中。

電影採用的手法,是將當時紐約那些帶有折中主義及裝飾藝術運動色彩的摩天大樓進行簡化,把細節一概省去,只突出它們結構的現代感及技術感,這倒是和日後的現代主義建築理念不謀而合。

電影《大都會》海報中的現代主義建築

(圖源:豆瓣)

 

1967年法國導演雅克·塔蒂通過電影《玩樂時間》,對現代主義建築進行了辛辣的諷刺,他為了這部電影,設計並實地建造出了一座現代主義都市。

《玩樂時間》中的現代主義建築群

(圖源:豆瓣)

 

作為一部富有喜感的科幻片,電影中的笑點幾乎都是由現代主義建築的設計引發的,比如有一座玻璃外牆的公寓,所有住戶的日常起居全被暴露在了外面,毫無隱私可言,有評論說這一設計是在諷刺建築師密斯·凡·德·羅的作品——因為缺乏私密性而備受爭議的範斯沃斯住宅。

但在後來,電影中所諷刺的擁有玻璃幕牆的建築,還是層出不窮。

密斯·凡·德·羅的作品的範斯沃斯住宅

(圖源:百度百科詞條)

 

《銀翼殺手》嘗試了將東西方古典元素與現代元素混搭,製造戲謔的效果。比如影片中建築的柱子,就結合了中式古典紋飾和古希臘的科斯林柱頭。

 

電影《銀翼殺手》中東西方古典柱式的混搭

(電影截圖)

 

建築師們從這種混搭風中找到了別樣的反差美感,在後來的很多建築中,我們都能看到《銀翼殺手》的影子。比如隈研吾1991年為馬自達公司設計的M2項目,放大的愛奧尼柱式與兩旁現代主義的部分混搭,形成了強烈的反差

隈研吾的M2項目

(圖源:隈研吾建築都市設計事務所)

 

電影創作者雖然無法成為真正的建築師,但他們可以通過電影來表達自己對建築風格的理解,並帶給了建築界新鮮的血液。

 

02

科幻電影對建築造型的影響:

地球上的未來主義

「外星」建築

 

建築領域受到各類科幻電影以及科技發展的影響,各種造型怪異的未來主義建築也應運而生。

 

比如很多建於五六十年前的硬混凝土建築,今天看來,依舊充滿想像力,未來感十足

 

美國加州聖地牙哥格薩爾圖書館,1970年

(圖源:利維坦)

 

最為典型的建於20世紀80年代的烏克蘭友誼療養院,遠遠看去,像是一個碩大白色飛碟停在了海邊的柱子上,建造之初,這裡還引起了五角大樓及土耳其情報部門的注意,他們猜測這裡是飛彈發射基地,甚至是UFO,可見它的造型多麼前衛。這些未來派的建築,形成了一種獨特的建築科幻美學。

 

烏克蘭友誼療養院

(圖源:建道築格ArchiDogs)

 

再比如1984年,建築師Dries Kreijkamp在荷蘭的小村莊修建了一組雪白的球形房屋,看起來就像是外星人遺落在地球的客艙,你敢說這不是科幻電影的劇照?很多科幻電影構建的外星世界中,就非常喜歡用球形的建築來營造異世界的氛圍。

 

(圖源:voicesofeastanglia)

 

在媒體和影迷評選的《星球大戰》十大傑出建築榜單中,排名第一的是帝國勢力的基地「死星」建築師雷姆·庫哈斯在地球上復刻了「死星」,他設計的RAK Convention Centre位於杜拜,這座建築充滿了螺旋玻璃和鋼管,這些管子是在建築物周圍運行的電梯。

星球大戰中的「死星」

(圖源:geektyrant.com)

 

RAK Convention Centre

(圖源:電影建築師)

 

「死星」的直徑約為160千米,賓夕法尼亞州有個大學生做了計算,以目前的科技水平,如果造出一個相同體積的鋼製模型,需要花掉8.5兆美元,庫哈斯的復刻版巨球建築直徑約為180米,也算是圓了科幻迷們的一個夢吧。

 

幾年前,在曼谷聳立起了一座像素風格的大廈——曼谷大京都大廈,看到它,你會以為自己踏進了Minecraft的沙盒世界,或是闖入了某部科幻電影

曼谷大京都大廈

(圖源:archgo)

 

如今越來越多的新建築中,我們都可以看到科幻電影建築的影子。

目前這或許並不能算是一種完整的建築風格或設計理念,但它作為一股潮流已經得到了大家的認可及追捧,我們也期待著今後能看到更多這樣富有想像力的建築

 

03

科幻電影

對城市設計的影響:

電影中的未來城市

與現實中的理想城市

 

科幻電影描述的是未來世界,那麼必然會對未來城市進行一系列的假想與探索,其中很多觀念都與現在的城市規劃者們不謀而合

 

電影《魔力女戰士》中的故事,設定在400年後的未來,那時候人類因病毒的侵襲所剩無幾,為了突出「生命的自然法則」這一主題,電影將地球上唯一的城市布格納設計成了一個綠色的「田園都市」,不見任何工業的痕跡。

電影《魔力女戰士》中的田園城市規劃

 

我國的雄安新區啟動區的規劃有著同樣的理念,把城市的綠化擺到了最重要的位置上,要求城市主幹道的林蔭化率達到100%

雄安新區啟動區規劃

(圖源:SOM)

 

電影《瘋狂動物城》中,構建了一個所有哺乳動物都和諧共處的烏託邦城市,巧妙地融合了很多對未來城市的美好設想。

電影《瘋狂動物城》中的城市

(圖源:豆瓣)

 

城市根據動物的類型分成四個不同的特色主題街區,以符合各種動物們的生活習性。

 

河馬擁有泳池走道和風乾系統,長頸鹿擁有垂直輸送食物的裝置,小倉鼠則有專享電梯······電影中充滿了這種聰明又智能的想像。

 

可持續的城市規劃思想也貫徹其中,比如樹木其實是複雜的冷卻系統,裝有蒸汽泵,可以把水帶到頂部,灑到空中,讓城市變得涼爽。

電影《瘋狂動物城》劇照

(圖源:豆瓣)

 

文森特·卡勒博的生態城市有著類似的構想,塞納河上高聳起能夠居住的橋梁,與植物纏繞在空中,美麗的高架路互相交織······

文森特·卡勒博的生態城市構想

(圖源:時尚芭莎藝術)

 

無論是《銀翼殺手》中的噩夢,還是《大都會》裡的商業成就,抑或是《瘋狂動物城》中巧妙的城市規劃······這些特點或許都會在未來的城市中得以體現。

 

(圖源:pixabay)

 

我們似乎還認為科幻電影中的城市離自己很遙遠,但其實許多智能科技的應用已經在悄悄地發生,並改變著我們的生活習慣。

 

未來已來,只是尚未流行。

 

2021年已經到來,讓我們一起朝前走,把美好的幻想一點點變成現實。

 

你希望哪部科幻電影中的未來成為現實?

歡迎在評論區和我們分享。

 

相關焦點

  • 2021,未來已來!100年來科幻電影中的建築城市設計,正慢慢變成現實
    科幻藝術家先驅,法國插畫家阿爾伯特·洛必達(Albert Robida)1882年的作品《2000年去劇場看劇》,在他暢想的未來,空中將遍布各式各樣的飛行工具(圖源:時尚芭莎藝術) 但不可否認的是,近幾十年來,科技發展迅猛,人們對未來的無限幻想,已經有很多在今天變成了現實。
  • 科技改變生活,當科幻變成現實,會是什麼樣!
    科幻電影一直是技術領域的靈感來源之一。隨著科技的進步很多曾經是未來的東西成為了我們的現實,很多早期電影中的科技也慢慢成為了現實。,科幻電影裡編劇想出來的東西不好實現吧,但是我再一次被現實打了臉。
  • 視覺先行:電影《少數派報告》背後的設計「智囊團」| 設計推薦
    科幻電影真的需要那麼多的設計工作嗎?這些設計又是由誰來負責的?在科幻電影的製作設計領域,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史匹柏執導的電影——《少數派報告》。它的成功不僅是科幻電影領域的裡程碑,也開創了融社會各界之精英來為一個娛樂產品進行「嚴肅」設計的先例。▲《少數派報告》的「設計世界」《少數派報告》是一部2002年由史匹柏導演的科幻電影,根據美國著名的科幻小說家飛利浦·k·迪克的同名短篇小說改編的。
  • 《銀翼殺手2049》的電影場景被發現建築原型,一毛一樣
    不同時期看同一部電影的感受和收穫都不一樣,以前沒看出個所以然來,現在看覺得劇情老套節奏慢,1982 年的人也一定沒有想到電影中設定的未來世界 2019 年洛杉磯,2017 年的今天長這個樣子。導演射手座 Scott 老爺子(異形它爸爸)真的老厲害老厲害了。
  • ACGX光輝城市:第二屆虛擬設計大賽開啟!
    如今無論是國外頂尖院校申請所需的項目還是求職作品集,跨界設計的思維和能力都是必備的。ACG為了幫助更多同學培養跨界設計的思維能力,豐富提升背景履歷,建築VR技術提供商光輝城市達成戰略合作關係。基於友好的戰略合作,ACG聯合光輝城市在年初舉辦了「2020明日空間」虛擬實境設計大賽,並且大獲成功,眾多ACG的學員參與其中,創新創作,完成了很多獨具風格的作品,收穫滿滿。
  • 視覺先行:電影《少數派報告》背後的設計「智囊團」
    本文轉載授權自公眾號「電影建築師」那麼科幻電影真的需要那麼多的設計工作嗎?這些設計又是由誰來負責的?在科幻電影的製作設計領域,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史匹柏執導的電影——《少數派報告》。它的成功不僅是科幻電影領域的裡程碑,也開創了融社會各界之精英來為一個娛樂產品進行「嚴肅」設計的先例。
  • 十大科幻電影中「高科技武器」到現實中的「夢想成真」
    1902年,電影大師喬治·梅裡愛的影片《月球旅行記》的上映,標誌著影史第一部科幻電影的誕生。
  • 這些科幻電影裡的神預言都變成了現實!
    年的內心銳變?而關於影片中出現的無人駕駛車,事實上也已經在成為了現實《有關時間旅行的的熱門問題》豆瓣評分:7.8預見性:穿越過去、未來預見別人的未來已經很神奇了,預見自己的未來那就是未卜先知了。一部充滿了濃鬱的英國式黑色幽默的另類科幻片。
  • UABB雲觀展 | 從現實世界走向未來的「城市升維」之路
    2020年的伊始,我們經歷了一場漫長的寂靜與等待,從生活場景到城市空間,都發生著猝不及防的改變。所幸無論在什麼樣的限制與挑戰之下,城市的想像力並不會缺席,如同「城市升維」板塊一樣,重尋新的建築語言,培育新的思維方式,在我們討論著未來的可能時,未來也正悄悄到來。本期雲觀展帶大家走近「城市升維」板塊。
  • 《流浪地球》第一部,有哪些科幻元素,能否在未來成為現實?
    這個科幻元素,是一個合理的科幻設計,符合建築設計的思想和理念。現實生活中方向盤都是圓盤狀,而作為科幻電影可以將方向盤進行創新設計,比如設計成球形。這也印證科幻電影的特點,源自現實但有高於或區別於現實。不論是什麼樣方向盤,終究還是方向盤,但球形的方向盤,在現實中是未有的。這也正是科幻元素的新穎的設計。
  • 《異界》:俄版盜夢空間,建築設計師主角電影,世界著名建築盛宴
    為了探究更多的俄羅斯式科幻電影,今天就跟大家分享的《異界》,一種全新視角的科幻電影。 《異界》是一部今年上映的俄羅斯科幻電影。通過觀看這部電影,你能了解俄羅斯的盜夢空間,了解建築設計師這個獨特的職業,以及享受世界著名建築的盛宴。
  • 六個未來派建築設計,出自倫斯勒理工學院學生之手!
    這些項目是作為紐約特洛伊倫斯勒建築學院學生本科學位的一部分而創建的。 雖然創作年代不同,但所有的設計都聚焦於「建築的仁愛力量」,以解決我們這個時代最緊迫的社會和環境問題。
  • 城讀│2015年值得一看的30部建築紀錄片
    這位生於義大利移居巴西的建築師,「用建築的精確來寫詩」。影片通過在她100歲生日之前進行的一系列訪談來講述她的故事。她的同事和朋友認為是社會政治的約束以及個人經歷造就了她的作品的永恆性。影片還介紹了她在聖保羅與薩瓦爾多最重要的建築作品(葡語英字)。
  • 電影建築之一《全面回憶》
    電影與建築是很多年前想寫的話題,一來因懶散二來因瑣事繁雜,所以拖了很久,成為一直在心頭揮之不去的念想。
  • 隱形、劃痕自動修復..科幻電影中出現的配置,正走進現實
    文| 騰馬丁博士車圖騰出品,未經許可,謝絕轉載● ● ●當科幻成為現實,汽車將變成什麼樣?當我們憧憬著好萊塢電影中之腦洞大開的未來汽車時,現實世界也在迅猛發展,不斷有更多新科技公司的加入,有更多新靈感的產生與實踐,讓眾多智能科技漸漸被實現了。未來,似乎正在向我們招手。
  • 電影中的底特律——兼淺談電影中的城市設計
    因為當年在密西根大學讀書的時候,學校組織參觀時,這個破敗的建築給我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這個劇院在1926年落成,擁有4050個座位;而我們2007年落成的偉大首都的國家大劇院也只不過是5400個座位。所以大家可以想見當年的底特律實力是那麼雄厚,經濟和文化是那麼繁華興旺。但1976年劇院停業之後就作為辦公樓來使用,辦公的租戶說你的停車位不夠哦,劇院方乾脆把底下的劇院大廳改為停車場。
  • 鹿特丹國際建築雙年展——先鋒城市與先鋒展覽
    鹿特丹國際建築雙年展IABR成立於2001年,他的信條是關注建築設計、城市規劃、城市設計、景觀設計對社會的重要意義。另外一個關鍵詞是,城市的未來。在當前預測之下,未來短短的幾十年中,全球近80%的人口將產生90%以上的財富,這個過程需要通過可持續的方式來實現。在鹿特丹雙年展看來,通過設計營造具有社會包容性的韌性城市是我們通往未來的門戶。
  • 建築可閱讀:把城市當作建築的博物館,在行走中認識徐匯
    此次的城市行走路線之一是來到了武康路上的萬國建築,為市民上了一場生動的城市行走課程,希望通過專業的建築師和建築學者帶領參與者閱讀建築,在城市行遊中深度理解優秀歷史建築對於城市文化的意義,把城市當作建築的博物館,使街區成為露天的小課堂
  • 群雄逐鹿、未來已來——32部倒逼現實的經典科幻電影
    科幻電影不僅讓你視覺上有震撼的感覺,當然震撼的更是你的心靈!來一場與未來的約會吧!1.《末日崩塌》是美國華納兄弟影片公司於2015年發行的一部災難電影。該片由布拉德·佩頓執導,道恩·強森、亞歷珊德拉·達達裡奧、艾恩·格拉法德等聯袂出演。影片講述了一場大地震從洛杉磯一直延伸至舊金山,巨石強森飾演的角色是消防部空軍中隊的一名飛行員,駕駛著飛機努力尋找並營救自己的女兒。
  • 倫理:科幻電影中的後機器時代
    在德國《恐怖蜘蛛島》(Toter hing im Netz,1960)中,墜機倖存者在荒島上發現眾多蜘蛛,被咬之後開始變成蜘蛛。根據英國《24號儲藏室》(Storage 24,2012)的構思,一架軍用飛機墜毀,所秘密運載的外星生物散布在整個倫敦。一群人完全不知道這個城市正處於一級防範戒備狀態,和一個不受歡迎的客人(外星生物)一起困在倉庫裡。這三部影片都以墜機為由,引入與異類相關的倫理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