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孩子讀神話故事,是在體驗生命,體會到存在的喜悅

2021-01-10 凝媽悟語

文|凝媽

偉大的心理學家約瑟夫·坎貝爾說,要讓孩子讀神話故事,神話是找出人類精神潛能的線索。

讀神話就是體驗生命,讓我們一生的生活經驗,和內心的存在感與現實感產生共鳴,我們才能真正體會到存在的喜悅。

神話故事的結構可以命名為英雄的旅程,神話故事可以讓人在自我成長中抱有長期主義心理。有長期主義心態的人,往往不會因為暫時的得失而心緒變化。

人生本來就是一場漫長的馬拉松,總會遇到勝利和失敗,或喜或悲,人仍然要繼續戰鬥,不能妥協。不到最後一刻,誰也不知道等待我們的是什麼。

我們永遠會覺得前一天是最不好的,未來的一天是最美好的,懷有這種對美好的嚮往和追求,才有生活下去的勇氣。

回想我們小時候,一點都不缺乏神話故事,后羿射日、女媧補天、精衛填海、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等等,都是爺爺奶奶講給我們聽的,或者看很多這樣的連環畫。

神話故事雖然很簡單,但是其中蘊含的精神卻總在激勵著我們。讓我們相信,人類是無所不能的,不必一點失去而鬱鬱寡歡。

每當遇到挫折時,想起那些神話中的人物當時經歷的困難,和我們現在遇到的困難相比,簡直不值一提,於是就充滿了前進的力量。

我們小時候,很多孩子的夢想都是當英雄,保家衛國、懲惡揚善,心懷世界,特別有擔當和責任心。長大後,他們不管是不是成為了英雄,都非常堅強、果敢。

現在的孩子就不同了,夢想可能是當主播,掙大錢,特別以自我中心,也不夠堅強,遇到事情拿不起放不下。

李玫瑾教授說過,有很多孩子讀到大學,碩士、博士,遇到一點不順就跳樓,就是因為孩子自私和沒有忍受挫折的忍耐力。

其實,孩子們如此脆弱,不堪一擊,也和精神層面教育的缺失有很大關係。現在的教育,多是圍繞孩子將來出人頭地展開,而沒有鍛鍊孩子的心性。

我們知道,讀書可以塑造孩子的性格,會讓孩子去看一些戰勝挫折的書,以此鼓勵孩子,但多數是參照國外的一些書籍,而忽視了中國本土文化。其實,像我們小時候一樣,給孩子看一些中國神話故事,對孩子就會學到甘為別人、不屈不撓的精神。

哈佛大學神學院教授大衛·查普曼大力就特別推崇中國神話,他說中國神話有一個共同的核心價值,那就是抗爭,勇於挑戰權威,告訴後代,可以輸但絕不屈服。

和中國的人定勝天不同,西方神話多是上帝賜予的,和人無關。看到結論,網友表示很顛覆。

所以,要給孩子看神話,不要迷戀那些國外神話,還是要看我們自己的神話故事。

比如哪吒鬧海,這個我們小時候家喻戶曉的故事,就能賦予孩子力量。

哪吒本來是一個神,結果7歲的時候,闖到龍宮攪亂水晶宮,活捉太子抽筋扒皮。龍王實施報復,哪吒為了救其他人只能割肉還母,剔骨還父。太乙真人救了他,化身為一個蓮花童子。

其實哪吒不是壞孩子,他很勇敢的和邪惡的東海藍腰和三太子戰鬥,為民出害,為了百姓,犧牲了自己,他是一個勇士,只是龍王過於霸道。

孩子從這個故事中,能明辨是非曲直,學到勇敢堅強,認識到胸懷寬廣。

2020年度童書排行榜原創榜單TOP10的繪本中就有《哪吒鬧海》,是一本真正屬於中國孩子的中國繪本。

現在孩子看的繪本大多是國外引進的,不妨給孩子看看這本《哪吒鬧海》,讓孩子在神話故事中體驗缺少的力量和勇氣。

這本書的好處就是圖文並茂,全彩色印刷,和過去的連環畫有天壤之別,現在的孩子真幸福。

圖畫由著名圖畫書作家 唐亞明創作,由國際知名畫家於大武親自手繪,當之無愧的上乘之作。

這本書曾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洲文化中心第六屆野間兒童圖書插圖比賽大獎,第22屆日本講談社出版文化繪本繪本獎,實至名歸。

這本書為精裝繪本,紙張厚實,耐看耐用,值得收藏。

孩子馬上放寒假了,與其讓孩子沉迷手機,不如讓孩子讀一本好書。一本書不到一個牛排價格,點擊連結可下單!

我是@凝媽悟語,兩個孩子的媽媽,致力於培養陽光積極的孩子,歡迎關注我,育兒路上一起前行。

相關焦點

  • 孩子為什麼要讀希臘神話?
    但是,這麼多年來,我一直沒能讀下去希臘神話,就像我沒讀下去《聖經》、《莎士比亞全集》一樣,因為太大、太重、太龐雜。直到如今,終於到了可以放下所謂「良好教育」的包袱,從心所欲的讀書的年齡。安安靜靜的坐下來,簡簡單單的讀一本寫給孩子的希臘神話,才真正體會到這些故事的好。古希臘人真的很會講故事啊,多麼飛揚而跳脫的想像力。
  • 童書|孩子為什麼要讀希臘神話?
    人性的缺陷,生命的困境,古人要面對,今天我們仍須面對,諸神沒法解決,我們也沒法解決。《多萊爾的希臘神話書》,最先吸引我的是一張赫爾墨斯小時候的插圖。但是,這麼多年來,我一直沒能讀下去希臘神話,就像我沒讀下去《聖經》、《莎士比亞全集》一樣,因為太大、太重、太龐雜。直到如今,終於到了可以放下所謂「良好教育」的包袱,從心所欲的讀書的年齡。安安靜靜的坐下來,簡簡單單的讀一本寫給孩子的希臘神話,才真正體會到這些故事的好。古希臘人真的很會講故事啊,多麼飛揚而跳脫的想像力。
  • 生命流逝中的喜悅與哀愁 讀席慕蓉《流動的月光》
    而在這本《流動的月光》中,席慕蓉則用淡雅剔透的筆觸,展示了生命流逝中的喜悅與哀愁。    《流動的月光》是一本關於鄉愁、關於時光、關於生命、關於歲月的散文集。全書分為「短歌」「關於揮霍」「真相」「春日行」「草木篇」等五輯,共60多篇文章。
  • 賞讀 | 生命多喜悅,歲月長安寧
    文 | 梅江晴月 ·  主播 | 左小右 ·  攝影 | 崔軍 · 編輯 | 一白生命,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一副獨一無二的作品。而其中包含的各種情緒,喜怒哀樂,都是生命的一部分。這個世界有著很多的美好,需要我們常懷喜悅心去欣賞。山水之間的自然景致,城市街頭的不同風貌,都可見明亮的色彩。你若喜歡,一桌一椅,都是美好的事物。你若厭棄,金山銀山也如沙石令人厭倦。生活在塵世,每個人都有煩惱。你的心是一面鏡子,什麼樣的鏡子,照見的便是什麼樣的人生。用的是平面鏡,便可撫平心緒,安然平和地面對人生;用的是放大鏡,便愁腸百結,人生五味。
  • 和我一起讀中國神話吧!
    在那個偏僻的村子裡,母親的文化程度最高,雖然農事繁忙,卻不失生活的詩意。她一邊勞作,一邊給我們兄妹倆唱「一座座青山競秀麗」,給我們講《開天闢地》和《女媧補天》等一個又一個故事。她讓我艱苦的童年生活變得有滋有味、有聲有色起來。後來我長大了,有幸就讀於本市最負盛名的海門中學,遇見了我生命中的閱讀點燈人——陳老師。
  • 孩子總愛看同一集動畫片?心理學家揭秘幼兒重複行為背後的真相
    同事對孩子的這種「重複行為」很是詫異,以為是女兒的認知存在問題呢,後來她通過看書學習,才發現在心理學當中,幼兒的「重複行為」是一種正常表現。孩子愛看同一集動畫片?心理學家揭秘幼兒重複行為背後的真相孩子在幼兒階段正是建立自我認知的關鍵期,他們會反覆重複同一個動作,看同一部動畫片,或是同一本書。心理學家認為這是孩子建立自我發展原動力的體現。
  • 【四月閱讀】Mr.D:《神話的力量》
    對於坎貝爾而言,神話並不止是神廟上的雕刻、教堂的彩色玻璃、遠古留下的民間傳說,而是真真切切的人類關於宇宙的一場夢,是指引每個人最終回歸到內心的鑰匙,是和世界達成平衡的橋梁。他會從美國國璽的圖案,告訴你深藏其中的共濟會的理性與民主的概念。他會從伊甸園的故事,告訴你基督教的反自然和反女性傾向。
  • 陪孩子讀《哈利·波特》《西遊記》等經典故事,這些功課不能不做
    原始社會的人們就開始講故事了,講他們的希望和恐懼,講部落的來歷,講這個奇異的世界以及世界是怎麼誕生的……只有理解了神話,才能真正學好一門語言,理解一種文化。說得更實際一點,我們在語文課上涉及的很多中國文化知識,比如「顓頊」怎麼讀,「饕餮」怎麼寫,中國為什麼叫九州?為什麼日出的地方叫扶桑?這些都是中國神話裡的內容。等到高年級讀英文小說,要讀懂《納尼亞傳奇》《指環王》,就需要北歐神話的基礎。
  • 孩子愛看神話故事,卻不知怎麼選書?名作家袁珂的名作力推給您
    今天給大家重點推薦一本《中國古代神話》。(建議人手一本,因為它太優秀了!)在我們小時候,女媧造人、鍊石補天、后羿射日等神話故事,令大家痴迷到廢寢忘食的地步。而今為人父母了,仍然對神話故事念念不忘。於是,當孩子們不聽話,或者吵著聽故事的時候,古代神話故事必定是首選。可講來講去,卻發現自己講的內容要不不生動,要麼內容空洞。為了能夠讓孩子們能夠學到原汁原味的神話故事,我開始了了選書之路。選來選去,袁珂老師編著的《中國古代神話》引起了我的注意。那麼,袁珂是誰呢?
  • 《生命的四季》:從萬物的四季更迭中,體會生命的獨特與珍貴
    從而感受到每個生命的珍貴與獨特。作者弗朗西斯科·貝託,是比利時人,他畢業於比利時蒙斯美術學院,是一位成就斐然的插畫家,他創作了很多圖文並茂的低齡兒童作品,尤其擅長編寫故事。本書的繪者伯納黛特·熱爾韋同樣也是比利時人,和貝託是創作上的老搭檔了。
  • 270個山海經故事,300幅玄幻精美插畫,讓孩子也能讀懂神話
    可惜《山海經》原著是文言文,大人讀起來尚且晦澀,孩子們就更讀不懂了。這兩年,我一直在找適合孩子讀的版本,幸運的是,真的遇到了。不是管是孩子讀還是大人讀都可以,而且很值得收藏,想要的家長抓緊時間搶購了!這套《孩子讀的懂的山海經》參考眾多版本《山海經》,按照神話、神獸、異人國等內容,通過對奇珍異獸、海外奇國等,逐一介紹它們的神奇特性。
  • 林峰宣布老婆張馨月懷孕喜訊:感慨第一次體會骨血生命延續的喜悅
    今天(9月26日)林峰在微博發布動態,宣布老婆張馨月懷孕的喜訊:第一次抱起你,感受你的溫度和喘息,人生第一次體會到骨血生命的延續。可愛的寶貝,你讓我的拼搏有了新的動力。這份美滿與幸福,我會用生命去守護和珍惜
  • 心靈之窗|你內在的喜悅,影響你生命的質量
    喜悅的存在不是只有獲得某種東西才能快樂。童年時期你是純粹快樂的,快樂是你的天性。如果你違背自己快樂的天性,你將一無所成。快樂不是生命的終極面向,而是生命的基本面向。如果你不快樂,在你生命中你還能做其它事嗎?你只要是快樂的,其它的可能性才能在你的生命中出現。
  • 中國神話故事與民間傳說,很齊又很好玩的版本
    涵涵從5歲左右到現在,都非常喜歡聽這種帶點神奇色彩的書,常常聽完一個,還要接著再聽。現在終於給她集齊了100個這樣好聽的故事。《紅樓夢》一開篇就是女媧補天,部編小學一年級課本第一課就是《天 地 人》。屈原的《九歌》《離騷》皆取材自神話。在古代文物、建築當中的很多裝飾,比如饕餮,夔龍,也都是來自神話的怪獸或者是神獸。
  • 《中國神話故事》整本書解讀
    教學目標1.通過熟悉《中國神話故事》封面、前言,了解創作背景、目錄、主要內容,知道本書故事性強,人物形象鮮明、語言內涵豐富。2.通過簡單介紹整本書閱讀的意義及《中國神話故事》這本書本身的讀書價值,激發孩子們持續讀整本書的興趣和愛好。
  • 好書推薦《NAMASTE生命喜悅的祈禱》
    充滿愛語,溢暖、讚美、幸福的家庭、與身心健康、喜樂,活力、與豐盛富裕、事業繁榮、與孩子無限潛能創造力、的頻率聯結。你知道祈禱的神奇力量嗎?——這是一本拿起來念,就有效的書。祈禱不是依賴和外求,祈禱是愛和感謝!祈禱是為了改變*心。心改變了,圓滿俱足的愛自然浦現,成為自己真正的力量。祈禱喚醒*愛!祈禱讓生命越來越平安喜悅!用接到禮物的歡喜心和幸福感來祈禱!
  • 三天一頓打、孩子上北大?為什麼心理學家華生,培養出抑鬱症孩子
    華生對待自己的兒女也採取此種方式,時間最終證明了他的理論是錯誤的,耽誤了很多孩子,可以說是毀了一代人。他的孩子也都或多或少存在心理問題,患上了抑鬱症,多次嘗試自殺,大兒子最終在30歲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剩下的孩子也是帶著抑鬱症。
  • 書單 | 孩子讀這9本「好的故事」,勝過100本垃圾圖書
    今天為孩子們推薦9本「好故事」題材的圖書,本本豆瓣9分+,分別適合0-3歲、3-6歲、7歲+的孩子閱讀。讀這些優質故事,勝過孩子讀100本垃圾圖書。它多姿多彩的故事情節給孩子灌輸健康的思想,裡面的人物對白還會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孩子腦力也會相應開發。
  • 河合隼雄:透過神話認識日本人的心理構造
    我還是孩子的時候就經常被灌輸洗腦:「日本是個神國,絕對不會輸的。」所以戰爭結束時,對這一套實在受夠了。日本神話這種傻得沒邊兒的東西,鬼才會信它呢。那時候能夠相信的只有自然科學。後來,才逐漸明白,自然科學當然重要,神話也有它重要的含義。然後慢慢開始讀一些日本神話,無疑從中體會到神話的奧妙。但是不敢說出來,冒冒失失地說什麼日本神話,如果被人當成右翼分子、國粹主義,就太沒意思了。還是保持沉默吧。
  • 成年人「口欲期」,心理學家:尷尬而又存在的「病態」
    初生嬰兒時,她們吃奶是用口,餓了或不舒服時,用口哭喊,生氣時,用口咬母親的乳頭,無論抓到什麼東西,都會放進嘴裡,因為這是她們惟一的認知方法心理學專家認為:口欲期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自我意識形成的階段。因此普遍存在著口欲期,對嬰兒而言,這是非常合理的。可是,我們成年了也會有口欲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