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口欲期」,心理學家:尷尬而又存在的「病態」

2021-01-10 慵懶似貓情感聞

第一卷語:

「口欲期」我想很多人都沒聽說過,但我們每個人都有過這樣的情況,口欲期一般是指嬰兒時期用嘴說話的行為方式,因為嬰兒剛出生時一般是不能自己照顧自己的,必須依靠父母照顧才能完成基本生活。

但「口」卻是嬰兒的生活與興趣中心。初生嬰兒時,她們吃奶是用口,餓了或不舒服時,用口哭喊,生氣時,用口咬母親的乳頭,無論抓到什麼東西,都會放進嘴裡,因為這是她們惟一的認知方法

心理學專家認為:口欲期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自我意識形成的階段。因此普遍存在著口欲期,對嬰兒而言,這是非常合理的。可是,我們成年了也會有口欲期嗎?

病理性迷戀

精神病學家 Christie認為:當一個人陷入愛河時,就會出現口欲期,因為愛河是連續的,一端是「純愛」,另一端是「病理性迷戀」。

簡而言之,當一個人陷入愛河,一旦陷入這一病態而不能自拔時,就會對戀愛對象極為著迷,而這種著迷就會達到一種癲狂的程度,就像嬰兒正處於口欲期一樣。

在這個時候,他們,不能控制自己的思維方式,不能控制自己的言行舉止,而這種情況會隨之而來的對另一半的迷戀更加瘋狂,此時的自己無法控制,無法控制自己做出某些破壞性的行為和無法忍受的衝動。

而且這段關係對戀愛雙方來說非常不正常,會極大地損害彼此的健康,因為他們此時的心理非常極端,非常容易焦慮和不安。很難接受在兩個人的關係中會出現一些問題。

相關心理學家認為:如果一個人處於一種狀態,那麼他很可能會反覆地處於這種狀態,因為這種狀態會給他帶來安全感和成熟感。使他們能夠更舒適地停留在自己計劃的情景中。

因此,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一旦意識到自己正處於這種狀態,一定要及時調整自己,不要讓自己陷入無法自拔的深淵。

這種病態不僅對自己是個極大的傷害,對你的另一半是更大的傷害,即使是這種狀態出現一秒鐘,也要及時停止,及時做些心理疏導,讓自己保持正常的心態。

在這個世界上,上帝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它要來就要來,要去就要不停。建立正確的愛情觀,有利於自身心理健康,更有利於兩性關係健康穩定地發展。

心理學專家 Dan Kiley指出:一些成年人也伴隨著口欲期,因為他們在情感上還沒有成熟,而且這些人也被稱為「彼得潘症候群」,這種症狀通常會伴隨著哪些人在情感上還未成熟,而在情感上還未成熟。

SalinPaswell是一位社會心理學家、墨西哥醫生,他認為:「PeterPeterPeterPeterPeterPeter綜合症」患者通常是由於家庭教育不當導致的。儘管他們的年齡已經到了成年階段,但由於父母的孤立無援或錯誤觀念方面的教育,他們的思想還沒有成熟。

這類人不願承擔過多的責任,字裡行間帶著孩子氣,無法接受現實生活的壓力和某些自身無法承受的痛苦,即使自己組建了一個家庭,這一症狀也難以減輕,最終會導致家庭分裂。

而且孤單這種人不願長大,總想做個孩提時代的自己,即使不願面對長大後的自己,但卻已成年,這是無法改變的事實,但內心和思想卻不願長大,希望能得到他人的關注和愛。

因為長時間生活在「別保護」狀態下,很難有正常的交往,生活中也不會有好朋友,所以是比較孤單的。

自戀

會陷入對自己無限的幻想中,以為自己是最完美的,最無可替代的,但事實上,僅僅是因為他們不想與外界接觸,所以不了解外界,才會認為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結論:

所以說,成年人的「欲期」是非常不健康的,如果發現身邊的人或者自己出現了這種情況,一定要及時制止,不要總想著自己有個無線上網的好機會,你要學會慢慢接受你已經是個成年人了這個事實。誰也不能做一輩子的孩子,誰也不能為你承擔一生的責任,終究有一天要學會自己面對一切問題。只有到那時,你才能真正理解成年人的幸福和喜悅。

相關焦點

  • 「口欲期」是怎麼回事?生活中,這種現象還不少
    很多人都並不知道口欲期是什麼,口欲期其實就是小孩子在嬰幼兒時期需要依賴母親或者是別人進行生活,這些人沒有基本的行動能力,主要是靠嘴巴來進行生活的
  • 口欲期(2013-01-12)
    2、嚴重人格障礙和精神分裂一般是口欲期的的問題。3、一個人因為聽到別人唱歌唱得不好,很生氣,要將別人滅掉。是因為別人唱歌唱得不好,激起了他對自己不完美而導致的羞恥感,他為了否認這種羞恥感的存在,所以要通過把刺激了他產生這樣羞恥感的人滅掉。使他覺得自己沒有這種缺陷,沒有這種羞恥感。
  • 心理學家:孤僻是病態人格嗎?錯了,內向的人往往更厲害
    心理學家:孤僻是病態人格嗎?錯了,內向的人往往更厲害!從小到大,身邊都存在這種情況,總有家長說:真羨慕你家孩子,那麼活潑外向,不像我家孩子,太內向了。什麼時候,內向成了貶義詞呢?據調查,在很多人的第一意識裡,內向其實很不好,需要改變,在許多人的潛意識裡覺得,內向的孩子,大多數沒什麼出息,膽怯,太老實,在社會上很容易受欺負,而一些性格孤僻的人,連對象都很難處好,什麼時候,孤僻被人當成是「病態人格」了呢?其實,這跟我們的刻板印象有關,就像在《紅樓夢》裡,很多人喜歡八面玲瓏的王熙鳳,喜歡長袖善舞的薛寶釵,唯獨對林黛玉意見很大。
  • 吃手吃腳吃石頭,口欲期的寶寶還給你帶來哪些「驚喜」?
    最近後臺看到有媽媽留言說:我家是不是又到口欲期了?愛撿地上東西吃,米粒、紙啥的都要吃,真是愁死了。芝媽露出姨母般親切的笑容:哼哼,吃紙算啥,我芝妹可是吃菸頭過來的人。」其實這些都是寶寶口欲期的表現,我們的小寶寶從兩個月左右就有了認知世界的欲望,神經系統的各種功能開始發育,小嬰兒的口周神經比手的神經發育更早,可以說對於2~5個月大的寶寶來說是「口」探索世界的工具。
  • 成年人肛門經常痒痒的,是咋回事?無論男女,別因尷尬誤了身體
    但成年人肛門總是痒痒的,就需要認真仔細的找找原因,不要因為尷尬而忽視了身體可能存在的一些隱患。成年人肛門處經常痒痒的,是咋回事兒?和小孩子不同,成年人的肛門處瘙癢很有可能是過度清洗導致的。有些人尤其是女性在清洗這裡時就會過度清潔,要麼過於用力,要麼會用肥皂或者其他的清潔用品清洗。
  • 心理學家:總覺得自己很沒用、一無是處,是一種危險的人格
    心理學家指出,如果一個人經常以這樣消極的眼光看待自己,說明他的自尊極低,是非常危險的。現在,很多心理疾病都跟低自尊有很大的關係。比如,以下4種。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幾乎所有抑鬱症患者都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低自尊」。總覺得自己這不好,那不行,把焦點都放在自己的缺點和不足上,看不到自己的優點,也不能長期發揮自己的優勢。
  • 國人應培育文化自信|心理學書鑑:新弗洛伊德主義心理學家代表作
    其女兒安娜也在父親的支持下成為兒童精神分析專家心理學家。不過弗洛伊德的「妒女症」「厭女症」觀點讓他的神壇地位受到了影響和質疑,與其同一時代的女性心理學家卡倫·霍妮(Karen Horney)就是其中一位有力的反駁者。不同於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中的生物決定論,霍妮主張用社會心理學說明人格的發展,也是社會心理學的代表人物。
  • 心理學家:異性關係中,這三種表現都不是「真愛」,知道了要警惕
    根據心理學家M·斯科特·派克總結,大致可以分為三種:過於依賴你的人男人往往很喜歡伴侶依賴自己,這能讓他們充分感受到自己的價值和存在感。很多女人也會在愛情中因為感受到對方的依賴,而充滿了安全感,覺得對方離不開自己。
  • 靳東迷倒六旬老太,是粉絲病態還是時代病態?
    靳東迷倒六旬老太,是粉絲病態還是時代病態?提起娛樂圈粉絲,大多人都會想到五迷三道的癲態,而粉絲族沒有年齡限制,所謂不分男女,不分老少,是人皆有,但是,粉絲也有一個年齡差,即是偶像與粉絲年齡是對等的,如果老年粉絲喜歡一個年齡相差太懸殊的偶像,那多半是魔症了。
  • 蝴蝶骨是病態,不能練!
    實際上,蝴蝶骨是一種病態,它的名字叫翼狀肩胛骨。簡單來說,肩胛骨處在不正確的位置上,才會形成這種異常的體態。成年人之所以越長越難看,是因為我們的生活習慣有問題,一直坐著不動,身體結構隨之被潛移默化地改變了。背後的根源,是筋膜的緊張、僵硬和縮短。所以,要恢復優雅體態,就必須恢復筋膜的柔軟和彈性。最適合的,莫過於練第八套廣播體操。這是最親民的筋膜健身法,量力而為,堅持循序漸進,就能逐漸恢復筋膜,進而改善體態。
  • 薛之謙新歌《病態》,也是新專輯主打,別交代我愛你的病態
    ——網易雲熱評 薛之謙《病態》帶你聽新歌!薛之謙新歌《病態》於9月13日上線,這又是薛之謙新專輯主打,又是一個驚喜!不容錯過。目前這首歌在網易雲上線僅僅兩天時間,評論接近十萬,月亮終於見到了他的太陽,所有的等待,換來的都是值得!這應該也是謙友們在中秋節如願收到的禮物,單曲循環,可能目前都還跳不過這首《病態》。
  • 病態,次等,正常:一位精神病學家與同性戀的30年
    1973年,作為美國精神病學會命名委員會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Nomenclature Committee) 成員的他,成功說服了委員會,讓一名公開身份的同性戀心理學家在會議上演說,呈現證明同性戀不是精神疾病的研究。
  • 人類人格大賞之病態人格篇:表演型人格,特性及其日常表現
    病態人格第二期,每天11點更新(大概)尋求他人關注本來1~13歲的小朋友才會出現的情感需求,成年人也會時不時的出現,可長期的隨時隨地的處於這種狀態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病態人格:表演型人格障礙。此外,表演型人格障礙與反社會型人格障礙存在著緊密的關係。美國的統計研究表明2/3的表演型人格障礙的患者達到了反社會型人格障礙的標準。這兩種心理障礙的潛在人格特質有相似的一面,只是男女的表達形式不同罷了。女性更多通常以「表現型」型的人格反映出來而男性更多以「反社會」型的暴力人格表達出這種潛在人格特質。
  • 心理學家解讀原因
    心理學家解讀原因 2017-02-09 07:52:06來源:中國青年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殷偉豪 2017年02月09日 07:52 來源:中國青年報
  • 《囧媽》:心理拒絕長大的成年人,讓父母都不敢老去
    他總是能描述出中年人的窘迫,那種無奈而又不得不拼力向前。 徐崢的電影接地氣,自然觀眾能感同身受,情緒能夠為此調動,在《囧媽》中,徐崢飾演的伊萬和母親的關係並不好,同時還面臨著和袁泉飾演的妻子離婚,家庭關係一地雞毛。
  • 《以家人之名》看著最治癒的親情戲,就著最尷尬的感情戲
    二刷完畢,特來寫點感悟說實話這確實近幾年來我看過的最好的親情劇,不過也確實最尷尬的愛情劇……總得來說,基礎的親情戲,閨蜜戲,三小無猜戲絕對是5星,不過愛情線太違和,也太尷尬,減1星,但是賀子秋的角色太棒了,淚點和笑點全在這裡了,他絕對是最閃耀的星,加1星,最後,總計,5星~簡單說下角色的感覺:譚松韻演高中生真的是毫無違和感,這個髮型是真顯小,簡直就是耿耿啊~哈哈,不過從長大前後對比來看,不知道是松韻特意減肥了
  • 心理學家揭秘幼兒重複行為背後的真相
    同事對孩子的這種「重複行為」很是詫異,以為是女兒的認知存在問題呢,後來她通過看書學習,才發現在心理學當中,幼兒的「重複行為」是一種正常表現。孩子愛看同一集動畫片?心理學家揭秘幼兒重複行為背後的真相孩子在幼兒階段正是建立自我認知的關鍵期,他們會反覆重複同一個動作,看同一部動畫片,或是同一本書。心理學家認為這是孩子建立自我發展原動力的體現。
  • 心理學家坦言:喜歡「粉色」和喜歡「藍色」的孩子,性格截然相反
    心理學家坦言:喜歡"粉色"和喜歡"藍色"的孩子,性格截然相反導語在我們的世界當中,無處不存在著色彩,從山川大地的花鳥魚蟲,每一種東西上面都有著豐富的顏色。人們可能會因為喜好的顏色不同,而在性格上表現出極大的差異,也有心理學家坦言:喜歡粉色和喜歡藍色的孩子,性格截然相反!案例李女士和丈夫婚後5年,生下了兩個可愛的女兒,雖然這兩個女兒只相差一歲,但是從小一起長大的姐妹倆喜歡的東西卻各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