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態人格第二期,每天11點更新(大概)
尋求他人關注本來1~13歲的小朋友才會出現的情感需求,成年人也會時不時的出現,可長期的隨時隨地的處於這種狀態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病態人格:表演型人格障礙。
表演型人格障礙, 又被稱為尋求注意型人格,特徵為情緒外露,表情豐富,喜怒哀樂皆形於色,嬌柔做作,易發脾氣,喜歡別人同情和憐憫,情緒多變且易受暗示。以自我為中心,好交際和自我表現。對別人要求多,不大考慮別人的利益。思維膚淺,不習慣於邏輯思維,顯得天真幼稚。
所以有時候我們會認為表演型人格障礙是心理幼稚型人格障礙。當然這個人格有一個後續的發展,情況嚴重的時候醫生會拋棄表演型人格障礙的稱呼,轉而稱其為癔症性人格,到達這個階段的人群,常常會做出非常出人意料的行為,且不再只追求部分人的關注。
表演型人格障礙形成與基因和家庭環境相關。美國衛生部數據統計研究顯示,成長在對孩子缺乏關愛與期望、X濫交家庭背景下的孩子更易發展成表演型人格障礙。
此外,表演型人格障礙與反社會型人格障礙存在著緊密的關係。
美國的統計研究表明2/3的表演型人格障礙的患者達到了反社會型人格障礙的標準。這兩種心理障礙的潛在人格特質有相似的一面,只是男女的表達形式不同罷了。女性更多通常以「表現型」型的人格反映出來而男性更多以「反社會」型的暴力人格表達出這種潛在人格特質。
表演型人格障礙與其他類型的人格障礙一樣,有些人在童年、少年時就有上述某些表現,有些人則開始於成年早期,但要到18周歲以後臨床上才能做出人格障礙的診斷。表演型人格障礙一旦形成,目前的治療方法很難將其徹底改變。但經較長時間的心理治療,對改善緊張的人際關係,是有一定效果的。
根據《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DSM-5)》的論述,表演型人格障礙的基本特徵就是一種過度情緒化和追求他人注意的普遍模式。
如果你符合下文中的其中5點,就代表你可能存在表演型人格障礙
在自己不能成為他人注意的中心時,感到不舒服;(2)與他人交往時的特點往往帶有不恰當的性誘惑或挑逗行為;(3)情緒表達變化迅速而表淺;(4)總是利用身體外表來吸引他人對自己的注意;(5)言語風格是印象深刻及缺乏細節的;(6)表現為自我戲劇化、舞臺化或誇張的情緒表達;(7)易受暗示;(8)認為與他人的關係比實際上更為親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