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依戀型人格——《以家人之名》

2021-02-07 閒話影視

《以家人之名》早已收官,但是本喵兒拖到現在才寫這篇劇評,是因為實在不知道從何下手寫這篇文章。「家人」是每個人的軟肋,對有些人來說是幸福的軟肋,對有些人來說是痛苦的軟肋。可不論幸福,還是痛苦,我們每個人從骨子裡都擺脫不了原生家庭的影響,它影響著我們的性格和人生的每一個選擇。不同的家庭塑造出來的孩子是不同的,或開朗活潑的,或羞澀內斂的,或穩重嚴謹的,或憂鬱彷徨的……但不論哪種性格的孩子,都沒有優劣之分,他們都是獨一無二的。


小喵兒瀏覽了一下微博評論發現,對《一家人之名》吐槽最多的是「打著家庭劇的幌子談戀愛」、「比不上1988」、「宋威龍演技不行」之類的。觀眾們的吐槽有一定道理,後半段的劇情確實著重落在李尖尖和凌霄的戀愛戲份上,而且電視劇在很多情感表現上也不如《請回答1988》自然、細膩,當然非科班出身的宋威龍演技也確實比不上中戲的張新成。不過,小喵兒仍舊覺得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劇,總體上它的劇情有些誇張,比如:妹妹意外去世後,凌霄媽媽就患了抑鬱症,給凌霄帶來了極大的童年陰影;李海潮幫樓上鄰居和相親對象照顧孩子;一會兒工夫凌霄姥姥、媽媽和後爸相繼出事……這的確和我們的日常家庭生活相去甚遠,但卻不能不說它對我們的家庭生活有極大的啟發意義。家庭生活的好壞對一個人未來的人生軌跡和人生選擇有重大的影響。


外人眼裡的凌霄和賀子秋相貌出挑,性格溫和,知恩圖報……然而,看起來很完美的凌霄和賀子秋都不是安全型人格的人,他們都屬於焦慮依戀型人格。


凌霄的焦慮依戀症更加嚴重,因為妹妹的意外喪生,凌霄從小就承受著來自母親怨懟,內心也承受著自責的煎熬,後來又被媽媽放棄,丟給爸爸一個人。凌霄從小就敏感、成熟得讓人心疼。在父母因為妹妹的喪生而一次又一次地爭吵時,他總會一個人安靜地躲在樓梯道裡看書;當母親忘記給他做早飯,他也能很體貼地說自己不餓,或者自己煮方便麵吃。他是一個非常細緻、溫柔的孩子,他能體諒母親的傷心、痛苦,所以他選擇了自己默默承受,直到成年後和父親吃飯時問了一句,妹妹是不是原諒他了。我們才知道,他把妹妹的死全都歸成了自己的錯。也足見母親陳婷的怨懟對他的傷害之深。


其實,按照凌霄的童年經歷的發展歷程,如果他沒遇見李尖尖和李爸,倒不一定會形成焦慮依戀型人格,可能會形成相反的拒絕依戀型人格。


成年後的凌霄執著於和李尖尖在一起,這是因為李尖尖從小就給了他可以依戀的溫暖。小的時候他一次次地拒絕李尖尖的好意,而李尖尖從未放棄,又一次次地向他示好。李尖尖對他不離不棄的示好,彌補了母親陳婷給他帶來的被拋棄的痛苦。所以,李尖尖和李爸就成了他瀕臨溺亡時的救命稻草,當他確定這個稻草能拯救他的人生時,就一定會死死抓住不放。他會對李尖尖交男朋友產生極大的恐慌,當知道賀子秋也想和李尖尖在一起時,讓李尖尖和小哥保持距離,對想要拆散他和李尖尖的母親極度抗拒。李尖尖就像一盞明燈一樣,照亮了凌霄人生的前二十幾年,他也把自己最溫暖的一面給了她。對凌霄來說,李尖尖是最重要的人,沒有她,他或許又將退回少年時痛苦的深淵,拒人於千裡之外,敏感又封閉。凌霄需要李尖尖給他很多很多的愛,所以,他執著於娶李尖尖,因為只有這樣兩個人才能真正的親密無間。


凌霄對和李尖尖在一起這件事情上是偏執的,甚至有些病態。這也恰恰是觀眾們吐槽的點。但是有前面的劇情作為鋪墊,倒也不算太突兀。不過,凌霄對李尖尖的愛並不純粹,摻雜著複雜的被救贖感。如果李尖尖能帶給凌霄持續且穩定的愛,那麼這種關係將會非常穩固,甚至堅不可摧。而一旦凌霄感受不到李尖尖的愛,他們的關係會急速惡化,甚至凌霄這樣的愛人對普通人來說是非常恐怖的。


賀子秋雖然也屬於焦慮依戀型人格,但是他和凌霄的情況是不同的。凌霄的童年感受到的是母親對自己的厭惡,而賀子秋的童年感受到的是母親對自己的愛。從後來賀梅蹲監獄,幫助朋友養孩子,可以看出她的氣度和教養是很好的。賀子秋的童年雖然沒有父親的參與,但是賀梅給了他溫暖的愛。這種愛一直影響著他,所以,即使他誤以為母親拋棄他了,嘴上說著不想母親,也能憑著童年愛的記憶本能地尋找母親。因此,子秋的依戀並沒有達到病態的地步。


賀子秋和凌霄還有一點不同在於,兩個人的依戀對象是不同的。賀子秋的依戀對象實際上是李爸,而凌霄的依戀對象才是李尖尖。兩個人依戀的都是童年被拋棄後第一個向自己示好、給自己溫暖的人。李尖尖從一開始對子秋是很排斥的,還總是欺負他。可是李爸收養了他,對他好,讓他讀書,讓他有了妹妹,讓他成了一個有家的孩子。李尖尖從見到凌霄的第一面就把最甜美的笑容給了他。李尖尖給凌霄送吃的,幫他打欺負人的「豬八戒」,讓他知道世界上有人非常在意他。為了回報被依戀的對象,賀子秋會用心學廚藝、家務,幫助李爸分擔小飯館雜事和家務勞動。當然賀子秋也很表現出溺愛李尖尖的一面,可是這種溺愛正因為李尖尖是李爸的女兒,是他回報李爸的本能。而李尖尖是凌霄直接回報對象,不同於子秋的溺愛,他對李尖尖的寵愛是克制的。他會勸阻李尖尖吃太多蛋糕,他會反對李尖尖的莽撞行為,可是他又會為了李尖尖當牙醫,也會給李尖尖收拾爛攤子。觀眾們都覺得賀子秋像李尖尖的父親,其實凌霄才更像個操碎了心的老父親,慈愛了怕李尖尖上竄,嚴厲了又恐李尖尖疏遠。


賀子秋的依戀對象是李爸,這是他拋開娶李尖尖念頭很重要原因。一旦媽媽賀梅嫁給李爸,他就真正和李爸在同一個戶口本上了,不用再擔心贍養李爸名不正言不順,也不用擔心被拋棄。所以,他想明白後,很容易就放棄了娶李尖尖。

我們的人生就像一個放大鏡,往往把原生家庭的不堪暴露得徹徹底底。不論是誰都很難逃開原生家庭,尤其中國還是個特別重視親情的國家,仿佛逃離意味著十惡不赦。但是本喵兒想要說的是,任何人不能把親情當成是肆無忌憚傷害的保護傘。


雖然凌霄和賀子秋的人生有缺憾,但他們還有李爸和李尖尖去治癒他們。而現實生活中許許多多受過原生家庭傷害的人,並沒有那麼幸運,他們總是一個人默默地舔舐傷口。親情不允許他們與家庭徹底決裂,傷痛又阻礙著他們與家人親近,他們是一群孤獨的人,也是一群善良的人。

 


相關焦點

  • 焦慮依戀型人格如何和迴避依戀型人格在一起?
    網友問題:               我是典型的焦慮依戀型人格,非常黏女朋友
  • 焦慮矛盾型依戀
    今天的節目將會討論另一種不安全的依戀模式——焦慮矛盾型依戀。
  • 一個來自迴避型依戀人格障礙的自述
    其實,這類人群是 「Iithromantic」 學術名性單戀,也有人稱之為迴避型依戀人格。他們喜歡在曖昧中體驗愛情,享受幻想帶來的浪漫,一旦情感得到真實的回應,就會使得他們焦慮,不知所措。迴避型依戀並不是渣,是他們真的不能夠自我控制,他們極度缺乏安全感。對於親密關係的需求度極低,更需要自己獨立的時間和空間他們生活中往往顯得很獨立,很高冷。無論面對伴侶或者家人、朋友、同事面前都會刻意地保持距離,向他們表示親密的時候,心裡和行為都是一個抗拒的態度。
  • 「迴避型依戀的升級版」—— 恐懼型依戀
    不管是迴避型還是恐懼型,都不應該成為一座孤島,而要真正的接受他人,走進關係,一切沒有你想的那麼糟糕。根據廣大讀者的需要,這次我想就「恐懼型依戀」來做一些科普,讓你們能夠更加清楚的認清 「恐懼型」這個獨特的群體。恐懼型依戀是迴避型依戀的升級版。
  • 迴避型依戀人格特徵篇
    迴避型依戀特徵一、自卑之痛「迴避型依戀者」一定是「迴避型人格」,這類人最大的痛苦,就是源自童年或原生家庭的「自卑感」。二、缺愛之痛「迴避型人格」還有一個顯著的心理特點:他們對「愛」感受得太少,也了解的太少,「缺愛」的情緒始終與他們共生。
  • 成人依戀與分離焦慮
    這種親子關係往往內化成為人格中極重要的一部分,成為一種「內部工作模型」,或是期待中的依戀對象。這種形象可能在他困難時給予幫助,孩子能和這些形象進行自我交流,並成為未來(兒童期- 青春期- 成年期)親密關係的標準或導向。
  • 實用心理學丨迴避型依戀人格到底是什麼?
    想要真正了解迴避型依戀人格你需要看這裡!迴避型依戀者,在心理學中又被稱為「性單戀(avoidant attachment)」。這個群體還有一個悲傷的稱呼——「永遠無法摘星星的人」。心理學相關研究表明:造成迴避型依戀人格的主要原因是「自卑心理」,而一個人的自卑感大部分來源於他童年的經歷。
  • 迴避型依戀人格:明明很想要,卻又不敢要!
    迴避型依戀如何挽回有很多諮詢者上來就會問我,自己的伴侶是迴避型依戀人格怎麼辦?並不是你們吵個架,他不回覆你的信息,或者是愛說分手就是迴避型依戀人格,它並不體現於某一個表現,而是貫穿於親密關係中的方方面面,這影響的是一個人的行為模式。
  • 以家人之名:賀子秋屬於討好型人格嗎
    《以家人之名》最近迎來了劇情的轉折點,賀子秋知道了凌霄與李尖尖在一起,悲傷說出為什麼都不要他。播出到現在,我們可以看到賀子秋受到家人的影響很大,從小就會對李家人和身邊的人很好,因為他害怕失去,也害怕被拋棄,他希望能擁有一個家,擁有一個不會拋棄他的人。
  • 認識你的戀愛人格——安全型、焦慮型、迴避型
    所以,當一個安全性依戀人格首次和你提出他的需求時,你一定要認真聽取,因為這裡面隱藏著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它高懸頭頂,稍有不慎,就會斬斷你們的親密關係。所以,對於焦慮型依戀人格,千萬不要無底線妥協,你需要做的,是幫助他正視問題,與之共同成長。三、 迴避型依戀人格 · 愛無能迴避型依戀人格是最複雜最難以捉摸的存在,屬於低焦慮、高迴避的類型。
  • 小時光提醒:什麼是依戀型人格?痴戀型、迴避型、你是哪種類型?
    小時光提醒:你想知道依戀人格是什麼嗎?每種依戀方式又是如何影響人的戀愛關係、友誼、育兒甚至世界觀的呢?你又是哪種類型呢?一起來看看吧!你有沒有想過你的關係是如何影響你的?又在你的生活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依戀理論是心理學家約翰鮑比在1968年提出的,是積極心理學的基礎理論之一。
  • 心理學:你是恐懼型依戀人格嗎?
    這種越喜歡一個人越想疏遠他的情況,就是四種依戀型人格的其中一種——恐懼型依戀人格。 四種依戀類型 一般來說,依戀模式大致可以分為四類: 安全型: 具有安全型依戀人格的個體對信任他人會感覺到安全
  • 迴避型依戀人格是什麼?我們該如何改變?
    心理學將其稱之為:「迴避型依戀人格」。 在生命以及感情的旅途中,迴避型依戀人格就是「獨行俠,」他們認為最理想的狀態是自由。 迴避型依戀人格屬於情感障礙,是一種心理疾病。會產生這種人格,多部分是在人生中受到過嚴重的情感創傷。
  • 心理學:你或許有恐懼型依戀人格
    這種越喜歡一個人越想疏遠他的情況,就是四種依戀型人格的其中一種——恐懼型依戀人格。依戀理論依戀理論是心理學家約翰·鮑比在1950年提出的一種心理人格。鮑比在研究嬰兒與父母關係時發現,嬰兒有與父母親密接觸的需求,當嬰兒與父母分開時,往往會變得十分痛苦。因此鮑比認為,年幼的嬰兒依賴父母的照顧,所以形成對父母的緊密依戀是進化行為中的一部分。
  • 迴避型依戀人格:你的愛讓ta遠離了嗎
    這裡是第424顆知識膠囊 迴避型依戀人格心理學中把這種人稱作「迴避型依戀人格」,簡單來講就是渴望被愛,卻又害怕被愛。他們中很大一部分人缺乏安全感、生性自卑,總是覺得自己不配得到那麼多。
  • 迴避型依戀人格?渴望關心卻將人拒之於千裡之外,你中招了嗎
    這就是一種迴避型依戀人格,這樣的人因為糾結於自認為的一些想要掩飾的缺點,即使擁有了在意自己的朋友或生活中的另一半仍然會沒有自信,缺乏安全感,總是會把自己貶到一文不值,心裡自己有兩個有著截然相反的意見的小人一直在鬥爭,鬥爭結束後自己得出一個荒謬的結論,憋在心裡誰也不告訴,有時候還會不自主的感到自己異常的委屈。
  • 《以家人之名》賀子秋 討好型人格:PUA式教育害了多少的孩子
    最近大火的《以家人之名》我想很多人都看過來吧,今天賀子秋討好型人格登上微博熱搜,在劇中賀子秋的原生家庭可謂是爹不疼,媽不愛。寄養在李海潮家,二姨還天天讓賀子秋在養父家要懂事,多幫忙,什麼事都要讓著李尖尖。導致賀子秋小小年紀就懂事的讓人心疼,半夜起來洗衣服,那麼小就幫麵館的忙。
  • 【星座控】哪些星座盛產迴避型依戀人格?
    這類人就是典型的迴避型依戀人格,十二星座中有幾個星座最容易出現這種人格。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那些盛產迴避型依戀人格的星座吧!事實上總是拿捏不好分寸,把握不好邊界的距離,這樣的性格導致金牛座成為典型的迴避型依戀人格,渴望長長久久的愛情,但又不敢去追求,常常在暗戀中自怨自艾。
  • 迴避型依戀的人為何如此冷漠?
    男女關係中先要看感情質量,再分析人格特點,如果對方壓根不喜歡你,或者只是有一點點好感,是不能判定為迴避依戀型人格。 愛情的原始動力就是喜歡,只要喜歡你,你的缺點在對方眼裡就是優點,不喜歡你,你付出改變多少,他都懶得搭理你。
  • 你知道迴避型依戀人格嗎?
    依戀理論對人格進行了四種劃分:迴避型依戀,焦慮型依戀,安全型依戀和紊亂型。迴避型依戀人格的人會與戀人刻意保持心理和身體的距離。會用冷漠、牴觸、不在乎的態度來使自己不受傷害。迴避型依戀人格的人,明明想要,但又不敢要。和這類型的人談戀愛,很容易因為接受不了他的「冷暴力」,而對這段感情產生了很多負面影響。如果你能讀懂他這些害怕的情緒,你可以嘗試用他覺得舒服的方式和他相處,從而慢慢地改變他的想法。那該如何和迴避型依戀人格的人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