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聞強識】學米芾不懂3種筆法,就白練了!

2020-12-27 騰訊網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龍靈書道」免費學習海量書法視頻

論米芾書法的筆法

文/周興祿

米芾是宋代著名書法家、詩人、畫家、鑑藏家、書畫理論家,他兼通眾藝,不隨流俗,尤擅書法,與蘇軾、黃庭堅並列為『宋四家』之一,其書法成就則堪稱宋代第一,在歷史上影響較大,受到的關注度頗高。其書法具有雄強俊邁的特點,其筆法尤其豐富而高明,值得研究。

筆法即運筆之法,主要指筆鋒如何著紙、運行、收住等,涉及角度、速度、停頓、藏露等。就行書而論,可能歷史上除了王羲之外,米芾的筆法應是運用得最多、最好者。王羲之真跡已不存於世,儘管我們可以從《聖教序》《興福寺斷碑》等拓本及唐人摹本墨跡等間接窺探王羲之的筆法,但終究隔了一層,且摹本、拓本總有失真的地方,給學書者帶來困難,一般學書者若只以此為範,可能難於進展,或有被誤導之虞。

米芾留下真墨跡、精拓本皆多,大小字皆有,筆法豐富而明晰,故對今人啟迪最大。通觀其流傳的書法作品,並分析其理論著作,可以概括出以下特點:

01/

其一,八面出鋒。

米芾生逢疑古出新之世,不肯只效法前人亦步亦趨,他在筆法上亦多新創,在完整繼承古人筆法的基礎上進一步作了發揮,加以變化,豐富發展了筆法。米芾在筆法創造上最顯著的特點是其開創了所謂的『八面出鋒』。

關於八面出鋒,不易理解,但這又是打開米芾筆法乃至其書法殿堂的一把鑰匙,所以有必要探索一番。大體上,『出鋒』屬於筆法範疇,指筆畫中筆尖外露,呈鋒稜狀。『八面』,米芾又稱『四面』,既可指筆畫的周圍,也可指字形結構的四周。故『八面出鋒』字面意思是指筆畫、字形周圍皆可鋒稜外露。書字於紙,仍是平面藝術形式,雖好的書作有墨之厚薄、濃淡、枯潤變化而呈現的立體感,但筆鋒本身不會扎入紙裡或飄出紙外。

故對八面出鋒,一般很容易理解為平面圓周角為三百六十度,則均分八面應是每面四十五度。就如米芾的姓氏『米』字,每筆圍繞中心均勻分布的話正是八個角,每個四十五度的角,其筆畫背圓心而指向八面,呈均勻輻射狀,這八個方向出鋒即是八面出鋒。但這樣理解顯然過於機械,即便是米芾寫『米』字筆鋒也不是均勻指向八面。

米芾《叔晦帖》

有時每一筆的出鋒尚且有不止一處,何況多筆。即以『米』字而論,起首一點,各家行楷書多向左上方起筆時有出鋒,若非過圓,若瓜子點等,其右方、右下尚可至少兩處出鋒,很少一拓直下。其它橫、豎、撇、捺,乃至整個字的各個方向的出鋒亦然。為便於理解,我們舉例而言。

米芾《褚臨蘭亭序跋詩》謂王羲之《蘭亭序》『之字最多無一似』。王羲之書其名中的『之』字變化多端恐無人能及,但這還不只是筆法多變,更多是結字形態的變化。而米芾筆法之多,即『一字亦無一筆似』。『一』字不獨是字,也是筆畫,我們用『一』言米芾筆法可能最有代表性。我們跳出單純一個帖的限制,就字而言,米寫的『一』變化就很多。

米芾《復官帖》

藉助《米芾書法字典》統計,該字典上『一』字共列了七十二個,其中以從《蜀素帖》中選了九個為最多,這九個『一』的形態確實各不相同。據筆者看,該字典還遠沒有搜羅完備,如《復官帖》就有四個『一』,依然神態各異,但該字典全未刊在其中。『一』的長短、粗細、直曲、平斜等表面形狀尚且不論,就出鋒來說,一般就是兩頭出鋒,即使如橫向陳列的四邊形也不過就是四個角,都在兩端,但有哪個書家會寫四邊形的橫畫呢!

米芾《珊瑚帖》

米芾《賀鑄帖》

米芾《甘露帖》

但米芾不但在橫的兩頭任意角度可以出鋒,他還可能在橫的中間出鋒,如《珊瑚帖》的三角形似的『一』,下端出鋒成了角狀;而《復官帖》的第三個『一』字居然也一畫三折,煞是耐看。其它出鋒處有不同而同樣可觀的『一』還有很多,不再贅言。

就筆畫而言, 『一』是橫畫,其應用在字中的出鋒形態就更多,因有上下筆映襯、連帶及結字的需要等,所以作橫畫的『一』更富有變化,其出鋒情況就更加豐富多彩。米芾字中作為橫畫的『一』就出鋒形態變化層出不窮、難以羅列,此僅舉如其大字《虹縣詩》的『十』字,居然從中間過半處起筆,逆鋒到如此誇張程度,真是出乎意外,恐怕也只有米芾敢如此寫、寫得如此好了。

米芾《虹縣詩》

其它筆畫的出鋒情況我們亦不必再舉了。筆畫之外,還有整個字的出鋒情況亦宜多變,筆畫尚且多面可以出鋒,字就更不要提了。

且看米芾對其前代諸位大書家筆法的批評。其《海嶽名言》云:

字之八面,唯尚真楷見之,大小各自有分。智永有八面,已少鍾法。丁道護、歐、虞筆始勻,古法亡矣。柳公權師歐,不及遠甚,而為醜怪惡札之祖。自柳世始有俗書。歐、虞、褚、柳、顏,皆一筆書也。安排費工,豈能垂世?

上引兩段文字有破有立,構成對比,更易理解。破的一面,筆勻、一筆書,皆筆法單調的體現。立的一面,字之八面出鋒,纖濃、氣骨、妍媚兼具,皆結字與筆法變化豐富的體現,兼備古法、自然率真。由此可見,米芾對筆法理解有新意。只是我們不知第一段引文是否兼論行、楷,但如其對自己學過且較為服膺的褚書一併批評,多少令人感到有些意外。

其實褚書筆法變化還是很多的,橫畫亦然,但在米芾看來,褚書筆法變化還不夠多、不夠大膽,其它幾家楷書的筆法變化就更不多了,所以更招其無情批評。在米芾看來,唐楷之弊,不獨大小劃一,狀如算子,而用筆單調,更為不足。米芾謂之『一筆書』,即只用一種運筆方法,沒有變化,當然有些誇張,但多數唐代楷書字明顯勻稱平穩有餘而變化不足。米芾既視此為弊,便力求變革。惟其新創,乃形成其特色。

唐 柳公權《神策軍碑》

所以他不無自負地說:『善書者只有一筆,我獨有四面。』無論『四面』『八面』,就是筆法多變而已。至此我們可得出結論:米芾所謂『八面出鋒』其實是指不拘中鋒側鋒,不論筆畫還是字形結構,多面可出鋒、隨處可出鋒之意,當然要米芾這樣高明的書家才能鋒穎隨地而出而中看、耐看。

我們看其用筆:正側兼用,藏露俱施,起倒遞順,輕重徐疾,角度多變,軌跡難覓;頓如崩石,輕若遊絲,枯筆橫掃,皴擦間之,橫塗直抹,不凝不滯,筆勢翻瀾,飄然不羈;又或摁筆到底,百無禁忌,賊豪百出,頗為爽利。此是米書筆法真諦,但他也遠沒有窮盡筆法,或許只是為後學者打開了一扇筆法的大門。

02/

其二,刷掠迅疾。

此就其運筆速度而言。米芾自著《海嶽名言》最後一條曰:海嶽以書學博士召對,上問本朝以書名世者,凡數人,海嶽各以其人對曰:『蔡京不得筆,蔡卞得筆而乏逸韻,蔡襄勒字,沈遼排字,黃庭堅描字,蘇軾畫字。』上復問:『卿書如何?』對曰:『臣書刷字。』

今人對這段文字解說甚多,各有側重。米芾各用一字評論當時名家書法,中國文字含義之豐富性於此可見一斑。然豐富則邊界模糊,含蓄則指稱不明,優缺點兼具。米芾刷書之喻,不難領會,貶低他人抬高自己之意也很明顯,他用『勒、排、描、畫』等字描述其他幾位大家作書,是說他們有刻意做作之嫌,但亦不可坐實,若定要說是蘇、黃諸家書法特徵,就『死於句下』了。

如雲蘇軾行筆遲鈍,類於描畫,故云『畫字』,猶可理解,但以排字謂沈遼、描字屬山谷,則難以確指。而米芾自雲刷字,就形象生動得多,對此註解亦多,各有發明,大約皆含運筆迅速、絲絲留白等。

米芾《虹縣詩》

《珊瑚網》引李君實評帖,在引述米芾上斷話後云:世皆不解其何語。餘為詮注曰:勒字,顏法也;描字,虞永興法也;畫字,徐季海法也。刷字本出飛白運帚之義,意信肘而不信腕、信指而不信筆,揮霍迅疾,中含枯潤,有天成之妙,右軍法也。隱然凌轢諸老,自佔一頭地。

李君實解『勒』『描』『畫』字,似以師承而言,已猶隔塵。而刷字之解,前段俱佳,字面意義與米書特點俱得,但云法自右軍,亦屬牽強。大約米芾刷字,一指運筆迅疾,筆毫平鋪,翻毫折鋒,運筆爽快,頓挫分明,豪情激蕩,如風馳電掣,氣盛勢疾;二謂點畫挺勁,在節奏起伏中以快速平鋪摩擦,使線條具有『澀』的力度與厚度。

米芾《虹縣詩》

正側藏露諸鋒俱出,常先連綿不斷『刷』畢其它筆畫,最後寫豎。當然,刷字最宜指其大字行書而言,於其《虹縣詩》體現更為顯著,如『研』石旁一撇、『千』字一豎等,刷得尤為精彩,此外的大字如《多景樓詩》中『海』字末筆的長橫『刷』的特點也甚為明顯,雖這件作品或為其子所書,或別的學米者所書,但就『刷字』的要領而言顯然是學到家了,把米書特點表現得淋漓盡致。

米芾《多景樓詩帖》

03/

其三,大膽運用側鋒。

中國書法傳統上講究中鋒行筆,甚至有『筆筆中鋒』之說。所謂中鋒行筆,直接意思是指行筆過程中毛筆尖的鋒穎在筆畫正中,方法是筆尖所指的方向與筆畫走向剛好相反。與中鋒相對,側鋒就是筆行紙上時,筆尖與筆畫的走向呈現夾角。當然這須訓練形成習慣,不是臨池之際還盯著筆尖看。米芾無疑繼承發揮了中鋒行筆的傳統,其創造處還在於大膽運用側鋒,中鋒、側鋒交替運用。

無論何種書體,傳統皆重中鋒行筆,蓋中鋒行筆得法,筆畫顯得圓厚健勁,故米芾於此亦重。筆法與執筆姿勢、控筆能力相關,同是中鋒運筆,執筆指法、高低、控筆能力不同效果也不一樣,所以說中鋒行筆要得法才能圓勁。前述米芾異於蘇軾右傾臥筆,多是懸肘運筆。

其多處運筆仍用中鋒,筆鋒居中,副毫平鋪兩側,他訓練有素,控筆能力出眾,故其筆力沉雄,使轉圓活,輕重自然,其中鋒所運之筆畫圓勁厚重,圓渾中裹藏中線。中鋒雖不關提按頓挫,但總不可能一直中鋒走下去,總有起收轉折,遇轉處必折鋒轉向,這時當然有提按頓挫,提筆轉鋒向筆畫外側,就出鋒了。

米芾《彥和帖》

米芾的高明處無非時常出人意料地中斷中鋒行筆,在筆畫未到盡頭時就出鋒了,然後又換到中鋒再走一段,這在其橫向筆畫中偶有體現,如『圖』、『用』的框頂一橫及『帝』上橫等,表現為變直為曲、粗細交接,或在本平滑的筆畫中現鋒稜。他能頓挫如意,轉折圓活,故其字姿態橫生而耐看。

米芾《褚臨黃絹本蘭亭序跋贊》

對於起筆收筆,姜夔記載米芾說過:『無垂不縮、無往不收。』

從姜夔引文的上文看,所說應指垂露、懸針筆法。米芾是反面做的比況,意即有垂則縮、有往則收。垂露須頓筆回鋒,下垂後微有上縮動作;懸針須出鋒,多用在字之末筆,下字起筆應有呼應動作。

米芾僅以豎法『八字真言』揭示了行書筆勢的連貫呼應,他主張逆勢運筆,圓實飽滿,寓古篆隸藏鋒筆法於行書,故氣古韻高;筆斷意連,起收照應,故貫氣自然。對此,董其昌非常贊同:『米海嶽書,無垂不縮,無往不收,此八字真言,無等等咒也,然須結字得勢。』

董其昌在讚嘆米芾筆勢連貫的同時,還強調須結字得勢,後面還說米芾『於結字最留意』。可見米芾的逆入回收、出鋒呼應是其筆勢、字勢的整體特點,不獨豎畫適用,其它筆畫亦然。

如圖中『帝』字的橫畫,自然也是『有往有收』的:起筆的逆入如同『驚蛇入草』,這是對上面一點作的映帶呼應;橫尾頓筆後的回收猶似『飛鳥出林』,此動作則為帶出下面一點。運用此法的筆畫不必多,一筆即可,頓使該字顯出無限生機。這是就字內筆畫的連貫而言,還有上下字之間筆勢的呼應亦然,甚至有的行與行的交接等亦略呈現,可見逆入、收筆絕不是單純的迴環往復,亦可見不能孤立看待米芾的運筆理論。

▲ 米芾《臨沂使君帖》

中鋒用筆,固是主流,然僅用中鋒,勢必單調。古人說『筆筆中鋒』,是強調應多用中鋒,並非不用側鋒。如起筆處,逆鋒起筆固可用中鋒,這在古人篆隸中常見,但行草起筆如僅逆鋒,則鋒稜不顯,所以古人說『側鋒取妍』,用側鋒可以豐富筆畫形態。

但側鋒如何側是有學問的。筆尖與筆畫走向不再是一百八十度的平角,而是呈夾角,這就是側鋒,但這夾角的方向是在筆畫中線的上面還是下面,與中線是呈銳角還是鈍角,學問就在這裡。以橫畫起筆為例,一般筆尖向左上方凌空入紙居多,夾角在筆畫中心線上,多為鈍角。

米芾的高明處是起筆處夾角可以在中心線之上也可以在中心線之下,可以是任何角度,都自然可觀。此僅以橫畫起筆而觀米芾書法側鋒的運用,推而廣之,米書其它筆畫的起筆亦是變化很多,不獨起筆,在行筆、收筆、轉折乃至一個完整的筆畫中,他都可用側鋒,也都可以正側交替變化,甚至在極其細而短處也時時做這些動作,還顯得遊刃有餘,這是我們不得不服膺之處。

▲ 米芾《值雨帖》

總之,無論中鋒側鋒,俱要得法,也就是米芾所云的『得筆』。米芾《學書帖》云:

『得筆謂骨筋、皮肉、脂澤、風神皆全,猶如一佳士也。又筆筆不同,三字三畫異,故作異;重輕不同,出於天真,自然異。又書非以使毫,使毫,行墨而已。其渾然天成,如蓴絲是也。又,得筆,則雖細為髭發亦圓,不得,雖粗如椽亦褊。此雖心得,亦可學。』

得筆指正確用筆,米芾常是懸肘疾書,心與手合,意在筆先,筆斷勢連。運筆時有意筆筆生變,藏露兼備、正側交用,粗細更替,較少雷同,或於輕重提按之際自然而變,多姿多彩,絕非簡單使毫行墨而已。觀米芾用筆,確實筋骨皮肉俱全,其薄如蟬翼、細如蓴絲之筆亦且圓勁,絕非扁寬、墨豬、僵蚓類病筆。

我們看其用筆:正側兼用,藏露俱施,起倒遞順,輕重徐疾,角度多變,軌跡難覓;頓如崩石,輕若遊絲,枯筆橫掃,皴擦間之,橫塗直抹,不凝不滯,筆勢翻瀾,飄然不羈;又或摁筆到底,百無禁忌,賊豪百出,頗為爽利。這就是米書筆法真諦,但他也遠沒有窮盡筆法,或許只是為後學者打開了一扇筆法的大門。

通觀米芾書法的筆法,確實是其之前乃至之後若干年中極為罕見的變化多端的典型現象。王羲之以來的行書筆法多較為平順,雖其字如《蘭亭序》『與』的右上角轉折等亦有抑揚頓挫之勢,但還很少見,米芾則推而廣之,將此筆法發揮得淋漓盡致,抑揚頓挫、跌宕起伏,舉目皆是。

這對於常見的中小行書來說確實豐富了書法的內涵,增添了書法的魅力。我們在驚嘆讚賞的同時,可以進一步深思:

一方面,我們不能說米芾書法就窮盡了筆法,他的開創性與探索精神只是對後人予以更多的啟迪;另一方面,我們也不能說只有米芾的筆法才是行書用筆的正途,複雜多變必然就不夠簡練平淡,跌宕多姿必然就不夠沉穩平和,這是不能兼得的『異量之美』。

他的刷字雖是佳,但恐怕也是有得有失,故遭到多方批評。另外,米芾寫大字作品也往往用其跌宕多變的筆法,有時顯得動作過多了,不夠沉穩,難免會招來『造作』、『俗氣』之譏。

來源:《書法》雜誌 2017年第2期

相關焦點

  • 崩壞3:艦長覺得存在感低的女武神有哪些?除了白練,居然有她?
    我猜測肯定會有艦長第一個說是白練的,但是你們錯了,艦長都說到白練了,她怎麼會存在感會低呢,這個「反向」刷存在感的女武神可是《崩壞3》的主角啊(小編笑容漸漸變為滑稽)。咳咳,說正事。讓小編來整理一下當前版本裡面讓艦長覺得存在感低的女武神有哪些?除了白練,最後一個居然有她?
  • 八大山人的書法核心筆法是什麼筆法?
    八大山人的書法核心筆法是什麼筆法?不知道。學習書法的人都知道。筆法無非提按頓挫,逆藏衄露,鉤盤折轉。所有的人都學這些筆法。但應用組合不一樣,輕重、時機的分寸千差萬別。沒有學習過八大山人的我,去說出人家的核心筆法,對你說了就是在欺騙。
  • 千古不易的筆法規律,到底是什麼?
    3、八面出鋒說這種說法在書論中論及較少,有論及處,也文字不多,篇幅不大,但他揭示了筆法的總體規律。如:唐太宗論執筆法:「腕豎則鋒正,鋒正則四面勢全。」因此,在書寫狀態下,筆鋒必定是偏向一方,而形成筆痕的是筆鋒錐體的某一個側面與紙面產生摩擦和接觸,如我們寫橫畫時,筆鋒錐體向右運動,那麼我們就會使用筆鋒錐體的右面(圖3)。當我們寫豎畫時,就是筆鋒錐體的下面與紙面產生摩擦而產生筆痕或點畫(圖4)。
  • 從基礎筆法學起,書法名師帶你快速入門!
    A: 本套課程將從工具的使用、筆法的核心原理、筆法點(起筆、轉折、收筆)的書寫技巧等多個方面,進行細緻而全面的講述,同時結合視頻、圖片及語音等多種點評、輔導方式,讓你可以輕鬆入門,快速提高。
  • 值得去追的好劇,隱痛與誇張的筆法,五種不同的人生
    值得去追的好劇,隱痛與誇張的筆法,五種不同的人生!值得去追的好劇,隱痛與誇張的筆法,五種不同的人生!對此大家怎麼看呢?
  • 音樂不會白學,樂器不會白練
    實際上,音樂從不會白學,樂器也從不會白練。因為學習音樂和樂器的人,收穫的不僅僅是音樂素養,還有人格、品行和性情。學樂器,收穫了耐力和專注不專注的人是很難學好樂器的,沒有耐力的人在學習樂器的道路上同樣會半途而廢。每一位在樂器方面小有所成的人,無一例外都具備了很強的毅力恆心。
  • 音樂不會白學,樂器不會白練!
    實際上,音樂從不會白學,樂器也從不會白練。因為學習音樂和樂器的人,收穫的不僅僅是音樂素養,還有人格、品行和性情。學樂器,收穫了耐力和專注不專注的人是很難學好樂器的,沒有耐力的人在學習樂器的道路上同樣會半途而廢。每一位在樂器方面小有所成的人,無一例外都具備了很強的毅力恆心。
  • 筆法固然重要,缺少了結構不成書法!學會這6種結字法寫出精品
    ……」他強調的是「用筆千古不易」,成為後世書法研究者研究筆法的重要理論參考。構成書法藝術最基本的元素是漢字,漢字是由一點一畫按一定結構組合在一起。相對點畫而言,結體是一種組合,一個整體;相對章法而言,它又是一種元素,一個局部。當它作為整體時,要求統一、平衡和完整;當它作為局部時,要求不同、不平衡和不完整。
  • 書法零基礎內功心法——筆法篇(下)
    文/苓木編輯/燕子圖源/苓木 網絡上次教了大家三個筆法,這次我們接著學完剩下的幾個筆法。3)練習雙向環轉動作。2. 折筆:(翻折)折筆是一種常見的筆法,各種字體中都有運用。折筆爽快利落,形成一種迅速有力的感覺。
  • 竇娥死前為什麼發下三樁毒誓:血濺白練、六月飛雪、大旱三年?
    在這種種的命運打擊面前,竇娥只希望能夠一心一意服侍婆婆,過安安穩穩的日子。顯然,最初的竇娥只是想作為封建倫理綱常下信守孝順、貞節的婦女,但殘酷的封建社會還是把她推向深淵。由於丈夫的早亡,膝下又無一兒半女,只得和蔡婆婆兩人相依為命。後來蔡婆婆外出收帳差點喪命,得張驢兒父子兩人相救,因此引狼入室。
  • 中華名貓大全——尺玉/宵白練——古代名貓花名冊
    今天就來談一談純白色的四時好,花名:尺玉/宵白練。「純白者曰尺玉,曰宵飛練」這裡是兩個名字——尺玉和宵飛練。而不是某些對歷史和貓文化一無所知的人亂彈琴,什麼非常具有武俠氣息的「尺玉宵飛練」。古代女子一般都會隨身攜帶絲巾,而那時候因為染色工藝、交通、潮流等等因素限制,絲巾都是素色、白色的,所以這裡的練一般都是指的白練。上面兩張就非常典型的尺玉/宵飛練。因為是純白色,而在中國,白色在很多地方都是喪事的代名詞,所以純白色的貓在許多地方不被人喜歡,常常淪為流浪貓。可是這一切都是因為迷信啊。
  • 筆法不易千古勁 道德通透賢才功——著名書法家駱飈書法精品老子金句系列觀瞻及捻管筆法體驗
    翁方綱言世間無物非草書,言中草書筆法的率意機變,趙子昂言筆法千古不易,是堅守上古筆法功取勁韌的氣度核心。著名書法家駱飈,在筆法的變與不變之間,不走兩極,法取中庸,形態上隨率意機變,內核卻是萬變不離碑功,筆法無論如何變化,都會守定碑法的精氣神,以精生氣,以氣成神,以神聚力,以力顯功,這就是筆法的不變碑質核心。
  • 崩壞3:女王變白練BUG,大招特效離奇消失?艦長:60水當無事發生
    每個遊戲都會有BUG,也不存在沒有BUG的遊戲,而《崩壞3》作為一個遊戲內容非常豐富,擁有眾多女武神的遊戲,BUG自然也不可能少到哪裡去。有位玩家(大水王)反映自己的女王變成了白練,這又是什麼操作,莫不是女王又被削弱了?點進去一看才發現是這位玩家在使用女王的時候,釋放大招時候就女王一人上天了,而技能一點特效也沒有,也沒有傷害提示。萬般無奈之下,這位玩家只能重啟遊戲,沒有想到結果還是這樣,大招放不出來。
  • 筆法,一次給您講清楚!(圖文並茂)
    筆法是書法中非常重要的,它是基本功,就如同廚師的刀工一樣,好壞與否,高下立判。用筆包括了下筆、行筆和收筆,這就要求充分利用筆毫柔軟而富有彈性的功能,使運鋒鋪毫首尾完善,氣勢流暢,筆力豐盈,使筆毫在順逆相交,疾澀相顧,輕重相間的情況下運行,這就是用筆。
  • 健身不出汗等於白練?腹肌訓練可以減掉小肚子嗎?打消你的疑問
    健身不出汗等於白練?腹肌訓練可以減掉小肚子嗎?打消你的疑問問題1、健身不出汗,等於白練了嗎?多數人認為,汗水是脂肪的眼淚,健身的時候流汗越多,減肥效果越好。這其實是一個錯誤的認識。不同溫度的情況下,進行同樣的運動,流汗量自然也是不同的,但是總不能說冬天跑步的燃脂效果就不如夏天。
  • 要寫出筆畫的氣勢,這些筆法要熟練掌握
    有些書法的筆法,看似簡單,實際運用到書法創作中,未必能真實發揮出它們應有的水平。所以,對書法的技藝要熟記於心,熟用於筆,做到舉一反三,熟能生巧。我們日常書法創作中,實用最廣的是起筆法、收筆法、行筆法。今天我們著重講一講起筆法和收筆法。
  • 《爨寶子碑》奇崛筆法全攻略(完整修訂版)
    在一般隸書中左右結構的字通常寫得很開,呈扁方形,以此與「蠶頭燕尾」筆法呼應協調。而在此碑中,左右組合的字也有取縱勢的。如「情」、「弱」等字,取縱勢以顯陡峭、峻拔。(3)獨體字,如「束」、「與」等字,斂多縱少,顯得精力內藏。
  • 這幅顏真卿書法藏著張旭筆法的秘密
    顏真卿·述張長史筆法十二意原文和沈尹默譯文顏真卿·述張長史筆法十二意原文:餘罷秩醴泉,特詣東洛,訪金吾長史張公旭眾有師張公求筆法,或有得者,皆曰神妙,僕頃在長安師事張公,竟不蒙傳授,使知是道也。人或問筆法者,張公皆大笑,而對之便草書,或三紙,或五紙,皆乘興而散,竟不復有得其言者。予自再遊洛丁,相見眷然不替。僕問裴儆:「足下師敬長史,有何所得?"曰:「但得書絹素屏數本。亦償論請筆法,惟言倍加工學臨寫,書法當自悟耳。」
  • 燉排骨湯時,這3種調料不要放,好多人不懂,難怪湯不鮮肉不香
    燉排骨湯時,這3種調料不要放,好多人不懂,難怪湯不鮮肉不香雖然還有2天就要立秋了,但是依舊還在三伏天,天氣熱到讓人懷疑人生。出門一分鐘,流汗兩小時,這話說的一點都不假,現在終於體會到了這種感覺,還是每天待在空調房裡最舒適。
  • 書法界最大的謊言:楷書是書法的基礎,這位「書聖」就不懂楷書!
    首先,我們從書法的源流上解讀下,五種書體的由來。當然,五種書體當中之間的關係,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五體成熟之後,沒有一個成熟的書法大師,不是精擅五體的。只有「打通五體」,你的書法才會有更高的成就。張芝並不懂唐楷,但是他的草書堪稱絕頂,成為後世仰望的對象!關於張芝的書法,在孫過庭的《書譜》說他:「張芝草聖,此乃專精一體,以致絕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