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娥死前為什麼發下三樁毒誓:血濺白練、六月飛雪、大旱三年?

2021-02-13 秀瀆

首先非常感謝小可愛們茫茫網際網路中點開這篇文章,,這是小編的榮幸,這裡每天都會給大家分享精彩的東西,希望你們會喜歡,別忘了點擊 上方藍色字體「秀瀆」關注轉發呦                                                                              

眾所周知,在經歷了唐宋兩朝的鼎盛與輝煌之後,中國的傳統詩文便開始逐漸走向衰微。與此同時,一批有才華的藝術家就將目光投向了一塊待耕耘的新土地,即戲曲藝術。元曲一經出現就同其他藝術之花一樣,立即顯示出旺盛的生命力,他以富於藝術魅力的表演形式,為歷代人民群眾所喜聞樂見。而且,在世界劇壇上也佔有獨特的位置,與古希臘悲喜劇、印度梵劇並稱為世界三大古劇。

可以說元曲是我們中華民族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和唐詩宋詞明清小說鼎足並舉,成為我國文學史上一座重要的裡程碑。而在這其中,尤以關漢卿創作的《竇娥冤》堪稱戲劇界的高峰之作,自誕生之日起,便受到全國人們的追捧,至今不衰。作為封建社會被壓迫的婦女的典型,人們無不為竇娥所蒙受的冤屈感到憤慨,對她的冤死更是心生憐意,讓人惋惜。最終在臨刑前,滿腔悲憤的竇娥許下三樁毒誓,件件得以靈驗。那麼,究竟為何竇娥要許下這三樁誓願呢?

作為元代著名戲曲作家關漢卿代表作,《竇娥冤》原名《感天動地竇娥冤》,是中國十大悲劇之首,具有強烈的人文關懷。全戲敘述了善良的竇娥不畏強權,在同邪惡勢力的鬥爭中,遭受無辜的陷害,反被受賄的貪官冤枉,不幸死去的故事。劇中的主人公竇娥是不幸的,從小失去母親,七歲時又與相依為命的父親分離,作了蔡婆婆家的童養媳。完婚後沒多久,丈夫又因病去世。在這種種的命運打擊面前,竇娥只希望能夠一心一意服侍婆婆,過安安穩穩的日子。

顯然,最初的竇娥只是想作為封建倫理綱常下信守孝順、貞節的婦女,但殘酷的封建社會還是把她推向深淵。由於丈夫的早亡,膝下又無一兒半女,只得和蔡婆婆兩人相依為命。後來蔡婆婆外出收帳差點喪命,得張驢兒父子兩人相救,因此引狼入室。兩父子想當接腳夫的願望因竇娥不合作而宣告失敗,懷恨在心的張驢兒計殺蔡婆婆,沒想到下了毒的湯被張驢兒父親喝了,張驢兒藉機逼婚不成,一紙訴狀將竇娥告上公堂,讓官府決斷。

沒曾想楚州知府是貪贓枉法之徒,背地裡收受張驢兒的錢財,不問青紅皂白就把竇娥抓到公堂訊問,逼她招認。竇娥受盡拷打,痛得死去活來,還是不肯承認。當知府得知竇娥待她婆婆很孝順時,就準備當著竇娥的面要拷打蔡婆婆。善良的竇娥看到婆婆年老體弱,受不起這個酷刑,只好含冤招供,承認是自己下毒(這在重視綱常倫理的封建社會是十惡不赦的大罪)。最終貪官知府便將竇娥定了死罪,押到刑場去處決。

就這樣,一個孤苦無依的婦女竇娥,遭受無辜陷害,反被受賄的貪官判處死刑。竇娥所受的冤情無處伸張,憤怒得她在刑場指天罵地:「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為地;天也,你錯勘賢愚枉做天!」,臨死還發出三樁毒誓,即為:"要一領淨席,等我竇娥站立,又要丈二白練,掛在旗槍上。若是我竇娥委實冤枉,刀過處頭落,一腔熱血休半點兒沾在地下,都飛在白練上者。如今是三伏天道,若竇娥委實冤枉,身死之後,天降三尺瑞雪,遮掩了竇娥屍首。我竇娥死的委實冤枉,從今以後,這楚州亢旱三年!"。這三樁誓願又簡稱為"血濺白練"、"六月飛雪"、"亢旱三年",每一樁、每一件,皆不符合事態常規與天然定理。

那麼竇娥死前為什麼要發下這三樁毒誓呢?其實從這三樁誓言來看,無不體現著一個冤字,善良的竇娥至死都不甘心屈從於現實的壓迫,她堅信自己的死後會「感天動地」,在人間以奇蹟的方式顯示出來。「血濺白練」就是竇娥的三樁誓願中為自己而發的一樁。故事中,竇娥在臨刑前對監斬官提出:"我不要半星熱血紅塵灑,都只在八尺旗槍素練懸。等他四下裡皆瞧見,這就是咱萇弘化碧,望帝啼鵑。"

在唱詞中,竇娥提到兩個典故:萇弘化碧、望帝啼鵑。萇弘本為周敬王的大夫,因蒙冤為人所殺,後傳說血化為碧玉,而望帝死後化為杜鵑鳥,啼聲甚是悽切。我們可以看到竇娥在悲劇命運裡最後的願望,她還是希望死得悲壯,以一個英雄主義的結局來昭示自己的冤屈。血與白練,一紅一白,看似顏色對比衝突巨大,但實際上是表現竇娥的清白,表現她如同白練一般的乾淨,受不得半點玷汙。"我若冤枉",便"血都飛在白練上",以表明自己的清白留在了人世間,昭告世人,她蒙受了不白之冤。

如果說第一樁毒誓是通過她自身的奇蹟來表明她的冤屈,那第二樁則是通過違反常規的自然現象來證明社會的不公平,社會上人為製造的黑暗。六月飛雪,本是一種奇特的自然現象,但在信奉神靈的封建時期人們更喜歡將它與某種事物相關聯。在我國歷史上,最早記載這奇特現象是戰國時期,燕昭王姬平聽信小人讒言將從齊國請來的賢士鄒衍蒙冤入獄,當時正值盛夏六月,天降大風雪。燕王意識到鄒衍的冤屈,就釋放了他。

竇娥這第二樁誓願則是出於對楚州骯髒大地的拒絕,官員是非不分,流氓地痞無人管轄,善良的百姓屢屢受到欺侮,這種狀況使得竇娥並不願意在死後屍體被楚州的土所掩埋,更願意被純潔的血覆蓋。因此,竇娥說,希望自己身死之後,天降三尺瑞雪,遮掩了自己的屍首。再者,竇娥通過違反自然規律的六月飛雪,證明如果此事真的發生,那這個世界還是充斥著黑白顛倒,是非不分的,自己也只好把希望寄託給看不見也摸不著的上蒼。可以說這也是竇娥在臨死前對這個世界的嘲諷。

至於第三樁誓言,大旱三年,則是為了引起高層官僚的注意,封建社會,以農耕為主,久旱不雨必有妖異之事發生。三年大旱足以吸引高層注意,進一步來楚州調查,如此,竇娥便有了通過官方證明自己清白的機會。可以說竇娥發下這樣的誓言是因為她相信,老天爺是公正的,會為她主持公道,矛頭直接地對準昏聵的官府,「這都是官吏們無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難言」。最終,這三樁誓願不差分毫的全部實現了,遂了竇娥最終的願,在父親竇天章的幫助之下,竇娥終於得以沉冤昭雪。

最後我們要說,在作品藝術上,作者運用豐富的想像和大膽的誇張,設計了三樁誓願的超現實情節,運用了浪漫主義手法,顯示正義抗爭的強大力量,寄託了作者鮮明的愛憎,反映了人民伸張正義、懲治邪惡的願望也反襯出社會的黑暗。竇娥臨死前發下這三樁誓願,足以說明竇娥的冤屈感天動地,三樁誓願的實現更是竇娥反抗的最終結果,也是悲劇高潮的結束。竇娥雖死去了,但給人間留下了一個勤勞善良、堅強不屈、富於反抗精神的感人形象。也給後世留下了一曲對黑暗社會以死抗爭的迴腸盪氣的悲壯歌曲。




免責聲明】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網站上部分文章為轉載,並不用於任何商業目的,我們已經儘可能的對作者和來源進行了通告,但是能力有限或疏忽,造成漏登,請及時聯繫我們,我們將根據著作權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刪除有關內容。本站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

  -END-

感謝大家的閱讀,你的閱讀是對小編的鼓勵,如果覺得文章還不錯的話,小手輕移點一下右下角,點「 在 看 」,謝謝對小編的支持,小編一定每天給你們帶來更多資訊。

                                   

相關焦點

  • 竇娥臨死前為什麼要發下三樁毒誓:血濺白練、六月飛雪、大旱三年
    渲染出竇娥臨死時內心充滿了蒙受不白之冤的冤屈、對人性的寒涼悲愴和對人間公道的絕望。三樁毒誓,分別對應蒙冤、求清白、恨人間三個主題。血濺白煉:我以我血薦軒轅,用生命證清白在被冤枉之前,竇娥是典型的善良人:相信好人有好報、樂觀向善、積極面對人生的不幸。
  • 竇娥死前發下三樁毒誓,除六月飛雪外,另外兩樁毒誓卻少有人知
    關漢卿戲劇《竇娥冤》給我們帶來的巨大影響。竇娥是《竇娥冤》中的女主人公。她的一生可以說是一場悲劇。七歲的時候被賣給別人當了童養媳。不到18歲死了丈夫。本來生活變得平靜了。可是沒有想到張驢兒看上了竇娥。在竇娥不同意的情況下,張驢兒把害死自己父親的罪名栽贓到了竇娥的身上。最後竇娥含冤而死。
  • 竇娥死前立下3樁毒誓,世人皆知「六月飛雪」,另外兩個是啥?
    於是被屈打成招的竇娥,在即將被判斬首示眾時,滿腔悲憤的竇娥許下三樁誓願,「六月飛雪」人盡皆知,其他兩項分別是「血濺白練,大旱三年」。竇娥蒙上了千古奇冤,她的三樁誓願皆一一實現了。感天動地三樁誓願皆成現實「血濺白練,六月飛雪,大旱三年」,按理來說,這都是不可能實現的誓願,但是卻都成為 了現實。「我不要半星熱血紅塵灑,都只在八尺旗槍素練懸」顯示出了竇娥的冤屈感天動地,在她的頭顱被砍下的一瞬間,鮮血未有半點掉落塵土,而是皆沾染於白練。
  • 竇娥死前許的三願:血濺白練、六月飛雪、大旱三年,有何深意?
    在這些作品中,《竇娥冤》堪稱關漢卿最經典之作,在我國民間廣為流傳。被張驢兒陷害後,竇娥為救婆母屈打成招,而縣令又被張驢兒收買,將竇娥斬首處死。竇娥悲憤交加,在被砍頭的時候許下了三條誓言:血濺白衣,伏天雪,大旱三年。而且這三樣東西在竇娥死後都一一應驗了。
  • 竇娥臨死前的三樁血誓,六月飛霜大家知道,其他兩個更狠毒!
    一,血濺白練竇娥被斬之前,做下誓言,「我竇娥生的清白,死也要死的乾淨,若是老天有眼,今日冤屈,我死後當血濺白練,六月飛霜,整個東海郡大乾旱三年!」這些誓言一一應驗。首先是血濺白練,死之前竇娥要求監管者砍官找來二丈白練掛在旗槍之上「我竇娥死的冤屈,人頭落地,定會鮮血倒流,血濺白練!」血濺白練是這麼來的,不是別人口中講的飛向什麼白蓮花,騙人的東西。而後果不其然,竇娥被處斬後,鮮血濺滿了白練,當即就將處斬官嚇傻了。
  • 竇娥被官府冤殺,為什麼卻發下「三年大旱」毒誓,拉老百姓墊背?
    竇娥被官府冤殺,為什麼卻發下「三年大旱」毒誓,拉老百姓墊背?
  • 專題研討 |《竇娥冤》:從六月飛雪談起
    六月飛雪、血濺白練——《竇娥冤》的浪漫主義色彩及審美理想關漢卿對戲劇創作的審美理想體現在作家安排了竇娥的三樁誓言,以及劇尾竇娥鬼魂申冤的幻想節中,體現了美與善的結合、虛與實的結合、悲與喜的結合。之後,竇娥又提出了血濺白練、六月飛雪、三年大旱三樁誓言,以示自己的冤屈、不滿與憤慨,這就把竇娥的委屈含冤的掙扎、無奈的精神提高到感天動地的高度。【耍孩兒】我不要半星熱血紅塵灑,都只在八尺旗槍素練懸!【二煞】若果有一腔怨氣噴如火,定要感得六出冰花滾似錦!
  • 竇娥死前發了「三大毒誓」,如今全部應驗,唯獨第三個讓百姓唾罵,令人不解
    是你是否知道,竇娥的故事裡面有的不光光是竇娥的冤假錯案,還有著竇娥自己的驚世的三個大預言。在被砍頭之前,竇娥對著蒼天發了3個毒誓:第一條是她要讓刑場的白綾上面濺滿了血,這一條果然實現了;第二條是她希望六月飛雪,果不其然,正值六月暑天這個地方卻白雪飄飄
  • 竇娥死後|別有一番顛覆傳統的景象……
    竇娥在臨刑之時,曾許下三個毒誓,後來都應了驗。在這個故事中,你將看到一番顛覆傳統的景象……話說竇娥在臨刑之時,曾指天為誓,許下了三個誓願:血濺白練、六月飛雪、大旱三年,以明其冤。等竇娥死後,她許下的三個誓願,竟一個接一個地變成了現實。先是竇娥流出的血沒有一滴落向地面,除了刀口上沾了一點之外,竟全部飛到高高的白旗上,頃刻間,白旗就被染成了紅旗。
  • 《竇娥冤》全稱《感天動地竇娥冤》
  • 奇鵬奇門遁甲|竇娥冤的故事梗概,竇娥冤的作者是誰
    「血濺白練而血不沾地、六月飛雪三尺掩其屍、楚州亢旱三年。」這是被冤枉的竇娥在死前說的話,竇娥冤是史上最冤的冤了。
  • 竇娥砍頭之前的3個誓言,除6月飛雪外,其他兩個是什麼?
    但6月飛雪還是發生了,這些都是由關漢卿筆下所寫的《竇娥冤》,"匹夫結憤,六月飛霜",6月飛雪也被很多人形容自己被冤枉,竇娥,他是郭翰卿所創造的一個非常悲劇的人物,我們都知道在竇娥上刑場的時候,許下了三個毒誓。其中就包括6月飛雪除了這個事件之外。其他兩個誓言究竟是什麼,到底有沒有實現?
  • 歌劇《竇娥冤》
    大型歌劇《竇娥冤》是中國最著名的悲劇之一。侶朋根據元代大戲劇家關漢卿的著名悲劇《感天動地竇娥冤》改編,陳紫、杜宇作曲。
  • 蒲劇電影《竇娥冤》首影在河津受廣大市民歡迎
    蒲劇電影《竇娥冤》首影在河津受廣大市民歡迎。《感天動地竇娥冤》(簡稱《竇娥冤》)是元代戲曲家關漢卿創作的雜劇,刊行於明萬曆十年(1582年)。全劇四折,寫弱小寡婦竇娥,在無賴陷害、昏官毒打下,屈打成招,成為殺人兇手,被判斬首示眾。臨刑前,滿腔悲憤的竇娥許下三樁誓願:血濺白練,六月飛雪,大旱三年。果然,竇娥冤屈感天動地,三樁誓願一一實現。
  • 秦腔全本《竇娥冤》
    《竇娥冤》是中國十大悲劇之一的傳統劇目,是一出具有較高文化價值、廣泛群眾基礎的名劇,約八十六個劇種上演過此劇。《竇娥冤》[元]關漢卿作。寫竇娥被無賴誣陷,又被官府錯判斬刑的冤屈故事。全劇四折一楔子。《竇娥冤》全名《感天動地竇娥冤》,此劇現存版本有:明脈望館藏《古今名家雜劇》本、《元曲選》、《酹江集》本、《元雜劇二種》本、《元人雜劇全集》本。
  • 秦腔《竇娥冤》
    >《竇娥冤》劇情介紹 《竇娥冤》全稱《感天動地竇娥冤》,是元朝關漢卿的雜劇代表作,悲劇劇情取材自「東海孝婦」的民間故事。《竇娥冤》是中國十大悲劇之一的傳統劇目,是一出具有較高文化價值、廣泛群眾基礎的名劇,約八十六個劇種上演過此劇。秦腔古代戲,馬健翎1958年整理。劇本描寫竇娥因家貧賣給蔡家做童養媳。婚後丈夫因病而亡,與婆婆相依為命。蔡婆出外討債,被賽盧醫騙至郊外,欲滅口賴帳,被張驢兒母子所救。蔡婆婆為感救命之恩,收留無依無靠的張驢兒母子。
  • 得放手時須放手,得饒人處且饒人——《竇娥冤》
    蔡婆經歷了賽盧醫的事情後,一下子臥病在床,竇娥每日給她燒一些東西吃。張驢兒早就覬覦竇娥的美色了,一直以為是蔡婆不肯,於是就想著毒死蔡婆,只要蔡婆一死,無依無靠的竇娥只能從了他。於是他在竇娥燒的羊肚湯裡面下毒,端去給蔡婆喝。但是蔡婆恰好嘔吐,不想吃,於是那碗有毒的湯就被放在了灶臺上,張老頭一口氣把湯喝了,結果過了不久就倒地身亡。蔡婆為了避免災禍,主動給了張驢兒十兩紋銀,要他把他父親埋葬了。
  • 女主丁一滕反串扮演 先鋒實驗話劇《竇娥》在蘇州大道喜劇院開演
    關漢卿《竇娥冤》原本講述的是竇娥遭受無辜陷害,反被受賄的貪官判處死刑的故事。在丁一滕導演的《竇娥》中,她為了成全從小將她拋棄,還不願與她相認的父親,面對命運的不公,竇娥放棄了抵抗,在絕望中認下了殺人的罪行,臨死前發下鮮血濺白練、六月飛雪、三年旱災的詛咒。在保留基本人物的基礎上,顛覆了父女關係、婆媳關係以及張驢兒父子的形象。
  • 「六月飛雪」真的出現了,異常天氣接連不斷,這預示著什麼?
    800年前關漢卿的雜文《竇娥冤》被大家所熟知,目前已經成為典故,竇娥被冤枉問斬後「血濺白綾,六月飛雪,三年大旱」。關漢卿用這種罕見的自然現象,來特別突出情感,冤情大到蒼天都被撼動,竟然出現六月飛雪的罕見現象。
  • 2020年的異常天氣不斷,六月飛雪都出現了,這是怎麼回事?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活動800年前關漢卿的雜文《竇娥冤》被大家所熟知,目前已經成為典故,竇娥被冤枉問斬後「血濺白綾,六月飛雪,三年大旱」。關漢卿用這種罕見的自然現象,來特別突出情感,冤情大到蒼天都被撼動,竟然出現六月飛雪的罕見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