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娥死前許的三願:血濺白練、六月飛雪、大旱三年,有何深意?

2020-12-20 希望的燈不熄滅

關漢卿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劇作家,除了以《竇娥冤》、《救風塵》等劇作著稱外,他所自述的「我卻是蒸不爛,煮不熟,捶不捶,炒不爆,響一粒銅豌豆」的形象,也為世人所欣賞。關漢卿一生風流倜儻,學識淵博,曾編有67部雜劇,其中大部分已失傳,現仍存18部。

在這些作品中,《竇娥冤》堪稱關漢卿最經典之作,在我國民間廣為流傳。被張驢兒陷害後,竇娥為救婆母屈打成招,而縣令又被張驢兒收買,將竇娥斬首處死。竇娥悲憤交加,在被砍頭的時候許下了三條誓言:血濺白衣,伏天雪,大旱三年。而且這三樣東西在竇娥死後都一一應驗了。

《竇娥冤》中的關漢卿筆下人物的生動形象,並非一成不變的刻板單調,每個人物都躍然紙上,生機勃勃。而且對官場和社會陰暗面的揭露也是毫不留情的,關漢卿善於以小見大,從一個個小人物中反映出尖銳的社會矛盾。儘管竇娥弱小可欺,但她卻不肯屈服,即使被判斬首,卻對三樁毒誓怒罵呵斥,字字泣血,擲地有聲。

竇娥臨死前怒斥天地:「天地也,做了一個怕硬怕軟的事,卻又如此順水推舟。土地,你不分好與壞,何去何從?上帝,你錯勘賢愚,誤作上帝專家說,實際上竇娥很聰明。竇娥三次下毒誓,都大有來歷,但凡成就了一次便可洗刷冤屈。最初的誓言,竇娥要自己的血一滴不落,全部灑在高懸的白衣之上。

「孝婦名周青」是《列女傳》中的典故。青衣將死,車上十尺杆,以懸五幡。誓言對眾說:「青若有罪,願殺掉它,血當順流而下;青若枉死,血當逆流而下。」說起這番話,便有一名叫周青的女子在被殺之前發誓,如果自己是被殺的,斬首之後她的血就會逆流,結果她被行刑後,血果然順著十丈高的旗杆逆流而下。還在竇娥冤中關漢卿借著竇娥的口吻,說出了萇弘化碧和望帝啼鵑的典故。

竇娥對於她所做的問心無愧,只因為她所受的委屈。劇集以鮮紅的血色和純淨的純真作為鮮明對比,單從字面上就能感受到巨大的視覺衝擊,而這兩種元素其實都是在顯示竇娥的純真。

第二個是竇娥發誓要降三尺雪,把屍體藏起來。這個誓言化用的是齊國的鄒衍含冤下獄,燕國突然間在六月飛雪的典故下,竇娥此言一出,旁邊的監斬官也笑她荒唐,以為三伏天不會下雪。可是竇娥卻對他說自己有一腔怨氣,一定會有大雪降臨,為她遮蓋屍體。此處以潔白的雪花從側面顯示了竇娥的清白無辜,此外,竇娥不願讓自己的屍體在荒野暴屍,只願天降大雪把自己掩埋。就像竇娥第一次宣誓時所說的那樣,炎夏與冰雪形成了強烈的對比,更是增添了戲劇的張力。

竇娥的第三個誓言是要楚州大旱三年。竇娥不相信老天爺看不到她的冤情,一定會以某種方式將當地官員降職,因為這裡的官員根本就不秉公辦事,竇娥相信老天爺會為自己的冤情主持公道,她對無良官員的怨恨就像自己的冤情一樣強烈,她要以這種天象異常的方式讓每個人都看到這些人的罪過。這三年的大旱,將使整個楚州的百姓顆粒無收,這一情況,必將引起朝廷的關注,然後這些無賴的官員,就將承擔相應的責任。

竇娥的冤情終於被她自己立下的三樁誓言洗淨,罪魁禍首張驢兒最後被判凌遲處死。幹壞事的人會受到相應的懲罰。這些異乎尋常的竇娥口中的現象,其實都是為了掩飾自己的怨恨,而作者關漢卿卻要借著竇娥的口吻來表現一種樸素的反抗精神。

整部戲劇故事曲折,人物描寫生動,故事激勵人們不畏強權,奮不顧身,最終雖人不離不棄,但仍不失為一部優秀的作品。他說:「竇娥臨行前的誓言和對天地的呵斥,字字珠璣,猶如一顆憤怒的子彈,射向了那個黑暗不公正的社會。作為元雜劇代表作之一的《竇娥冤》,至今仍被人們讀得津津有味,發人深省。

現在看來,竇娥冤,冤在自己的弱小。照書上所寫,若非竇娥父親竇天章身居高位,怕也難還其清白。即使是竇娥的三個誓言一一應驗了,而她在死後的命運卻是由別人決定的,這個故事看起來讓人欣喜若狂,但仍然讓人不寒而慄。

相關焦點

  • 竇娥死前為什麼發下三樁毒誓:血濺白練、六月飛雪、大旱三年?
    ,臨死還發出三樁毒誓,即為:"要一領淨席,等我竇娥站立,又要丈二白練,掛在旗槍上。若是我竇娥委實冤枉,刀過處頭落,一腔熱血休半點兒沾在地下,都飛在白練上者。如今是三伏天道,若竇娥委實冤枉,身死之後,天降三尺瑞雪,遮掩了竇娥屍首。我竇娥死的委實冤枉,從今以後,這楚州亢旱三年!"。這三樁誓願又簡稱為"血濺白練"、"六月飛雪"、"亢旱三年",每一樁、每一件,皆不符合事態常規與天然定理。
  • 竇娥臨死前為什麼要發下三樁毒誓:血濺白練、六月飛雪、大旱三年
    渲染出竇娥臨死時內心充滿了蒙受不白之冤的冤屈、對人性的寒涼悲愴和對人間公道的絕望。三樁毒誓,分別對應蒙冤、求清白、恨人間三個主題。血濺白煉:我以我血薦軒轅,用生命證清白在被冤枉之前,竇娥是典型的善良人:相信好人有好報、樂觀向善、積極面對人生的不幸。
  • 竇娥死前立下3樁毒誓,世人皆知「六月飛雪」,另外兩個是啥?
    於是被屈打成招的竇娥,在即將被判斬首示眾時,滿腔悲憤的竇娥許下三樁誓願,「六月飛雪」人盡皆知,其他兩項分別是「血濺白練,大旱三年」。竇娥蒙上了千古奇冤,她的三樁誓願皆一一實現了。這或許也是關漢卿同情她,讓她在文學作品中得償所願。感天動地三樁誓願皆成現實「血濺白練,六月飛雪,大旱三年」,按理來說,這都是不可能實現的誓願,但是卻都成為 了現實。「我不要半星熱血紅塵灑,都只在八尺旗槍素練懸」顯示出了竇娥的冤屈感天動地,在她的頭顱被砍下的一瞬間,鮮血未有半點掉落塵土,而是皆沾染於白練。
  • 竇娥死前發下三樁毒誓,除六月飛雪外,另外兩樁毒誓卻少有人知
    關漢卿戲劇《竇娥冤》給我們帶來的巨大影響。竇娥是《竇娥冤》中的女主人公。她的一生可以說是一場悲劇。七歲的時候被賣給別人當了童養媳。不到18歲死了丈夫。本來生活變得平靜了。可是沒有想到張驢兒看上了竇娥。在竇娥不同意的情況下,張驢兒把害死自己父親的罪名栽贓到了竇娥的身上。最後竇娥含冤而死。
  • 專題研討 |《竇娥冤》:從六月飛雪談起
    六月飛雪、血濺白練——《竇娥冤》的浪漫主義色彩及審美理想關漢卿對戲劇創作的審美理想體現在作家安排了竇娥的三樁誓言,以及劇尾竇娥鬼魂申冤的幻想節中,體現了美與善的結合、虛與實的結合、悲與喜的結合。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為地?天也,你錯勘賢愚枉作天!哎,只落得兩淚漣漣。之後,竇娥又提出了血濺白練、六月飛雪、三年大旱三樁誓言,以示自己的冤屈、不滿與憤慨,這就把竇娥的委屈含冤的掙扎、無奈的精神提高到感天動地的高度。【耍孩兒】我不要半星熱血紅塵灑,都只在八尺旗槍素練懸!
  • 竇娥臨死前的三樁血誓,六月飛霜大家知道,其他兩個更狠毒!
    一,血濺白練竇娥被斬之前,做下誓言,「我竇娥生的清白,死也要死的乾淨,若是老天有眼,今日冤屈,我死後當血濺白練,六月飛霜,整個東海郡大乾旱三年!」這些誓言一一應驗。首先是血濺白練,死之前竇娥要求監管者砍官找來二丈白練掛在旗槍之上「我竇娥死的冤屈,人頭落地,定會鮮血倒流,血濺白練!」血濺白練是這麼來的,不是別人口中講的飛向什麼白蓮花,騙人的東西。而後果不其然,竇娥被處斬後,鮮血濺滿了白練,當即就將處斬官嚇傻了。
  • 《竇娥冤》全稱《感天動地竇娥冤》
  • 歌劇《竇娥冤》
    竇天章為求功名,將女兒端雲(即後來的竇娥)留給蔡婆當兒媳以換取盤纏。13年後,蔡婆被賽盧醫逼債險些喪命,是張老與其子張驢兒救了蔡婆的命,當他們得知蔡婆家種尚有一守寡的兒媳時,頓起歹心,欲強逼她婆媳與其父子成婚。幾天後,張驢兒想下毒害死蔡婆,未曾想反把張父害死。張驢兒嫁禍於竇娥,告到公堂,太守桃杌對竇娥屈打成招。在法場上,竇娥臨死三誓三願。問斬後果然血濺白練;六月大雪;楚州大旱三年。
  • 奇鵬奇門遁甲|竇娥冤的故事梗概,竇娥冤的作者是誰
    「血濺白練而血不沾地、六月飛雪三尺掩其屍、楚州亢旱三年。」這是被冤枉的竇娥在死前說的話,竇娥冤是史上最冤的冤了。
  • 蒲劇電影《竇娥冤》首影在河津受廣大市民歡迎
    蒲劇電影《竇娥冤》首影在河津受廣大市民歡迎。《感天動地竇娥冤》(簡稱《竇娥冤》)是元代戲曲家關漢卿創作的雜劇,刊行於明萬曆十年(1582年)。全劇四折,寫弱小寡婦竇娥,在無賴陷害、昏官毒打下,屈打成招,成為殺人兇手,被判斬首示眾。臨刑前,滿腔悲憤的竇娥許下三樁誓願:血濺白練,六月飛雪,大旱三年。果然,竇娥冤屈感天動地,三樁誓願一一實現。
  • 竇娥被官府冤殺,為什麼卻發下「三年大旱」毒誓,拉老百姓墊背?
    那張驢兒就順勢誣陷竇娥毒死父親,將竇娥告到了官府。山陽縣令桃杌將竇娥屈打成招,判了斬刑。竇娥一腔冤屈無處申訴,就在臨刑之前發下了三樁誓願:「血濺白綾,六月飄雪,大旱三年」。竇娥冤死之後,三樁誓願全部應驗。直到竇娥的父親竇天章高中科舉,並且擔任了代天巡狩的欽差,才重新審理案情,為竇娥平反昭雪,隨後楚州天降甘霖,旱情解除。
  • 秦腔全本《竇娥冤》
    《竇娥冤》全稱《感天動地竇娥冤》,是元朝關漢卿的雜劇代表作,悲劇劇情取材自「東海孝婦」的民間故事。
  • 得放手時須放手,得饒人處且饒人——《竇娥冤》
    在竇娥被押往刑場時,一路上滿腔悲憤地咒罵著天地:「地,你不分好歹何為地?天,你錯勘賢愚枉做天!」 臨刑之前,竇娥哀求婆婆在她死後,給她燒一點紙錢,每年去紀念她一下,好讓她不至於魂飛魄散,或者做一個孤魂野鬼。隨後,她向監斬官提出一個請求,想要把一塊白布掛在邢臺旁邊的旗杆上,監斬官準許了。
  • 竇娥死後|別有一番顛覆傳統的景象……
    竇娥在臨刑之時,曾許下三個毒誓,後來都應了驗。在這個故事中,你將看到一番顛覆傳統的景象……話說竇娥在臨刑之時,曾指天為誓,許下了三個誓願:血濺白練、六月飛雪、大旱三年,以明其冤。等竇娥死後,她許下的三個誓願,竟一個接一個地變成了現實。先是竇娥流出的血沒有一滴落向地面,除了刀口上沾了一點之外,竟全部飛到高高的白旗上,頃刻間,白旗就被染成了紅旗。
  • 「六月飛雪」真的出現了,異常天氣接連不斷,這預示著什麼?
    800年前關漢卿的雜文《竇娥冤》被大家所熟知,目前已經成為典故,竇娥被冤枉問斬後「血濺白綾,六月飛雪,三年大旱」。關漢卿用這種罕見的自然現象,來特別突出情感,冤情大到蒼天都被撼動,竟然出現六月飛雪的罕見現象。
  • 秦腔《竇娥冤》
    >《竇娥冤》劇情介紹 《竇娥冤》全稱《感天動地竇娥冤》,是元朝關漢卿的雜劇代表作,悲劇劇情取材自「東海孝婦」的民間故事。《竇娥冤》是中國十大悲劇之一的傳統劇目,是一出具有較高文化價值、廣泛群眾基礎的名劇,約八十六個劇種上演過此劇。秦腔古代戲,馬健翎1958年整理。劇本描寫竇娥因家貧賣給蔡家做童養媳。婚後丈夫因病而亡,與婆婆相依為命。蔡婆出外討債,被賽盧醫騙至郊外,欲滅口賴帳,被張驢兒母子所救。蔡婆婆為感救命之恩,收留無依無靠的張驢兒母子。
  • 2020年的異常天氣不斷,六月飛雪都出現了,這是怎麼回事?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活動800年前關漢卿的雜文《竇娥冤》被大家所熟知,目前已經成為典故,竇娥被冤枉問斬後「血濺白綾,六月飛雪,三年大旱」。關漢卿用這種罕見的自然現象,來特別突出情感,冤情大到蒼天都被撼動,竟然出現六月飛雪的罕見現象。
  • 女主丁一滕反串扮演 先鋒實驗話劇《竇娥》在蘇州大道喜劇院開演
    該劇女主「竇娥」是由中國青年戲劇導演的領軍人物丁一滕反串扮演,「她」身著一襲紅衣,勾眉畫眼,手捧一碗羊肚湯,手持一枝白花,面容清麗哀怨,緩緩從臺前走入舞臺後方,轉身看著蔡婆、張驢兒父子從舞臺中央的棺槨內爬出。舞臺兩側有3名演員分別用二胡、小提琴、大鼓等樂器伴奏,將關漢卿《竇娥冤》重新塑造演繹,帶給觀眾超越故事本身的觀演體驗。
  • 《竇娥奇冤》定檔4月21日 千古奇案血濺一丈白練
    港臺大陸三地影視人聯手打造考究精緻的畫面、懸疑探案的敘事、層層相扣的劇情,為這個經典的傳統感天動地的故事帶來了全新的詮釋。今日,隨著片方發布的影片概念版海報,一部懸疑探案古裝巨製即將拉開序幕。概念海報別致「紅與黑 」   一丈白練感召亡靈沉冤作為歷史上十大冤案之首的竇娥案早已經深入人心,老百姓的口頭禪:「我比竇娥還冤」,然而許多人只聞其人卻不知其背後的故事,電影懸疑動作片《竇娥奇冤》根據中國古代著名戲劇作家關漢卿悲劇之首《竇娥冤》元曲改編而成,影片一反以往國產驚悚電影的俗套
  • 竇娥砍頭之前的3個誓言,除6月飛雪外,其他兩個是什麼?
    天地也,只合把清濁分辨—《竇娥冤》從古至今看似非常奇特的事情,實際上有著很多的聯繫,在我們國家的道教思想當中,無論什麼事都離不開天道,古人認為,只要在不合時節的地方出現了不合時節的事那絕對有一定的事情,令現代人熟知的就是6月飛雪,6月本來應該屬於炎熱的夏季,在那個時候下雨可能系統變成可絕對不會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