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娥死前立下3樁毒誓,世人皆知「六月飛雪」,另外兩個是啥?

2021-02-13 史學界的9527

雜劇是元朝最具代表性的文化,關漢卿作為元曲四大家之一,創作的《竇娥冤》、《救風塵》、《拜月亭》等,時至今日依然被人們不斷傳誦。

尤其是《感天動地竇娥冤》,更是位列元雜曲四大悲劇之一。通過對主人公竇娥悲慘遭遇,描繪出了底層老百姓,有冤無處伸張的黑暗現實。

悲苦命運註定悽慘結局

竇娥是關漢卿筆下的一個悲劇人物,更是封建社會底層女性的重要代表。她自幼喪母、父親竇天章又是一個窮書生。

為了實現自己的當官夢,就必須要進京趕考。但因家中一貧如洗沒有路費,所以不得已將七歲的竇娥,賣給蔡婆婆做童養媳。

本以為找到了依靠的竇娥,卻成了一個命運坎坷的女人。因為在她十七歲與丈夫成婚之後,沒兩年的時間,就成了寡婦,她只能與自己的婆婆相依為命。

正所謂「屋漏偏逢連夜雨」,當地流氓張驢兒和其父張老兒,為了霸佔婆媳二人賴在蔡家不走。

但竇娥是一個不甘屈辱、不畏強暴的女人,她不僅堅定了拒絕了張驢兒父子的無禮要求,而且還把他們痛罵了一番。

這種做法是遭致了張驢兒的報復,並在羊湯中下毒想要毒死蔡婆婆,沒想到卻毒死了自己的親爹。

張驢兒惱羞成怒,將殺人罪名栽贓給竇娥,儘管竇娥遭受了嚴刑逼供,但是卻始終咬緊牙關,不承認莫須有的罪名。

但是這樣,官府就要將蔡婆婆治罪,無奈之下便違心承認了毒死人的罪名。在押赴刑場時,本來無罪的竇娥,又怎麼會甘心替人受過呢!

於是被屈打成招的竇娥,在即將被判斬首示眾時,滿腔悲憤的竇娥許下三樁誓願,「六月飛雪」人盡皆知,其他兩項分別是「血濺白練,大旱三年」。

竇娥蒙上了千古奇冤,她的三樁誓願皆一一實現了。這或許也是關漢卿同情她,讓她在文學作品中得償所願。

感天動地三樁誓願皆成現實

「血濺白練,六月飛雪,大旱三年」,按理來說,這都是不可能實現的誓願,但是卻都成為 了現實。

「我不要半星熱血紅塵灑,都只在八尺旗槍素練懸」

顯示出了竇娥的冤屈感天動地,在她的頭顱被砍下的一瞬間,鮮血未有半點掉落塵土,而是皆沾染於白練。

「若果有一腔怨氣噴如火,定要感得六出冰花滾似綿」,「免著我屍骸現;要什麼素車白馬,斷送出古陌荒阡」。

這第二樁誓願「六月飛雪」,則是天地不忍竇娥樸暴屍於荒野,將她的屍體掩埋在潔白的雪地中。

「你道是天公不可欺,人心不可憐,皇天也肯從人願,……三年不見甘霖降……」。

第三樁誓願對於大家來說,更是一種不可能的事情。因為僅憑人力,又怎麼可能號令老天爺不下雨呢?但在《竇娥冤》中,卻全盤應驗了。

可以說這屬於天災而非人力所能及,但是在這個戲劇中卻實現了。這其實也是對不公正的一種控訴,因為天災會使那些些「無心正法」的官吏束手無策。

同時,也是對自己冤情的一種控訴。竇娥明明是屈打成招,但最後卻被開刀問斬,道出了下層人民任人宰割的事實。

於此同時,也表現出了有苦無處訴的悲慘處境。當然也控訴了貪官汙吏,不分青紅皂白草菅人命的黑暗現實。

回過頭來想一下竇娥的這三樁誓願,雖然可以體現出自己的千古奇冤,同時也可以讓那些草菅人命的官員受到懲罰。

但是這第三點讓人不解,那就是對老百姓的傷害,如果真的大旱三年,老百姓也就會餓殍遍地了。當然,這也只是一種文學表現手法而已。

竇娥的這三樁誓願在印證了千古奇冤的同時,也給人們留下了一個思考的空間。

在你看來,竇娥的第三個毒誓,是否有些牽連無辜之人?歡迎留下你的觀點。

相關焦點

  • 竇娥死前發下三樁毒誓,除六月飛雪外,另外兩樁毒誓卻少有人知
    關漢卿戲劇《竇娥冤》給我們帶來的巨大影響。竇娥是《竇娥冤》中的女主人公。她的一生可以說是一場悲劇。七歲的時候被賣給別人當了童養媳。不到18歲死了丈夫。本來生活變得平靜了。可是沒有想到張驢兒看上了竇娥。在竇娥不同意的情況下,張驢兒把害死自己父親的罪名栽贓到了竇娥的身上。最後竇娥含冤而死。
  • 竇娥死前為什麼發下三樁毒誓:血濺白練、六月飛雪、大旱三年?
    而在這其中,尤以關漢卿創作的《竇娥冤》堪稱戲劇界的高峰之作,自誕生之日起,便受到全國人們的追捧,至今不衰。作為封建社會被壓迫的婦女的典型,人們無不為竇娥所蒙受的冤屈感到憤慨,對她的冤死更是心生憐意,讓人惋惜。最終在臨刑前,滿腔悲憤的竇娥許下三樁毒誓,件件得以靈驗。那麼,究竟為何竇娥要許下這三樁誓願呢?
  • 竇娥臨死前為什麼要發下三樁毒誓:血濺白練、六月飛雪、大旱三年
    渲染出竇娥臨死時內心充滿了蒙受不白之冤的冤屈、對人性的寒涼悲愴和對人間公道的絕望。三樁毒誓,分別對應蒙冤、求清白、恨人間三個主題。血濺白煉:我以我血薦軒轅,用生命證清白在被冤枉之前,竇娥是典型的善良人:相信好人有好報、樂觀向善、積極面對人生的不幸。
  • 竇娥砍頭之前的3個誓言,除6月飛雪外,其他兩個是什麼?
    但6月飛雪還是發生了,這些都是由關漢卿筆下所寫的《竇娥冤》,"匹夫結憤,六月飛霜",6月飛雪也被很多人形容自己被冤枉,竇娥,他是郭翰卿所創造的一個非常悲劇的人物,我們都知道在竇娥上刑場的時候,許下了三個毒誓。其中就包括6月飛雪除了這個事件之外。其他兩個誓言究竟是什麼,到底有沒有實現?
  • 竇娥死前許的三願:血濺白練、六月飛雪、大旱三年,有何深意?
    關漢卿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劇作家,除了以《竇娥冤》、《救風塵》等劇作著稱外,他所自述的「我卻是蒸不爛,煮不熟,捶不捶,炒不爆,響一粒銅豌豆」的形象,也為世人所欣賞。關漢卿一生風流倜儻,學識淵博,曾編有67部雜劇,其中大部分已失傳,現仍存18部。
  • 專題研討 |《竇娥冤》:從六月飛雪談起
    六月飛雪、血濺白練——《竇娥冤》的浪漫主義色彩及審美理想關漢卿對戲劇創作的審美理想體現在作家安排了竇娥的三樁誓言,以及劇尾竇娥鬼魂申冤的幻想節中,體現了美與善的結合、虛與實的結合、悲與喜的結合。之後,竇娥又提出了血濺白練、六月飛雪、三年大旱三樁誓言,以示自己的冤屈、不滿與憤慨,這就把竇娥的委屈含冤的掙扎、無奈的精神提高到感天動地的高度。【耍孩兒】我不要半星熱血紅塵灑,都只在八尺旗槍素練懸!【二煞】若果有一腔怨氣噴如火,定要感得六出冰花滾似錦!
  • 竇娥死前發了「三大毒誓」,如今全部應驗,唯獨第三個讓百姓唾罵,令人不解
    唐朝的詩歌、宋朝的詞作,皆是讓後世人膜拜的經典,元朝的雜劇戲曲也相當有名。元朝僅延續90多年,與其他朝代相比,算是較為短暫,卻出現過關漢卿、王實甫、馬致遠等許多雜劇作家。關漢卿乃一代才子,被譽為「元雜劇的奠基人」,既然有如此高的評價,絕對不是浪得虛名。
  • 竇娥臨死前的三樁血誓,六月飛霜大家知道,其他兩個更狠毒!
    一,血濺白練竇娥被斬之前,做下誓言,「我竇娥生的清白,死也要死的乾淨,若是老天有眼,今日冤屈,我死後當血濺白練,六月飛霜,整個東海郡大乾旱三年!」這些誓言一一應驗。首先是血濺白練,死之前竇娥要求監管者砍官找來二丈白練掛在旗槍之上「我竇娥死的冤屈,人頭落地,定會鮮血倒流,血濺白練!」血濺白練是這麼來的,不是別人口中講的飛向什麼白蓮花,騙人的東西。而後果不其然,竇娥被處斬後,鮮血濺滿了白練,當即就將處斬官嚇傻了。
  • 竇娥被官府冤殺,為什麼卻發下「三年大旱」毒誓,拉老百姓墊背?
    竇娥被官府冤殺,為什麼卻發下「三年大旱」毒誓,拉老百姓墊背?
  • 竇娥死後|別有一番顛覆傳統的景象……
    竇娥在臨刑之時,曾許下三個毒誓,後來都應了驗。在這個故事中,你將看到一番顛覆傳統的景象……話說竇娥在臨刑之時,曾指天為誓,許下了三個誓願:血濺白練、六月飛雪、大旱三年,以明其冤。等竇娥死後,她許下的三個誓願,竟一個接一個地變成了現實。先是竇娥流出的血沒有一滴落向地面,除了刀口上沾了一點之外,竟全部飛到高高的白旗上,頃刻間,白旗就被染成了紅旗。
  • 「六月飛雪」真的出現了,異常天氣接連不斷,這預示著什麼?
    800年前關漢卿的雜文《竇娥冤》被大家所熟知,目前已經成為典故,竇娥被冤枉問斬後「血濺白綾,六月飛雪,三年大旱」。關漢卿用這種罕見的自然現象,來特別突出情感,冤情大到蒼天都被撼動,竟然出現六月飛雪的罕見現象。
  • 感天動地竇娥冤——秦腔《陰陽鑑》
    《陰陽鑑》殺場一折基本保持了關漢卿原著第三折的風貌,分段式的劇本結構,語言精練樸實、淺顯而又深邃,曲詞不事雕琢、鋪陳直接情緒直白,無論是戲劇性還是文學性都相當高妙。齊愛雲的表演極富感染力,將竇娥被冤屈被壓迫的憤怨之情體現的淋漓盡致。她的演唱飽含情感,咬字行腔流暢自如,伴隨板式的變化,情緒層層遞進,一字一句如杜鵑啼血,痛人心弦,撼人肺腑。
  • 2020年的異常天氣不斷,六月飛雪都出現了,這是怎麼回事?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活動800年前關漢卿的雜文《竇娥冤》被大家所熟知,目前已經成為典故,竇娥被冤枉問斬後「血濺白綾,六月飛雪,三年大旱」。關漢卿用這種罕見的自然現象,來特別突出情感,冤情大到蒼天都被撼動,竟然出現六月飛雪的罕見現象。
  • 《竇娥冤》全稱《感天動地竇娥冤》
  • 《我控訴》法國竇娥的電影,沒有的智商博弈,更沒六月飛雪的奇觀
    這部講述法國竇娥的電影沒有驚心動魄的智商博弈,更沒有六月飛雪的奇觀展示(本來也不會有)。要不是導演自己說「我想拍一部間諜電影」,估計也鮮有人會把它當做一部間諜片。平穩,克制是對本片最普遍的評價。平穩在敘事,克制在情緒。
  • 1816年,全球大面積出現六月飛霜,致20萬人凍死,當年發生了啥?
    最後鄒衍仰天痛哭,明明農曆五月卻下起了鵝毛大雪。這就是「六月飛霜」的來歷,所以後來六月飛雪也被用於重大冤案,在《竇娥冤》中也出現過相關片段:「血濺白綾,六月飛雪,三年大旱。」 但是從科學的角度來看,六月飛雪其實是在特殊的情況下能夠形成的一種自然現象。
  • 奇鵬奇門遁甲|竇娥冤的故事梗概,竇娥冤的作者是誰
    「血濺白練而血不沾地、六月飛雪三尺掩其屍、楚州亢旱三年。」這是被冤枉的竇娥在死前說的話,竇娥冤是史上最冤的冤了。
  • 京劇《竇娥冤》劇本唱詞全文 又名《六月雪》
    不想誤被張驢兒母親吃下,當即身亡。張驢兒趁機訛詐,要強佔竇娥。告到官府,縣官用嚴刑逼供;竇娥不忍婆婆受苦,挺身含冤屈供,被判斬刑。行刑正值六月,忽然天降大雪,縣官驚懼異常。竇娥之父竇天章,身為八府巡按,來楚州一帶巡查,因遇鄉民替竇娥喊冤,隨將張驢兒抓來,問明了此案。但當他趕去搭救竇娥時,卻已來不及了!
  • 曾讓六月飛雪,鄒子的律呂調陽又是什麼
    曾讓六月飛雪,鄒子的律呂調陽又是什麼在中國的易學聖賢人物中,戰國時期的鄒衍是一位著名的代表人物,因其獨創「五德始終論」和「天下九州」等觀點,被人們尊為「鄒子」。「一畫開天,文明肇啟」。上古時期,伏羲聖人仰觀天文、俯察地理,發明出了先天八卦,被尊為「人皇」。
  • 竇娥冤:悲哀,可是沒有力量
    張驢兒爺倆救下蔡婆婆,得知她家只有婆媳兩個寡婦,覺得挺合適:咱們倆光棍,你們倆寡婦。孫大聖言語,豈不正是湊四合六的好買賣?蔡婆被逼之下,帶張驢兒父子回家。到家後,跟已改名竇娥的端雲說後,竇娥不同意。第四折:時間:三年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