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控訴》法國竇娥的電影,沒有的智商博弈,更沒六月飛雪的奇觀

2020-12-22 007觀影

「我喜歡電影中的陰影,但生命中的陰影則不然。電影是電影,人生是人生」——羅曼·波蘭斯基

《我控訴》改編自羅伯特·哈裡斯2013年的小說《軍官與間諜》,小說原型為法國著名冤案「德雷福斯事件」。哈裡斯也是波蘭斯基前作《影子寫手》的編劇。

在去年威尼斯電影節上,本片得到場刊最高分,拿下評審團大獎,但並未斬獲金獅。否則波蘭斯基將成為繼亨利-喬治·克魯佐,安東尼奧尼和羅伯特·奧爾特曼之後第四位囊括歐洲三大最高獎的導演(《荒島驚魂》金熊《鋼琴家》金棕櫚)。

這部講述法國竇娥的電影沒有驚心動魄的智商博弈,更沒有六月飛雪的奇觀展示(本來也不會有)。要不是導演自己說「我想拍一部間諜電影」,估計也鮮有人會把它當做一部間諜片。平穩,克制是對本片最普遍的評價。平穩在敘事,克制在情緒。我感受不到波蘭斯基熟悉的危險性,亦感受不到什麼戲劇張力,趣味性被極大地削弱,雖難掩其水準,但讓包括導演影迷在內的眾多觀眾感到無所適從。

古典主義,本就是主流中的稀缺品。

儘管我認為影片前半段明度過低,但光影的運用仍很值得稱道。

讓光滲入黑暗,就是這部影片做的事。

從第一個鏡頭開始,陰雲密布,冷色成了主導。之後主角皮卡爾上校進入情報處,氛圍依舊沒變,他所在的大樓矗立在陰雲之下,樓內則更加昏暗,體制的壓迫感呼之欲出。這種外化的壓迫感持續了半部電影(也勸退了大量觀眾)。

這種狀態下,作為光的通道,窗成了不時出現的一個意象。

15分鐘和42分鐘處,皮卡爾上校兩次想要開窗,可是都沒有成功

於是這裡成為了波蘭斯基電影中常見的密閉空間,加重了壓迫感。

再比如,當主角發現端倪,去對比字跡的時候,其他人從上至下,步入黑暗,而後他上樓梯,從暗處去明處。

類似的光影運用不勝枚舉。

導演擅長處理密閉空間戲份,但是本片沒有一個絕對的密閉空間。我們把情報處大樓當做一個具有壓迫感的大空間,將辦公室看做一個小的空間,而門作為各房間的連通,其作用得到了發揮。影片前半段隨處可見以門作為一個鏡頭的開始或是結束。

如果說空間上的切換交給了門,那麼時間上的切換就交給了信。

不難發現,前半段頻繁利用二者進行轉場。回憶的段落多從紙上切入切出。

電影過去一個多小時,主角被撤職,離開了體制,畫面變得明亮了一些,可體制對他的迫害遠未結束。之後主角被捕,但此時視角已經放開,我們發現他的單打獨鬥引發燎原之火,其中就有文豪左拉。

我印象最深的一段就是左拉的「我控訴…」,隨著激昂文字,鏡頭像一把槍,依次指向那些被控訴者。這是全片最有力的一場裁決。

但其實控訴的話語其實早已借德雷福斯之口說了出來

可惜控訴的作用最終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大。多年後的無罪釋放用字幕帶過後,二人回到體制,受害者依舊是受害者,只不過在這種講述下,角色身上的無力感與本片風格相得益彰,平靜得像是吹動了歷史的浮塵。

至此,兩名主要人物進入了相對明亮的大廳,可面對的依舊是本質上差不多的問題。這結尾或許是本片最具作者性的地方了。

導演近作《穿裘皮的維納斯》和《真事改編》都可以概括為「創作者」和「入侵者」之間的鬥爭,又可以指向同一個結論「創作者是脆弱的」,而《我控訴》沒有了這樣的關係,只有「講述者」波蘭斯基,如果「我控訴」是他的心聲,那諷刺的是,當今社會回了他一句「me too」。法國街頭舉著「我控訴」牌子的群眾和片中的同持著「我控訴」的報童形成了巧妙的互文。發問者成了被問者。

這是一部教科書式的電影,它有著教科書一樣的純熟,也有著教科書一樣的無趣。 並且短評區伊斯特伍德老爺子得到了不少誇讚(波蘭斯基:???)。

相關焦點

  • 專題研討 |《竇娥冤》:從六月飛雪談起
    這是一種對現實絕望的呼救,是對自己冤屈的血淚的控訴,是對現實無可奈何的掙扎。只有像竇娥這樣一個恪守封建道德規範,最後又被這個畸形的社會殺害了,才是感天動地的冤。就像竇娥的鬼魂向父親竇天章提出質問一樣:我走的路,哪一步不是遵循了王法的規範,家法的訓飭呢?得到的結果卻是:【雁兒落】我不肯順他人,倒著我赴法場;我不肯辱祖上,倒把我殘生壞。
  • 竇娥死前立下3樁毒誓,世人皆知「六月飛雪」,另外兩個是啥?
    但因家中一貧如洗沒有路費,所以不得已將七歲的竇娥,賣給蔡婆婆做童養媳。本以為找到了依靠的竇娥,卻成了一個命運坎坷的女人。因為在她十七歲與丈夫成婚之後,沒兩年的時間,就成了寡婦,她只能與自己的婆婆相依為命。正所謂「屋漏偏逢連夜雨」,當地流氓張驢兒和其父張老兒,為了霸佔婆媳二人賴在蔡家不走。
  • 竇娥死前為什麼發下三樁毒誓:血濺白練、六月飛雪、大旱三年?
    兩父子想當接腳夫的願望因竇娥不合作而宣告失敗,懷恨在心的張驢兒計殺蔡婆婆,沒想到下了毒的湯被張驢兒父親喝了,張驢兒藉機逼婚不成,一紙訴狀將竇娥告上公堂,讓官府決斷。沒曾想楚州知府是貪贓枉法之徒,背地裡收受張驢兒的錢財,不問青紅皂白就把竇娥抓到公堂訊問,逼她招認。竇娥受盡拷打,痛得死去活來,還是不肯承認。當知府得知竇娥待她婆婆很孝順時,就準備當著竇娥的面要拷打蔡婆婆。
  • 竇娥死前發下三樁毒誓,除六月飛雪外,另外兩樁毒誓卻少有人知
    如今的生活中,有些人受到了一點點的冤屈,經常開玩笑的說自己比竇娥還冤關漢卿戲劇《竇娥冤》給我們帶來的巨大影響。竇娥是《竇娥冤》中的女主人公。她的一生可以說是一場悲劇。七歲的時候被賣給別人當了童養媳。不到18歲死了丈夫。本來生活變得平靜了。可是沒有想到張驢兒看上了竇娥。在竇娥不同意的情況下,張驢兒把害死自己父親的罪名栽贓到了竇娥的身上。最後竇娥含冤而死。
  • 蒲劇電影《竇娥冤》首影在河津受廣大市民歡迎
    蒲劇電影《竇娥冤》首影在河津受廣大市民歡迎。《感天動地竇娥冤》(簡稱《竇娥冤》)是元代戲曲家關漢卿創作的雜劇,刊行於明萬曆十年(1582年)。全劇四折,寫弱小寡婦竇娥,在無賴陷害、昏官毒打下,屈打成招,成為殺人兇手,被判斬首示眾。臨刑前,滿腔悲憤的竇娥許下三樁誓願:血濺白練,六月飛雪,大旱三年。果然,竇娥冤屈感天動地,三樁誓願一一實現。
  • 竇娥臨死前為什麼要發下三樁毒誓:血濺白練、六月飛雪、大旱三年
    渲染出竇娥臨死時內心充滿了蒙受不白之冤的冤屈、對人性的寒涼悲愴和對人間公道的絕望。三樁毒誓,分別對應蒙冤、求清白、恨人間三個主題。血濺白煉:我以我血薦軒轅,用生命證清白在被冤枉之前,竇娥是典型的善良人:相信好人有好報、樂觀向善、積極面對人生的不幸。
  • 竇娥死前許的三願:血濺白練、六月飛雪、大旱三年,有何深意?
    關漢卿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劇作家,除了以《竇娥冤》、《救風塵》等劇作著稱外,他所自述的「我卻是蒸不爛,煮不熟,捶不捶,炒不爆,響一粒銅豌豆」的形象,也為世人所欣賞。關漢卿一生風流倜儻,學識淵博,曾編有67部雜劇,其中大部分已失傳,現仍存18部。
  • 1816年,為什麼這一年詭異的沒有夏天,7月飛雪氣候大變?
    無夏之年1816年,地球北半球的氣候出現了嚴重的反常,在夏天出現了罕見的低溫,多地出現了六月飛雪。在很多中國人的意識當中,六月飛雪意味著有冤獄發生,那麼這無夏之年究竟是怎麼發生的呢?六月飛雪的說法有科學依據嗎?
  • 「六月飛雪」真的出現了,異常天氣接連不斷,這預示著什麼?
    800年前關漢卿的雜文《竇娥冤》被大家所熟知,目前已經成為典故,竇娥被冤枉問斬後「血濺白綾,六月飛雪,三年大旱」。關漢卿用這種罕見的自然現象,來特別突出情感,冤情大到蒼天都被撼動,竟然出現六月飛雪的罕見現象。
  • 2020年的異常天氣不斷,六月飛雪都出現了,這是怎麼回事?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活動800年前關漢卿的雜文《竇娥冤》被大家所熟知,目前已經成為典故,竇娥被冤枉問斬後「血濺白綾,六月飛雪,三年大旱」。關漢卿用這種罕見的自然現象,來特別突出情感,冤情大到蒼天都被撼動,竟然出現六月飛雪的罕見現象。
  • 奇鵬奇門遁甲|竇娥冤的故事梗概,竇娥冤的作者是誰
    「血濺白練而血不沾地、六月飛雪三尺掩其屍、楚州亢旱三年。」這是被冤枉的竇娥在死前說的話,竇娥冤是史上最冤的冤了。
  • 竇娥砍頭之前的3個誓言,除6月飛雪外,其他兩個是什麼?
    天地也,只合把清濁分辨—《竇娥冤》從古至今看似非常奇特的事情,實際上有著很多的聯繫,在我們國家的道教思想當中,無論什麼事都離不開天道,古人認為,只要在不合時節的地方出現了不合時節的事那絕對有一定的事情,令現代人熟知的就是6月飛雪,6月本來應該屬於炎熱的夏季,在那個時候下雨可能系統變成可絕對不會下雪。
  • 都說竇娥冤,竇娥到底冤不冤?
    那麼竇娥到底受了多大委屈,小俠剛好手頭邊有一部關於竇娥的電影,不妨就和大家來說說她的故事——很負責的說,影評比電影好看~話說西漢末年,東海郡有一少婦,因為毒害他人在六月放暑假的大熱天裡被問斬,人頭落地那一刻漫天飛雪,天降奇觀引得圍觀吃瓜群眾紛紛自拍發朋友圈,隨後又是三年大旱,莊稼顆粒無收,餓殍遍野
  • 《竇娥冤》全稱《感天動地竇娥冤》
  • 竇娥臨死前的三樁血誓,六月飛霜大家知道,其他兩個更狠毒!
    相信所有人都聽說過這樣一句話「我比竇娥還冤!」這段關於竇娥的歷史故事,成為了千古傳奇。一,血濺白練竇娥被斬之前,做下誓言,「我竇娥生的清白,死也要死的乾淨,若是老天有眼,今日冤屈,我死後當血濺白練,六月飛霜,整個東海郡大乾旱三年!」這些誓言一一應驗。
  • 竇娥死後|別有一番顛覆傳統的景象……
    竇娥在臨刑之時,曾許下三個毒誓,後來都應了驗。在這個故事中,你將看到一番顛覆傳統的景象……話說竇娥在臨刑之時,曾指天為誓,許下了三個誓願:血濺白練、六月飛雪、大旱三年,以明其冤。等竇娥死後,她許下的三個誓願,竟一個接一個地變成了現實。先是竇娥流出的血沒有一滴落向地面,除了刀口上沾了一點之外,竟全部飛到高高的白旗上,頃刻間,白旗就被染成了紅旗。
  • 秦腔《竇娥冤》
    秦腔《竇娥冤》 選段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 李娟<本視頻大約十分左右
  • 《竇娥奇冤》定檔4月21日 千古奇案一朝解謎
    由王力可、臺灣著名演員邱心志、楊昆、田重主演的電影懸疑動作片《竇娥奇冤》日前宣布定檔4月21日。該片幕後團隊強大,導演楊真曾榮獲「華表獎等。香港著名動作導演元寶擔綱動作指導。    概念海報別致「紅與黑 」 一丈白練感召亡靈沉冤    作為歷史上十大冤案之首的竇娥案早已經深入人心,老百姓的口頭禪:「我比竇娥還冤」,然而許多人只聞其人卻不知其背後的故事,電影懸疑動作片《竇娥奇冤》根據中國古代著名戲劇作家關漢卿悲劇之首《竇娥冤》元曲改編而成,影片一反以往國產驚悚電影的俗套,真正達到了故事為根本,劇情的幾次反轉設定可謂十分精彩,該片的打鬥部分也是一大亮點
  • 《竇娥奇冤》定檔4月21日 千古奇案血濺一丈白練
    由王力可、臺灣著名演員邱心志、楊昆、田重主演的電影懸疑動作片《竇娥奇冤》日前宣布定檔4月21日。
  • 曾讓六月飛雪,鄒子的律呂調陽又是什麼
    曾讓六月飛雪,鄒子的律呂調陽又是什麼在中國的易學聖賢人物中,戰國時期的鄒衍是一位著名的代表人物,因其獨創「五德始終論」和「天下九州」等觀點,被人們尊為「鄒子」。「一畫開天,文明肇啟」。上古時期,伏羲聖人仰觀天文、俯察地理,發明出了先天八卦,被尊為「人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