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娥死前發了「三大毒誓」,如今全部應驗,唯獨第三個讓百姓唾罵,令人不解

2021-02-23 午休讀點書

唐朝的詩歌、宋朝的詞作,皆是讓後世人膜拜的經典,元朝的雜劇戲曲也相當有名。

元朝僅延續90多年,與其他朝代相比,算是較為短暫,卻出現過關漢卿、王實甫、馬致遠等許多雜劇作家。

關漢卿乃一代才子,被譽為「元雜劇的奠基人」,既然有如此高的評價,絕對不是浪得虛名。

他的很多作品歷經幾百年而不朽,其中《竇娥冤》幾乎無人不知。

雖然竇娥是關漢卿筆下的虛構人物,卻因被刻畫的栩栩如生,成為家喻戶曉的悲劇女子。

竇娥可以說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一位歷史人物了,不光光是她的故事。

那首膾炙人口的竇娥冤可以說是中國的悲劇文上非常重要的一篇了。

是你是否知道,竇娥的故事裡面有的不光光是竇娥的冤假錯案,還有著竇娥自己的驚世的三個大預言。

竇娥出生於一個貧寒的家庭,父親竇天章是個讀書人,由於家裡發生了一些事情,竇天章從蔡婆婆那裡借了不少銀兩,很久都不能還上。

無奈之下,含淚把女兒竇娥送到蔡家當童養媳,其實他也捨不得,只是當時的處境沒得選擇。

蔡婆婆心腸也不錯,不僅不讓竇天章還帳,另外還給他一些銀子,支持他安心讀書,爭取以後能考取功名。

從小就很懂事的竇娥,深的蔡家人的歡心,不把她當外人。

正當日子一天比一天好的時候,災難降臨到蔡家,竇娥的丈夫和公公先後病死。

命運就是這麼不平,丈夫去世的早,她恪守婦道,盡心盡力的侍奉婆婆,兩個人相依為命。

儘管竇娥抱怨過,也曾一個人躲在房間痛哭,但生活還是要繼續,只能堅強地活著,照顧好日漸年邁的婆婆。

竇娥生的一副好姿色,有個名叫張驢兒的公子哥,早就對美麗善良的竇娥有非分之想。

想要威逼利誘她為妻子,但她並不為之所動容。張驢兒的出現,讓竇娥的命運就此開始黑暗起來。

為了迫使竇娥嫁給他,張驢兒買了砒霜,他想殺死竇娥的婆婆,然後霸佔竇娥。

沒想到聰明反被聰明誤,陰差陽錯的毒死了自己的父親。張驢兒惱羞成怒,便誣陷竇娥和她婆婆殺了自己的父親。

張驢兒怎麼可能就此罷休,和縣太爺串通一氣,逼迫竇娥承認自己的的罪行,但是竇娥怎麼可能會屈服,從未低頭認罪。

可是貪官不分青紅皂白直接判成死罪,竇娥經受了殘酷拷打,拒不承認。

但是可惡的貪官居然要拷打婆婆,可她也不願意看到自己的婆婆受罪,只能無奈按照他們意圖招供。

在被砍頭之前,竇娥對著蒼天發了3個毒誓:

第一條是她要讓刑場的白綾上面濺滿了血,這一條果然實現了;

第二條是她希望六月飛雪,果不其然,正值六月暑天這個地方卻白雪飄飄,仿佛在為竇娥的冤魂叫屈;

第三條竇娥希望這個地方大旱三年,最後也得到了驗證。

第三條誓言靈驗後,當地的人們都十分痛恨竇娥,紛紛唾罵她。

因為連續三年乾旱意味著他們將顆粒無收,最後要面臨被餓死的危機,他們這才慌了神。

不過這也一點都不冤,當竇娥被苦苦誣陷時,他們當中沒有一個人願意站出來為竇娥作證。

也沒有一個人為竇娥說一句公道話,他們都是冷漠的看客,和張驢兒串通一氣。

這三個毒誓是竇娥對封建社會壓迫的不滿,更是對那些上層階級的反抗。

她想用大旱三年來證明她的冤屈,迫使政府重查冤案。暴露封建統治者的罪孽。

她本意並非真的傷害百姓,而是為了喚醒人們的抗爭。讓貪官汙吏受到應有的懲罰。竇娥的三種誓願最終都應驗了。

最後,她的父親成為大官,親自徹查此事,為竇娥還了清白。

竇父說:「你們明知竇娥是冤的,卻不敢說句公道話,是謂不義。

更有人相信貪官,認為竇娥真的殺了人,而誣衊忠良,是謂不仁。

老天有眼,沒有無妄之災,天災人禍就是在懲治不仁不義之徒哪!」

竇娥是封建社會被壓迫典型的婦女形象,她的剛烈是每個被壓迫婦女保留尊嚴的籌碼。

我們記得竇娥不止是因為她冤枉、更多的是她忠貞不渝的節氣。

相關焦點

  • 竇娥臨死前為什麼要發下三樁毒誓:血濺白練、六月飛雪、大旱三年
    渲染出竇娥臨死時內心充滿了蒙受不白之冤的冤屈、對人性的寒涼悲愴和對人間公道的絕望。三樁毒誓,分別對應蒙冤、求清白、恨人間三個主題。血濺白煉:我以我血薦軒轅,用生命證清白在被冤枉之前,竇娥是典型的善良人:相信好人有好報、樂觀向善、積極面對人生的不幸。
  • 竇娥死前為什麼發下三樁毒誓:血濺白練、六月飛雪、大旱三年?
    而在這其中,尤以關漢卿創作的《竇娥冤》堪稱戲劇界的高峰之作,自誕生之日起,便受到全國人們的追捧,至今不衰。作為封建社會被壓迫的婦女的典型,人們無不為竇娥所蒙受的冤屈感到憤慨,對她的冤死更是心生憐意,讓人惋惜。最終在臨刑前,滿腔悲憤的竇娥許下三樁毒誓,件件得以靈驗。那麼,究竟為何竇娥要許下這三樁誓願呢?
  • 竇娥死前發下三樁毒誓,除六月飛雪外,另外兩樁毒誓卻少有人知
    如今的生活中關漢卿戲劇《竇娥冤》給我們帶來的巨大影響。竇娥是《竇娥冤》中的女主人公。她的一生可以說是一場悲劇。七歲的時候被賣給別人當了童養媳。不到18歲死了丈夫。本來生活變得平靜了。可是沒有想到張驢兒看上了竇娥。在竇娥不同意的情況下,張驢兒把害死自己父親的罪名栽贓到了竇娥的身上。最後竇娥含冤而死。
  • 竇娥被官府冤殺,為什麼卻發下「三年大旱」毒誓,拉老百姓墊背?
    竇娥被官府冤殺,為什麼卻發下「三年大旱」毒誓,拉老百姓墊背?
  • 竇娥死前立下3樁毒誓,世人皆知「六月飛雪」,另外兩個是啥?
    於是被屈打成招的竇娥,在即將被判斬首示眾時,滿腔悲憤的竇娥許下三樁誓願,「六月飛雪」人盡皆知,其他兩項分別是「血濺白練,大旱三年」。竇娥蒙上了千古奇冤,她的三樁誓願皆一一實現了。感天動地三樁誓願皆成現實「血濺白練,六月飛雪,大旱三年」,按理來說,這都是不可能實現的誓願,但是卻都成為 了現實。「我不要半星熱血紅塵灑,都只在八尺旗槍素練懸」顯示出了竇娥的冤屈感天動地,在她的頭顱被砍下的一瞬間,鮮血未有半點掉落塵土,而是皆沾染於白練。
  • 竇娥臨死前的三樁血誓,六月飛霜大家知道,其他兩個更狠毒!
    一,血濺白練竇娥被斬之前,做下誓言,「我竇娥生的清白,死也要死的乾淨,若是老天有眼,今日冤屈,我死後當血濺白練,六月飛霜,整個東海郡大乾旱三年!」這些誓言一一應驗。首先是血濺白練,死之前竇娥要求監管者砍官找來二丈白練掛在旗槍之上「我竇娥死的冤屈,人頭落地,定會鮮血倒流,血濺白練!」血濺白練是這麼來的,不是別人口中講的飛向什麼白蓮花,騙人的東西。而後果不其然,竇娥被處斬後,鮮血濺滿了白練,當即就將處斬官嚇傻了。
  • 獨孤天下楊堅變渣男負伽羅,他發過的三個毒誓全應驗了!
    《獨孤天下》是2018開年來最火的一部古裝網劇,如今這部劇終將大結局,獨孤天下的預言最終也應驗在獨孤家三姐妹身上,原以為獨孤伽羅是最幸福的,然而她的晚年極其悽苦,這都是因為楊堅變了。楊堅自當了皇帝後,做事狠了,對伽羅的感情也變了,從前的痴心男如今變成了渣男,有負伽羅,更負了宇文邕的託付。楊堅看上了宮女並寵幸了她,伽羅氣楊堅背棄和自己的承諾便殺了此宮女,惹得楊堅不快與之大吵,之後這對夫妻關係可以說是名存實亡。好笑的是,楊堅發過三個毒誓,晚年時候都一一應驗了,果然想活得久真的不是亂發誓。
  • 竇娥死前許的三願:血濺白練、六月飛雪、大旱三年,有何深意?
    在這些作品中,《竇娥冤》堪稱關漢卿最經典之作,在我國民間廣為流傳。被張驢兒陷害後,竇娥為救婆母屈打成招,而縣令又被張驢兒收買,將竇娥斬首處死。竇娥悲憤交加,在被砍頭的時候許下了三條誓言:血濺白衣,伏天雪,大旱三年。而且這三樣東西在竇娥死後都一一應驗了。
  • 竇娥死後|別有一番顛覆傳統的景象……
    竇娥在臨刑之時,曾許下三個毒誓,後來都應了驗。在這個故事中,你將看到一番顛覆傳統的景象……話說竇娥在臨刑之時,曾指天為誓,許下了三個誓願:血濺白練、六月飛雪、大旱三年,以明其冤。等竇娥死後,她許下的三個誓願,竟一個接一個地變成了現實。先是竇娥流出的血沒有一滴落向地面,除了刀口上沾了一點之外,竟全部飛到高高的白旗上,頃刻間,白旗就被染成了紅旗。
  • 毒誓
    經常見人們發誓,發起誓來捶胸頓足、呼天搶地。越是嚴厲,取信對方的程度也就越高,這就有了所謂的「毒誓」。凡是毒誓,都是向神明表示自己違誓之後願意接受的懲戒。大都血淋淋、恐怖殘酷兼而有之。有的甚至大悖常理、匪夷所思。
  • 他是《獨孤天下》最慘皇帝,發的毒誓都應驗了
    楊堅看到梨花帶雨的曼陀,於心不忍,決定等她一生,楊堅對獨孤曼陀說:「我楊堅對天發誓,若違此誓另娶,他日必妻離子散,死於亂親之手。」楊堅違背了此誓言,其妻子伽羅因鬱結於心病逝,長子、四子被楊堅貶為庶人,三子被他軟禁,最後楊堅被自己的兒子楊廣所殺,此誓言應驗了。
  • 竇娥砍頭之前的3個誓言,除6月飛雪外,其他兩個是什麼?
    但6月飛雪還是發生了,這些都是由關漢卿筆下所寫的《竇娥冤》,"匹夫結憤,六月飛霜",6月飛雪也被很多人形容自己被冤枉,竇娥,他是郭翰卿所創造的一個非常悲劇的人物,我們都知道在竇娥上刑場的時候,許下了三個毒誓。其中就包括6月飛雪除了這個事件之外。其他兩個誓言究竟是什麼,到底有沒有實現?
  • 奇鵬奇門遁甲|竇娥冤的故事梗概,竇娥冤的作者是誰
    「血濺白練而血不沾地、六月飛雪三尺掩其屍、楚州亢旱三年。」這是被冤枉的竇娥在死前說的話,竇娥冤是史上最冤的冤了。
  • 《竇娥冤》全稱《感天動地竇娥冤》
  • 違心的毒誓不能發,真的很靈驗!
    聽老人們講,解放前的農村非常窮苦,有的人家甚至連鍋都揭不開,好多人家都靠吃地瓜和野菜維持生活,很少有米麵吃,逢年過節能有魚肉吃的人家都不多。在安徽的一個小村子裡,住著這麼一戶人家,男的叫張旺財,女的叫劉春花,他們有仨兒子。
  • 袁崇煥凌遲被殺,其貼身侍衛滴血發了三個毒誓,後代執行了388年
    為了以儆效尤,袁崇煥的腦袋被掛在了城門旗杆上,無一人敢為其收屍。與此同時,這位姓佘的侍衛還將自己的孩子們叫到了身旁,並以滴血的方式發下了這三條毒誓:第一、後代子孫們永遠不得為官;第二、佘家的後代們要世世代代為袁將軍守墓,並不準回到廣東故裡;第三、自己死後希望能和袁大將軍埋葬在一起,相互有個伴。
  • 亂發毒誓真的會應驗!
    為了證明各自的清白,正當午時,兩個人在廠區的中心院子裡燒香發毒誓:看門的人發誓說,如果是自己冤枉了人,讓自己死在八月十五;做飯的人發誓說,如果是自己拿了肉,讓自己死在八月十五。看熱鬧的人都覺得很可笑,沒有當回事,一笑而過,也就散了。中秋節那天,做飯的師傅,真的死了,讓人回想起這個故事來,不同的人又有了不同的猜想。
  • 康有為臨終前,最放心不下六姨太,無恥遺言逼其立毒誓
    但是他卻利用這樣一個契機,開始成立保國會,打著自己是變法大功臣的幌子,實際上做的卻是斂財後進入自己腰包的無恥之事,其實這也是他有爭議的開始。他自己深知,如果把這封聯名信給到光緒帝,自己很可能會斷送性命,所以他一直只是在做擦邊球,根本沒有為百姓做什麼實事。
  • 蕭淑妃死前的毒誓太可怕了!
    兩千五百年前,釋迦牟尼佛傳法的時候,有一天,釋迦佛帶著弟子託砵外出化齋。一群小孩在路上玩堆沙子。其中一位嬌滴滴的女孩子,遠遠看見釋迦佛帶領弟子們而來,就半真半戲的用雙手從地上捧一捧沙,走到佛陀面前,往佛陀的飯砵內一放。釋迦牟尼客氣地接受了她的沙土。大弟子舍利佛看不過眼,心想這女孩豈有此理,怎麼可以用沙土戲弄我師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