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方「20世紀音樂研究」書目舉要丨20世紀20-60年代
世紀音樂研究」書目舉要(上)本文原載《音樂研究》引 言 如果不算柯政和20世紀20年代末對勳伯格音樂的介紹和譚小麟1946―1948年在上海國立音專對現代音樂技法之應用的話,中國音樂界對西方20世紀音樂的興趣應是從上個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開始的。
-
電影評論 | 20世紀80年代來的臺灣地區現實題材兒童電影文化透視
20世紀80年代來的臺灣地區現實題材兒童電影文化透視摘 要:20世紀80年代以來的臺灣地區兒童電影創作,湧現出了一批優秀的現實題材電影文本,但目前海峽兩岸學界對此並未做系統的梳理。但囿於許多早期電影文本的缺失,海峽兩岸對20世紀50至70年代的臺灣地區兒童電影的研究,主要是影片劇情簡介及類型梳理,對存在的問題則是描述多於闡釋,且缺乏宏觀的社會歷史文化語境下的整合性論斷。而20世紀80年代以來的電影文本,絕大部分能被觀看到,這對研究臺灣地區兒童電影提供了重要保障。
-
從劉德華到蔡徐坤,20世紀90年代到21世紀20年代男星審美的變遷
當然,就我個人而言,我對蔡徐坤並沒有太大的成見,但是從蔡徐坤的身上,老貓突然發現,現在男星的審美標準,已經離我們曾經的青春年代太遠了。曾幾何時,帥氣而充滿男人味幾乎是整個八九十年代男星的標準。而如今,「小鮮肉」卻成為了21世紀20年代新的流行趨勢。點解?其實我也曾想了很久。
-
董楚平 | 多情自古傷別離——20世紀80年代史學界思想解放之一頁
1979年10月23日,《光明日報》史學副刊開闢了「關於歷史發展動力問題的討論」專欄,拙稿扮演了這場歷時半年的學術大討論的發難者角色。在這篇稿子裡,凝聚著陳清泉同志不少心血。我寫這篇稿子時,離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才半年多,初春解凍,乍暖又寒。我既思想解放,又心有餘悸;已有新觀點,但又未剪斷與舊觀點之間的臍帶。文中有些句子就是這種複雜思想的反映。
-
20世紀西方文本理論的三次轉向與意義生成
文學文本理論是西方20世紀文學理論最重要的成果之一,特裡·伊格爾頓對此確定了兩個時間標誌:第一個是1917年俄國形式主義者什克洛夫斯基發表的拓荒性論文《藝術即方法》,開啟了西方現代文本理論的發展階段,從研究作者和創作轉移到將作品視為封閉自主的符號系統,致力於研究作品自身的語言和結構功能;第二個則是20世紀60年代以後,以法國結構主義和後結構主義的出場
-
全球生態環境問題的理論反思
原題:跨學科研究,多角度探討,提供全新認識路徑——全球生態環境問題的理論反思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北美、歐洲等西方國家經過20多年高能耗、高汙染的工業化發展,到了20世紀70年代,諸多環境汙染問題集中爆發。
-
比較視野下的社會經濟史研究——中日學者探討地域社會論與鄉族理論
20世紀80年代以前,日本歷史學的主導性觀點是馬克思主義史學。「廣義上再生產的『場』」這個概念,是依據馬克思的再生產理論,我用這個概念解釋地域社會,就比較容易被人接受。地域社會觀點的特徵在於,具有對立、差異的每個人,同時相互之間又有統一、合作。需要注意的是,這種統一與合作的契機,不僅存在於地域社會的「場」,同時也包含意識範疇在內。
-
中國文藝理論70年的嬗變與發展
這一階段,拉開了我國文藝理論當代學術傳統的序幕,確立了當代文論的價值導向,重建了文論研究的規範,是我國文藝理論作為一門固定學科的確立期和奠基期。當然,這一階段也經歷了探索中的波折,前進中的坎坷。 眾所周知,20世紀初到新中國成立之前,我國文藝理論研究在人文社會科學領域是個弱項。
-
溫鐵軍:20世紀80年代億萬農民對國家的貢獻
溫鐵軍教授在談及20世紀80年代億萬農民對國家的貢獻時認為,我們沒有崩潰的重要原因,就是靠農民。 當時的領導人,還能憑藉個人威望發動"上山下鄉"運動來緩解城市就業壓力過大的問題。 但隨著外債的雪球越滾越大,加上企業國有制帶來的經營問題使得企業入不敷出等問題,經濟上國家面臨著轉型的問題。
-
一個新的管理理論誕生的心路歷程 ——「優勢導向管理理論」大事記
「優勢導向管理理論」,自1989年3月問世以來,至今已經走過了整整41年的歷程。、學者一起探討優勢導向管理理論; 45、2014年6月20日,《珠江商報》刊登了記者餘娜的報導:「區社科聯舉行導向管理法研討會」; 46、2014年6月21日,《中國家電網》智庫專欄刊登了記者吳日輝的專訪「一個理論,顛覆一個傳統的管理——訪「優勢導向管理法」創始人、中國家用電器商業協會營銷委員會秘書長 吳光琛」;
-
回望80 年代,從「向前看」到「向錢看」
張旭東教授自 20 世紀 80 年代中後期以來一直非常活躍,親歷並參與了當時文化熱的討論,其後雖留學就教於海外,從事英語寫作、研究和教學,但他關注和研究的仍是中國的問題和文化走向,「重返 80 年代」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提出來的。在今天這篇推送中,北京大學中文系博士生徐勇對張旭東教授就「重返 80 年代」進行了採訪。
-
《新龍門客棧》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是香港武術電影的高峰期
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是香港武術電影的高峰期。在這一時期,香港電影製片人以其高昂的頭製作了一系列經典的武俠電影,成為臺灣海峽兩岸三地武術電影愛好者的夢想時代。在我的記憶中有許多經典的武術作品。如果一定要選最經典的,我會毫不猶豫地選擇《新龍門客棧》。
-
《電影評介》· 再寫電影史 |《申報》回溯:20世紀20年代洪深銀幕創作史略
《申報》作為中國創辦的最早的報紙之一,也是19世紀晚期至20世紀中期最具影響力的報紙,一直對電影的動態和中國電影的發展十分關注,1932年,《申報》還設立了副刊《電影專刊》,專門刊載電影的相關資訊。洪深在20世紀20年代投身電影界後,《申報》便對洪深編導的作品多有報導,通過梳理《申報》當時所登載的有關洪深電影的廣告、影評、採訪、隨記等,可以對洪深的電影創作概況進行掛一漏萬的勘察。
-
電影鑑賞:淺析20世紀20年代中國社會家庭倫理道德電影,長知識!
淺析20世紀20年代中國社會家庭倫理道德電影 1895年12月28日法國的盧米埃爾兄弟在法國公開放映了由他們自己製作的《工廠大門》和《火車進站》等活動影片後的7個月零13天,上海的《申報》登出一則最早有關中國電影的記載,1896年(清光緒二十二年)8月11日上海徐園內的又淺析20世紀20年代中國社會家庭倫理道德電影
-
30張少女最美面孔,20世紀60-80年代,風華絕代
20世紀70到80年代,從復古演變為時尚的年代,這些天然無雕飾,或清純可愛,或性感迷人的青春女性,有些在當年還是青澀女孩兒,今天已經成長為耀眼明星,有些默默無聞,但卻令人過目難忘。成長的記憶,時光的回憶,30個青春女星,喚醒美好的記憶。
-
這是一組20世紀80年代的老照片,帶您感受老山城時代
這是一組20世紀80年代的老照片,當時重慶還不是直轄市,通過這些老照片,我們將帶你走進80年代的重慶,感受山城時代,圖為20世紀80年代重慶的一條街道。20世紀80年代的重慶,小學生們聚集在一個製作棉花糖的小攤前,在那個時候,我們經常能在學校門口看到攤販拿著棉花糖機在現場製作棉花糖,白色蓬鬆的棉花糖對孩子們的誘惑太大了,孩子們會被路過的人所吸引。
-
20世紀90年代末至21世紀初日本「教室崩壞」年代,現實版熱血高校
在20世紀90年代及21世紀初,大學一直備受指責,認為它們無法教年輕人批判性地思考,無法引導他們適應不斷變動的全球化環境。其實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這種批評就一直不絕於耳,然而到21世紀初,在人口因素與政策因素的相互影響下,各大學的面貌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轉變。21世紀伊始,大學適齡學生的人數便持續下降。
-
【黃子平學術思想評論專輯】李慶西丨意象與意思 ——重讀黃子平80 年代文學評論
二80年代前半期,三十出頭的黃子平已是《文學評論》最具影響力的作者,連續發表《當代文學中的宏觀研究》《論中國當代短篇小說的藝術發展》《論「二十世紀中國文學」》(此篇與陳平原、錢理群合作)等理論名篇,開創文學理論和文學史變革的思想風暴,關於那些理論問題這裡不擬討論。
-
54幅20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梅麗爾·斯特裡普的美麗照片
這些美麗的照片捕捉了這位20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有才華的女演員。
-
服裝設計考研之80年代香港電影與世界時裝潮流的審美標準
preppy style(學院風)是20世紀80年代的一個重要主流趨勢,反映了經典,有錢的風格。Yuppies雅痞(Young Urban Professionals)也體現著他們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世界各地的反趨勢,從倫敦到紐約再到雪梨,擁抱後朋克和「新浪潮」風格。日本外籍設計師提供了另類設計美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