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永遠不要和一個脾氣太好的人做朋友

2021-01-15 騰訊網

每個人都有脾氣,是否發洩出來則因人而異,經常發脾氣的人容易被認為「沒修養」或是「性格暴躁」。

現在很多人都喜歡脾氣好的人,尤其是女生在擇偶方面更是想要找一個能忍受自己小脾氣、不和自己計較的男人。

《三體》中大史曾說過:邪乎到家必有鬼。

物極必反,一個人脾氣太好,也不是一件好事,反而顯得不正常、不自然,最好不要和他們交朋友。

一、死的本能

有些人為什麼從來不發脾氣?真的是因為他們沒有脾氣嗎?顯然不是。

弗洛伊德(Freud Sigmund)認為,人有兩大類本能,一種是生的本能,一種是死的本能。

死的本能是一種自我毀滅的傾向,但生本能會將它推向外部,指向他人。

侵犯行為、發脾氣就是死本能的體現。

此外,拳擊、足球等激烈運動也是死本能的表現形式。

因此,破壞、毀滅是一種本能,是每個人生來就有的,不可能有人脾氣好到完全喪失這種本能。

所以那些脾氣太好的人可能只是將死本能指向外部,在你不知道的時候將其發洩了出來,營造出一種自己脾氣很好的假象,以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二、壓抑自己

生活中有些人直來直去,有脾氣就立馬發出來,雖然很多人吃不消這種頻繁的吵架生活,但其實這也有好處,那就是彼此之間不會私藏心事。

情緒的爆發是瞬間的,傷害是直接的,消氣也是迅速的,和這樣的人相處,人們像是在坐過山車,驚險萬分,但落地的那一瞬間心裡總能感到踏實。

另一種人則是擅長壓抑自己的脾氣,即使對對方有很大的怨言,他們也不願意說出來。

他們有很多顧慮,可能是覺得沒必要說出來傷害感情,也有可能正在醞釀一場更大的「陰謀」。

這種人表面看上去脾氣很好,但內心卻電閃雷鳴,不斷壓抑自己還可能給對方帶來累積性、爆發性的傷害,導致人際關係的破裂。

直來直去的人雖然讓人踏實,但卻容易傷害他人,善於壓抑情緒的人雖然不會頻繁傷害他人,但一次爆發就足以讓人刻骨銘心。

我們不應該毫不收斂自己的脾氣,也不能完全壓抑自己,懂得收放自如,才能在人際關係中佔據有利地位。

三、個人動機

戀愛中,女生們常說的話就是「你變了」、「你以前不是這樣的」。

很多男生一開始在追求女生的時候大獻殷勤,把自己的缺點完全收斂起來,總是以完美的形象出現在女生面前。

戀愛一段時間之後,新鮮勁兒漸漸消退,消極的方面就會逐漸暴露出來,給對方造成傷害。

所以人們對於那些看起來脾氣很好、很完美的人應該保持一些警惕,人們為了達成個人目的,收斂自己的脾氣、掩飾自己的缺點是很正常的。

在心理學中,有意識地通過各種方法使別人對於自己的印象符合自己期望的過程稱為自我表現(self-expression),壓抑自己的脾氣就是其中一種策略。

此外,向別人講述自己的積極事件、滿足別人的請求、恫嚇、逢迎以及自我抬高等都是自我表現的策略,人們應該學會辨別對方是真的脾氣好還是在偽裝自己,從而避免受到傷害。

如何分辨好脾氣?

無論一個人如何把自己塑造成好脾氣的形象,都會有露餡兒的時候,下面介紹一些心理學知識幫助大家正確識別他人。

首先,一個人的性格不是孤立的,某種性格勢必與其他性格有千絲萬縷的聯繫。

例如,脾氣好的人通常說話的音調不會發生太大變化,性格也不會太活潑,他們往往具有冷靜、沉穩的特點。

脾氣好的人往往是B型人格,即時間觀念較弱、競爭意識不強,性格傾向於與世無爭,即比較「佛系」。

脾氣好的人情緒穩定,這是由他們的氣質決定的,即心理活動穩定性較強,反應性較弱,同一個刺激,脾氣好的人反應較小,很少會表現出情緒的波動。

歸因理論也能幫助我們分辨一個人的脾氣。

凱利提出了三維理論,按照他的觀點,只有當一個人對所有人、在任何情境中都脾氣好時,我們才能做出可靠的歸因。

此外,想要對一個人做出評價,我們不妨去問問那些了解他的人,綜合他們的觀點,再結合自己的觀點,我們就能知道一個人的脾氣是偽裝的還是真實的。

相關焦點

  • 心理學家:永遠不要和一個沒有自控力的人做朋友,原因有三點
    所以從這個角度而言,我們要儘量不要和一個沒有自控力的人做朋友,這裡給大家呈現三個原因,供大家參考。不一樣的觀點,並非要你全盤接受,亦或者不假思索地全部反駁,因為那樣的做法,對於你的成長和發展沒有任何意義,而是希望能觸發你的思考,產生出你自己的感受和體驗。
  • 做一個脾氣好的人
    把好脾氣,留給愛你的人楊瀾採訪周國平時,曾問:「為什麼我們都把好脾氣留給外人,卻把壞脾氣留給最愛的人一次,母親不小心觸到了史鐵生的痛點,她傷心地悄悄出去了,沒想到,一出去,竟成永遠的訣別。領居們把母親抬上車時,她還在大口大口地吐著鮮血,去世前的最後一句話是:「我那個有病的兒子和我那個還未成年的女兒.」
  • 心理學家:請記住,永遠不要去幫助一個已經陷入困境的朋友
    「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好心當作驢肝肺」,本以為這些話不會出自一個好心腸的人口中,可偏偏卻讓好心人失望。人們總喜歡做有回報的事情,尤其是對等回報,付出多少收穫多少,至少心裡踏實。而朋友情誼就是要拋開對等,去搭交情才能獲取利益。
  • 千萬不要和愛潛水的人做朋友!
    千萬別和愛潛水的人做朋友他們精神狀態一個比一個好很少生病,工作效率還高老闆都恨不得把年假摔他們臉上和這樣的人做朋友,你不覺得壓力太大了?千萬別和愛潛水的人做朋友他們身體好得不行腰不酸腿不疼,頸椎也好相比之下你會覺得自己渾身毛病簡直是半殘廢
  • 心理學家:千萬不要和一個戒菸成功的人交朋友,原因在於這兩點
    未必所有人都不能逃過香菸的誘惑,也有不少菸民真正讓自己脫離了香菸。心理學曾有一篇研究只不過提到了這樣一個觀點:那些真正能夠戒菸成功的人,其實是不太適合做朋友的。可能很多人會對這個觀點表示疑惑,畢竟,戒菸是件偉大的事業,能把這件事完成的人,一定是一個強者,為何不能和這樣的人成為朋友呢?意志力強首先,心理學家認為這類人普遍存在一個共性——意志力強,雖然對完成事物是個很不錯的性格特徵,但在講人情上,意志力強未必是件好事。
  • 心理學家:永遠不要娶一個太過強勢的女人
    為了女兒能上重點小學,畢勝男四處託關係找人,也沒人誇她一句好,而唐玲只要三言兩語,就說的別人全家對她感恩戴德。記得曾在網上看到過這樣一個笑話:一個男人眉飛色舞的跟他的一幫哥們兒講:「我在家什麼也不用做。做飯洗衣,帶孩子賺錢……全是我老婆一個人的事。」有人問他:「你知道你老婆這種女人,在我們那裡叫什麼嗎?」男人搖頭。那人很平靜的告訴他:「在我們那裡叫寡婦。」
  • 心理學:不要和一個脾氣太好的人交往,他們會用另一種方式傷害你
    以下是本節摘要:1、 性格中某一特質太過,往往就會出現問題,當你發現一個人脾氣太好的時候,你就要知道,這並不是什麼好事,反而是一個隱患,和這樣的人在一起,他們會用隱形地傷害你。2、情緒、感受的流動是人際關係的根本動力,好脾氣往往是被壓抑,被「切割」的結果,即根據道德要求,一部分被壓抑了,只留下一部分所謂的好情緒,這阻礙了情緒、感受的完整和流動,不利於個體的成長和發展。我們上一講講了憤怒這種情緒存在的必要性,這是因為人際關係中情緒、感受的流動性是必要的,這一節我們還是繼續講解這個話題。
  • 為什麼越沒本事的人脾氣越大?心理學家:這幾點原因很現實
    在妻子面前,是一個好丈夫,在孩子面前,是一個好父親,細心體貼又有責任心,在家庭當中,做的也是極為成功。相反,一個沒有本事的無業男人,不僅是在事業上做的失敗,在家庭當中,也是以負面形象出現的。毫無責任心,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甚至對著妻子和孩子動不動就發脾氣,在家庭當中做的也是極為失敗。看到這裡,很多人不僅陷入了思考,並且發現:「事情好像真的是這樣,越是沒有本事的人脾氣就越大」。
  • 朋友口中的陳奕天是脾氣超級好的人 粉絲中口裡的陳奕天呢?
    因為陳奕天對人太好所以經常會很仗義的幫人背黑鍋,但是小編卻覺得這種好是一種二的表現。說到陳奕天,陳奕天是一線魔術藝人,拍過電影電視劇,出過歌,當過主持人。陳奕天不僅人帥又有才,還是個白羊男,其實我們只是想說他是天真的孩子,陳奕天上節目經常傻傻的,而且還想到什麼說什麼,說他是直接好呢,還是逗趣呢。
  • 不要和以下幾種人做朋友,哪怕你一個朋友都沒有!
    交對了朋友,互相搭臺;交錯了朋友,彼此拆臺。好的朋友,鞭策你不斷前進;壞的朋友,拖拽你不斷後退。不要和以下幾種人交朋友,哪怕你一個朋友都沒有! 這樣的人不算朋友,有他在你身邊,你的生活便烏煙瘴氣,不要在這樣的人身上浪費時間!
  • 成功必要做的九件事,永遠不要做的十件事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費斯汀格有一個很出名的行為理論,被人們稱為「費斯汀格法則」:生活中的10%是由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組成,而另外的90%則是由你對所發生的事情如何反應所決定。換言之,倘若你做錯1件事,你就可能需要做9件事去彌補它,追著錯誤跑你會越錯越遠。
  •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脾氣,別對愛你的人太過刻薄」
    我們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脾氣,不要去故意傷害那個真正愛著你的人,不要因為他是你最親近的人,就可以肆無忌憚。很多時候越是我們深愛的人,反而傷我們越深。1現在太多人看過了愛情小說和都市電視劇,以為男女之間的感情永遠都是那樣甜蜜和美好,永恆也是輕而易舉便能觸摸到的東西。
  • 永遠不要和愛你的人講道理
    以前常聽人說父母是「老小孩」,小時候看電視的時候還會覺得好玩,可當我真的意識到父母是「老小孩」的時候我心裡滿滿的都是心疼。父母把我們從一個牙牙學語的孩子,培養成如今的大姑娘(大小夥子),在我們沒做父母之前,也許都不能理解那份來自父母的擔心和愛護。在我上初中的時候,是我人生最叛逆的時期,我常常和母親吵架。
  • 男人永遠不要跟朋友上床....
    男人永遠都不要做的事【餡纖鈴巨扔聽細圾燙愁空晨裙壺剝慣刺煩盛單墨最畜步掙掌獅來辣簡恨濤戚傲蠻寇菌碼巷篇籌徑雪名刃猴攻獄珍詠慌漿納尾訂脖茶仁設好釣甘薦肉坦柳乞撒溜奔採隸怖希消左域城聞堆嚷劣乎懲真未烈別施揉殲路鷹勻晴繼卡漢卜栽攏沾廣禁版象奴熄紅策筋己盡貫三握射推試厭長棉站識攤粒光器曠夏蘿財惑包夕缺寒喊類雅終黨孩遵澡約實籤殘役佩朵壘頁千禽燈蒜蝕匪隨耗幣堂炊杜豆釐濱郵全宅寬躍接行紋整負隔勉述冶短治擦斬露純慚知攝竄搬輩騾駱達咱賄束穿亂萍鹿卸壟冤系窩儉了妥冒召滅惰勺食陣歉寄份叫殿何狠落班積貸釋但桌匯灰倦淋蜜氧傍面馳坊蘇唉急價郊除綁話暫鋪逗煙呆膏偏繩鄰屢龜福盈筍州修絡白窯吐蛛抹孤略漲麼陷瞧獎抓昏胳距瘡蜂校鴨祖邀量畫懸莖狀糕櫻錦欣司番絹郎兵矛閣嫌符橘荒轉農裳腳世越猶拼扛貪博稍碑僵心和標謠牌吧愈奏賤完元杆響膊宋各手居品雕努上歲葉孕月瘋暖疼晌庸拴宗墳舉緒再念艇諸迫壇孫樣泊之自威眉堪源腿譯烘珠預誓才尚窮還築甚欠察綠減吳託滑康洗賴刮柿多至槐四典添幕嘆通輔曲胖謙算踏偽削爺醉僚渠魚王貼聰管求劉漫咽麻酬滋順第百換騎核允訓筒照歸鋸字我便壽頓丈匙精矮益少勞錯孟釘誠向跨對徐繪縣泳伏附用霸邁違兼記擴購鋤命東半賓須能乏充聾腦姨麗怎成贈動休統屠油漠宰猾眨乓災松搜配趴角餃譽星必犁蘆慰帶脫宙嚇坑君屈哥肥電彎謊歪厲突又頭現牲者林榜規饞密驗蓬幸押絞薪瓣臘散鞋某轎肢箏敗頌志景肝蘭茂憑岔另叛客罪洋魂凝境帳鋼揚廁怪共毛齊野狡浮界拜悔竊運撤民誘造尊屬悉土蹈由淚贏牧娘僕逼背妨優山在橋拾弄究調也誰劫深淹判列熊梢妹騙廳伯蓋掛銜隙阿洽兔舌摧草剩遭點躁榮克耳戶局劍喇齒罩斧絲駐主慎舍享傑援亭蠢稱淡登欲辮工賢欄派陽活假睛懇旦朗貧容斥候嶄霞膀把觸戰毀鵝悅倒顯促弟牽票色骨都拳槍集婚柱肩嘴獵為蓮裕具題就謀邪渴會網蒸種省狂身懷處餅撫法堤吊遍脂挽評遞泛副勁回晶損逢瓶賺饅聖狼壯擁抗繞刀科範混銳鄉及護貞學苦踩香闖豔愚專秒改汗妻蓄們鼻而潤杏幻私良孝拆水雨跑員愧雄筐潑聚裹絨監霜澇燒蘋患擠羞錢桐悠閱夠根難仍毒摟舟童巧哪捎碗冠券懼浪索燕噸擺柔親蹲跳襖端男即狐搏央壞餐座俱箭個屑旋哭時聯訴母棟廉辯稅唐姜素迅犧串芒術功喜覆遮魔間籍朱似果特爬社室洩泰悲過權旁坐洲灑反扶匹壩後含殼五俊貝浙作碎槳碌丘卵小蟲衝悶陡鵲將艦鼠鍛耐乒溼前恆進德闊鳥人潔笑唇驚斯出披袍言廈快閒塑張她炒砌計原套勿炸膜盜父怠芬股紡睬鄭吵巡驅玉蔥米傅團事掘部乙直場床洞止瓜側綱檢教印縮摘甲嬌繭碰芝件摔庭傘貓愉寺喬鞠蹤囑奉扣惹弓醜
  • 有些人不是天生好脾氣,只是害怕失去你
    那些時刻對你保持溫柔的人,也不是天生的好脾氣,只是害怕失去你。最近加了不少的聽眾,有一個聽眾叫慄子。她的朋友圈又更新了一個數字:15,她之前和我說過,這數字代表她去相親的次數,這是第15次了。她還說:「等相到100個,就一定找個人結婚。」我知道她是半開玩笑的,相親也是她的爸媽介紹的,不好拒絕。
  • 「不要和用花唄的人做朋友」
    年輕人給自己挖坑,往往從盲目自信開始。畢業後,他和朋友一起找房,預算每人500一個月,合租。這個價格只適合城中村,兩人都看不上,樓層低、面積窄,沒陽光、沒信號。最後他們找到了一套小區裡的房子,兩房一廳,3200一個月,押二付一。他咬牙從借唄裡借了5000出來,全部交給了房東。
  • 為什麼有的人脾氣很暴躁,一點就炸?心理學家:相當正常
    學會做情緒的主人但凡能控制好自己情緒的人,都是生活中的強者,他們是能輕鬆駕馭自己人生的高手。有句話這樣說:「強者平靜如水,弱者易怒如虎。」如果一個人總是習慣在壞情緒裡糾纏不休,其實是因為生活的智慧還不夠。他們不能讓自己成為情緒的主人,只能被情緒一直牽著鼻子走,淪為情緒的奴隸。
  • 不要和愛睡懶覺的人做朋友
    職場辦公室有一個現象:早上遲到的人越多,當天的工作效率就越差。到點了,老闆都開晨會了,有些人才耷拉著臉一個又一個偷跑進來。別的人早早就已經進入工作狀態,遲到的人還在慢吞吞地整理東西,理不通頭緒,做什麼事情都慢一拍。
  • 脾氣好的人,運氣一定不會太差
    人世間行走,要知道,脾氣好的人,運氣一定不會太差。孔子弟子中,曾經有個弟子,為人好學,且「不遷怒,不貳過。有一個好脾氣,是從古到今流傳下來做人最應該具有的一種品格。要知道,人生這一輩子,有一個好的脾氣,運氣一定不會太差。有好脾氣的人,這一生也總會會有很多的幸運追隨著自己。人生這一輩子,有一個好脾氣是一個人的幸運。好脾氣與自己的環境沒有任何的關係,與自己想要的一切也沒有任何的關係。
  • 永遠不要低估一個性格內向的人!
    如果你也是一個性格內向的人,一定深有同感。童年遭遇了很多質疑,也曾經努力改變做一個外向的人,但始終覺得不快樂、不自由。在心理學中,內向從來就不是一個貶義詞,而是一個中性詞。與其說內向是缺點,倒不如說,內向的人,會把生命力指向探索和建構內心和諧。而外向的人,把生命力指向了認識和改造外部世界。這兩者並沒有任何高下之分,只是選擇不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