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有脾氣,是否發洩出來則因人而異,經常發脾氣的人容易被認為「沒修養」或是「性格暴躁」。
現在很多人都喜歡脾氣好的人,尤其是女生在擇偶方面更是想要找一個能忍受自己小脾氣、不和自己計較的男人。
《三體》中大史曾說過:邪乎到家必有鬼。
物極必反,一個人脾氣太好,也不是一件好事,反而顯得不正常、不自然,最好不要和他們交朋友。
一、死的本能
有些人為什麼從來不發脾氣?真的是因為他們沒有脾氣嗎?顯然不是。
弗洛伊德(Freud Sigmund)認為,人有兩大類本能,一種是生的本能,一種是死的本能。
死的本能是一種自我毀滅的傾向,但生本能會將它推向外部,指向他人。
侵犯行為、發脾氣就是死本能的體現。
此外,拳擊、足球等激烈運動也是死本能的表現形式。
因此,破壞、毀滅是一種本能,是每個人生來就有的,不可能有人脾氣好到完全喪失這種本能。
所以那些脾氣太好的人可能只是將死本能指向外部,在你不知道的時候將其發洩了出來,營造出一種自己脾氣很好的假象,以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二、壓抑自己
生活中有些人直來直去,有脾氣就立馬發出來,雖然很多人吃不消這種頻繁的吵架生活,但其實這也有好處,那就是彼此之間不會私藏心事。
情緒的爆發是瞬間的,傷害是直接的,消氣也是迅速的,和這樣的人相處,人們像是在坐過山車,驚險萬分,但落地的那一瞬間心裡總能感到踏實。
另一種人則是擅長壓抑自己的脾氣,即使對對方有很大的怨言,他們也不願意說出來。
他們有很多顧慮,可能是覺得沒必要說出來傷害感情,也有可能正在醞釀一場更大的「陰謀」。
這種人表面看上去脾氣很好,但內心卻電閃雷鳴,不斷壓抑自己還可能給對方帶來累積性、爆發性的傷害,導致人際關係的破裂。
直來直去的人雖然讓人踏實,但卻容易傷害他人,善於壓抑情緒的人雖然不會頻繁傷害他人,但一次爆發就足以讓人刻骨銘心。
我們不應該毫不收斂自己的脾氣,也不能完全壓抑自己,懂得收放自如,才能在人際關係中佔據有利地位。
三、個人動機
戀愛中,女生們常說的話就是「你變了」、「你以前不是這樣的」。
很多男生一開始在追求女生的時候大獻殷勤,把自己的缺點完全收斂起來,總是以完美的形象出現在女生面前。
戀愛一段時間之後,新鮮勁兒漸漸消退,消極的方面就會逐漸暴露出來,給對方造成傷害。
所以人們對於那些看起來脾氣很好、很完美的人應該保持一些警惕,人們為了達成個人目的,收斂自己的脾氣、掩飾自己的缺點是很正常的。
在心理學中,有意識地通過各種方法使別人對於自己的印象符合自己期望的過程稱為自我表現(self-expression),壓抑自己的脾氣就是其中一種策略。
此外,向別人講述自己的積極事件、滿足別人的請求、恫嚇、逢迎以及自我抬高等都是自我表現的策略,人們應該學會辨別對方是真的脾氣好還是在偽裝自己,從而避免受到傷害。
如何分辨好脾氣?
無論一個人如何把自己塑造成好脾氣的形象,都會有露餡兒的時候,下面介紹一些心理學知識幫助大家正確識別他人。
首先,一個人的性格不是孤立的,某種性格勢必與其他性格有千絲萬縷的聯繫。
例如,脾氣好的人通常說話的音調不會發生太大變化,性格也不會太活潑,他們往往具有冷靜、沉穩的特點。
脾氣好的人往往是B型人格,即時間觀念較弱、競爭意識不強,性格傾向於與世無爭,即比較「佛系」。
脾氣好的人情緒穩定,這是由他們的氣質決定的,即心理活動穩定性較強,反應性較弱,同一個刺激,脾氣好的人反應較小,很少會表現出情緒的波動。
歸因理論也能幫助我們分辨一個人的脾氣。
凱利提出了三維理論,按照他的觀點,只有當一個人對所有人、在任何情境中都脾氣好時,我們才能做出可靠的歸因。
此外,想要對一個人做出評價,我們不妨去問問那些了解他的人,綜合他們的觀點,再結合自己的觀點,我們就能知道一個人的脾氣是偽裝的還是真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