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在誦讀古詩中,常常會發現有些字不太押韻,原因在哪裡?現在就我接觸到的幾個字,談點自己的一些看法:
第一個字:斜
查百度,「斜」的發音有兩個,一個讀xie,一個讀xia,都發第二聲。如果按這兩個發音,都不會押韻。我認為,應該讀qia的第二聲,才真正押韻。
比如杜牧的《山行》: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第二個字:間
百度上說,「間」的最佳讀音有兩個,讀jian,一個發第一聲,一個發第四聲。按這兩個發音,都不會押韻。應該讀gan的第一聲。
比如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中的句子: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其中的「間」字,只有讀gan的第一聲,才能與後面那段的最後一句「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更好地押韻。
第三個字:顏
查百度,「顏」只有一個發音,yan的第二聲。按這個發音,難得押韻。應該讀an的第二聲。
比如毛澤東主席的「更喜珉山千裡雪,三軍過後盡開顏」,只有讀an的第二聲,才能與前面那句「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的「寒」字押韻。
又如李白《關山月》中的句子,「戌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顏」。其中的「顏」,必須讀an的第二聲,才能很好地押韻。
第四個字:閒
百度上說,「閒」的發音,只有一個,xian的第二聲。我認為,應該讀han的第二聲。
如李白《關山月》中的句子,「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閒」。其中的「閒」,只有讀han的第二聲,才能真正與前一句「戌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顏」中的「顏」押韻。
這樣的字,估計還有很多。暫提點拙見,供大家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