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輯依然延續了「我愛讀·大獎小說」系列特點
經典兒童文學故事、伴隨孩子心靈成長
四個故事
四種不同的風格
四個關於成長的啟發故事
①《鐵杉山上的熊》
著:[美]艾麗斯·達格利什
譯:汪小英
②《月桂精靈》
著:[美]雷切爾·菲爾德
譯:劉勇軍
③《孤單的藍鷺》
著:[美]辛西婭·沃格
譯:馬愛農
④《監獄長的女兒》
著:[美]傑裡·史賓尼利
譯:袁秋婷
我愛讀系列甄選的多項國際大獎小說,契合當下社會與家庭熱點話題,以經典童書,陪伴孩子心靈成長。
從幼小開始,一直到到成人,成長始終是每一個人的必修功課。
從孩子開始踏入小學後,隨著年級的增長,慢慢地他們開始嘗試不依靠父母,勇敢地向這個世界邁出屬於自己的第一步。
就像《鐵杉山上的熊》中的小主角喬納森一樣,他勇敢地接下了翻過山獨自一人去姑姑家取回鐵鍋的任務,即使他也聽聞了山裡可能有熊的傳聞。其實我們做父母的都心知肚明,孩子總會有一天需要自己出發去「鐵杉山」,即使裡面可能有「熊」。
所有的大人都擔心鐵杉山裡有熊出沒,喬納森的媽媽也不例外。但她念頭剛起,又馬上安慰自己,都是瞎說的,山上根本沒有熊。她想要通過做餅乾轉移注意力,可是她發現她怎麼都做不到。
簡直是人間真實,相信很多家長看到這裡都會超級有同感,我們在一邊鼓勵孩子獨自完成一件事的時候,又在後頭提心弔膽地擔心著ta的一切安危。
但實際上,孩子比我們想像中還要勇敢。
為了給自己打氣,他一邊走,一邊對自己說「鐵杉山上沒有熊,一隻也沒有。鐵杉山上根本沒有熊,沒有,沒有,沒有,根本就沒有。」
當他的姑姑聽到喬納森獨自一人翻過鐵杉山來到她家時充滿了不敢置信
「喬納森,你該不是一個人過的鐵杉山吧?」
喬納森說:「是啊,怎麼了?」
姑姑說:「因為——」
喬納森問:「因為什麼?」
「因為,沒什麼。」
喬納森知道,姑姑在想熊的事。
正所謂初生牛犢不怕虎,面對比自己大的鐵鍋,喬納森依然在姑姑的關切之下說出了「我能行」,拎起鐵鍋的提梁又一次朝鐵杉山出發了。
在每個小朋友的世界裡,ta會有自己的力量,會有自己應對世界的一套方式。
英勇的小喬納森,在發現了兩個疑似「熊」的黑影后,急中生智,在雪地裡挖了一個坑,把鍋扣在上面,還聰明地給自己留了一個透氣孔。
在大人們終於找到小喬納森時,兩方人都非常高興,但此時大人們還是口是心非地說山上有熊是胡說,可是小喬納森一點也不領情,無情地戳穿了他們
做父母的,總是萬分牽掛,擔心「山上有熊」,擔心TA「拿不動鐵鍋」,但明知「山有熊」依然選擇放手讓TA出發,而我們在後方「拿起武器」做TA最堅實的後盾。
成長的開始,是面對世界之初。
孩子們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喬納森靠自己的勇氣翻過了自己的「鐵杉山」,最後把鐵鍋放在屋子中央,驕傲地宣布「我大老遠翻過鐵杉山,把它借來了,拿去用吧!」這是一個小孩向世界發出的挑戰宣言。
好奇心十足的孩子們,在自己成長的路上也會有自己想翻的「鐵杉山」。在不斷的探索中,也在不斷地突破自我,相信他們第一次翻過自己的「鐵杉山」後,也會驕傲地向爸爸媽媽宣布「你看,我也做得到!」
但成長的途中,不會是一帆風順。
面對困境,如何習得樂觀與堅韌的底色,怎樣面對與化解,更是每個孩子無法越過的一課。
成長期間困惑的青少年們,除了要面對種種挑戰,還有在親子關係裡的矛盾。
就像叛逆期的凱米(《監獄長的女兒》主人公)她非常困惑:為什麼別人不能給予我想要的愛?所以她企圖用叛逆的種種行徑來引起他人的注意。
而最後她的成長,就是理解了「我想要「」和「我擁有」之間,那些沒有說出口的話。
珍妮特•溫特森(《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作者)在她的自傳裡寫「故事跨越門檻,從我的世界進入你的世界。我們在故事的門階上相逢。」
藉由閱讀,孩子們可以在書中通過他人的故事,學習著如何面對孤單、怎麼處理自我與世界之間的關係。
在倔強與叛逆的青春期中,如何走出自我心靈的「困境」、更好地認識自我,從而走向更好的未來。
閱讀就是一個成長的契機,「每件促使我們注意到他人的事,都能使我們更好地理解自己。」
閱讀就是有這樣奇妙的能力。
當代兒童文學的「我」愛讀,不僅僅是家長選擇讓「我」讀,更是每一個「我」,通過閱讀,得以拓展「我」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
這套書的主攻方向:文學品味、世界觀、價值觀
哪些娃適合讀:7-14歲,和想通過閱讀拓展自我邊界的你
想獲取更多
育兒乾貨、書評解讀?
掃碼加「紅袖」進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