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hael Lau
1992年大學畢業後,於廣告設計行業任職。1997年他為香港樂團anodize設計專輯封面和內頁用就是自己改裝的figure創作。1998年起Michael Lau在香港潮流雜誌《東 touch》連載的gardenergala漫畫人物,以手工改良製成以「gardener」系列命名的角色人物figure創作作品,並舉辦gardener主題的figure展覽。1999年Michael Lau離開廣告設計界,全身心開展figure設計創作。如今是香港的figure設計大師,人稱最具國際影響力的香港figure教父。
Michael Lau把工作室和家都安置在香港的鯽魚湧,這裡是香港眾多製作公司和廣告公司的聚集地。工作室位於一棟工業大廈裡面,門非常高大,面積更大,是整整的一層。工作室由figure展示區和工作區組成。外面是展示區,沒有展覽的時候,是空蕩蕩的;裡面是工作區,有張會議桌是把桌球臺改良而成的,一組沙發,一排柜子。奇怪的是,正是工作繁忙時段(星期三下午),裡裡外外,除了Michael Lau一人,竟然看不到其他員工。
「你的員工哪去了?」
「我沒有員工啊。就我一個人工作。」Michael Lau說自己從來不聘請助手,事無巨細都「一腳踢」(一腳踢為廣東話,意思是什麼事情都自己負責好),「我自己就是MichaelLau的助手,左手幫右手,右手幫左手。」財務上的需求會外包出去,找專門的人員幫忙。品牌的合作企劃由自己談,遇到搞展覽就找幾個朋友來幫忙,至於創作,單獨一個人躲在家裡就能完成了。Michael Lau很疑惑:請了員工回來,讓他們幹什麼呢?
「既然創作可以在家裡獨自完成,又不需要助手或者員工,你要那麼大一間工作室幹嘛呢?」
「玩啊。見朋友、搞展覽、放玩具。香港太狹窄了,我從小就夢想有個很大的空間,可以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情。但在香港要住這麼大的房子太貴了,相反在工業大廈租工作室就划算得多。」
事實上,Michael Lau還有一個秘密據點在某個地方,只是不肯帶人去看,那裡收藏著Michael Lau多年來收集而來的各種玩具。1995年到1997年期間,Michael Lau在廣告公司上班,還沒有開始設計figure。當時香港經濟大環境很好,屬於「月薪1萬,兼職能賺5萬」的年代,Michael Lau覺得「這5萬是多出來的」,又沒什麼特別嗜好,於是天天去泡玩具店,瘋狂地買玩具,常常是一買就是好幾千塊錢。如今地位高了,又常常有人送玩具給他,自己買的反而少了。
Michael Lau是典型的,在香港土生土長的創作人,既沒有接受過國外教育,也沒有國外生活經驗。Michael Lau的童年是在上水度過的。上水位於最北面的香港,本來全是農田,如今漸漸發展為新市鎮。「小時候我家是在農場養雞的,住了很多年後才搬出市區。父母每天工作,我們就自己玩,騎單車、捉鳥,都是些農村小朋友玩的玩意。不知道為什麼,我們三兄弟都喜歡畫畫,可能是與生俱來的吧。我們常常用鉛筆和原子筆在牆上塗塗寫寫。現在弟弟在廣告公司工作,仍然和美術有關。哥哥不在這一行,但基本功仍在,很厲害。」
Michael Lau如今擁有很高的國際知名度,國際品牌爭相和他合作,他的figure被炒至天價,每次他的出現都引來「粉絲」的追逐,他成為潮流世界的殿堂級的figure教父
/ 您想讓您的作品讓更多人看見嗎?/
/ 把您的 塗鴉作品+個人介紹+聯繫方式(可不公布)/
/ 發送到 (amir_workshop@126.com )並註明 「微信」 /
/ 我們會以最快的速度安排發送!/
/ 您的支持是我們最大的動力 /
【Amir-Workshop/SMACKshop】
微信平臺可直接留言跟我們交流哦!
:: 您掌中的塗鴉雜誌 ::
:: 塗鴉推廣/產品推廣/活動推廣 ::
[發送「need」獲取自動查詢系統]
搜索並關注公共平臺「graffiti_art」或者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微信公共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