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不應該僅有消除偏見,它還應該孕育熱情。——喬治·屈維廉(英)
文章類型/歷史見聞
字數|665,閱讀約2分鐘
猛獁象誕生於第四紀冰川時代,距今約300萬至3700年。它們身高約5米,重達10噸。由於體毛較長,脂肪層較厚,它們能很好地抵禦嚴寒,經常在冰川中行走。猛獁象牙一般長在1.5米到3米之間,通常以豆類和草為食。
在冬季,它們會以樹皮和灌木為生,但在公元前2000年就滅絕了。在考古發現中,專家們曾在歐洲的許多洞穴中看到人類捕捉猛獁象。至於它是如何滅絕的,目前還存在爭議。主流觀點認為,猛獁象北遷時,其植物減少,食物變得稀少,但仍被大量捕殺,導致其滅絕。
西伯利亞冰層中有許多猛獁象,科學家希望找出滅絕的原因。但由於這些猛獁象肉常年在冰裡,挖出來後可以入藥,甚至有人敢吃。
中國唯一吃過猛獁象肉的人是邢立達,他1982年出生在潮州,父母都是高級知識分子,希望他能在數學方面取得優異成績。不過,邢立達對恐龍更感興趣。高中時,他跟隨董志明學者到雲南挖化石。大學時,他應家人要求學習金融專業。但他熱愛古生物學,2001年開始參加調查工作。他擔任地理學報紙的專欄作家,發表他的研究。
2010年,他來到阿爾伯塔大學攻讀碩士學位。2011年,考古隊在西伯利亞發現了4000年前的猛獁象。一些猛獁象被送到他的大學,邢立達當即決定試試它的肉質。
為了吃得更安全,他在進食前服用了相關藥物,並讓醫生看守,注意安全防範。
他用鹽煎了一塊肉,放進嘴裡品嘗。他吃完後說:「味道不好,跟野豬肉一樣!」儘管如此,邢立達以身作則的科研精神值得學習。你覺得呢?
歷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田野中前進的,有時穿過塵埃,有時穿過泥濘,有時橫渡沼澤,有時行徑叢林。——車爾尼雪夫斯基(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