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霾」與中國議題的「泛政治化」

2021-01-20 不完全燃燒


《南方周末》今天發了一篇很有意思的特稿,叫《非常石家莊》。這篇特稿讓我想起上周我在南方周末發表的一篇方舟評論,那篇評論的名字叫做《警惕「霾」議題的泛政治化》。


這篇評論的起源是一個七八天前一個蠻多人關心的新聞——「霧炮車」。


霧炮車是什麼?官方和生產廠家都叫它「治霾神器」。在北方霧霾問題嚴重的省市,霧炮車是政府採購的寵兒。這種霧炮車,可不便宜,大幾十萬到上百萬的價格都有,而政府採購也比較豪,一次十幾輛都比較正常。


但問題出在哪呢?問題是,這個「霧炮車」才不是什麼「治霾神器」,它其實就是個灑水車,哦,高級灑水車。從功能上說,它除了能通過噴水短期內將空氣中的浮塵用物理方法沉到地面,讓人體在瞬間感覺空氣溼潤一點之外,並沒什麼卵用。



- 霧炮車 -


那為什麼政府喜歡採購它呢?我看到新聞下面很多評論都說,不用說,肯定是採購人員能夠從中撈點兒好處。


我的判斷是,利益關聯的因素肯定不會沒有,但造成這種事情的根本原因肯定不只是採購人員的一點尋租空間,我總結,背後的原因在於,這是「霾」議題泛政治化的結果。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我看到新聞報導裡有一個細節,「霧炮車」被誇大的治霾效果不只是生產企業這麼宣傳,在政府的採購說明裡,以及政府很多關於治理霧霾的措施目標的報告裡,它也被誇大宣傳。按說,如果這裡只是有尋租的話,不至於在公開報告裡如此大肆宣揚。


這說明,政府其實是把它作為一個重要的治霾政績在做宣傳的。顯然,政府主官上下估計沒怎麼調查這個「霧炮車」有沒有真實效果,他們或許也知道它並沒有太大效果,但是,不管怎樣,只要不是全盤沒效果,那就不計成本購置唄,反正治霾已經成了重要政治任務,做了只會加分不會減分。


這才是「霧炮車」這個小問題背後的真問題:議題的「泛政治化」。


在目前的決策體制下,某種議題,無論它是政治性的,還是經濟的,還是文化教育的,還是環保生態的,只要它變成某個地區乃至全國的熱門議題,它就有可能變成一种放大的政治正確。這種政治正確在政府那裡就會產生一種剛性經濟活動。在這類經濟活動裡,經濟行為是不計成本的,只要達到政治正確,或者只要能夠完成政治正確任務,不用說一點點經濟成本,一切社會力量都得讓路,都得配合它。


這就是中國地方治理多少年來的頑疾之一。很多議題,一旦成了全社會共識,就容易泛政治化,其衍生的政府經濟活動就會變成不計成本的政治行為。這是我新聞職業生涯這些年裡觀察到的一種政府行為邏輯。


在《非常石家莊》這篇特稿裡,記者們用翔實的調查證明了這一觀察。但,在記者的調查裡,這一行為邏輯造成的怪狀又何止是一個霧炮車呢?


報導中說,11月17日,石家莊緊急啟動「利劍斬汙」行動,被稱作「史上最嚴」治霾方案,不僅利劍出鞘,整個石家莊都進入了「非常時期」



先看石家莊人的生活。


「主城區首次單雙號限行。為了錯峰,市屬公務員上班時間推遲半小時到9點,下班時間改到5點。」


「市民賈波發現,路上的汽車少了一半,盯違規的交警明顯增多。石家莊市交通管理局警官王斌說,早晚尖峰時段,所有二線崗位民警都分配了路面的執勤崗位。石家莊出動了一千六百多名民警,還不算輔警、協管員、志願者。」


「為了緩解限號帶來的交通壓力,石家莊市區公交全部免費,每天平均運客人次比平時多了70%。石家莊公交總公司取消了全體人員公休,3950輛公交車全部上線運營,比平日每天增加了600輛。兩千餘塊車載LED顯示屏滾動播放大氣汙染防治宣傳標語,平均每7分鐘播放一次。」


「建築工地全部停工。熱火朝天建了兩年的1、3號地鐵線工地,現在白天和夜晚一樣不見人影。」


「高國慶去早市買饅頭,發現饅頭房也關著門。老闆娘告訴他,鎮上開會了,不讓燒煤,讓改氣。」


「當地澡堂也因為用煤,暫停了幾天,後來又開門了。「畢竟是民生嘛。」市裡規定了沒採用清潔燃料的燃煤茶浴爐一律停止使用。除非承擔集中供暖任務,20蒸噸以下的燃煤工業鍋爐、苗圃、蔬菜大棚、畜牧生產設施都不能倖免。」


這城市,好像已經亂套了。




再看石家莊的企業。


「18日上午11點,井陘縣威州鎮鎮長剛參加完縣裡會議,馬上通知企業來鎮上開會。高國慶代表紅日鈣業去了,去的路上還不知道這回要連續停工45天。各廠礦、企業的五六十人把鎮政府會議室坐滿了。開會還沒來得及說通知,高國慶通過石家莊發布微信平臺先看到了消息。以往是霧霾預警來了馬上停工,預警過後開工,停工一個半月他還是第一次見識。通知念完,散會,沒有企業發言時間。」


「井陘縣供電局17日接到政府文件,當天就對企業採取了斷電措施。」


「一天都沒耽誤,百分百執行。」該局辦公室主任說,「尤其現在特殊的環境,誰為這事去頂風違紀?」


「突然停工,鈣鎂企業生產機器的管道中還存留著漿液,天冷,漿液容易凍上。井陘縣鈣鎂行業協會和政府商量,發動企業籤承諾書,保證45天內不偷幹,不復工。」


「『我聽朋友說,有企業在11月份通知剛下來的時候,不當回事兒,繼續幹,結果上面來人了直接就把法人(法定代表人)帶走了,然後拘留、罰款。』利達水泥製品有限公司銷售經理陳諾說,像他們這種小廠,幾乎沒有廠子敢再偷著幹了。」


「利劍斬汙」行動方案要求,在這45天裡,市縣兩級環保、住建、城管、交管、公安環保等部門要嚴格執法,營造密集執法和常態化夜查的高壓態勢。


「而對於一些排汙壓力重的工業企業,像利達水泥製品有限公司,連大門都給貼上了封條。於是,停產以外,庫存的銷售也斷了。」


「不過,停產一個月以來,根本沒有下遊客戶打電話詢問庫存,因為建築工地都停工了。上遊的礦山也都停了,就是想繼續生產水泥還得發愁原料。『上遊停了,下遊停了,中間也沒法幹。』陳諾說。」


「12月15日,利達水泥廠就剩一個看門老頭兒了,其餘十幾名工人全回了老家。陳諾沒替老闆考慮過怎麼安置他們,他感覺自己也處於失業狀態,在幫朋友打零工賺點零散收入。」




最後看石家莊發生的奇怪現象。


「媒體人胡鵬網購的商品從廣東發貨,貨車進入石家莊受限,物流公司先送到了保定,再換了小車往南折回石家莊。他的妻子去菜市場買菜,原來50元一袋的20斤裝大米漲到了65元。賣主說,因為大車難進石家莊,米麵油都漲價了。」


「12月16日,石家莊啟動空氣重汙染紅色預警。第二天,餓了麼平臺石家莊區域的訂單量比天氣優良時高出32%,水果、生鮮、商超等品類訂單明顯增加,很多人不願出門了。」



- 霧霾天氣 石家莊市民扎堆輸液 -


報導引用到這裡。種種現象看似荒誕,仔細細究,又符合邏輯。石家莊市政府書記市長這兩個主官真不好當,11月17日的「利劍行動」明確提出,要利用年底最後45天時間,完成全年PM2.5濃度下降10%的考核任務,要確保到年底前不出現AQI(空氣品質指數)日均數值500以上的「爆表」天氣。


12月19日,石家莊市區「世紀公園」監測點PM2.5和PM10一度雙雙突破1000微克/立方米,AQI日均值爆表。爆表一直持續到12月22日。12月23日,一場大風終於到來,石家莊出現了久違的藍天。


此時,不知道石家莊市政府主官們作何感想。


而在中國,霾雖然是目前最大的全民共識和政治正確,但在每個二級、三級乃至四級政府,都有各個領域的中心議題,而大部分議題也面臨著同樣的泛政治化頑疾。



相關焦點

  • 將文化活動泛政治化,只會升高兩岸衝突風險
    但在當前兩岸關係形勢下,很多文化活動也出現「泛政治化」,被拿來當做議題討論被拿來當作議題討論,升高了兩岸民眾之間的對立情緒。近期歐陽娜娜、張韶涵參加央視晚會演唱《我的祖國》引起的風波,即是其中的一個典型縮影。在當前兩岸關係複雜嚴峻的態勢下,一方面,臺民進黨執政當局和一些島內「臺獨」勢力不斷通過各種方式,不遺餘力地繼續推動「去中國化」,推行「漸進臺獨」行動。
  • 別動不動用泛政治化眼光看社會現象,凡事上綱上線要不得!
    中國就是有這麼一群人,身處社會最底層卻有著統治階級的思想,在動物世界裡找這樣的動物幾乎不可能。     什麼是泛政治化,就是比如去歐美旅遊買臺電腦,他說涉及國家安全不能賣,你就可以說,這只是樁生意和政治無關,不要泛政治化解讀。
  • 從臺軍空難被泛政治化,看臺灣選舉的險惡
    從臺軍空難被泛政治化,看臺灣選舉的險惡 2020年01月06日 10:32:00來源:中國臺灣網   臺灣大選的險惡從臺軍空難被泛政治化展露無遺,民進黨、國民黨、親民黨、新黨等各自從中尋找利基,卻沒有凸顯真正問題核心。蔡英文要讓外界看到她對軍人的重視,喚起軍魂,但臺灣的「國軍」應效忠的是臺灣「憲法」上的「中華民國」,而不是民進黨口中的「中華民國臺灣」。軍人很重要的是為誰而戰?為何而戰?
  • 不止於霾Stifled ! More than Smog
    不止於霾Exhibition Theme:Stifled !Location:The High Place學術支持島子/高氏兄弟/黃篤/郝青松/帥好/吳鴻 /徐家玲/尹丹(以首字母順序排名)媒體支持鳳凰網/藝術中國
  • 怎麼樣區分是霧還是霾?霧比霾溼氣重,霾比霧更厚重
    怎麼樣區分是霧還是霾?霧比霾溼氣重,霾比霧更厚重除了我們所熟知的可見光、紫外線和紅外線以外,環境汙染已在破壞城市居民皮膚的來源中排名第三。不知你們對城市皮膚病又了解多少呢?霾與霧的區別在於發生霾時相對溼度不大,而霧中的相對溼度是飽和的(如有大量凝結核存在時,相對溼度不一定達到100%就可能出現飽和),一般相對溼度小於80%時的大氣混濁視野模糊導致的能見度惡化是霾造成的,相對溼度大於90%時的大氣混濁視野模糊導致的能見度惡化是霧造成的,相對溼度介於80%~90%之間時的大氣混濁視野模糊導致的能見度惡化是霾和霧的混合物共同造成的,但其主要成分是霾
  • 武漢臺胞包機返臺,沒想到卻被泛政治化炒作
    協助武漢臺胞返臺原本是好事,如今卻被泛政治化的炒作,例如有人爆料說飛機上有數十名陸配,試圖要導引風向,讓第一批返臺者受到攻擊。夫妻、家人本就是一體,難道搭包機返臺還分配偶的籍貫,陸籍配偶就不能上機要單獨留在大陸嗎?這樣是否也太不人道。 來源:中評網
  • 從對錢鍾書、楊絳的評論談談泛政治化
    泛政治化的流毒一直不能消退,讓我們過於苛刻於歷史人物在某個時段的不高尚。黑暗的深夜多數地方都是黑暗,而光明的燈總是孤獨。 那些特立獨行的人要麼當時死了,要麼命運坎坷悲慘。假設我們放在那個歷史時期,自問一下,有幾個人能不苟活?悲劇的年代自然有悲劇的人物,講一些違心話,做一些違心事,關在鐵籠裡的都沒有資格說,我比別人更自由。
  • 湖南再發霾黃色預警 多地出現中度霾
    紅網時刻1月5日訊(記者 張興莎 陳珉穎 通訊員 林城 楊雲芸)湖南省氣象臺1月5日16時發布霾黃色預警:預計5日20時至6日20時,長沙、株洲北部、湘潭、衡陽、邵陽東北部、嶽陽、常德東部、益陽東部、婁底東部將出現中度霾,預計要到6日夜間至7日受較強冷空氣南下風力加大的影響,自北向南霾將會逐步減弱消散。
  • 鄭州急霾碰上「慢郎中」
    □記者朱琨實習生曹凡閆傑    核心提示|治霾多年,為啥還總是被「霾」?「鄭州不是不努力,而是我們每個人都還可以更努力。」昨日,鄭州大學環境科學研究院教授張瑞芹接受大河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針對現階段汙染狀況的方向性治理我們已經在路上,治霾有待進入到精細化管理階段。
  • Only you,與標哥同唱「治霾歌」
    被網友稱為「中國首善」的陳光標,帶著滿眼血絲熬夜錄完了一段音樂視頻,這是他自己作詞、向「兩會」建言的歌曲——《立法治霧霾》:「睜開眼睛看看環境,空氣已變奢侈品;當醫院如此擁擠,富裕有何意義?」「只有立法才能治理,健康一刻都等不及;減少排放依法執行,讓環保先於經濟。」這首歌,借用了經典老歌《萬裡長城永不倒》的旋律(3月4日《北京晨報》)。
  • 天空灰濛濛,是霧還是霾?
    這些日子天空常常是灰濛濛的,這到底是要下雨霧氣重,還是出現霾了?
  • 山東晴天在線 霾「出沒」
    明後兩天(22-23日),山東陽光仍「在線」,氣象條件不利於空氣汙染物擴散,有中度到重度霾。未來三天,山東晴天佔據「主場」,23日受弱冷空氣影響,氣溫下降,半島地區風力較大,請注意防範。山東省氣象臺發布的最新天氣預報顯示,今天夜間到明天白天,全省晴間多雲。
  • 熊姥姥與西門吹霾
    終於看到大霧啦,很久沒有見到霧了,不是霾嗎?誰還能怎麼辦?街道上的人,匆匆忙忙,自行車、汽車、公共汽車,目的地似乎還很遙遠。路邊有賣煎餅果子的 ,有個男人站在一個汽油桶改裝的烤爐邊,這個天估計城管不會來了,難道他們會沒收汽油桶自焚嗎?賣煎餅果子的男人看到了熊姥姥。熊姥姥穿的很厚,騎著腳踏車,後邊騎跨著一個孩子,一定是她的孫子。
  • TikTok被圍剿,中國網際網路公司如何穿越這股泛政治化濁流
    顯然,泛政治化的濁流正在衝擊全球市場,中國網際網路公司的出海之路會多大程度上受到影響,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正視政治幹擾對中國網際網路公司出海之路的影響首先,要正視政治幹擾對中國網際網路公司出海之路的影響,其影響在短期甚至中長期內都很難消除。
  • 想點事情丨「泛政治化」終將危害所有人
    可合理推斷宿管人員文化程度不高,對感恩節的由來也不一定理解,甚至可能只知道不是中國的節日,而對源自美國也不清楚。當事人也聲稱,自己是想感謝長期以來公寓住戶的配合,想必是想培育更融洽的住宿環境,確實無可指摘。至於學生的指責,便頗值玩味。感恩節雖來源歷史不太光彩,涉及西方殖民者傷害美洲印第安人的歷史,但確實沒太多宗教色彩。
  • 有霧霾是什麼感受,「霧」和「霾」有什麼區別?
    中國不少地區將霧併入霾一起作為災害性天氣現象進行預警預報,統稱為「霧霾天氣」。  霧是一種自然現象,是懸浮在貼近地面的大氣中的大量微細水滴(或冰晶)的可見集合體。霾又稱灰霾(煙霞),主要是人為因素造成的,是由空氣中的灰塵、硫酸、硝酸、有機碳氫化合物等粒子使大氣混濁,視野模糊並導致能見度惡化。
  • 我為什麼反對泛政治化的文學論述?
    誠然,理論工具讓很多無處下口的作品有了很好的解讀方法(比如讓·熱內的戲劇《陽臺》,甚至我懷疑他以理論指導了創作——私心覺得被理論收編對於文學創作者並不是什麼太好的事情),但泛政治化的隱危則在於對於權力的分析成為唯一解。前幾日豆瓣上的一位學術友鄰評論卡爾維諾《看不見的城市》主題是「馬可波羅以語言馴化忽必烈的皇權」,我莫名地生了氣。
  • 西安「網紅」——除霾塔了解一下
    據中新網報導,這個除霾試驗裝置位居世界領先水平,通過去除大氣環境中的PM2.5及NOx、SO2(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等霧霾形成的關鍵前體物,從而有效控制霧霾形成。該項目整體於2015年啟動,到了2017年建成。除霾塔主要運用了熱流理論、顆粒汙染物過濾、光催反應降低成霾因子等三大理論。
  • 不止於霾Stifled ! More than Smog(1月3日將於天津三遠當代藝術中心開幕)
    不止於霾Exhibition Theme:Stifled !2016.1.03 15:00展覽時間:2016.1.03-2016.1.10Exhibition Time:2016.1.03-2016.1.10展覽地點:天津三遠當代藝術中心地址:中國天津市和平區津灣廣場
  • 古代有霾嗎?氣象專家這樣說
    我國古代有霾嗎?霾是自古以來就有的天氣現象。古籍古書中多有「風霾」「終風且霾」「風而雨土為霾」等描述。但古代所說的霾多指沙塵現象,在華北地區大約每年出現不到10次,這與現代霾的定義有區別。在人類進入化石燃料時代後,霾天氣才真正威脅到人類的生存環境和身體健康。在20世紀80年代以前,我國大中城市每年出現霾天氣的日數僅僅是目前的幾十分之一。國外的霾發生情況怎樣?在西方發達國家,霾在工業化時期也曾頻繁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