齋飯是日本素食的代表性食物。
自從中國唐朝時期大乘佛教傳入日本以來(小乘佛教允許吃三種淨肉),日本的齋飯文化便傳承至今。不論中、日,齋飯本就是佛教徒的修行功課,屬於一種儀式。這要求齋飯原料源自於施捨的人(也叫施主),一般由僧人化緣所得,寺院廚房加工,定時定點食用。這樣製作出來的齋飯不見得美味,還要求心無雜念地吃。齋月裡更是有「過午不食」的要求,例如當年弘一法師李叔同就堅持律宗的齋戒形式,每日一食,嚴格律己。
當然,吃齋的反義詞吃葷還要包括「五辛」:大蒜、蔥、慈蔥、蘭蔥、興渠。僧人認為,氣味大的「葷」帶來濁氣和病氣因而阻礙了人類和佛祖神明的交流,而齋飯的主要組成則是五穀和五果,使人氣清,也可避免墮入輪迴。
日本齋飯的核心是豆腐、蘑菇、蓮藕之類的,雖然清淡卻並不缺乏蛋白質等營養物質。泡完溫泉穿著浴衣的人們,圍坐在吊著的小火爐下耐心等待煮豆腐,這向來是昂貴的和式旅舍提供的日料膳食的保留表演項目,高雅清淨而有情調,豆腐會顯得更加美味(多半是由於餓了)。
有名的日本齋飯還有各種豐富的口味和仿葷製品,花樣繁多,數不勝數。若說日本齋飯和中國齋飯的一大區別,那就是日本的齋飯更精緻,更注重外表,故而顯得氣質出眾。
但凡看過《紅樓夢》的人都知道,嬌滴滴的古代貴族小姐林黛玉每餐飯量極小,有時一頓飯只是「喝了兩口稀粥,仍歪在床上」。這一方面表明了,她的絕對貴族身份,即有教養的家庭決不許子女如賈府一般奢侈繁複,日日海宴葷腥羶臊,凡事必要有個分寸原則,絕不可縱慾無度;另一方面也符合了她「病西施」的特點,它的飲食怕是維持基礎代謝都很勉強,但是鑑於人類缺憾美的審美觀作祟,越是病著的林黛玉反而越美麗悽楚,令人印象深刻,悲劇感爆棚。《紅樓夢》告訴人們,惜福、少食是一種美,是一種涵養,是最具貴族精神的體現。在戰爭年代和自然災害頻發、常常餓死人的年代,這一條鐵律是不合時宜的,但是一旦到了盛世時期、豐收富足的年代,有意地控制和管理攝入飲食的能量,卻有助於預防疾病,甚至還能提神醒腦,所謂「魚生火肉生痰,蘿蔔白菜保平安,吃得多了會變傻(大腦持續性缺血),不多不少不傷肝」。
《紅樓夢》裡的寶玉會為芳官出家、吃齋飯、幹粗活、過上苦日子而傷心惦念,妙玉和惜春的貴族氣質、與世不容又是主動吃齋從不埋怨,兩個天天吃齋的老婦人王夫人和水月庵的老尼淨虛卻幹著傷天害理的吃人勾當,實為反諷。點評《紅樓夢》的脂硯齋也是筆名帶「齋」字,想到日本的文學名著《源氏物語》裡含「齋」字的美女和宮殿那麼多,可見齋飯對於貴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看到這裡,平日裡吃慣大魚大肉的您,何不去日本吃頓高貴有名的寺院齋飯來刷刷腸子、清清血管、調理一下身體機能?下次就為您詳解一種最知名的齋飯料理——精進料理,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