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涵
編|小戎
疫情的肆虐帶來了巨大的口罩商機,而現在又一產品映入眼帘,就是隨處可見的自行車。因為大眾交通的不安全性,自行車迎來了新一季度的高峰時刻。
據此前證券時報的報導,上海鳳凰自行車廠在手的訂單已經排到了2021年7月。而這一話題也迅速出現在了微博熱搜榜單上,引發外界關注。
01
見到《科技新智造》的時候,王慶坨源頭工廠阿克茲鋰電池自行車經理劉強顯得心情不錯。今年他家工廠生產的自行車銷量漲了不少,相比去年大概提升了4—5倍。「現在每個月銷量在七八百臺左右,在王慶坨電動自行車裡算是排名第一了。」
王慶坨的火爆,始於2016年的共享單車,彼時,隨著網際網路巨頭紛紛殺入共享單車行業,王慶坨鎮的廠商們接單接到了手軟,兩年的時間,遍地的自行車幾乎就等於遍地的真金白銀。工人們工資一天比一天高,老闆更是賺的盆滿缽滿。
到了2018年,地方監管政策的收緊,給王慶坨鎮的自行車生產企業、零配件廠商、小作坊沉重一擊。共享單車企業挨個破產,更是讓王慶坨有貨出不去,自行車囤積成災,甚至造成幾十萬輛共享單車被棄荒野的景象。受共享單車公司衝擊,大廠家丟失了一部分共享單車的訂單,但最可憐的是小商家們,當時認為共享單車訂單穩定,量大而只選擇接受共享單車訂單的小商家遭受滅頂之災,倒閉的小廠更是數都數不過來。
儘管今年的自行車熱帶來了王慶坨的「回溫」勢頭,但劉強還是對共享單車敬而遠之,「當初影響太大,還是不考慮了。」
據天眼查資料顯示,我國目前有61萬餘家經營範圍含「自行車」,且狀態為在業、存續、遷入、遷出的企業。7月全國新增註冊自行車生產企業18538家,8月至10月分別增加15540家、15730家、11024家,短短四個月內突增6萬家自行車生產公司。
而且,度過第一季度之後,自行車行業已經連續6個月實收GMV(成交總額)超過100%增長,10月份訂單量同比去年增長了220%。
在北京街頭,多家自行車商鋪的負責人也表示,整個自行車行業今年確實回溫不少,和往年相比銷量確實提升了,不過爆單也會有些頭疼的問題,深圳工廠源頭今年一直缺貨,甚至到現在都是缺貨狀態。
▲阿克茲鋰電池自行車。圖/商家提供
02
隨著國外疫情逐漸嚴重,外國人也都開始選擇自行車的出行模式。
中國自行車行業協會數據顯示,自今年二季度開始,自行車行業全面復工復產,出口形勢出現回暖,行業運行呈現快速恢復勢頭。而國外出口增長尤為明顯,5月份、6月份連續兩個月環比保持兩位數增長,僅第二季度6月一個月,自行車出口559.2萬輛,同比增長30.5%。出口額3.21億美元,同比增長38.8%。
21世紀經濟報導從阿里巴巴旗下跨境電商平臺速賣通獲得的數據顯示,同比去年同期,5月西班牙市場自行車銷售額增長超過22倍,義大利、英國也都增長了4倍左右。電動滑板車的銷售額也大幅增長。
除了這些國家以外,在上半年自行車在出口排名前十位的國家中,對美國出口的增幅好於預期,保持強勁增長的有越南和韓國。其中,對美國出口611.6萬輛,同比增長8.4%;對越南出口78.4萬輛,同比增長72.6%;對韓國出口73.4萬輛,同比增長37.4%。
海關總署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自行車出口金額第二季度、第三季度分別為8.07億美元、11億美元。自1995年以來自行車行業首次單季度出口金額突破10億美元大關,創下近25年來單季度記錄新高。
出口貿易阿克茲也一直涉入其中,國家達到一百多個,既有來圖加工的合作方式,也有有獨立營銷的銷售渠道,劉強表示:「公司的自行車一直都有出口海外,海外銷量因為現在快到冬天了所以稍微降低一點,和前半年比少了一半,但是和往年比銷量對比是增加的。今年的轉折點是從四月開始,三月的時候一個是配件買不到,一個是海關也都封了,貨清不出去,在積壓狀態,但是四月份的時候就都好了,而且突然訂單量銷量暴漲了。」
廣州美雅途助動車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對《科技新智造》表示,他們公司只做自行車出口銷售,是作為獨立品牌銷售,已經開業五年了,每年生意一直不錯,今年銷售量更是多增加了50%左右。今年來說,歐美國家銷售量更加給力。
▲廣州美雅途助動車科技有限公司自行車製造廠。圖/美雅途電動自行車官網提供
目前歐洲諸多國家推出臨時的自行車基礎設施以及支持政策以推廣騎行出勤,例如,英國今年5月宣布斥資20億英鎊增設自行車與步行空間。柏林計劃到2025年增加約10萬個自行車停車位,重建交叉路口以保證騎行者安全。法國計劃投資2000萬歐元用於發展和補貼自行車出行,為騎車通勤的員工提供每人400歐元的交通補貼,甚至還給每人報銷50歐元的自行車修理費。
其中最有意思的是為了讓街邊亂停亂放的自行車有個歸宿,荷蘭就有人發明了專屬自行車的停車場bikebox,它的佔地面積並不大,直徑5米的空間內建這麼一個圓柱形的停車場,每層可以停18輛自行車,4層就能停放72輛自行車。而且操作方法也十分簡單,類似於超市儲物櫃,當需要存車時會有指定空存的升降電梯下來放存用戶自行車,最後使用銀行卡存儲即可。
▲荷蘭bike box。圖/Maxidea極創意提供
03
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自行車生產、消費和出口國家,在國際自行車市場上的地位不斷提高。2017年,我國自行車產量達到9011.9萬輛,其中兩輪腳踏自行車為5898.8萬輛,電動自行車為3113.1萬輛。2018-2019年開始逐步增長,2019年全國電動自行車產量為3609.3萬輛。
不過,今年的上半年的銷量才是重頭戲,中國自行車行業協會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規模以上電動自行車企業實現利潤16.7億元,同比增長31.6%。僅6月份單月,電動自行車產量為307.3萬輛,同比增長48.4%,保持較快增長。
香頌資本董事沈萌認為,這次自行車銷量暴增的原因主要還是因為疫情。從經濟環境角度考慮,疫情對於整個出行的方式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因為一方面公共運輸甚至於開車出行成本都會比較大,而且疫情期間風險也更大,所以對於疫情期間出行可能更多人會選擇單車的方式,因為無論是自己的單車還是共享單車的出行成本都相對來說是最低的。而且由於都是單人,疫情下安全性也是最高的。
另外一方面,對於疫情之下,很多企業選擇在家辦公,這種長距離出行需求可能會被利用單車在小範圍之內的出行取代。所以這些都對於單車起到了銷量刺激的作用。對國內企業來說,科技創新技術含量並不高,所以並不能夠像一些國外品牌一樣用於運動或者是更高端的需求,國內單車生產主要還是以大量中低端,技術含量較低的單車品種為主。
除此之外,據《科技新智造》了解得知,用戶選擇電動自行車還有一個被動的理由,地方搖號太難!有位自行車用戶對《科技新智造》吐出苦水,從開始有搖號政策出來之後,該用戶就開始搖號,但因為概率太小了,一直沒搖上,所以家裡也一直沒有買車。現在疫情出來了,公共運輸比以前危險多了,為了減少患病機率,用戶更願意選擇綠色出行的方式。
沈萌認為,疫情對於全世界人的出行的習慣造成很深刻的影響,而且疫情時代的影響可能還會不斷持續下去。尤其是對歐美一些大城市來說,騎單車也是一種風潮,所以單車的需求和代工方面需求不會隨著疫情的緩解或得到控制就會馬上發生翻轉。但是單車行業以後要起飛或者突破也很難,因為畢竟國內主要以中低端產品或者代工為主,利潤空間並不是太大,所以對整個行業來說,不會像剛剛興起單車行業時一樣各路資本都瘋狂介入,也不太可能出現突飛猛進的爆發。
(劉強、杜遠系化名)